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一、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的特点(一)会计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二)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四、会计的对象五、会计的目标
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一、设置账户二、复式记账三、填制和审核凭证四、登记账簿五、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确认与计量教学要求: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账户的基本结构、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的原理与用途。课时安排:6课时
会计确认一、会计确认的涵义及标准(一)基本确认标准(二)补充确认标准二、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资产负债表的确认利润表的确认三、会计恒等式四、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内容(二)会计科目的级次五、主要会计类别的确认流动资产的确认非流动资产的确认流动负债的确认长期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收入的确认费用的确认
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模式(一)会计计量模式和属性(二)会计计量尺度(三)会计计量模式*二、会计基本计量方法(一)平均法1、简单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移动加权平均法4、平均法的扩展应用(二)比率法三、会计要素计量(一)资产的计量(二)负债的计量(三)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四)收益(损失)的计量
会计记录教学要求:了解记账方法及其种类、复式记账法的特点、账户对应关系;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
一、会计基本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二)经济业务类型及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二、账户三、复式记账原理(一)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会计循环
一、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二、编制会计凭证与会计分录(一)原始凭证(二)记账凭证(三)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三、过账与记账程序(一)会计账簿(二)记账程序四、调整前试算平衡五、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项调整(一)应计项目(二)递延项目(三)其他项目六、结账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固定资产核算一、固定资产概述(一)固定资产概念(二)固定资产分类二、固定资产取得(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二)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三)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三、固定资产折旧(一)折旧概述(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三)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平均年限法2、工作量法3、加速折旧法(五)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一)、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五、固定资产处置与清查(一)固定资产的处置(二)固定资产的报废(三)固定资产的出售(四)固定资产的清查*六、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一、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概述(二)无形资产的内容(三)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四)无形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五)无形资产的摊销(六)无形资产的转让*(七)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二、其他资产(一)长期待摊费用(二)其他长期资产
第一节投入资本的核算一、所有者权益概述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三、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一)实收资本的概念(二)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四、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一)按面值发行股票的账务处理(二)溢价发行股票的账务处理五、资本公积(一)资本公积概述(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第二节留存收益的核算一、留存收益的构成及其用途(一)盈余公积(二)未分配利润二、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一)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二)、未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三)、弥补亏损的核算
第一节收入概述一、收入的定义(一)收益、收入和利得(二)收入的特点二、收入的分类
第二节销售商品收入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与账务处理(一)一般商品销售(二)商业折扣(三)现金折扣(四)销售折让(五)销售退回*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一)代销(二)分期收款销售(三)售后回购(四)房地产销售(五)出口销售
第三节劳务收入一、劳务收入概述二、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三、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对交易的结果作出可靠估计的(一)资产负债表日能对劳务交易的结果作出可靠估计的条件(二)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四、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对交易的结果作出可靠估计*五、特殊劳务交易的处理*第四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一、让渡资产使用权(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种类二、利息、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原则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成本、费用的核算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费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熟悉成本、费用的基本分类;掌握成本、费用及期间费用的具体内容、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参考课时:3学时
成本、费用概述一、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一)费用的含义(二)费用的特征(三)费用的确认原则(四)费用和成本的关系二、费用的分类(一)费用按其经济内容的分类(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的核算一、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二、成本、费用核算的科目设置三、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一)要素费用(二)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三)辅助生产费用(四)制造费用(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六)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品种法*(二)分批法*(三)分步法费用的核算一、管理费用的核算二、财务费用的核算三、营业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收益计量一、收益计量的目的二、收益计量的基本观念三、收益计量前的准备工作(一)计量年度收益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二)对账、结账与调账四、收益计量的具体方法(一)表结法(二)账结法五、所得税与本年利润结转
第二节利润分配一、利润分配的会计科目设置二、利润分配的程序方法三、提取盈余公积四、股利分配五、未分配利润核算*六、弥补亏损核算
第十一章财务会计报告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组成和目的;了解会计报表的分类和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及报表项目的填列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了解利润表的作用、结构、内容及利润表项目填列的要求;掌握利润表的编制;了解利润分配表的作用;掌握利润分配表的编制;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编制基础和现金流量的分类;了解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基本内容。参考课时:5学时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一.财务会计报告(一)会计报表的分类(二)会计报表的构成(三)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概述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一)年初数的填列(二)期末数的填列三.资产负债表编制实例*四.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第三节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一.利润表概述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三.利润表编制实例四.利润分配表(一)利润分配表概述(二)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三)利润分配表编制实例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三.现金流量的分类四.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参考格式*五.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一)工作底稿法(二)T形账户法*六.现金流量表中各主要项目的填列方法(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四)补充资料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七.现金流量表编制实例*第五节会计报表附注一.会计报表附注二.会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主要内容(一)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四)或有事项的说明(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七)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八)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九)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十)当期确认各项收入金额的说明。(十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十二)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十三)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章会计控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分类及其局限性;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了解预算的概念、作用、原则和预算编制的方法;了解全面预算体系及其编制过程;了解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和一般程序参考课时:自学
第一节内部会计控制一、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二)内部控制的目标(三)内部控制的分类(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二、内部会计控制(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第二节预算控制一、预算概述(一)预算的概念(二)预算的作用(三)预算编制的原则(四)预算编制的方法二、全面预算体系及其编制过程(一)全面预算体系(二)预算的编几种形式(一)固定预算制过程三、预算控制的(二)弹性预算(三)滚动预算(四)零基预算四、预算控制的一般程序一、预算概述(一)预算的概念(二)预算的作用(三)预算编制的原则(四)预算编制的方法二、全面预算体系及其编制过程(一)全面预算体系(二)预算的编制过程三、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总复习:2课时
注:题前加*的,任课教师可根据课时情况决定是否讲授。
地址:蚌埠市曹山路962号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2号办公楼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