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听话?试试心理学上的梅拉宾法则,效果真是立竿见影父母亲子关系师资力量

总共40分钟的通话,她喋喋不休的输出了30分钟,全是儿子不服管教、伤她心的剧情。

我说,你现在就像是从课本上走出来的祥林嫂。

她回复我说,你看,孩子都把我逼到这份上了……

曾几何时,我跟小慧有着一样的困境。

那是奶豆小升初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作为家长难免焦虑,总想着不惜一切代价,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基于这样的心理期待,我平常对奶豆的管教,自然多了一分严苛。

但孩子毕竟大了,逼的一紧,就激起了她的叛逆心。

我让她先把作业写完,再看一些课外书,非不听,跟我叫板说自己有自己的安排。

我让她趁着周末休息,多出去运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别总抱着手机,她嫌我聒噪,把耳朵捂起来。

几次三番下来,作为父亲的颜面尽失,就开始跟她上纲上线,唠唠叨叨、滔滔不绝得聊未来、聊眼下的重要性。

没成想,她直接回了卧室,把门摔的震天响,只留下我一个人站在客厅茫然失措、凌乱不堪。

那一次,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问题。

就在我们父女俩冷战期间,我无意间看到了“梅拉宾法则”,恍然明白:不懂亲子沟通,就无法教育好孩子。

所谓“梅拉宾法则”,是心理学教授梅拉宾提出的。

指的是在人际沟通中,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达,38%是通过声音传达,55%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

一旦我们搞错了顺序,那么再怎么“情之深,责之切”,换回的都必将是孩子的叛逆与反抗。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用好“梅拉宾法则”,让教育之路平坦顺滑呢?

01.低声教育,凸显尊重的力量

作为家长,其实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个名为“权威感”的误区之中。

只要萌生这样的心理状态,那么只要孩子犯了错,或者不服管,我们总会以上位者姿态,跟他们产生不公平的交流方式。

通常来说,吼骂是比较常见的不公平的教育方式。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提高声量,采取吼骂式教育,越是难以起到好的效果。

就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只要吼她骂她,她立马就会进入宕机模式,原先会做的题,此时也会出错。

久而久之,会导致两种结果。

其一,孩子被吓住了,身体被迫开启了自我保护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或是装满了恐惧,你说任何话她都听不见了。

其二,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声量越大,就越可能激起他们的叛逆和反抗心理,从而用一系列方式回击我们。

到最后就是两败俱伤、伤人伤己。

说白了,这种提高声贝的教育方式,充满了“不尊重”与“不平等”,孩子有了不好的感受,从而才会保护自己或者反击。

所以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转化思路,采取低声教育的方式。

就像心理学研究说的那样:

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一般音量越低,反而越容易征服别人。

对应到与孩子沟通上,其实也是如此。

首先,音量低了,营造出来的就是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孩子的内心不会萌生抵触和逆反的感觉,有助于沟通的有效进行。

其次,音量低了,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而不是一种被强行施与的不对等的说教,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收到的信息。

02.采用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被爱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肢体语言的有效表达,是促进情感的有力途径。

在亲子关系上,更是如此。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小璐,之前她讲过自己的故事。

她说从小到大,她都很乖巧,也从未经历过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因为她一直被父母深深的爱着。

就比如小时候的路都不怎么好,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泞,每每这时,父亲总会熟练把她背在背上。

小璐说,直到上初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还总会这样做。

其实很多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慢慢跟父母开始针锋相对,归根结底,就是亲子之间的肢体表达越来越少了。

所谓肢体表达,就包括满含爱意的眼神、关切的拥抱、以及富含安全感的抚摸等等。

这些不经意的传达,都能够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名为“我被爱着”的力量,也能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好。

德国脑科学家有一项研究就可以证实肢体表达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

拥抱能够使得孩子的大脑传递一种催生素,可以让人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同时大脑会有“快乐”和“放松”的情绪产生,对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带来正向影响。

所以说,不管孩子多大,善用肢体表达的父母,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养出更好的孩子。

03.表达出感受,增加亲子间的情感流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

很多时候,只要涉及到孩子犯错,或者他们一些行为惹得家长不满,我们常常会忽略情感上的交流,而采用“以势压娃”的方式。

但是孩子总会长大,等到有一天,我们无法压得住的时候,就会迎来孩子们的反弹。

而这一天,通常被称为“青春期”。

实际上,除了身体激素的影响之外,更多的在我看来,是父母长期错误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就比如原先,只要我们家奶豆的作业写错了题,我就会指责她慌张、不认真。

