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链基础知识,猪周期季节性养殖成本等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生猪期货价格主要受现货供需情况、政策变化、疫情疫病、宏观经济以及市场投资者预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生猪现货价格波动幅度大是生猪品种固有的价格特点。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以来,受疫情及产能下降影响,生猪现货价格波动剧烈,自最低10元/公斤涨至最高40元/公斤,上涨了300%。非洲猪瘟之前,生猪价格波动一般日波动幅度为0.1-0.2元/公斤。

3.生猪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现货价格代表目前的供求关系,期货价格代表市场预测的未来的供求关系。由于生猪是活体农产品,出栏即送去屠宰,基本不存在存储环节,现阶段出栏的生猪无法储存到未来销售。期货也反映了现货的特点,现阶段从期货市场交割获得的生猪,无法通过跨期套利的方式参与远期期货合约交割。因此,生猪现货价格与代表未来价格预期的期货价格之间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4.生猪期货价格与各地现货价格有区别。

总体来看还是呈现出产区价格偏低,销区价格偏高的特点。期货价格只是对现货价格的预期反映,各地、各省生猪价格与期货价格必然会存在一定价差,这个价差受各地现货市场供需情况影响。

二、生猪产业链及生产、消费与贸易概述

1.生猪概述

生猪是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家猪的统称。目前全球种猪有5大品种,其中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三个品种的养殖最为广泛。随着选育技术的发展,不同品种间通过杂交又形成了新的种系,如英系、美系、丹系、加系和法系。国内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高元次杂交猪的各类性状普遍优于低元次猪,通过杂交得到的商品猪,继承了不同品种的优势基因,具有体型大、生长周期短、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商品猪主要为国外品种杂交后的“杜长大”外三元猪。杂交过程中不同代际定义为一元猪、二元猪、三元猪。其中“祖代”一元猪生产二元母猪,主要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父母代”二元猪用来生产三元商品猪,母二元猪是一元猪的后代,公猪使用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商品代”三元猪是二元猪杂交出来的品种。

2.生猪产业链情况

生猪产业链由上而下包括饲料产销、种猪繁育及商品猪养殖、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环节。猪饲料环节的投入品包括玉米、小麦、麸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产出品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及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前期料及育肥料。养殖环节的投入品包括种猪或仔猪、饲料、动保及养殖设备;产出品包括种猪、仔猪和大猪。屠宰环节收购商品猪,分割为猪肉和猪副产品,活猪到猪白条的转化率为70%-75%,猪肉分为热鲜肉、冷鲜肉及冻肉。

肉制品加工环节投入品包括鲜肉、冻肉、辅料;产出品包括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

3.生猪饲料

(1)饲料类型

我国生猪工业饲料类型包括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预混料由维生素、矿物质和载体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其优势在于自配料成本低、原料自选可控,新鲜度较好以及加药方便。其劣势在于劳动力投入加大、需自建原料渠道与库存、生产管理难度加大。配合料由预混料、蛋白原料和能量原料构成,经粉碎、混合、制粒加工而成。其优势在于使用方便、高温制粒安全。其劣势在于成本高(比自配料高500-800元/吨)、原料不能自选且不可控、制粒后不方便加药等。

浓缩料由预混料和蛋白原料构成,需另添加能量原料。其优势与劣势介于预混料、配合料之间。

(2)饲料产量

2011年至2019年我国生猪工业饲料产量由6830万吨增加至7663万吨。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导致猪料消费近年来首次下降,猪料产量同比下降26.6%,生猪工业饲料产量占比由2018年的44%下滑至2019年的33%。

(3)生猪养殖各阶段饲料消耗

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相继经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哺乳期、乳猪期、保育期、育肥期四个饲养环节。120千克出栏肉猪理论饲养日龄200天,总耗料312千克,料肉比为2.6。每个阶段的饲料品种、日龄、采食量及料肉比的详细情况见下图:

4.生猪养殖

(1)生猪养殖流程

国内生猪养殖分为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

自繁自养是指从引进后备母猪到出栏商品猪(育肥猪120千克)的养殖过程,历时约14至15个月,具体包含4个月妊娠期分娩得到仔猪,21至24天哺乳期转为断奶仔猪,50天保育期转为小猪,130至135天育肥期转为商品猪。

外购仔猪育肥是指通常采购15千克为主的仔猪,经过5.5至6个月育肥期达到出栏体重的养殖过程。商品猪的出栏体重通常为100至140千克。养殖户会根据猪价高低导致的边际收益及季节性调整出栏体重。当猪价处于高位时,商品猪多压栏至120千克以上,压栏现象尤其体现在代养农户和社会散户。

