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刚过不久,你是否每天都在忙着收快递和寄快递(退货)呢?
今天早上下楼去丰巢取快递,恰巧碰见快递小哥在投放快递,于是就和他聊了几句。
我问他,"向丰巢投放快递你们每个月大概需要付多少钱?"
他说:“我每个月大概要给丰巢1000多元。”
“那这个费用也挺高的啊?”
“是的,像我们送一件快件大概赚1元,如果投放快递柜,每件就要支付0.35元到0.49元。”
“那你们愿意使用快递柜吗?”
“当然,我希望越多越好。”
“为什么?”
“我之前在白各庄某地送快递,干了三个月,每月都会出现丢快递的情况。有时我们送快递,客户家里没人,白跑一趟不说,还影响签收率。有时会将快递放在门口,可是后来客户投诉说没有收到,我们也没有证据,最后没办法只能我们赔了。我有个月丢了两件快递,赔了客户1000多元。后来调到这里好多了,有快递柜就不怕丢东西了,如果真丢了有监控可查。”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收到的一条短信,本以为发错了,一查才发现是京东小哥给我放的。
快递小哥上门送件,可恰巧家里没人,无奈让他跑了两三次才把件派送成功,或者快递被放在门口,想必类似的情况常有发生,这就是快递行业里最大的痛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数据,“十二五”期间,国内快递业务量连续五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邮政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700亿。需求端快递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末端配送压力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供给端快递员工作量接近饱和,未来从业人员供给减少,劳动缺口大,快递企业面临降本增效难题。
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一二线的大城市可能就不太合适,尤其是一线城市。最关键的原因是:
店铺房租和人员成本太高
一个站点覆盖范围太大,用户收快递太远不方便;覆盖的范围小,快递总量可能不足以cover成本
一二线城市人们的工作形式和交通状况导致快递的收发往往集中在晚间时段,而白天需求量却比较小,又会增加整体经营成本。
所以在一二线城市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菜鸟驿站,而是智能快递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丰巢和中邮速递易。
有了快递柜,广大用户不用再担心快递送上门时家里没人,也不用担心快递小哥把快递到处藏,既方便又安全。而对于快递员来说,快递柜提高了派送效率也保证了快件的安全性。同时,小区的物业管理也更加方便。总之,智能快递柜是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一剂“良药”,可是近期智能快递柜因为诱导用户打赏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有人调查得出智能快递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认为智能快递柜没有未来。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丰巢通过四轮股权融资获得55亿,累计亏损超过10个亿。2017年8月,顺丰将持有丰巢15.86%的股权转让,似乎想要摆脱这项拖后腿业务。而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都三泰控股营收情况则更加惨烈,自2013年起将速递易作为公司“天字一号”业务以来,营收不仅没有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反而一蹶不振。2015年营收增速跌至13.5%,2016年营收同比下降27.1%,2017年前三季营收同比下降19%。
这些事实,似乎证明快递柜没有足够的造血能力,诱导用户打赏是“穷途末路”的表现。
快递柜诞生的“初心”是帮助行业解决痛点,物流模式将发生以下变化:
快递柜的加入只是物流流通环节的优化,但是不变的是快递公司的职责。
身份决定责任,既然选择了快递企业这个身份,就必须肩负相应的职责。就像父母生养了孩子,不管你是贫是富,都必须抚养孩子成人。智能快递柜是快递行业的产物,他的“父母”顺理成章是他的第一抚养人。
所以,如果智能快递柜是目前行业里唯一的出路,那么不管它是否盈利,快递公司都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因此,智能快递柜并不是快递公司的“造血干细胞”,而是“防御白细胞”,是快递行业机体面对市场问题的应对方案,因此不能把盈利作为第一目的。就像超市里的存储柜,作为超市提供的免费服务之一,存储柜能给超市带来隐形价值,远远大于柜子本身的成本。
可是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不能盈利的企业不是好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既然是智能快递柜,那就从物联网的思路上探讨一下能否用技术优化其运营:
物联网带来的第一个思路是大数据分析
快递柜很大的成本来自于设备,所以要考虑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这一点完全可以靠大数据分析来完成。通过电商和物流的数据,能知道这个小区平均每天大概有多少快递需求,在什么位置设立智能快递柜,柜子应该设立多少,每个格子的大小等等。按需配置才能让快递柜利用率最大化,减少额外资源的浪费。
其次,如果快递柜位置数据与电商平台打通,那么用户在购买时就可以自主选择上门送货或者快递柜自取的方式,并支付不同的费用,以此来提高快递配送的精准度和效率。
第二个思路是资源共享,按需付费
上图展示了2017年市场上主流智能快递柜的基本信息,目前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丰巢和中邮速递易。但每个品牌之间并不互通,限制了快递柜的利用率。如果行业能形成更多的共识与合作,将这些柜子共享出来,通过注册就可以使用,然后按实际使用支付相应报酬。这样可以最大化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共享单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丰巢的“打赏”行为其目的也是希望用户尽快取走快递,提高快递柜的利用效率,这个想法合情合理,只是方式错了。
第三个思路是跨界融合
2018年国务院一号文颁布,鼓励地方将推广智能快件箱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智慧社区也是各地政府、各个房地产商发展的方向。物联网时代,我们的购物数据将透明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将改变我们的购物方式。
我认为未来将会以社区为中心,出现很多类似便利锋这样小而全的购物便利店,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易消品,比如水果、蔬菜。上班族可以提前在线下好单,等晚上下班即可在智能快递柜取到相应的商品。一个智能快递柜成了未来连接智能生活的一扇小门,消费者方便、快捷购物,商家按需存货,减少库存,减少损失。
未来,智能快递柜不仅仅是为收发快递的,更像是一个可供存取的智能存储柜。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生态圈里各取所需,实现共赢。看一个模式不能只看他的盈利情况,而是要看他的价值。这就让我想起了奥运冠军背后的陪练。陪练不能带来直接的价值,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华为开发者空间发布
让每位开发者拥有一台云主机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