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折叠桌椅、咖啡机、星星灯、风声、青草、落日、朝阳……你向往露营的生活吗?
被疫情“封印”的日子里,我们总想“逃”出去。疫情结束后,不少人选择去露营亲近自然。
那么,如今还不成体系的露营到底会存在哪些法律问题?露营过程中又有哪些可以预估的法律风险?
关于露营,中国消费者追求的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接触大自然的一种生活体验,因此,更多消费者青睐于设施齐全的较专业点的营地或景区,需要有葱郁的草坪和树林、人要少,最好有停车位等等。实际上大多提供露营的地方都远离市区,对消费者而言“远”会是个排除项。
于是市区内的景区和公园成为他们的目标,但现实是很多城市绿化地并没有警示牌,消费者跟风搭帐篷,刚搭完帐篷就被景区工作人员或者公园保安驱赶。因此,事先了解哪些地方允许或者禁止露营很重要,例如有些地方就明确了禁止露营:
1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明确发布了通知:水源地露营烧烤野炊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
《无锡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责令限期退还,恢复原状,可以并处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面积每平方米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3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在草原上野外宿营、野炊。
1、失火、放火
在传统的野外露营中,生火煮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营地又是置身在大自然中,周围都是可燃物,露营者通常使用明火,如果用完不及时灭火,火星扬起,很容易导致山林失火,触犯失火罪。
失火罪,是指因行为人的过失引发的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犯失火罪应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罪,是指行为人故意纵火,危害公共安全,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14条、第115条规定,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捕猎、采摘野生动植物
生火煮饭,如果有人想要尝试当地的“新鲜食材”,还请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你并不知晓你想猎捕的对象到底是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也不知晓当地是否属于禁猎区或者禁猎期。冒然捕猎、采摘野生动植物容易构成刑事犯罪:
非法捕猎罪: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非法捕猎、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出售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最高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可以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视情节严重性,最高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最高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还是建议自带食材去露营,抓捕野生动植物不仅可能会犯法,还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
3、盗窃、抢劫等
露营期间,如果有人心生歹意,无论是谋财还是害命,绝对是游走在刑事犯罪的边缘。
通常而言,盗窃、抢劫他人营地、帐篷里的财物的情况较多。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暴力、胁迫抢劫他人财物的,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因此,露营要注意保管个人财物,不要远离帐篷或者营地,离开时最好留下一两个人看守,也不要带过于贵重的财物去露营。
一般而言,发生民事纠纷的情况更多,而民事纠纷无非就是出现人身、财产遭受损失,对方需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那么在营地里,一般会有怎样的民事法律风险?
1、被风绳绊倒<<<<
尤其在夜晚黑灯瞎火的情况下,风绳很难被看见。万一被绊倒,如果是擦破皮等轻微伤,对方可无需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是造成骨折等较重的伤势,就要发生纠纷了。一般而言,因行为人自身原因导致他人受伤的,需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建议采用较为明显的风绳,可以是亮色的,也可以绑上星星灯等发光物品,使得白天和晚上都能显眼地看到风绳,又或者选择靠边的位置扎营,避免造成他人受伤等意外。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营地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对于一些相对正规、设备齐全的营地,就要额外注意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管理,做好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
一是营地场所的安全管理义务。例如:浴室、卫生间等空间,要注意地板湿滑等;如果营地附近有机井、土坑等不安全的危险源,注意不要让游客靠近,特别是小孩。
建议,经营者在营地内的安全隐患之处设置警示牌、围栏等切断危险源,可以制作并发放相应的安全手册、营地指南、营地地图等。如果游客在超出营地范围之外的地方遭遇损害,营地经营者可能就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二是营地经营者组织体育性活动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对游戏规则和安全性进行说明,配备安全设施和救急包,场地要排查危险源等等。体育性活动一般都会存在一定风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受伤一般要自担风险,除非其他参加者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另外,组织者有过错的,要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3、宠物伤人<<<<
不少露营者也喜欢带上自己的宠物去露营,这时宠物主人要注意看管好宠物,以免发生宠物伤人事件。如果游客故意逗宠物,导致被宠物伤到,那么游客就有过错。损害责任方面,游客作为过错方应自担一部分损失,宠物主人作为管理者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如果露营者携带的是烈性犬,不管游客是否有过错,烈性犬伤害其他露营者,烈性犬主人均要承担损害赔偿。
总而言之,携带宠物露营的,宠物主人要看管好自己的宠物,其他游客也不要随便逗他人的宠物。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喝酒<<<<
喝酒伤身,小酌怡情。无论在哪里,同行喝酒者是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义务,比如:不强迫酒,明知对方不能喝的不要劝酒,事后安全护送醉酒者进帐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