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残障儿童寄养村:399个孤残儿有了家青报网

牵手难,孤残儿童进家考验乡村妈妈;寄养制,让不幸孩子重获家庭温暖。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东张应村,胶州市里岔镇一个拥有500多户人家的淳朴农村,13年来,先后有399名因残疾而遭父母遗弃的孩子被送到这里,最大的16岁,最小的不到1岁。从此,这些孩子的命运和175名农村妇女的双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东张应村成为青岛名副其实的残障儿童“寄养之家”。

牵手难,孤残儿童进家考验乡村妈妈

刚下过小雨,东张应村略显沉静,正赶上村里逢集,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挎着篮子向集市走去。45岁的冯得霞开着电动三轮,小车斗里两个三四岁的孩子正在嬉闹。村里的人都知道,两个孩子并不是冯得霞的,而是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寄养在她家的两个残疾孩儿。也正是在这个普通的农家里,当年曾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两个孩子,得到了普通的村妇冯妈妈给他们的母爱。

开儿童商店的村妇宋同英在门前忙着摆摊卖文具,今年52岁的她是第一批寄养妈妈,从2002年至今,在过去的13年间连续收养当地福利院“寄养”的7名残障儿童。

“你们来了,快快,快进屋坐。”宋同英看到记者一行,赶紧把大家让进店铺后面的家里。客厅的沙发木椅上,5岁的健健和3岁的亮亮正靠在一起,安静地看电视。一见到两个孩子,宋同英立即精神起来。她把亮亮抱在怀里,亲了亲他的脸蛋。又摸摸健健的头,让健健帮客人搬凳子。

健健是宋同英收养的第6个孩子,他患有唐氏综合症,2012年宋同英把他从福利院带回家时,健健脾气孤僻偏执,看到桌子上的茶杯会拿起来往地上摔,摔碎还咯咯地笑。宋同英用极大的耐心一点点纠正、鼓励他。慢慢地,健健学会了跟客人打招呼,学会了整理玩具。而长着一双大眼睛的亮亮则患有脑瘫,已经3周岁仍不会走路说话,不能自主大小便。宋同英2013年底收养亮亮,每天都要给他换纸尿裤。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能够选择寄养家庭的孩子基本都患有中度残疾,融入新家庭的前一个月,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水土不服情况,这对寄养家庭的妈妈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良心活,有爱心是接收孤残儿的关键

如何保证孤残儿童能被寄养在一个“温暖”的家中?

记者了解到,对于每个申请寄养的家庭,福利院都会进行细致的检查评估,所在村委会也会协助“把关”。孤残儿童寄养家庭,理论上针对的是自家孩子年龄在8岁以上的家庭,房子要宽敞,能给孩子充足的活动空间。另外,爸爸妈妈要善良勤快,身体健康,为此福利院会组织专门的体检。同时儿童福利院对申请人要进行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居住条件、申请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估,要与寄养人签约,儿童福利院有权收回寄养儿童作更利于其成长的安排。

据了解,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和家庭收养不同的是,家庭寄养孩子的监护人为儿童福利院,寄养儿童和家庭享受政府提供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及劳务费。所以,孩子虽然由家庭负责养育,但基本不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最为关键的是寄养家庭成员一定得有爱心。

根据政策规定,接受一个福利院寄养的残障儿童,在当地每月可领到1300元补贴。东张应村一位村民对记者说:“每当有一批孤残儿童送来时,村民都会争着、抢着申领,大家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有补贴,一方面也有家庭真心喜欢孩子,心疼他们。”

“一开始是因为我和丈夫喜欢孩子,就抱福利院的孩子回来养。养着养着,看到一个个孩子长大、康复、被更好的家庭收养,我就感觉做了一件善事,内心非常充实、满足。”宋同英说。

宋同英的生活并不宽裕,50岁的丈夫和大女儿都在外打工,二女儿还上大学需要花钱。“就每天这个伺候孩子法儿,一个月给一万块钱我也不干。”看到宋同英为收养孩子付出的辛劳,周边邻居这样评价。

寄养制,让不幸孩子重获家庭温暖

十几年来,在东张应村,村民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村民们不会攀比谁家房子盖得气派,谁家开得汽车高档,但如果说谁家寄养着孤残儿童,那就是无限光荣的事。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绝大部分都在胶州里岔镇基地寄养,而在城市寄养也主要集中在市北和市南两个区。自2003年全面推行“寄养”制度以来,包括宋同英在内,里岔镇共有175人成为寄养妈妈,共抚养399名病残幼儿,其中197名残障儿童仍在村中寄养。这些幼儿绝大多数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当地福利院收留后,寄养到符合条件的家庭,让这些不幸的孩子重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重新享受到了“妈妈”的怀抱和亲吻。

