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精选5篇)

2基于灰关联熵的农业科技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

2.1农业科技系统的有序性分析

由于农业科技时刻都在发展进步中,因此整个农业科技系统充满随机和不确定性,在对农业科技系统分析的时候,把其看作是一类灰色系统,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原理,来做定量描述分析,揭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合理阈值之间的关联程度,获得的关联系数越大,就表示系统的有序性越强,所以计算性越强。但由于农业科技系统的多目标性,所获得的关联系数也比较多,不能很好的反映农业科技系统整体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这种关联系数的变化规律用熵来表述,通过不同时段系统熵的变化来对其演化方向进行判别。

2.2农业科技系统的灰色关联熵

3实证研究

一、农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造成我国农村投资比重小、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局面主要是受国家长期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所影响,才使得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自给自足的发展状况,这样不仅造成农业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此外,农民的耕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农业的土地所有权的影响。例如,占用农民耕地用于城市化建设时,不能给与农民足够的赔偿,这就使得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挫伤了,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总体比较低,缺乏竞争力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式经济方式,农村劳动力不可能全用于仅有的可耕地上。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例如,一些乡镇企业通常是面向农村生产初级工业制品。但因人力资源的缺乏,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合理安排,造成乡镇企业的生产空间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得不到稳定的发展,从而就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

在我国,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将一部分劳动力吸引到农村工业,但这样的方式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另外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进城务工,但因人力资源不够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渠道受到严重限制,加上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受到我国城乡户籍制度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资本深化”的局面,逐渐呈现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

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对策

(一)从政府管理、政策规划的层面入手

在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时要从政府管理、政策规划着手,并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使得农村新经济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农业经济领域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制度的改革以使得资金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要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作适当调整,降低其标准,并将商业银行积极引导进入农村,以便于农村开展金融服务;将农村信用社改革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探索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要积极支持和推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使其逐步形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相结合的局面。

(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要将科技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使农业科技成果在依靠最经济快捷的方式下,在农业经济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使得农副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有所增加,并将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环境进行优化,加快产权明晰的企业化科技的建立。加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并重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建设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以推进农村科技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农业人才的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13号)和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农业普查的通知》(浙政发〔*〕4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农业普查是国家统一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粮食安全;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进程。

二、准确把握农业普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本次农业普查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普查的标准时点是*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年度。凡属于普查对象的我市有关单位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准确把握农业普查要求,切实加强农业普查资料的管理。对农业普查取得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对普查对象的个人和商业秘密,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一、工资性现金收入比重稳步提高

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现金收入291元,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18.67元;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171.9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100.43元。工资性现金收入占总现金收入比重的24.7%,与上年同期174.19元相比,增加116.81元,同比增长67.06%,可拉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劳动力转移渠道增多,工资标准上涨,劳动力价格与以往相比上涨幅度较大。

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稳步增长

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749.46元,其中:在第一产业收入657元;在第二产业收入6.48元;在第三产业收入85.5元。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总现金收入的63.65%。说明这个层面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头。再往细处看,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其中:农业现金收入117.03元、畜牧业现金收入531.5元、林业现金收入8.92元,从中可以看出,畜牧业现金收入占第一产业收入现金收入80.89%,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大头,畜牧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得到稳步增长。

三、财产性现金收入略有增长

财产性现金收入为69.56元,比上年同期20.20元相比增加49.36元,同比增244.36%。在财产性纯收入里,利息收入人均33元,租金10.86元,其它投资受益25元。随着农村生活的不断提高,农民家庭存款余额逐年增多,有存款的农户也一年多过一年,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存款的家庭达到七、八成,农民手里有钱了,不再存在银行里等待微薄的利息,而将钱做点其它事情的较多。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意见解读:①本条标准旨在要求通过农业区位的学习,分析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及形成条件,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地理问题;②“举例说明”说明案例教学法是本课的基本方法,因此可开发师生身边的课程素材,阐述农业地域类型问题,以体现生活性与应用性。③本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因此需运用辨别、组织、归因等认知策略,以身边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载体,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本节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节,是在学习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对人类基础产业――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具体案例进行评析,通过学习此部分内容,为公民科学认识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必备知识。

知识结构:本节内容包括两个教学因子。其一,农业区位因素,即阐述农业的概念及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其二,农业地域类型,即解说农业地域的概念及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是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准备,“农业地域类型”是对“农业区位”的具体化应用。

