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如何计算(精选5篇)

目前市场上的玉件产品琳琅满目,在材质、工艺、文化、功能、大小、款式等方面各有特色,受到了诸多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这些玉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却相差很大,有的玉件产品因价格过高使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那么如何确定玉件产品的价格才是合理的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成本加价法为基础的玉件产品定价模型。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简介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大多数企业是按成本利润串来确定所加利润的大小的。即: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企业较常用的定价方法,它有以下优点:

1.计算方法简便易行,资料容易取得。

2.根据完全成本定价,能够保证企业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得到补偿,并在正常情况下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3.有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当消费者需求量增大时,按此方法定价,产品价格不会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业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4.同一行业的各企业如果都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价格也将接近,可以减少或避免价格竞争。

二、玉件产品定价指标的确定

由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定价模型可见,产品的最终价格是由单位成本和成本利润率这两个指标决定的。为此,我们将首先来确定玉件产品的这两个定价指标。

1.玉件产品的单位成本定价指标的确定

玉件产品的单位成本是其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单位成本之和,各种单位成本如下:

(1)单位玉料成本。按照玉的品种、颜色、成分等因素确定不同价位的玉料单位成本。

(2)单位人工加工成本。单位人工加工成本主要由加工单个玉器的雕刻师和打磨师的薪金和工厂运作成本决定。

(4)单位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在单位玉件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它包括销售人员工资、场地费用、策划费用,以及销售税费。

(5)单位设备折旧费用。制作单位玉件的设备的折旧费用必须计算入总成本。

(6)单位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不在以上几项费用中的其他不可统计费用。

将各项单位成本累计,便可得出玉器制品的单位成本AC,得出如下公式:

(1)

其中xi表示每一单项的单位成本。xi中包含了单位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

2.玉件产品的成本利润率指标的确定

(1)确定同类型玉件制品的行业平均利润率。首先,定位该玉件制品的类型和档次。不同类型和档次的玉件制品,有不同的行业利润率。如装修用玉制品和佩戴用玉制品的行业利润率是不同;工艺复杂和工艺简单玉件制品的行业利润率也是不同的。因此,首先要给待定价的玉件制品定位,为利润率的制定提供参考。第二,考察玉件制品所在地周边的玉件制品的均价,以及周边是否有同类型的或同档次的玉件制品。第三,考察同城市同类型的玉件制品的定价。收集这些玉件制品的均价,确定一个平均利润率,设为,其中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分别代表赚钱与赔钱。

(2)确定因产品“卖点”而产生的利润率增值量Q。玉件制品是差异性很大的产品,其他玉件制品没有的特点就可以成为本产品的“卖点”。这些卖点比如具体形体、特殊工艺、文化内涵、时代风格、材质、功能、数量、大小、收藏价值等等;因此,确定利润率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卖点”对产品价格增值的影响。我们将每个“卖点”的行业平均增值率分别设为,并将该“卖点”对本产品价格影响的权重分别为Y1,Y2,…,Yj。则第j个“卖点”所带来的利润增值为,如此以来,所有“卖点”产生的利润增值为。

(3)确定因产品“缺点”而产生的利润率减少量E。伴随着玉制品的卖点的同时,玉制品在具体形体、特殊工艺、文化内涵、时代风格、材质、功能、数量、大小、收藏价值等方面也可能存在着不足,因此,确定利润率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缺点”对产品价格的负面影响。我们将这些“缺点”的行业平均减少率分别设为,并将该“缺点”对本产品价格影响的权重分别为U1,U2,…,Uh。则第h个“缺点”所带来的利润减少值为,如此以来,所有“缺点”产生的利润减少值为

综合以上的几个结论,可知玉件制品的利润率K为:

三、基于成本加成法的玉件产品定价模型

根据成本加成法原理,和以上已经确定的玉件制品的单位成本指标(1)与成本利润率指标(2),我们可以得出玉件制品的售价P为:

其中,AC为单位成本;K为玉件制品的利润率;为同类型行业平均利润率;xi是每一单项的单位成本,为第j个“卖点”的行业平均利润增值率;Yj为第j个“卖点”对本产品价格影响的权重;为第h个“缺点”的行业平均利润减少率;Uh为第h个“缺点”对本产品价格影响的权重。

四、鞍山市岫玉制品的定价分析

岫玉产自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这里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岫玉制品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目前,全县共拥有10多个玉雕专业村,3000余家玉雕企业,成熟完善的六大玉雕专业市场和一大批手艺精湛的国家级、省级玉雕大师。岫岩满族自治县已经实际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玉石加工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玉器销售集散地。但是近年来,玉器产品的合理定价问题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凸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按照本文提出的模型,将相应的变量值代入(3)定价模型进行定价分析,相信可以为鞍山市岫玉制品的市场定价提供较好的依据。

五、结论

本文以成本加成定价法为基础,针对玉件产品提出的市场定价模型,将会为玉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玉件产品的市场定价研究和应用。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魏琦:岫岩玉介绍.省略/2006-5/2006510111535.htm.2006-5-10

[2]王志国:国民产品的价格模型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韩伯棠等编著:房地产定价模型及应用[M].2006

[4]Chau,K.W.,Ng,FF.&Hung,E.C.T..Developer'sgoodwillassignificantinfluenceonapartmentunitprices[J].AppraisalJournal.2001b,vol69,pp.26-34.

