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管理方法,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引,通过“总院垂直化、分院扁平化”管理策略,建立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的多院区一体化药事管理模式,包括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和《科研管理办法》,统一宣传平台和管理平台,建立标准化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实施药师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化了各院区人员结构,提升了药师队伍水平,有效配置了药师资源,并拓展了教研工作;通过实施药学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科室凝聚力和学科知名度以及管理效能;通过实施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次均药费,提升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结论:从药师、药学信息、药事质控3个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药师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各院区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各院区药事质量的均一性得到保障,有效促进了医院多院区同质化和一体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型公立医院因发展空间受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许多大型公立医院逐步开始探索多院区运行模式[1]。为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许多医院通过扩建、共建、合作、合并、托管等形式建设分院区[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3]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发挥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其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4]中对公立医院申请设置分院区的基本条件、公立医院分院区规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医改政策的出台预示着一院多区的发展模式将进入“多院区同质化管理”阶段[5]。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医改政策引导下,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及综合实力开始建立分院区,现已设立A、B、C、D4个院区,其中A院区为总院区,其余为分院区。由于各院区的设置方式、功能定位不同,一院多区分散式布局带来了管理难度增加、学科布局分散、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6]。
加强药事管理是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监管的重要举措。我院药学部以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引,建立了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的多院区一体化药事管理模式,实现了4个院区同质化管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1、多院区一体化药事管理模式的实践
1.1药师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实践
1.1.1优化药学部组织架构
药学部门是兼具职能和业务的科室。在职能层面,总院区设置了包括药剂科、静配中心、制剂中心、临床药学、药品供应办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等部门,分院区则以实际业务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精简。在业务层面,实行总药师制[7,8]。总药师作为药学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药学学科建设及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7]。目前我院设立总药师1名,每季度对各院区药学部门进行巡查督导,领导各院区做好药事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同质化落实到位。
1.1.2合理分配药师资源
一是合理设置各院区药师岗位。药学部根据各院区的学科设置、处方量等指标,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院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各院区的药师编制和岗位数量进行核准,保证各院区人员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保持相对合理,对药师岗位的设置进行规范。二是安排药师定期轮转。按照工作需要,结合药师自身专业才能和职业规划,安排药师在4个院区的各个部门、班组进行定期轮岗,实现药师一专多能,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选拔药师骨干,发挥模范作用。结合药学学科发展需要,制定药学部培训计划,从各院区选拔业务骨干每月定期进行药学业务培训,以加强院区间药学业务交流。
1.1.3统筹搭建药师梯队
一是统一制定药学人力资源规划,储备药学人员力量。在人员管理方面,各院区药师培训、调配、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由药学部统一管理。在人员招聘方面,由药学部统一规定4个院区各类药学人员的选用要求和入职条件,提交至医院人事部门进行员工招聘,并按照统一标准面试录用新员工。二是对药师进行全面培养。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药师技能与素质提升工程。
1.1.4完善药学人员培养模式
运用态势分析模型[9]分析我院药学人员面临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及外部机会与威胁,总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完善我院药学人员培养目标。通过此模型梳理出我院药学人员应具备的5项基本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并制定出2项对应的提升办法,即《积分制管理办法》和《科研管理办法》。
1.1.4.1《积分制管理办法》的制定与执行
积分表分为4个模块,见表1。我院根据药师的年龄及学历设置年度目标积分值。年龄大于40岁或本科学历以下的药师积分不低于20分,年龄小于40岁或本科学历及以上药师积分不低于30分,临床药师积分不低于40分。年底对积分进行收集、审核、汇总、排名和公示表彰。
表1《积分制办法》细则
1.1.4.2《科研管理办法》的制定与执行
表2科研考核要求明细表
1.2药学信息一体化管理实践
图1一体化处方/医嘱审核流程
1.3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实践
1.3.1构建一体化药事考核管理体系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一体化药事考核管理小组,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协同医务部、绩效考核办、信息科、监察室等职能科室进行药事一体化管理,见图2。合理用药评价工作组由各院区的药学部门组成,包括临床药学、药剂科、静配中心、药品供应办、药学质控办、制剂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等部门,负责考核的具体工作;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来自临床科室、药学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等科室,负责对合理用药评价工作组提交的药事考核典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确定纳入考核的药事问题,使各院区各部门在标准制定、信息反馈、奖惩落实等方面整体联动管理,实现合理用药有管理、有监督、有反馈、有落实。
图2一体化合理用药精细化管理体系
1.3.2建立标准化的绩效考核体制
图3一体化药事考核标准流程
2、多院区一体化药事管理模式的成效
2.1药师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成效
2.1.1人员配置结构更加合理
经药师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调整后,各院区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均有所优化,见表3和表4。学历层次方面,除总院区外,分院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均有较大提升,其中B院区和D院区硕士研究生人员更是实现从无到有。职称结构方面,C院区派驻了副高级职称药师,D院区派驻了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药师。通过一体化管理,优化了各院区人员配置,促进了各院区药学学科均衡发展。
表3各院区一体化前后药师学历比例
表4各院区一体化前后药师职称比例
2.1.2药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在《积分制管理办法》和《科研管理办法》这两项制度的奖惩和激励下,在职药师专业水平有所提升。通过一体化管理,我院药师团队及个人在省内及全国不同大型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在青岛市药师处方调剂与岗位审核技能大赛中团体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个人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在第32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年会暨第13届全国儿科药学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中,药师各获特等奖和三等奖;在第一届“先锋杯”全国妇幼药学知识与技能大赛中团队获二等奖;在第二届“金赛杯”中青年药师优秀论文中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
2.1.3药师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备
总院区派驻28名骨干药师到分院区进行定期轮转。此外,B院区每日派驻1名临床药师值班,解决临床日常合理用药的有关问题,C院区每日派驻2~3名临床药师值班。同时,分院区定期选派药师到总院区进行工作学习交流,保障同质化管理。