(2)母猪存栏量及结构

(3)生猪存栏、出栏量

我国生猪存栏量在2011至2012年达到历史高点约4.76亿头,随后存栏量在周期下行、环保去产能及非洲猪瘟的影响下持续走低,2019年10月存栏量仅为1.91亿头,2019年11月开始逐步恢复。我国生猪出栏量整体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为6.44亿头,2014年达到历史高点约7.35亿头,2015-2018年稳定在7亿头附近,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出栏量大幅下降至5.44亿头,同比降幅达到21.6%,较2009年下降了15.6%。

(4)区域分布

四川省生猪出栏量居于全国首位,2018年出栏6638万头,占比9.6%,其次是河南省6402万头,占比9.2%,之后依次是湖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东三省合计占比8.9%。

(5)行业集中度

我国推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已有20年。按照农业农村部500头以上出栏即为规模化猪场的标准,2009年规模化占比为31.7%,而2019年规模化占比已达52.3%,10年间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从规模化进程来看,2015年以来的环保供给侧改革与2019年突发的非洲猪瘟加速了行业规模化的进度。2015年是被动规模化的一年,环保导致禁养区散养户大规模退出,同时非禁养区的散养户因为环保投入问题扩张缓慢。2019年我国爆发非洲猪瘟,产能由北往南大幅下降,疫情防控及硬件改造直接提高了行业门槛,规模化呈现加速态势。

5.生猪贸易流通

我国猪肉贸易以生猪运输为主,由于区域供需形势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净调入区域及净调出区域。净调入区域包含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四川等主销区,净调出区域包含黑吉辽、河北、两湖、河南及山东等主产区。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我国构建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限制生猪及其产品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降低跨区域传播风险。全国分为北部区、西北区、东部区、中南区和西南区,按照产销互补、区域内基本自给的要求,加强分区分类指导,优化区域内生猪养殖屠宰产业布局,促进产销衔接,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6.猪肉供给

(1)全球猪肉产量

过去近20年以来,全球猪肉供需总体均保持平稳上涨趋势,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2020年猪肉产量出现大幅下滑。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0196万吨,同比下降9.7%,较2000年的8476万吨增长20.3%,年均增长1.07%。2020年猪肉产量预估9432万吨,同比下降7.5%。分国别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9年产量为4255万吨,占全球比重为42%,2018年之前均在50%以上,其次是欧盟27国,产量2393万吨,占比为24%,之后依次是美国、巴西等。

(2)全球猪肉贸易量

2000年以来全球猪肉贸易量保持上升趋势,但占猪肉供给总量的比例一直较低,近年来始终保持在10%左右。出口方面,2000至2019年猪肉出口量由308万吨增加至933万吨,增长率达到203%,其中欧盟出口量最大,2019年出口量355万吨,占比51%,其次是美国2019年出口量286万吨,占比19%,之后为加拿大、巴西等。进口方面,2000至2019年猪肉进口量由295万吨增加至842万吨,增长率达到185%,其中中国进口量最大,2019年进口量245万吨,占比29%,其次是日本2019年进口量149万吨,占比18%,之后为墨西哥、韩国等。

(3)我国猪肉产量

2000至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由2000年的3966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4255万吨,高点为2014年的5821万吨。在周期下行及环保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开始下滑,但幅度较为有限。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我国猪肉产量大幅下降至4255万吨,相当于10年前的水平。

(4)我国猪肉进出口情况

7.猪肉消费

(1)全球猪肉消费量

全球猪肉消费与供给走势较为一致,2000至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稳步增长与产量大体同步。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2020年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据USD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约为1.01亿吨,同比下降10%。分国别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9年消费量占比45%,其次是欧盟占比20%,随后是美国10%。

(2)我国猪肉消费量

2000至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为57.6千克,较2000年的47.1千克增长22.3%,年均增长率为1.2%。我国肉类消费一直以猪肉为主,2018年猪肉占肉类消费比重为62.7%,2019年猪肉产量大幅减少导致占比下调至52.9%。我国猪肉消费渠道以家庭采购为主,占比50%,餐饮消费占比32%,加工消费占比18%。

三、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猪周期

2.季节性

3.养殖成本

4.疫情

过去10多年我国生猪养殖发生过4次影响范围较大的疫情,2007年至2008年蓝耳病、2010年的口蹄疫、2010年至2011年仔猪流行性腹泻、2018年7月至今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与传播均导致当年生猪供给快速大幅下降,进而引起猪价快速上涨。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数种常见疾病,包含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种类包括口蹄疫、经典猪瘟、蓝耳、伪狂犬、病毒性腹泻、圆环等,2018年7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新型疾病对生猪养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细菌性疾病种类包含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一般来说,病毒性疾病由注射疫苗防控,细菌性疾病由药物治疗。

