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纪事|梅兰芳的一号粉丝是谁?究竟住在长宁哪里?

在电台做节目,我说可以先把愚园路比作一个人,来考究它的体貌特征和风格气质。主持人很刁钻地问:那么你先告诉我它是一个男人还是女人,我一时语塞,说介于男人和女人之间吧,主持人笑起来,说这倒是一种很曼妙的感觉,潜台词是:不男不女,你懂的。不过歪打正着,丰沛的愚园路用性别比拟,的确有点难以归类的妖,所谓弄堂多、名人多、故事多,“一条道走东西,两边路故事多,警权常常三分,弄堂四通八达,人员五方杂处”。

走一步就踩到历史,回回头就听到传奇。朝弄堂里随便望上一眼,都会是惊鸿一瞥,让你翻江倒海。

从历史看,愚园路最初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农民,越界筑路后开始向现代绅士蜕变,歹土期间,无异像个黑社会男人,但毕竟,它的背后还有鹰眼隆凖的西人和衣香鬓影的女人,更多的是小日子过得还可以的市民和职员,类似于今天的小资和中产。如果用颜色来比拟,那倒是红色、泛红、粉红、黑色、灰色、白色皆备。今天,在城市更新中亮出“生活美学街区”旗号的愚园路,又因为成了时尚当道的网红街而平添了许多女性的妩媚色彩,荡漾着返老还童的年轻潮流气息。有人说,周末的愚园路,快变成一条美女街了。

我曾经用文物、文献、文化老人口述实录+田野调查的“三文一野”方法从无到有开始愚园路路史研究,并总结了逛马路、穿弄堂、入堂奥、听故事、有感悟的“五步法”通俗套路,来引导市民朋友“还原上海”“发现上海”“漫步上海”,从中感悟中国近现代风云史、领悟上海城市发展史,觉悟市民社会发育史、体悟上海建筑演变史。

期盼与之有缘的老上海人众筹回忆,新上海人一逛倾心,期盼在这条路上行走或开店的年轻人知道这里的前世今生,接续文脉、吐故纳新、顺风顺水,开出能让历史和未来对话的网红潮店。

有人问我何以如此执念愚园路,殊不闻,一滴水可以看世界,何况一条路。愚园路,又岂止是一条路。

上海是座魔城。愚园路,可以成为我们打开上海的方式;上海,可以成为我们打开世界的方式。城市是人类的化身,也是现代化的结果,城市的发展就是文明的发展。城市可以是增长机器,可以是控制中心,可以是互联网的节点,但在这里,只是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容器,和新文明的孕育之所。在这个公号里,会有历史谱牒、地理图志、文献考证、传奇故事的载播,也会有建筑容颜、空间逻辑、城市文脉、时尚潮流的描析,甚至城市批判和文化建构,这是“愚园路上”公号的形而上哲学。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最终,愚园路也可以成为我们抵达波澜人生的一条通达之路。

究竟住在哪里?

“没听说过。”

“勿晓得。”

今天的愚园路镇宁路北段入口

愚园路镇宁路北段至万航渡路(极司非而路)

上海滩少见的有弄号的奇怪路牌,这样的路牌有两条,推测应该原来是镇宁路的支弄。致使现在的镇宁路有南北向,又有东西向

另一条有路牌的弄街:镇宁路465弄

邢建榕先生《梅兰芳的“钱口袋”》一文谈到:“30年代后,冯耿光常住上海愚园路,梅兰芳经常去冯家,冯府就成为梅党在上海的聚集地。”进一步请教邢先生,告知冯住愚园路静园路。

今天的愚园路镇宁路北段内弄堂

愚园路上荣氏企业的锦园路人皆知,静园却是闻所未闻。考证就像探案,历史钩沉就是解开历史迷团,自是其乐无穷。尤其是牵涉到梅老板这样的闻人和愚园路的因缘,更值得一寻。此处先宕开一笔,说些闲话。

早年梅兰芳

中年梅兰芳

488弄兰畹,因梅剧团入驻而得名?

梅兰芳戏装照特写

梅兰芳《太真外传》戏装照

有根有据的是两帧照片,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沈飞德先生当年看望年事已高的张一群先生时,病榻之上的张先生将数张自己拍摄于王伯群住宅(今长宁区少年宫)的珍贵照片给了他,知道我倾心研究愚园路路史,沈馆长又不吝珍藏将照片给了我,披露于三集纪录片《愚园路》中。其中便有两帧照片中出现了梅兰芳先生。其时,抗战刚刚结束,汪伪时期为汪精卫所占而变成了汪公馆的王伯群住宅,因代收有功,为中共早期活动家黄慕兰和大律师丈夫陈志皋向王伯群遗孀保志宁短期租用,夫妇俩热衷社交,每逢周末,都要举行三教九流、文人墨客云集的“PICNIC”,取名为“隅园雅集”,照片便是拍摄于这一时期。在一帧大草坪拍的集体照上,背景中美丽的城堡赫然在目(但并未见到那株相传100多年的大树,可见此树是后来移植过来的),众人或席地,或坐,或站,形成三排。梅兰芳先生端坐中间C位,旁边应该是洪深先生和欧阳予倩先生。

愚园路1136弄31号公馆草坪上举行的”隅园雅集”集体合照,梅兰芳正中C位,其它人能一一指明吗

另一帧则为田汉、黄慕兰、欧阳予倩、梅兰芳四人的合影。

所谓有图有真相,西装革履的梅先生看上去丰神俊朗,意气风发,不见了寓居香港时的明志蓄须,估计众人都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梅兰芳与愚园路的因缘可见一斑,但更大的因缘则在于他和一号“梅党”冯耿光的关系。

冯耿光,字幼伟,人称六爷。1900年赴日,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期生,与清末宗室子弟良弼结成拜把子兄弟,回国后任福建常备军标统带。良弼为了打压袁世凯的北洋系,把冯等同学调到中央,上司是冯国璋,1907年练兵处改陆军部,下设军咨处,冯任二司司长,此时结识了梅兰芳。冯耿光是最坚实的梅党。传说为梅兰芳营宅于北芦草园,梅兰芳初起,凡百设施,皆赖以维持。以兰芳贫,资其所用,略无吝惜。兰芳益德之,尝曰:他人爱我,而我不知,知我者,其冯侯乎!

