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孩子能否在风浪中找到停靠的地方。
爸爸在读原创:仰望天空
嘿,我是coken。
晚上,调试好AI模型训练后,坐在工位上无意中阅读到(爱编程的魏校长)亲子教育内容,感悟颇深,与其共鸣。
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这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如果亲子关系毁掉了,当你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时,即使有千百种可以改善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法,孩子也懒得听。
因此,他认为,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
1
怎么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一个基本策略:从孩子很小开始,保持和孩子有一个一起做的事情。
比如说: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一起玩“24点”游戏、一起搭积木、一起运动等。就他个人的经验来看,到了小学六年级或者初中,基本上就只剩下日常聊天交流和一起运动这两件事情可以坚持了。
我们家,喜欢一起散步,citywalk。
但用他话说,等孩子大一点,很多家长和孩子聊天时,容易把话题聊死,让孩子不愿意多说。
那么,让自己和孩子多一起运动吧。至少,要坚持能一起出去散散步、打打球。
1、沟通障碍:从小就注意到,很多家庭的孩子上了中学开始,亲子关系就糟糕起来。在家里,大家以互相吼叫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加深彼此的隔阂。
2、自我内耗:就是他自己初中英语还基本满分,到了高中却下降到80多分。莫名其妙的是,老师又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试了一些方法又不得法。他记得自己在学校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心中充满了困惑和无助。
多年后,一个年轻的朋友对他说:“你们这一代人啊,都是自己读书,从期刊杂志上摸索方法,讲究刻苦钻研,但其实,你们是被选拔出来的……”
她的话,提醒了他,教育更多地具有培养的功能。学习一定有起伏,我们当初一圈一圈地走操场,全靠自己走出来。
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个能力。
那些没有这方面能力的孩子,我们就不培养了吗?如果孩子碰到学业或者生活上的挫折,有一个亲人能陪他在操场上走一走,他能把自己的烦恼和想法倾诉,很可能,他的世界就大不一样了。
要让孩子和我们一样勤奋,孩子需要在心理上愿意去做,方法上正确,能坚持到看到成果,才能走向勤奋学习的正反馈。
我和他理解一样,相信任何状态下,学习都有可以改善的方法。
只不过,孩子的认知存在问题,他不知道如何改善。而作为父亲,不要堵死帮助孩子发现方法,提升认知的这条路。
2
我深信,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在当下社会,家长们往往忙于工作,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连接。
这种疏离可能在孩子年幼时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逐渐凸显。
有一次,我与一位家长交流,她抱怨道:“我的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和我说话了,每次我问他在学校的情况,他都是敷衍了事。”我问她:“你平时和孩子一起做些什么吗?”她愣了一下,说:“他那么大了,还需要我陪吗?”
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变得不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直接。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共同的活动来表达情感,而不是言语。
我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初中时,我与父母的关系也曾一度紧张。他们总以为我不需要他们的关心,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
后来,我们开始每周一起去买菜。在买菜中,我们逐渐找回了彼此的默契。那些无法在餐桌上说出口的话,在买菜的路上变得容易了许多。
我们开始讨论学习、朋友、未来,亲子关系也因此得到了修复。
3
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家长主动。
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港湾,可以随时停靠。
而这个港湾,就是家长用心经营的结果。
我曾建议家长们尝试了解孩子喜欢的音乐、游戏、社交媒体等。这样,在与他们交流时,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我始终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而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你要相信,亲子关系良好的孩子,在学业上更有动力,心理素质也更强。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坚韧,不易放弃。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家人的支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人可以依靠。
反之,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可能会选择逃避,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利的。
不需要高昂的花费,也不需要复杂的计划。
一个简单的日常活动,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我们所付出的爱和关怀,都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