随着我国动物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猪场环境、管理、营养等环节水平的提升,猪场常见疾病的危害度逐步下降,猪瘟、蓝耳、口蹄疫等重大疾病全部可防可控。我国建立并完善了重大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同时重点加强对外来新型疾病的监控与预防。

5.宏观经济形势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1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提升了人均猪肉消费量,同时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加速了农村地区猪肉的消费增长。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猪肉消费增速逐步趋缓。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了内外冲击,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下调一定程度影响了猪肉消费。

6.饮食结构变化

近些年我国动物蛋白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禽肉、禽蛋、牛羊肉及水产品的消费量稳步增加,主要原因是:

1)居民收入提升;

2)其他动物蛋白的供给增加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3)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餐饮及团膳消费增加。数据显示,非洲猪瘟之前的2000年至2018年,我国猪肉消费占比一直稳定在60%以上,猪肉消费的占比仅下降了4个百分点。

因此,猪肉消费一直是我国居民的首选,饮食结构变化对于猪肉消费及价格的影响是个非常缓慢的变量。

四、生猪产业企业如何利用生猪衍生品工具

1.生猪产业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的原因

(1)参与衍生品市场是战略问题,关系到养殖产业链企业的长远发展

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和屠宰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养殖产业链企业参与利用生猪期货等衍生品工具能够降低生猪价格波动导致利润缩水的巨大压力,实现长期稳健经营,在行业整合的残酷竞争中实现“期现两条腿”发展。

(2)参与衍生品市场,利于养殖企业调整生产计划,利于屠宰企业控制采购节奏

(3)参与衍生品市场可以帮助养殖产业链企业管理价格风险,实现稳定经营

生猪养殖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利润率趋近于社会平均的生产回报率,但由于存在养殖周期导致企业利润率的波动较大。生猪期货上市后,养殖产业链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操作,可以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玉米、豆粕等期货品种方便企业锁定养殖成本,生猪期货有利于企业锁定生猪销售价格,原料端和生猪端的分别套保,有利于企业达到锁定采购成本和销售收入,实现预期利润目标。

(4)参与衍生品市场可以帮助养殖产业链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融资能力

生猪养殖属于重资产行业,企业稳步扩张的同时对于利润回报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就变得至关重要。衍生品市场的保证金交易制度可以撬动资金,减少现货资金压力,减少负债,同时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在融资方面也可能得到便利。

五、生猪交割业务与流程

1.交割基本规定

(1)生猪期货合约适用期货转、每日选择交割和一次性交割。

(2)生猪期货合约只允许非标准仓单期转现,期限为该合约上市之日起至最后交易日前第四个交易日(含当日)。

(3)每日选择交割可以采用标准仓单交割或者车板交割,期限为该合约交割月份至最后交易日前。

(4)一次性交割只允许采用标准仓单交割,期限为最后交易日。

2.交割流程

(1)期转现流程

(2)每日选择交割流程

(3)一次性交割流程

3.交割地点

生猪期货以河南为基准交割地,在我国大部分省份设立非基准交割区域,并根据农业农村部区域联防政策,首批交割仓库设立在东部区,上市后根据市场情况陆续在其他地区设置交割仓库。

4.交割费用

(1)生猪交割手续费为1元/吨,目前暂不收取。

(2)检验费、仓储费收取标准由交易所另行公布。

六、风险管理制度

1.持仓限额制度

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客户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最大数额。具有实际控制关系的客户和非期货公司会员的持仓合并计算。

2.疫情处理制度

大商所选择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作为生猪指定交割仓库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疫情风险,一方面,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更有效预防疫病发生;另一方面,大型规模化企业存栏量大,厂点分布多,遇到疫情也具备调配能力,降低疫情造成的逼仓风险。

生猪期货疫情处理机制启动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生猪疫情以及疫区认定信息发布后的下一个自然日起,处于疫区的厂库停止签发标准仓单,指定车板交割场所停止办理车板交割业务。

