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表述的是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一、感知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正确的说法是:①感知综合障碍;②感觉障碍;③知觉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不正确的描述是躯体障碍。
常见异常心理的分类及症状
(一)感觉障碍
关于“感觉障碍”的类型,正确的说法是:①感觉过敏;②内感性不适;③感觉减退(不包括“外感性过敏”)。
(二)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和幻觉)
知觉障碍包括:①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②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虚幻的知觉)。
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类型包括:①幻听、幻视;②幻嗅、幻味;③幻触;④内脏不适感。
根据幻觉体验的不同真实性,幻觉可以分为: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又可以分为:①心因性幻觉;②功能性幻觉;③思维鸣响。
如果一个人出现虚幻的知觉,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的情况,那就属于幻觉。
如果一个人出现下列情况,就不能肯定有幻觉:①歪曲的感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②)歪曲的知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这两种情况属于错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是:①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②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③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是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13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型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符合“思维奔逸”的主要表现的是:①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②思维活动量增加;③思维联想速度加快;④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滔滔不绝。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临床特点是:①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②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在回答问题时内容极为简单
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区别:①迟缓者语速慢,贫乏者语速不慢;②迟缓者苦恼,贫乏者漠然处之。
三、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包括10种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音联义联。包括妄想、强迫观念和超价观念。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病理性象征思维。
妄想的主要特点有:①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结论;②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
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关于“继发性妄想”,不正确的说法是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价值大于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指:①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②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
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区别(史杰)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正确的表述是:①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②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注:教材(P268)中说:“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正确的表述是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超价观念
关于“超价观念”,正确的表述是:①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②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③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关于“超价观念”,不正确的描述是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关于“注意”,正确的表述是:①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②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③智能活动也需要注意的参与。
关于“注意”,不正确的描述是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
关于“注意”,不正确的描述是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关于“注意减弱”,不正确的描述是多见于智力障碍群。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
关于“注意狭窄”,不正确的描述是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是注意范围显著缩小。
注意衰退的表现包括:①主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②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改变,一般没有记忆增强的疾病是强迫症。
2.记忆减退:关于“记忆减退”的临床表述,不正确的描述是神经症患者,早期容易出现远记忆减退
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4.错构:错构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通过别人的提醒和对证,也不能纠正。
5.虚构:关于“虚构”,不符合虚构概念的说法是以记忆中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一段经历(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
(三)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包括感知觉、注意力。
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类型。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①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②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③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如下特点:①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②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③主动要求治疗。
不符合“自知力完整”涵义的说法是不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和接受治疗。
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一)情绪高涨
情感障碍的三高症状是指:①心境(情感)高涨;②思维奔逸;③运动性兴奋。
(二)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的临床表现包括:①面带愁容、表情痛苦;②有自杀企图和行为;③喜欢独处。
不属于“情绪低落”的临床特点的说法是常常伴有思维内容极度贫乏。
(三)焦虑
(四)恐怖
关于恐怖情绪,不正确的说法是属于心理学性质,一般无明显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不包括情绪焦虑。
(一)情绪迟钝
关于情绪迟钝特征性症状,不正确的说法是见于焦虑症患者。
(二)情绪淡漠
关于“情绪淡漠”,不正确的说法是内心体验丰富,但表达不出来。
(三)情绪倒错
关于“情绪倒错”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说法是多见于广泛性焦虑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一)情绪脆弱;(二)易激惹;(三)强制性哭笑;(四)欣快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
关于“意志缺乏”,不正确的说法是多见于躁狂症患者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
三、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①协调性;②不协调性。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一)木僵
紧张性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不包括意向倒错、作态等。
(二)违拗
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为主动性违拗。
(三)蜡样屈曲
(四)缄默
关于“缄默”,不正确的说法是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五)被动性服从;(六)刻板动作;(七)模仿动作;(八)意向倒错;(九)作态
(十)强迫动作
关于“强迫动作”,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患者感到痛苦但又无法摆脱;②强迫洗手、强迫检查;③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