冯梅关系之“铁”据云可以用两件事说明,一是当时文人穆儒丐写了一部章回体小说《梅兰芳》,因内容对冯梅不利,冯不惜设法封了两家报馆,又将刚出的书买断焚毁。二是1929年梅计划访美时,有经费缺口,冯写信给梅说:“我现在同你说一句老实话,如果有人能出五万,或四万以上之价钱,买我九条房屋,我就拿出三万块来帮你忙,或者有人肯照时价,承受我家里(广东)的房屋田地产业,我亦可拿出三四万”。曹汝霖曾言“幼伟月入银四百两,以其半助兰芳成名,始终如一。”

冯曾担任中国第一大银行中国银行的总裁和常务董事,还担任过新华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的董事长,可谓金融界元老,但冯虽豪富,倾半数家财成就梅的情谊,也绝对不是什么痴情老斗亵玩菊部魁首所可比拟。

冯之于舞台上的梅,从少年时鼓励排演《宇宙锋》,到首次赴沪时的击掌为示,乃至1959年梅兰芳排演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始终伴随左右。

梅兰芳与冯耿光(字幼伟)

当时,有流言说冯梅关系类似于现在的基友。但对冯梅关系有研究的马甲君先生有一段评价较为公允,说“冯六爷对梅,大概的确起于怜,进而恋,最后上升为一生挚爱又兼毕生知己”。名士罗瘿公的诗可谓画龙点睛:“国花岂向别人妍,梅魂久属冯家有”。

梅兰芳与冯六爷

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也坦陈:“我跟冯先生认识得最早,在我十四岁那年,就遇见了他。他是一个热诚爽朗的人,尤其对我的帮助,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的。他不断教育我、督促我、鼓励我、支持我,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可以说是四十馀年如一日。所以我在一生的事业中,受他的影响很大,得他的帮助也最多。”

寻到弄内曲巷的老房子,想向年长些的居民打听,想不到洗菜的老人头也不回提示我:“搜百度,侪有。”

《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中找到的静园和静园邨位置

静园和静园新邨之间,已感觉不到“静”字了

幽弄里的花园别墅,倒有些静园路的感觉

窥一眼别墅,当年梅党出没地?

静园新邨旁的弄道,也可能是当年的静园路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又何必要十全十美呢,就此打住。还是再听一段史姐姐唱的梅兰芳《贵妃醉酒》选段吧。

作者简介

徐锦江

城市文化研究学者。著有《愚园路上》《愚园路》《愚园路百年纪念版》,辟上海路史研究一格,上海电视台据此改编成三集纪录片。

THE END
1.窃听风云3陆永富妻子的扮演者是谁黄奕在上海沦陷后,号称“亚洲第一香”的花城汪公馆瞬间陷入一度的迷茫与恐惧中。动荡不安的形势,汪太太和丈夫汪大酉预感花城沦为地狱的日子不远了。于是,经过一番思虑,夫妻俩总算达成了共识,他们要想尽办法先将儿女送出城去,离开花城这块是非之地。岂...【详情】 显示更多...https://www.manmankan.com/dy2013/201303/239/4350.shtml
2.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砸门的这群人,正是日本宪兵队便衣,他们进入公馆强行搜查,从里边带走了一位三十出头、白白净净的年轻人,这个人名叫汪锦元。日本宪兵队为何强行带走汪锦元?汪锦元又和这所豪华宅院又有何关系?请看《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http://globalpublicsnews.cn/view.php?d=222350
1.汪精卫千挑万选了个秘书,谁知竟是中共情报人员文化1940年9月的一天,汪精卫、陈璧君夫妇对汪锦元进行了当面考察,看到这个三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中等身材,老成持重,不多言笑,彬彬有礼,和气谦恭,第一印象就不错。又经过一番了解,最后同意汪锦元住进汪公馆,职务是“汪主席”随从日语翻译兼秘书。 于是,从1940年9月开始至1942年7月29日上午7时半,潘汉年情报系统的汪锦...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91203/306530.html
2.中国第一网红城市,谁也抢不过它第三是我现在居住的中山公园附近,有一条不亚于武康路的网红街叫愚园路,每年圣诞节这里都是人山人海的。因为这里很洋气,有很多洋房,一大批名人故居,汪公馆就在这儿。现在整条街开发成了一个很有品位的地方,沿街都是有情调的咖啡馆、酒吧、首饰店等。 https://i.ifeng.com/c/8dYtANqdut2
3.中国第一网红城市,谁也抢不过它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第三是我现在居住的中山公园附近,有一条不亚于武康路的网红街叫愚园路,每年圣诞节这里都是人山人海的。因为这里很洋气,有很多洋房,一大批名人故居,汪公馆就在这儿。现在整条街开发成了一个很有品位的地方,沿街都是有情调的咖啡馆、酒吧、首饰店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43883
4.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1942年7月29日清晨7时许,在伪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颐和路34号的豪华宅院门前,传来一阵阵急促的砸门声。砸门。http://chinanewsinfo.cn/view.php?d=22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