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中应避免的10个认知偏见纯色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ThinkingFast和SlowandPredictablyIrrational这类的书籍的发行,认知偏见在主流文化中愈发非常流行,它在体验设计或商业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之相似的还有以人为本的方法。

我们越来越依赖定量和定性研究来在产品和业务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确保数据及其收集方法不会因无意识的认知偏见而受损也很重要。完备的数据和科学的收集方法可以为最终客户提供有意义的价值。

我们所知道的认知偏见足足有一百多种(根据这个详尽的信息图表,有188种)。但是对于用户研究,我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十个,并举例说明为什么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这是我在用户调研中最常见的情况,如果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很难避免这种情况。

什么是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面对同一个问题,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较有利或顺耳的描述作为方案。当以获利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当以损失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冒风险。简单地说,人类不会彼此孤立地做出选择,我们高度依赖于框架效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比如说,在一个小盘子里吃一顿大餐比在一个大盘子里吃一顿大餐更令人满足。同理心地图通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我们所做的和所说的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偏见。

案例

当你在展示一个产品的原型或者询问用户的体验时,请注意你是如何构建问题的。

一种中立的、非导向性的提问方式应该是——“你能描述一下你上一次使用这个产品是什么时候吗”或“你使用本产品时的感觉如何”,这样提问可以产生更好的不带偏见的结果。

02确认偏误

这是偏见中的超级恶棍:非常普遍且难以纠正。这也是调研人员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而且经常被定量研究的支持者用来证明为什么使用大数据集更好。

什么是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是指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我们喜欢确认我们现有的假设或者相信的数据,而抛弃那些挑战它们的数据。这是一个已经写入我们大脑程序的进化的安全网,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免受对立信息的威胁,因为往往这种对立信息会挑战我们的身份(而我们作为拥有共同信仰的部落而进化),这使得我们很难完全摆脱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调研人员或产品经理问参与者:“你曾经做过/考虑过通过AppY来做X这件事情吗?”参与者说:“是的!一直都是!”太棒了!你中了头彩,你觉得你的理论被证实了,用户喜欢使用你的应用来做某种事。但实际上,这可能与事实相去甚远。

当你在某事上得到肯定或者积极的回应时,请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再检查一下。为什么用户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吗?他们喜欢这个体验过程吗?上周他们使用了多少次?他们能拿出证据吗?有没有可能他们只是想让你高兴呢?

避免确认偏误的最好方法是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和你的想法和假设唱反调。

03后视偏见

人类真的不善于及时思考,后视偏见就是明证。

什么是后视偏见?

后视偏见指当人们得知某一事件结果后,夸大原先对这一事件的猜测的倾向,俗语称“事后诸葛亮”或“事后孔明”。后视偏见的一个基本的例子是,在知道一个不可预见事件的结果后,一个人相信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会这样”。后视偏见可能导致记忆失真,回忆与重建内容时产生错误的理论成果。

当我们进行调研时,我们经常要求用户挖掘他们的过去来寻找例证和轶事证据。通常当我们深入探究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关于他们如何面对某些困难以及采取某些行动的原因。

比如说,一个用户抱怨他的生意不好,因为互联网的到来,与其去商店,人们变得更喜欢在网上买东西。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尝试电子商务领域时,我得到了一个令人相当吃惊的回答:“这些网站没有很好地服务客户,如果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就会损害我们商家的声誉。”这清楚地表明,他并不真正了解电子商务是如何运作的。事实上客户可以选择退回损坏的商品,并给卖家提供反馈。

参与者永远不会因为编造这些理由而受到指责,但是调研人员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反复核实证据,以支持他们的陈述,这真的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调研人员,即使在某些方面我们有可能无法得到全部答案,我们也需要承认这个事实,而不是用虚假的理由来掩盖。

04社会期望偏差

一个能概括这一点的词是“自拍”。

什么是社会期望偏差?

社会期望偏差是指受访者为了令人产生正面印象,倾向在调查中以不实意愿取代其真实意愿,以符合社会期望。例如过多申报自己的“良好行为”,或过少申报自己的“坏行为”、或不受欢迎的行为。这种倾向严重影响研究的效度,在问卷调研中尤其常见。这种偏差会影响样本的平均数值,亦影响研究员研究受访者之间的差异。

我们是群居动物,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和言语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使我们在别人面前看起来很好,即使它们可能是虚假的。这在我们的行为中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甚至轻蔑地给那些不遵守这些准则的人贴上反社会的标签。

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想要在他/她的家庭中塑造一个领导者形象的中年社交媒体用户。他/她永远不会发布或说一些可能损害该形象的话。因此,即使APP存在可用性问题,如用户发现他们很难通过应用程序导航,他们可能仍然不会抱怨。一个熟练的研究人员会努力重新构建问题来提高他们的社会期望(譬如如果你能为你的爸爸/妈妈更好地设计这个,你会怎么做?)。这可能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让他们知道应用有哪些问题确实让人恼火,但他们却从不说出来。

