下列对自我认同感描述错误的是(D)。
A.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B.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该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的感觉。
C.自我认同可以为个体提供过去的连续感和未来的方向感。
D.自我认同感在青少年时期形成。
2.以下对人脉关系描述错误的是(C)
A.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互利互惠关系。
B.建立人脉首先需要寻找并提升自己的价值,然后把自己的价值传递给身边的朋友,以促成更多信息和价值的交流,这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的基本逻辑。
C.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无法找到适宜的职业。
D.交往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取决于这一交往能否使双方各取所需、各足所需。
3.父母对孩子有适当的鼓励和惩罚,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可能更加自信、自立描述的是哪一种父母教养方式(A)。
A.权威型
B.专制型
C.纵容型
D.忽视型
4.父母对孩子的管理较多,传递给孩子明确的社会规则,这样的孩子可能更擅长适应学校和社会的规则描述的是哪一种父母教养方式(B)。
5.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在爱的包围中长大,这样的孩子可能更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描述的是哪一种父母教养方式(C)。
6.父母对孩子的干预较少,孩子很早学会自己承担,这样的孩子可能自立能力更强描述的是哪一种父母教养方式(D)。
7.因工作中与各类职场人打交道而形成的人脉关系是(C)
A.学缘人脉B.地缘人脉
C.客缘人脉D.随缘人脉
8.《人格力量与美德分类手册》一书中以人格力量与美德为取向,分类列出了6种重要美德,即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
A.卓越B.毅力
C.诚信D.爱与被爱
多选题:
职业发展中的社会资源包括(ABC)。
社会资源B.学校资源
C.人脉资源D.父母教养方式
2.职业优势是一个人可以运用的优势个体资源,包括(BC)
A.自我认同B.职业素质优势
C.职业实践优势D.人格优势
3.学校资源包括(ABCD)
A.学校内部资源B.联合培养
C.校外实习D.校友资源
二、判断题
人格优势是指个体资源中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的资源。(√)
职业优势是一个人可以运用的优势个体资源,也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
青年发展规划是以青年群体作为规划目标的政府专项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年龄明确界定为14~35岁,这一年龄段的社会群体集中地呈现出青年期“尝试性”的本质特征。(×)
六度分隔现象又称为“小世界现象”,指的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三、简答题
1.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人资源探索包含哪些内容?
(1)自我潜能的发掘:众多的个体资源中,自我潜能是最为核心和内在的资源。
(2)职业优势:是一个人可以运用的优势个体资源,也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大体而言,职业优势包括职业素质优势和职业实践优势。
2.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如何描述当代青年的七大机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当前青年人面临的新机遇给出了全面的阐述,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
(1)新舞台:“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
(2)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
(3)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呈现新业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4)打破体制弊端: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5)重视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6)鼓励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7)新机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