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等学科都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定义
侧重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接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侧重社会学的定义:
(埃尔伍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综合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环境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
人际层面
群体层面
社会层面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发展经过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三个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开始,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康德和卢梭:人性具有潜在的“善”
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人生来就是自私和邪恶的
二、经验描述阶段: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冯特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
4、美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伊德
三、实证分析阶段: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
向应用研究
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不能带着“预设”和“有色眼镜”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咨询师应该
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2、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反馈原则
3、伦理原则:尽量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实验法:用的最广泛的方法
2、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3、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4、档案法:搜集大量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1、简史:起源于行为主义。米勒、多拉德,班杜拉、沃尔特斯
2、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3、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二、社会交换论
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
1、成功命题
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
4、剥夺——满足命题
5、侵犯——命题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布劳发展的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的自愿活动三、符号与互动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和活动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
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士和米勒。最在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才去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对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事物本身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四、精神分析论
创始于1896年,是奥地利著名医生佛洛依德在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无意识)过程对人们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也称深层心理学
(一)佛洛依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
1、意识与潜意识: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和欲望,被压抑的本能欲望中以性本能
为主
2、“力比多”:是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生命、爱、建设的力量——毁灭、恨、破坏的力量
5、人格结构:本我——生物面;自我——心理面;超我——社会面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
荣格是瑞士精神病专家,早年与佛洛依德合作。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善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三)新精神分析论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后天因素在精神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
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一单元社会化
一、概述
人是社会性动物;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再社会化
终生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和生产的知识和技能:从儿童时期开始的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较长的生活依附期:大约持续13——25年。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
社会生活的基础
2、较好的遗传素质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媒
4、参照群体
五、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1、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
的
2、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性别——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心理学)的差异,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是性别的差异;’
性别角色——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社会学)。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
3、道德社会化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
一、什么是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