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工程项目。由于信息化的技术,信息可以实现高效处理和传递。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行业有利于施工企业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什么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通过记录、查询、计算、传输等方式,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管理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
(1)结构化的数据文件,这类信息可存储在数据库或特定的应用软件中,例如工作分解结构WBS、成本费率、进度计划、人力资源信息、财务会计信息;
(2)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文件,例如合同、技术规范、变更令、施工报告、会议记录;
(3)非结构化的图形文件,例如各种2D和3D的图纸;
(4)非结构化的多媒体文件,例如各种图片、声音、影像文件。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传递标准化和信息管理标准化。
(1)信息格式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而信息格式的标准化则是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工程项目各参与方进行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前提。要实现工程项目信息格式的标准化,就要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编码。对于结构化的数据,要定义标准的数据元素编码,即数据标准;对于非结构化的文件、图纸等信息,则必须规定标准的分类编码格式。
(2)信息传递标准化。
在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后,对工程项目产生的信息,必须规定标准的传递程序,使项目信息能够准确、高效的在各个参与方之间进行传递、交流,保证信息的资源共享和项目的高效完成。从信息的产生,到不同接收组织或个人间的流转,直到信息存储的整个信息传递路径,构成了标准化的信息传递程序。对工程项目实施各个阶段产生的信息,都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传递程序。
(3)信息管理标准化。
在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传递流程后,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应该设立信息管理的专职部门,负责项目信息标准的统一规划,制定项目文件信息管理程序,建立规范的信息控制与文件管理体系,同时由专人负责进行不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其次,应该加强项目信息标准化管理的监督,通过项目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标准格式、信息标准程序的严格执行,从而促进整体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了提高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应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参照某公司的项目管理手册,工程项目的信息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分类: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加强调了信息标准化的基础性作用。
三、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1、确定信息化目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企业还应当积极的引入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施工。在应用进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帮助管理人员确定一个信息化目标,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记录,将建筑工程信息进行保存、修改、增添,也可以给之后的施工过程提供有效依据。在施工单位各个部门当中都应当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构建完成之后,进一步加强信息之间的快速共享,信息化技术有了更明显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3、实现管理平台层次化
建筑工程的建立所涉及到的单位有很多,除了施工单位本身之外,还涉及到了招投标方和地方政府等,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上也比较复杂。然而,在使用进信息化技术后,可以让管理平台变得层次化,各个层次代表一个部门、单位,这样一来,管理过程就更具针对性。将各方的管理工作区分开来,整个管理过程更具合理性,各部门的资源也可以得到信息化处理。
4、提高管理适应性
总结:不和谐的管理生态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工程项目增值。当前,改善利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的管理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实现决策系统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一种良好的理性决策机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确定信息化目标、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平台层次化及提高管理适应性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改变,可以大大推动建筑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