“孩子寄养后,并不是我们就不管了,而是一直处于监管中。”寄养妈妈宋同英表示,在这些寄养点上,都有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长期驻守,每月定时家访,了解孩子卫生、教育、身体等状况,协调学校办理入托和上学,并且还要组织寄养家庭定期接受培训学习,提高教育养育孩子的水平。

“家庭寄养的方式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更有归属感。”当地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利院的孤儿不仅身残,部分还有严重的心理残疾,而通过让孩子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能消除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因此不少孤儿在几个月大时,如果不需要持续治疗和手术,在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就尽早把他们送入家庭,这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利。

长期以来,对孤残儿童的照料方式基本上是采取建立机构集中供养的方式。那样虽有利于统一管理,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却少有人涉足,使得孩子不能理智地看待自身的残疾和被父母遗弃的现实,造成性格上的孤僻,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以致成人后很难与社会融合。再加上统一管理难免忽略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此孤残儿童的成长在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渴望亲情化的家庭寄养方式也逐渐成为各地儿童福利机构探索的重要方式。

THE END
1.单亲妈妈无法抚养孩子,是否可交由某某寄养?单亲妈妈合法送养孩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单亲妈妈必须是有特殊困难而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其二...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277090.html
2.福利院提醒:想要领养孩子需满足四条件烟台生活若有的家庭想领养孩子,只要满足夫妻双方年满30周岁、无子女、无疾病、有稳定经济来源这四个条件,就可以拨打6661096,向烟台市儿童福利院提出申请。通过申请后,与福利院签订寄养协议,孩子先在这个家庭寄养半年,再根据寄养情况确定是否正式领养。 遗弃自己孩子,也不能随便抱回 ...https://yantai.dzwww.com/xinwen/ytxw/ytsh/201307/t20130726_8694465.htm?_da0.28233066593330025&ivk_sa=1024320u
3.“来,认识一下吧!”社工日,儿童社工这样介绍自己!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永久和临时失去了家庭监护的儿童委托给其他家庭养育的照料模式就是家庭寄养。在家庭寄养的情况下,寄养的儿童的监护权不变,任由委托机构承担儿童户籍,仍然在原来的福利机构。 Part.4 面对不同群体,我们有着不同的身份 在孩子面前,儿童社工就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 http://www.bnu1.org/show_2526.html
1.领养小孩领养小孩的条件私下抱养犯法吗收养和抱养的区别收养孩子的条件 1、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2、年满三十五周岁。但收养孤儿或者残疾儿童可不受此限制。继父母收养继子女也不受此限制。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但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不受此限制。 https://www.66law.cn/special/lyxhxysmtj/
2.寄养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刘双律师普法视频寄养的条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被寄养小孩的条件必须是: 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需要长期依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技术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 二是,寄养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https://www.64365.com/video/skigz/
3.寄养孤残儿童要有硬条件新闻中心寄养孤残儿童要有硬条件 本报讯(记者 李江涛)“我是名退休老师,孩子们都成家了,自己在家也没啥事,想接受个福利院寄养的孩子,需要符合什么条件?”29日,本报刊发《家庭寄养:让孤残儿童享受更多亲情》一文后,引起不少读者关注,他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寄养相关的问题。https://news.lyd.com.cn/system/2007/01/30/000251415.shtml
4.儿童康复科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https://www.ruiwen.com/nianduzongjie/6661408.html
5.澳大利亚儿童保护概述(三)该部分规定的主要是儿童被带离家庭后采取的安置措施。安置机构包括寄养家庭以及社区照料机构。该部分主要规定了寄养以及社区照顾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对这些家庭和机构的调查以及监督。法案规定登记的个人和机构必须向人力服务部报告。法案规定,该部门接到个人或者机构照料者不具有资格或者对儿童实施虐待等行为时,可以提出...https://www.chinachild.org/?p=7636
6.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等。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收养服务...https://www.oh100.com/peixun/shehuigongzuo/338295.html
7.荥阳王村镇有座“家庭寄养楼”80名孤残孩子被认养新闻频道“现在,附近有不少家庭主妇来预约要收养孩子。”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李文莉说,这种模式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先在北京试点,继而在全国各地推广。郑州还是首次尝试,去年10月,由社会爱心企业出资30万元在此设置了硬件设施,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将80名孤残孩子带到了这里,很快就被该村有条件的家庭一一认领。 https://www.hnr.cn/news/snxw/201303/t20130329_38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