05沉没成本谬误

这也是最常见的偏见之一。不仅在调研上,它还会在生活中的重大选择(婚姻/债务等)上造成巨大的伤害。

什么是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谬误是指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我们的决定会被我们所积累的情感投资所影响。我们在某件事情上投资越多,就越难放弃它。换句话说,我们越深入迷宫,就越难走出迷宫。下次你“再喝一杯”就醉倒了,或者打牌时一直打得不好,你就知道该怪谁了。

它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以便最终能够适应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失败和损失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06系列位置效应

长列表的U型命运。

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人们倾向于对首先见到的事物和最后见到的事物有更好的印象。分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对“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所产生的心理学现象,指在行为过程中,最先接触的事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认知,影响人对事物的感知和判断。

我们经常遇到“长列表的U型命运”,如果你的名字的首字母是M,而且你的名字所在的列表是按首字母排序,那么很抱歉,你的名字可能不会被注意到。

在卡片分类等任务中,这种偏差可能导致用户忽略中间的元素,这可能会妨碍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连续的实地调研中,整合采访报告前你会去实地访谈五至十个用户。当你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访谈的观察结果按顺序(在便利贴/word文档上)排列时,你往往会过分强调它们,这就变得棘手了。

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访谈的人分组,进行多次访谈,或者随机安排几次来消除偏差。

这种偏见也会渗入到别的一些事情中,比如待办事项列表和功能列表,特别是对于那些同时负责很多事情的人来说。因此分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07洞悉错觉

这是一种危险的偏见,会导致交流中的误解和沟通不畅

什么是洞悉错觉

洞悉错觉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程度的一种趋势。如果你玩过字谜游戏,你就会知道这种偏见。我们往往高估别人可能会知道我们在想什么以及试图传达的信息。

我们大多数的主观经验是不可观察到的,我们倾向于对我们传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程度有过高期望。

在访谈中,许多参与者试图通过肢体语言、停顿和其他非语言的暗示来传达他们的情绪。这种洞悉错觉让调研人员很难真正了解信息是否被正确传达。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种不同的机制来弄清楚我们是否错过了一些在访谈中可能没有被发现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提供肯定的反馈是重要的。它可以很简单,比如用你的理解复述参与者说过的话:“从你所说的,我觉得你对这个功能的感觉是这样的……如果我说错了,请原谅我。”

通常你会惊讶地发现,无论他们一开始说了什么,你的理解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

08聚类偏差

什么是聚类偏差?

作为调研人员,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但定性分析的一个缺点是,由于样本量很小,通常无法避免观察到的只是一些更小的随机集合的模型,这些随机集合存在着某种共性。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对模型进行三角划分,并将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发现与定性研究中发现的更深层次的见解进行匹配。

还可以通过与完全不同的用户组进行调研和原型设计来减少聚类偏差的发生。

另一种避免这种偏差的方法是在讨论规律之前进行无声的头脑风暴,并在分析过程中包含另一组不同的涉众,以便更好地消除偏差。

这又是一个非常棘手和危险的问题。通常在流行文化中被称为刻板印象。

什么是隐性偏见?

隐性偏见是是知觉、态度和刻板印象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运作的现象。隐性偏见是很难根除的,因为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媒体、身边的人和流行文化植入了我们的意识。

隐性偏见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警察将黑人与犯罪联系在一起,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这么做。

在用户调研的背景下,当我们与来自特定人口、种族或民族群体的人交谈时,我们可能会对他们有先入为主的认知。它可能会导致我们以一些并不需要的方式行事(例如,残疾人宁愿被当作正常人对待,有时我们却对他们过于礼貌)。避免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是,在访谈前写下对参与者的所有先入之见,在与他们交谈前尽可能少地了解他们。

10基本归因谬误

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谬误是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一定是他有这样的特质,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有特殊的潜规则)。因为基本归因谬误,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做坏事是因为他们是坏人,通常会忽略可能起作用的情境因素。

当你进行可用性测试时,你听到用户说在做某项任务时犯了一个“错误”,请注意!这可能是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或者体验的最大线索。

真正好的产品让用户思考得更少,做得更多。想想任何一个你因为不能把某件事做好而责怪自己的应用程序或网站。这是一个改进的好机会。

避免这种偏见的一个好方法是通过观察或者采用热力图来补充访谈内容。它们能更好地说明参与者是如何使用产品的,以及种种由于设计不当而造成的错误。工程师们也许通常会把责任推给用户,然后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但作为调研人员,我们需要反对这种观念。产品和它们的学习曲线需要设计成一种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尝试几次就学会的方式,而且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感到内疚。

总的来说,以下就是影响你调研实践的10个偏见:

1.框架效应——询问的框架模式会影响访谈回答

2.确认偏误——人们倾向于只寻找能够证实他们假设的证据

3.后视偏见——人们总是为过去的行为寻找理由

4.社会期望偏见——人们喜欢用一种让自己看起来不错的方式说话

5.沉没成本谬论——人们会因为过多的投入而轻视损失

6.系列位置效应——人们通常认为列表的末尾或者开头的元素更重要

7.洞悉错觉——人们往往高估别人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8.聚类偏差——人们倾向于在随机情况中发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规律

