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长青园公墓举办自然葬安葬仪式。
昨天(3月25日),北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意味着自然葬——这一新的殡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
自然葬,不同于一般的花葬、树葬、草坪葬——留有骨灰,同时在小型纪念碑上刻有逝者名字。自然葬采用特殊木质的骨灰容器,大约半年内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随之融入大地。整个葬区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只是一片草坪,前有杨柳,后有松柏,旁边则是一片湖水。
自然葬区不设任何标识
昨天的安葬现场,安静、肃穆、温馨。着深绿色制服的礼宾人员捧着泛着白瓷光芒的骨灰罐稳稳前行,着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打着黑伞一路陪伴。一行人来到葬区,现场已开辟好31个土穴,土穴的大小刚好能放入一个骨灰容器。礼宾人员单膝下跪,将骨灰罐缓缓放入大约深2米的土穴内,先撒几把花瓣,再附上几把黑土,然后用草坪封住。31份骨灰陆续放入土中,100多位逝者亲属手捧菊花,见证这神圣一刻,有人默默流泪,但没有哭泣之声。
骨灰落葬后,家属并不清楚自己亲人的骨灰具体安放在哪一处安葬点,整个自然葬区没有任何标识留存,看上去跟普通一片大草坪没什么区别。家属只知道“亲人就葬在这片绿地中”。人们把手中的菊花抛向草地,有人则流连在草坪中,久久不愿离去,做最后的告别。
家属获铜质纪念牌
礼毕后,家属可以得到一块铜质的二维码纪念牌,标牌上写有亲人名字,二维码配有原木盒子,盒盖上雕有菊花。扫码后,可看到逝者的生活照片、视频集锦、人物传记、亲友圈、家谱树、缅怀平台等。这个二维码只为逝者家庭定制,人们可以在这份特殊的家族纪念平台上,与逝去的亲人“说话”,给逝者奉上鲜花、点燃蜡烛等,健在的老人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留下自己的遗嘱,写下墓志铭,跟子女交代后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