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秘[2017]55号2017-3-1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15日
安徽省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强化应用、奖惩联动的原则,弘扬诚信文化,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用修复等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提供支撑。
二、加强个人诚信教育
(一)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公民诚信纳入公民公约、村规民约和行业规范等。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大力弘扬“诚实、厚道,守信、担当”的诚信文化理念。建好用好好人馆,大力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诚信企业,选树和推介各类诚信典型,使全社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牵头,省网宣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团省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积极选树和推介诚信典型。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发掘、宣传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评选的信用状况良好的行政相对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诚信典型。组织各类网站开设网络诚信专题,经常性地宣传推广各类诚信典型、诚信事迹,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诚信主题文化作品,加强网络失信案例警示教育。各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建立诚信典型的选树和推介制度,定期向社会提供无不良信用记录者和诚信典型,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共享公共信用信息,推动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局、团省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一)落实个人实名登记制度。按照国家部署,落实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居民身份证信息采集和更新,推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实现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覆盖。规范身份证件使用,加强个人身份基础信息共享。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个人身份信息的查核工作,确保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的唯一性。依照法律法规确定实名登记制度的实施范围,以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危险物品流通、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为重点,全面落实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和联合奖惩奠定基础。2018年6月底前,实现省级人口基础信息库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强个人身份基础信息共享。(省发展改革委、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政府金融办、省通信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
五、规范推进个人诚信信息共享使用
(一)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2017年底前,制定省级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各有关部门按目录要求于年底前将掌握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推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各市于2018年6月底前,制定本地区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并将归集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推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2018年底前,制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分类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并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查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为优良信用个人提供更多服务便利。对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确定的信用状况良好的行政相对人、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行业协会商会推荐的诚信会员,以及新闻媒体挖掘的诚信主体等建立优良信用记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创新守信激励措施,2017年6月底前,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率先实施对诚信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的具体措施。各级行政审批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办理行政许可等过程中,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和连续三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2017年底前,制定优先办理、简化程序、重点支持、“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鼓励社会机构依法使用征信产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收益。(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形成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于2017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个人严重失信行为披露、曝光与举报制度,依托各地、各部门政府门户网站,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披露各级人民政府掌握的个人严重失信信息,并在“信用安徽”网站集中公开展示。鼓励市场主体对严重失信个人采取差别化服务。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推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保障措施
(二)健全信用制度体系。依据国家信用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法规制度,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有力维护个人信息的主体权利与合法权益,完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处理、查询和应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制度,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省发展改革委、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法制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工作、管理工作积极予以经费支持。加大对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应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省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