2.1.4科研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2.2药学信息一体化管理成效
一是通过统一对外宣传平台,提升了学科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一体化管理以来,对外宣传稿件由每年13篇提升至每年43篇。二是各院区统一使用OA系统保障了信息安全,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经使用一体化的药品管理系统,A、B、C3个院区药品周转天数从13天、18天、20天分别缩短至11天、10天和11天,D院区自开业即进行一体化管理,其药品周转天数为9天。我院经统一各院区的宣传平台和管理平台,实现了4个院区的药学信息一体化管理。
2.3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成效
经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调整后,通过对医师上报不良反应实施绩效奖惩,极大地提高了临床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积极性,减少了漏报现象,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明显增加,见表5。此外,通过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严格监管,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药费较一体化前有所下降,见表6。在近3年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药事指标均为满分。
表5各院区一体化前后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数量
表6各院区一体化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药费
3、讨论
贾同英等[2]认为多院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有赖于信息的高度共享,由于各院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要实现一体化管理,各院区信息互联互通尤为重要。近几年,一院6区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5]、一院3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3]以及一院5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4]均通过信息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各院区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通过统一宣传平台和管理平台,也实现了各院区信息互通共享,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一套科学有效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能使医院药学质量管理更趋于规范合理[15]。一院多区的医院除建立标准化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还应保证各院区实施同一套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做到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我院以药事质控为抓手,通过实行总药师制、成立药学部质控办公室、完善药学管理制度和制定药学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了我院药事质量管理体系[16],4个院区实行一套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并借助信息化、指标化手段实施管理监督,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综上,我院通过药师人力资源、药学信息、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促进了我院多院区一体化发展。一是提高了决策效率。通过重塑药学部组织架构,厘清总院区药学部与分院区药学部的关系,保证决策及时下达各院区。二是提高了管理效率。实行统一管理模式,减少分院区药学管理驻扎人员数量,降低药学管理成本。三是提高了运营效率。合理分配药师资源,借助统一管理平台保证各院区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展望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医院就已有医疗联合体,逐渐形成医院集团的雏形。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在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探索出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医院集团的组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多院区医院[2,17]。一院多区是医院发展的一个趋势,将来随着院区数量的增加,医院在如何均衡各院区医疗资源、如何实现各院区信息共享和医疗同质化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院基于药师人力资源、药学信息、药事质控这3个方面实行药事一体化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我院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模式科学有效,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茜.公立医院多院区运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J].经贸实践,2018(20):228-229.
[2]贾同英,袁蕙芸.多院区医院管理难点与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2014,18(8):28-30.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21]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06-04)[2023-05-06].
[4]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卫医[2022]3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2-02-01)[2023-09-04].
[5]张美美,王立新,包善玉.某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践与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2022,26(5):83-85.
[6]马琦,徐婕,陆毅群,等.多院区医疗服务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20,18(1):50-51,66.
[7]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总药师制度专家共识(2018)[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0):793-7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16]78号“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EB/OL].(2017-01-09)[2023-09-04].
[9]宋林子,孙冬悦,任珊,等.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立三甲医院战略制定实践[J].中国医院,2022,26(3):77-79.
[10]熊占路,童俊东,任珊,等.武汉市某公立医院借助信息化加强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8,31(8):62-63,67.
[11]安彦,谢华,袁海玲.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导报,2018,37(S1):148-150.
[12]张曦文,肖红,常峰,等.公立医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及药学服务调查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12):67-71.
[13]高欢,杜杏利,沈婉婉,等.武汉同济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模式[J].中国医院,2020,24(12):7-8.
[14]张彦杰,马海忠,冯园园,等.多院区公立医院一体化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9):5-7.
基金资助:青岛市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编号QDWJZCYJ2022-042);青岛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药学(编号2022-2024-77);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接种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PIVAS通过静脉用药处方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我国的PIVAS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政策文件指导下由各省份统筹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1],进一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根据《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规程》(国卫办医函〔2021〕474号)[2],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1月13日确定了《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其在保证输液安全、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IVAS运营需要付出大量成本,目前我国对危害药品、肠外营养液的调配均已实行收费。
人气:17906
人气:15269
人气:14725
人气:14444
人气:13150
期刊人气:5684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