(2)根据货物实际归属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尽可能避免损失

对于标准仓单交割,疫情信息公开发布后,处于疫区的标准仓单不得用于交割配对、交易、转让、提货、作为保证金等。处于疫区的标准仓单已经完成交割配对但尚未过户的,不予过户,交割终止,交易所在交收日闭市后退还买方会员货款;处于疫区的标准仓单已经注销但尚未完成期货生猪交付的,处于疫区的厂库应当停止发货,并不再承担发货责任。对于尚未交付的期货生猪,厂库应当在疫区认定信息公布日后10个工作日内向货主退还相应价款。对于车板交割,若疫区认定信息公布在配对日闭市前,则处于疫区的车板交割申请作废,不参与交割配对;若疫区认定信息公布在配对日闭市后至交收日闭市前,则对于已经参与交割配对的处于疫区的车板交割申请,交易所在交收日闭市后注销,交割终止,清退卖方会员交割保证金,退还买方会员货款;若疫区认定信息公布在交收日闭市后,未完成期货生猪交付的,则自疫区认定信息公布之时起处于疫区的车板交割终止,交易所在交收日后第6个交易日闭市后清退卖方会员交割保证金,退还买方会员相应货款;完成期货生猪交付的,交易所在交收日后第6个交易日闭市后清退卖方会员交割保证金,将货款的80%支付给卖方会员,余款在卖方会员提交增值税普通发票后结清。

(3)发生重大疫情时暂停或终止交易

七、大商所生猪交割质量标准

(F/DCELHO01-202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合约的交割质量标准指标、检验方法和运输等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和替代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2759-2016瘦肉型猪活体质量评定

3.术语和定义

3.1瘦肉型猪:符合GB/T32759-2016规定。

3.2平均体重:同一批次生猪的平均体重。

3.3单体体重:单头生猪的体重。

4.质量要求

4.1生猪期货标准品质量要求

4.2生猪期货质量升贴水

4.3卫生检疫

5.检验方法

5.1外观检验:以目测观察方式对生猪外观进行评定。

5.2平均体重:同一检验批次生猪以地磅或者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检重设备称重后的实际总重量除以实际头数,确定平均体重。

THE END
1.团膳行业市澈争分析及发展前景战略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统计局、经济信息中心、海关、商业信息...https://m.sohu.com/a/798624940_121676519
2.20242030年中国团膳行业经营模式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2主要企业排名及市场份额 12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策略对比 14潜在竞争威胁及未来趋势 16二、中国团膳行业技术发展与创新 191.信息化技术应用 19在线订餐平台及移动端应用 19在线订餐平台及移动端应用预估数据(2024-2030) 21餐食管理系统及数据分析 21智能厨房设备及自动化生产 232.供应链管理科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7284.html
1.观点丨2024餐饮行业当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2024 年的今天,餐饮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的持续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餐饮行业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消费者对于餐饮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健康、个性化和体验感。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有机食...https://www.tansent.com/a/html/5410
2....武侯区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持平 2024年较2023年 100.498% 占成都武侯区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成都武侯区团餐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24年招聘职位202个,占成都武侯区100.498%,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统计而来,仅检索职位...https://www.jobui.com/salary/chengdu-all/ind-tuancan/area230104/
3.餐饮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精选8篇)但在法律法规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情况,比如对凉菜间的要求,对便食店、中心厨房的许可证管理,尚需结合行业实际寻找解决办法。此外,还有一些省市餐饮服务监管部门没有到位、水电同价迟迟未得到解决,个别地区工商部门对团膳企业的限制等问题比较突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8zljxnx.html
4.2024团餐经营破局兵法!5大关键词6大发展趋势为你指明方向...2023年是中国团餐发展的分水岭,在市场资源减少、行业内卷加剧、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下,给团餐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团餐,作为餐饮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不仅关乎广大消费者的饮食生活,更影响着众多企业的命运。 近日,深圳市德保膳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舒发表演讲,深入分析了国内团餐行业面临...https://anshinko.com/hot_news_details?article_id=22242
5.我国中央厨房行业经营模式及典型企业分析日均耗用大米10吨、面粉50吨、各类蔬菜10吨、各类肉品5吨,以及上百种各种原辅物料,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中央厨房吸纳各类就业岗位400余人,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培养一大批生鲜行业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清美公司经过细致考察甄选,从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引进大部分设备,并自主研发各类生产管理与资讯软件...https://www.leadingir.com/datacenter/view/1845.html
6.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宣贯推广会——中国青年网餐饮行业在逐步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应对好疫情管理常态化所带来的新要求。会上,与会专家现场解读了最新的餐饮业发展趋势与食品安全的规范要求,并围绕《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规范》等内容,分享后疫情时期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新特征与应对措施。同时,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2020餐饮业百强企业和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youth.cn/shrgch/202106/t20210609_13008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