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授信这玩意每个银行大差不差,原理是一样的。操作上有些区别罢了。
先要说个概念,授信不等于贷款。授信的范围很大,只要有敞口,都叫授信,贷款的范围很小,指的仅仅是银行有条件的借你一笔钱。
中资银行的企业授信么,
1、客人先开户,开户资料就是代码证啊,营业执照啊,税务证啊,开户证啊那些一套。开户后3天账户可用。
3、银行客户经理根据你们公司的业务情况,给你设计产品。产品很多,不一定是纯粹的1年1放的流贷,什么信用证啦,保函啦,押汇啦,国内保理(国际保理)啦……要根据之前客人提供的公司信息来设计,和客人沟通,敲定最终的授信方案。
5、客户经理搜集齐所有资料,就开始写调查报告,期间会让客户补件,可能会多次上门拜访,会问客人一些财务和日常生产经营问题,客户要积极配合。6、写完调查报告,上报分行待审会,审批通过或者不通过。
7、不通过的一般复议,复议再没戏,一般当年就没戏了。通过的就可以放款了。客人提供后续一些资料,到银行来做业务审批,审批过程由客户经理办理,客户最后盖章就行了。
外资银行么麻烦一点。
其他都差不多,但是在客户提交的材料上基本是厚厚一叠,一笔贷款的档案相当于中资银行一个客户的全套档案那么多。而且贷后管理极其繁琐,收费也比较贵族化,所以一般企业,除了国际大企业需要国际性银行撑个脸面,一般都选择内资银行。价格可以谈,手续相对也比较简单。
外资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要求较高,所有的调查报告全部用英文写,而且外资没有待审会一说,credit都是相互独立的。企业除了配合客户经理以外,还要配合credit,因为credit收到每个案子,最终都要亲自去企业调查情况。内资的信审也会下企业,但是不是每个都去。
但是话说回来,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首次贷款提供的资料都不亚于企业做一次审计。只不过,外资银行每次贷款要提供的资料都不亚于做一次审计,而内资银行只是第一次烦,烦完了后面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