9.隐性偏见——人们对某些群体及其行为有隐性联想

10.基本归因谬误——即使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情况,人们也会将错误归因于内在特征

THE END
1.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社会心理学带你洞悉人心,跳出思维的陷阱最新...对客观与偏见的知觉偏差 2000年11月7日,许多美国人在睡觉前,都认为艾伯特·戈尔已经当选总统。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们得知乔治·W.布什拿下关键州佛罗里达州的25张选票从而领先于戈尔,这足以确保布什当选总统。由于布什在佛罗里达州险胜(得票率不到总票数的一半),因此竞选活动中出现了激烈的法律争辩,导致佛罗里达...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53910/3
2.第四节态度与行为讲义1. 对抗刻板印象 2. 平等接触 3. 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应用分析 一、单选题 1. 弗里德曼提出的态度成分不包括( )。 A. 认知 B. 情感 C. 体验 D. 行为倾向 答案:C 2. 戒烟者为减少因再次吸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可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实现,以下属于这种做法的是()。 https://wangxiao.exam8.com/shiting/w_jiangyi.asp?jiangyiID=23615
1.组织行为学题库6篇(全文)13)高自尊的人有强烈维持自尊的动机,所以他们利用自我服务偏见来保护它。 答:正确的14)知觉的理解性是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比如在照明、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我们对事物的知觉结果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xdnu8ug.html
2.何以消除偏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社会印象的再建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的习得途径与其他态度和价值观的习得相同,人们从他们的家庭、伙伴、大众媒体以及他们身处的社会中学会了偏见。动机理论认为偏见起源于群体间的竞争,是“群体资源或权力必然的结果”。认知理论则认为,基于社会知觉的特点,即使没有经历引发偏见的社会化过程,没有群体间资源竞争的情况下,看似无害的...https://www.hebcpc.cn/gzjy/info/1074/3427.htm
3.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减少偏见,从了解开始自闭症家庭的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心力,却仍然面临社会对自闭症的偏见。一方面,家长们努力让自闭症孩子融入“正常”的生活,比如上学、娱乐,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对自闭症人群仍缺少包容,在学校里,部分自闭症孩子会因为“性格不合群”、“不能控制情绪”等问题被孤立和排斥,同时,特殊学校资源较少,也缺乏针对自闭症群...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09452098&efid=mQpj87y9hZ4G2LKPj9MFPg
4.软件开发中的10个认知偏差51CTO博客除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之外,系统探索还可以帮助人们牢记“大局”,以大局为重。换句话说,它迫使产研人员更明确地欣赏和承认更大的目标,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在非核心诉求上分心的可能性。对开发人员而言,这可以通过促进使用现有的相关代码来防止所有权(CB2)等偏见,这有助于保持较大的代码库向后兼容。 https://blog.51cto.com/wirelesscom/5631497
5.社会心理学DavidG.Myers偏见:不喜欢他人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我们的自我概念由很多因素所决定,包括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所做的比较,我们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如何知觉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以及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自尊动机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https://blog.csdn.net/qq_31220203/article/details/119903163
6.马斯克突然“悟”了!50条认知偏差,大开眼界定位时代网自私的偏见 自利偏差 失败总是有原因的,?成功完全是靠。失败总是有原因的,成功全靠它。 如:感觉得奖是因为自己工作努力,而不是靠别人帮助和运气。但考试不及格,只是因为睡不足而已。 -03- 组内偏爱 群体内偏袒 我们偏爱同一个圈子的圈内人,而不是圈外人。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541768.html
7.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在行为科学中,人们在社会知觉方面存在着几种“偏见”,本文分析了这些偏见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并阐述了管理者如何适当利用它们...https://wap.cnki.net/qikan-JJSS905.002.html
8.《社会心理学导论》笔记对环境一定控制权的囚犯——可以移动椅子,控制电视,并且开关电灯,会减少体验压力,较少出现健康,并且较少有故意破坏的行为。 和你一起住的人如果可以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去看电影,晚睡还是早起,那他们可能活得更久并一定会更快乐。 自尊和自我服务偏见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559643
9.9个自我提升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自我进行知觉时,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无偏见地认识自己,但另一些人则会高估自己,表现出自我提升偏见,或者低估自己,表现出自我降低偏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9个自我提升的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9个自我提升的方法 1、愿意改变 想成为更好的人,就必须乐于改变。改变是成为期望中自我的唯一途径。许多...https://www.ruiwen.com/w/172607.html
10.毫厘之差,意义不同:50对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辨析界面新闻·JMedia偏见是一种内在的态度,是个体根据对方所处团体(如非裔美国人,犹太人,肥胖者,共和党等)对对方预先做出的不成熟的、负面的判断;歧视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因对其个体及其所处团体有不满或其他原因,对个体进行不公平地对待,如侮辱对方,减少对方应得资源,或是故意不雇佣对方等。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70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