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办学历史长达62年,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教师队伍,累积丰富教学资源,在华南地区享有盛誉。以广金实验银行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为契机,我院整合会计系、金融系、实验教学中心等多方资源,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专业人才需求特点,广泛调研校内外诸多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树立我院独具特色的银行业务实验教学理念,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具体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如下:
一、实验银行特色课程平台建设
借助广金实验银行这一综合实训平台,将银行业务技能培养的课堂教学、课下自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社会实践、银行业务技能大赛与银行业务技能认证等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建立一个诸专业、各年级学生均可参与的大型学习平台,构建一个学习有目标、实训有场所、学好有奖励,学生摸得到、用人单位看得到的良性实践教学环境。
广金实验银行的柜面操作系统、知识支持平台、实验管理系统具备良好资源共享性。无论是银行业务理论课的案例教学,培养银行业务技能的实验实训,还是学生课外自我演练,或是作为校内外银行业务技能大赛的竞技平台,再或是作为弥补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的校内社会实践基地,广金实验银行均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有助于将上述所有教学方式结合为相互补充,互利互进的有机整体。
广东金融学院秉承金融行业人才培养优势和良好社会声誉,近年来先后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根据商业银行最新人才需求及要求,为其定制化培养和输送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能过硬的本科毕业生。广金实验银行实际投入教学使用后,校企联合培养合作银行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实验银行的功能设计与教学目标献力献策,并将实验银行作为选拔校企联合培养班学员和提升学员业务技能的首选教学平台。于此同时,广大低年级学生寄希望未来跻身校企联合培养班,通过实验银行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和调动,极大地提升了实验银行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学生银行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广东金融学院的行业品牌优势,有助于吸引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校企联合培养的伙伴单位,商业银行优质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在实验银行运行的大环境下有望形成与延续。
围绕实验银行设计知识结构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实验体系与项目,将金融、财会、外贸、信用管理、经济学等诸多经管类学科知识内容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广金实验银行的模拟与仿真程度很高,这种模拟与仿真是基于全国统一金融法规指导下的诸多商业银行共性业务的模拟与仿真,而非简单模仿缘于内控安全考虑的诸多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千差万别的操作界面及外在形式。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实验教学而言,帮助学生们从千变万化的操作界面从解放出来,掌握存在内在共性的各项业务基本流程及业务背后暗藏着的金融法规或安全控制机理,才是培养具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适合走向多家不同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的教学重点。当然,广金实验银行的业务操作界面及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虽非教学重点,但实验银行实训确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业务技能与技法。
二、综合性实验项目体系与教学模式
围绕广金实验银行教学平台,课程组教师群策群力,面向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投资学等专业配套建设了10个相互联系与彼此支撑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从个人储蓄业务、对公业务、外币业务、凭证传递业务、日结业务、票据影像业务、结算业务等各个方面系统培养学生的商业银行业务综合能力。实验项目列表与课时安排见下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课时数
教学群组类别
分组方式
1
个人储蓄业务
6
4人小组
2
单位对公业务
3
现金、凭证传递业务
4
凭证传递群组
外币与外汇结算业务
5
外汇实时买卖与交易
银行日结扎帐业务
日结业务群组
7
票据影像业务
票据影像群组
3人小组
8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9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
10
商业银行业务综合训练
每个实验项目均设计了规范合理的业务流程图,将复杂嵌套在一起诸多银行业务的内部关系梳理清晰。以业务难度较高的单位对公业务实验项目的流程图为例:
面对学生们普遍存在不善思考,生搬硬套的低效率学习方法,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实验题目,引导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摸索解决问题,即成为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广金实验银行的每一个实验项目均配备代表性强、针对性好的整套训练题目,训练题目设计与编写注重以下原则:
第一,依照业务流程要求设计题目,以题目先后顺序展现业务流程。
第二,力求训练题目能够覆盖业务活动种类的80%或更高。
第三,为训练题目操作提供必要的提示,但不直接给出答案,要求学生摸索中前行。
第四,适当增加分组合作的联系题目,增强趣味性和协作性。
第五,练习操作指引提供所需的理论知识背景,鼓励学生基于理论思考实务问题。
第六,基于单位客户的立场和业务需求,组织语言编写题目,增强训练题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