但换来的不是她的改变,而是她在我不厌其烦的批评中,逐渐与我建立起来的对立。

直到后来我了解了“梅拉宾法则”后,我开始改变方式,一旦她做错题,我就会说“没关系,你是我闺女,按照我的基因来看,下次一定不会在出错了”。

无论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总归去掉了对立感,让孩子逐渐建立了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这种亲子间的情感流动,让辅导作业这件枯燥乏味,且时刻会激起矛盾的事情,变得有趣且和谐。

所以在教育中,与其不断的采用上位者姿态,给孩子输出语言,还不如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亲子的情感不断流动,这样或许不但不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反而更有利于一切事物的推进。

其实,说到孩子叛逆不听话这些事,很多家长总会把问题归咎于孩子本身,而疏漏了我们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不当。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说的那样:

孩子顶嘴,首先是父母不合格。

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家长在亲子关系遭遇到问题时,先从自我改变,降低音量、多些肢体表达、促进亲子间的情感流动,我想,没有孩子会在无压迫状态下,变得叛逆乖张。

THE END
1.非暴力沟通摘抄(上)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表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城市,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求 4.请求 https://xueqiu.com/3985619290/312324701
2.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E.霍夫兰 A B C D E 30. 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 A.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C.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论 E.挫折-侵犯说 A B C D E 31. 以下不属于印象管理的策略是 A.按照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表现自己 B.隐藏自我 C.按照社会期待表现自己 D.近因效应 E.投人所好...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1&ex_Id=18879
3.9基础知识* 100.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单选题 A.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C.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论 E.挫折一侵犯说 * 101.强化理论源自于哪种理论观点?()单选题 A.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E.美国芝加哥学派 * 102.态度的ABC模型中,B代表()单选题 ...https://www.wjx.cn/vm/r7P04hg.aspx
4.拖鞋哥新传考研【功效】公共关系的职能可以划分为采集信息、提供咨询、参与决策以及沟通劝说四类;公共关系具有守望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以及效益功能。【代表人物】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有艾维·李、伯内斯、卡普利特与詹姆金斯等。【发展】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愈发复杂,大量的突发危机事件使得公共关系处理变得更具...https://qingk.com/set/K1kCpP1ecO3Ff
1.学习兴趣与态度(精雅篇)(一) 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模型 霍夫兰德认为, 说服是引起人的态度改变的有效途径, 即通过给予一定诉求, 引导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趋向于劝说者的预定方向[1]。在他的说服模型中, 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的四个基本要素, 其中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在所有外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1244y7.html
2.霍夫兰“说服模型”学术百科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劝说情境的模式)是在其信息传递理论与社会判断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传递理论及社会判断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是一种合理模型,态度改变—说服 ...详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态度改变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信息传递理论社会判断理论 ...https://wiki.cnki.com.cn/HotWord/1897395.htm
3.教育传播学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对传播的定义为: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 要保持系统的正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C.Hovland,I. Janis & 息系统进行改进H.Kelly,1953),奥斯古德等人认为:“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 派之所以被称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https://blog.csdn.net/m0_58479589/article/details/139148518
4.霍夫兰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听众与劝说者的观点一致,或前者对所...传统侦查模式是一种___的侦查活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应当修改公司章程,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 )以上通过。 A. 3/...【多选题】霍夫兰德(C.Hovland)态度转变模型包含的要素有( )。 A. 信息 B. 背景 C. 反馈 D. 通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人工智能未来...https://www.shuashuati.com/ti/c8ef02956c4f4b1eba1a7c26a523ac44.html
5.{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这种模式将态度改变的过程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外部刺激,它包括三个 要素,即传递者或信息源、传播与情境。传递者是指持有某种见解并力图使别人接受这种见 解的个人或组织。如发布某种劝导信息的企业或广告公司,劝说消费者接受某种新产品的推 销人员,都属于传递者的范畴。 传播则是指以何种方式和...https://doc.mbalib.com/view/9882b0bdc7fdb45255b9685be09d6894.html
6.霍夫兰学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C.霍夫兰和另外4位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 在耶鲁大学长时间共同研究关于态度改变的问题, 从40年代到60年代出版了一系列介绍他们研究成果的著作。1953年出版的 《传播与劝说》一书反映了关于劝说研究的一系列结论,被传播学者称为“霍夫兰学说”。其中关于劝说如何起作用,提出了一系列论...https://xuewen.cnki.net/R2006100450000313.html
7.睡眠者效应:你是否被广告洗脑过?心理词条心理学文章睡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也叫休眠效果。它由霍夫兰等人提出,是指在态度改变过程中,劝说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降低,而是增强的一种现象。睡眠者效应的研究涉及记忆、认知、态度改变以及态度改变的时间效应等诸多方面。 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在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https://www.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8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