三、学情简析

本节内容面向高一学生,这一群体由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学生组合而成。通过预学案调查表明,95%以上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农业的概念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基本因素,75%以上学生了解家乡农业发展变化,说明此群体已具备关于农业的感性知识。然而通过与学生座谈可知,他们对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知之不全,对于农业地域的概念与特点知之不深,部分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对农业背景知识的直观感知不多。因此,本节内容教学立足于教材的前提下,还需搜集和生活关联紧密的农业图文素材,以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农业景观图片,说出农业的概念与农业区位的含义;通过阅读桑蚕养殖农业发展的材料,归纳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并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通过读图和交流,培养学生读图和表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阅读,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图文转化能力;通过运用农业区位原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家乡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培养热爱祖国和家乡的地理情怀。

THE END
1.未来5年农村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内容摘要:农产品电商与农资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将发挥较大的作用;移动端持续发力,随着手机的普及,为解决农村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带来契机;农业众筹、预售成农产品电商重大业态,众筹包含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顾客提供个性服务,是新农业革新的有力手段。一、未来5年农村发展趋势未来5年农...https://m.10jqka.com.cn/20230411/c646304131.shtml
2.农业振兴与农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策略与社区治理创新分析: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生态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附加值,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 通过上述多元化的社区参与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能够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https://www.shuzixc.com/operating/1704.html
3.如何抓好村级经济工作?经济趋势村级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村级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村级经济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https://www.zhaoweidong.com/news/s0InyojyVt.html
4.2022年第2期张玉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伍振军,李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刘昌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摘要:农业活动是我国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肩负着重要责任。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走势取决于未来农业活动量变化和...https://iaed.caas.cn/qkxk/mlzy/nyjjwt/f01911049e0f4492a63506ff7d2a0a5b.htm
5.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十二篇(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初步建立了县、街道(镇乡)、村、社四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其中县级8个,镇乡级19个,村级9个。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了以健龙藕协、狮子泰山果协等为代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和加粗了产业化链条,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带的建设。建立了城北蔬菜示范基地、丁...https://www.1566.cn/baogao/diaocha/170349537110081.html
6.乡村经济调查报告(通用10篇)按照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要求,实施农业六大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精品、生态农业。壮大大汶河现代农业、利生面业等企业规模,扩大奶牛、生猪、芦花鸡等特色养殖和山药、白莲藕、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打响生态和绿色品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0225101259_788890.html
7.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商州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辖18个镇(街道),288个村(社区),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1.6万人,常用耕地面积32万亩。自20xx年以来全区共有279个村(社区)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775万人,设成员股43.7758万股,集体资产折股量化6.5亿元,成立集体经济组织279个。截至...https://www.ruiwen.com/word/nongcunjingjifazhandiaoyanbaogao.html
8.村委会农业工作总结(精选19篇)三是积极引进工商业主,发展农业休闲经济,鼓励已有一定基础农业大户发展休闲农业。 三、合力抓好农业安全 一是水利安全。主要抓好防汛防治、农民饮水、小水电站的安全工作。 二是林业安全,主要抓好森林防或,防止乱砍乱伐、乱占乱挖现象发生。 三是动植物安全,主要抓好春秋两季防疫,市场检疫及松材线虫病消除等。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008844.html
9.农业工作总结(精选15篇)xx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建设重点突破”工作目标要求,以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工程”为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机化发展进程,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机化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004515.html
10.申论70分训练营答案(1)(题目小顺农村经济) 1.创办加工作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村民收入 2.成立专业合作社,与电商合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提高农产品销量 (2)(题目村民说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村干部工作和作风,成立“民间点评业文化元素,进行时尚改造 二、798艺术区发展文创产业政府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引导专业人员入驻投入资金...https://www.yxfsz.com/view/1630157577219313666
11.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通用5篇)行为的建设点(含拆旧建新和新址扩建)必须分户书面申请、以点为单位集中向国土、城乡规划部门申报,在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根据村庄产业基础,编制村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每户致富增收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结合乡村联动、村落联片整治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突破村组区域界限,科学合理规划设置农村社区...https://m.unjs.com/fanwenwang/fazhanguihua/20221020105040_5781030.html
12....社科院简介机构设置研究机构农村发展研究所30年的农村改革已经触及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的各个方面,下一阶段的农村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总体要求,着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逐步实...http://www.sass.cn/921111/1313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