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种卿)随着智能快递柜进入越来越多的社区,安全、便捷、高效是智能快递柜带给我们的改变。但对于智能快递柜,你可能还有很多疑问:收不到取件码,该如何打开柜子?寄存期间发生丢失、损毁,谁来担责?等等。
无事先告知或者约定,直接将快件投递至快递柜,是否合理?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智能快件箱投递服务管理规定(暂行)》就曾做出明确规定,“快递企业在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前,应当征得收件人明示同意”。
“基本不会出现收寄了快件,却没发出通知的情况。”某智能快递柜客服人员称。
填错手机号打不开快递柜该咋办?
取件通知可以发出,却并不意味一定能发对人,微博网友Jenny就差点因为打不开快递柜而报了警。
“店家发货时写错了手机号,我根本收不到取件码,客服说只能重发验证码给当时投递的快递员,结果人家辞职了,快递公司竟说让我报警开快递柜。”Jenny的情况虽是个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输入快递柜的收件人手机号码有误,那收件人就无法接收取件码,拿不到快件。
这种情况下,如何尽快取出快件?丰巢快递柜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投递该快件的快递员会同步收到快件的状态信息,可让快递员回到快递柜,输入个人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延迟快件取出重新投递,输入正确的收件人信息。
针对延迟取件,暂行办法中同样做出了处置规定,“首次投递后,收件人未能及时提取的,快递企业应当将快件取出,联系收件人再次提供投递服务。”
快件寄放“被动”超时产生费用谁买单?
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品牌快递柜的收寄件服务对消费者基本是免费的,个别情况或会收取一定费用。
未来,有没有可能也对取件服务收费?或者采取超时计费方式,寄放超过24小时、36小时后,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若因消费者未收到取件通知,造成的“被动”超时,又该谁来买单?
“确实有企业试点过超时寄放收费,让消费者感觉有点不好接受。”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消费者对快递柜的使用习惯还未养成,因没有收到通知产生的快件超时费用,让消费者买单显然不合情理,“智能快递柜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会多方寻求与快递企业间的合作共赢,尤其是发展初期,企业间的协商约定就可消化掉大部分问题”。
寄存期间发生丢失、损毁谁担责?
便捷、高效是智能快递柜带来的改变,但快件被直接放入柜中,从侧面也验证了“开箱验视”环节的严重缺失,其中利弊如何平衡?
“这确实是个新情况,亟待被纳入行业规范的考量和研究中。”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副主任李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比如,快件在放入快递柜后出现丢失、损毁,责任该由谁负担?如果快递柜的寄存服务开始收费,那消费者的权益就该得到有效保障,快递柜企业又该承担哪些责任?
快递研究专家赵小敏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由于快递本质是“门到门”的服务,即使快件是在快递柜寄放期间出现问题,消费者也应当找快递企业维权。至于快递柜企业和快递企业间如何约定责任义务,需要他们双方再协商划分。
最易失联的“最后一公里”谁守护?
“无论是寄放到便利店、物业管理处,还是智能快递柜,寄放那一刻,物流信息也会随之更新为代收或者已签收。”上述业内人士说。
的确,柳南6月13日才从快递柜取出的快件,物流信息只更新到6月9日,且赫然写着:“已签收”。
没有物流信息跟踪、没有专人保护,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却成为最易失联的一段路。
“快件在快递柜中的动态监测信息,快递企业是有的,但在应用和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赵小敏表示,快递企业应利用起这部分数据,为商家和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甚至可以在派送前询问用户的详细位置,进行精准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