[5]中国玉雕艺术宫:玉器介绍.省略/ogeting.htm.2006-3-10

[6]Court,A.T.HedonicPriceIndexeswithAutomotiveExamples-InTheDynamicsofAutomobileDemand[M].NewYork:GeneralMotors.1939.

关键词:杜邦公式绩效评价适应研究

杜邦公式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20年采用的企业绩效分析计算公式,该公式主要是把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当作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解释指标,把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与企业期间权益乘积,当作三要素解释指标;而后以连乘积形式模式描述。

一、杜邦公式基本理论和指标体系构架

(二)杜邦公式的等式构架模型(1)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的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由销售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2)权益系数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程度。该指标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它是资产权益率的倒数。(3)总资产收益率是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企业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的综合反映,要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资金占用额。(4)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资产实现销售收入的综合能力。分析时,必须综合销售收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即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结构比率关系。同时还要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使用效率指标,找出总资产周转率高低变化的确切原因。其计算指标体系结构如图(1)。

二、杜邦公式在绩效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三、杜邦公式理论贡献与缺陷评价

四、结论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研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630031)及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项目“杜邦公式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Y201330047)的阶段性成果

[1]刘云:《也说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7年第4期。

[2]戴春兰:《杜邦分析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袁良蓉、刘勋章:《企业管理人员分析财务报告的方法》,《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第12期。

[4]杜菲:《切实可行的战略性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第5期。

[5]刘瑞松:《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探析》,《山东交通科技》2011年第3期。

[6]李学琴、李福:《如何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指标》,《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7]任淑英、王琳:《财务综合分析的运用》,《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3期。

[8]李凌:《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析中的作用》,《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第12期。

[9]李慧思:《特殊事项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陈然:《论杜邦分析法视角下的万科公司财务能力综合趋势》,《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关键词】马克思平均利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利益均衡

目前,我国行业之间利润相差悬殊,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已经成为激化和加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抛开资本主义的外壳,从市场经济的视角重温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或许能为我们从理论上揭开迷雾,从实践上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问题的科学论述

马克思对平均利润问题的研究,是从分析成本价格开始的。他详细地阐释了成本价格、利润、竞争、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重要概念和范畴,揭示了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由此,也第一次从理论上揭开了资本在竞争性逐利过程中所隐含的三个转化:一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二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三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平均利润理论。

1、成本价格与利润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用公式可以表示为W=C+V+M。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C只是单纯转移价值,V则可以创造剩余价值;但资本家却认为C+V就是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并消耗的资本,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费用,“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可见,成本价格只不过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而已,但它的形成却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资本家来讲,商品的成本价格必然表现为商品本身的实际费用,虽然与资本价值增殖无关,但却是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边界。

当C+V转化为成本价格(K)以后,商品的价值公式W=C+V+M,就转化为W=K+M,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于是,作为可变资本产物的剩余价值,就表现为成本价格,即生产中耗费掉的资本价值的增加额――利润(P)。就这样,“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如此一来,W=K+M,又转化为W=K+P,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与此同时,剩余价值率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利润率,因为对于资本家来说,获取利润的程度并不取决于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取决于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做利润率。”从本质上来说,利润率其实就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但这一转化并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资本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必须借助的一种手段。

2、竞争与平均利润

3、生产价格与利润率平均化

随着平均利润的出现,商品的价值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变为“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而“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就是生产价格,所以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与此相适应,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毫无疑问,生产价格能够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是关键,或者说平均利润率是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因为没有平均利润率就没有平均利润,没有平均利润当然就没有生产价格。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则需要通过竞争使不同部门的、高低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均衡化、平均化。事实上,也只有通过利润率平均化,才能满足社会资本对“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诉求,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问题。可见,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其实也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而生产价格的形成,也会进一步倒逼利润率的平均化。所以,利润率平均化并不仅仅只是现实资本运动的强烈诉求,而实在是维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4、平均利润的实现条件

(1)物质基础: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马克思这里所说的“高度”,就是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就是指资本主义已经跨过了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越发达,资本的逐利目标和部门利润高低不等之间的矛盾就越尖锐,“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的诉求也越迫切,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客观需要。

(2)直接推手:市场竞争。“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这后一过程同前一过程相比,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更高的发展。”从竞争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更高的发展”,应该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要进一步消除妨碍竞争的因素,为竞争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公平的环境。

(3)必要前提: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下述两个条件会使平均利润的形成进行得更快:“一是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二是劳动力能够更迅速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可见,竞争的开展、平均利润的形成,首先要求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能够不受地区和行业的封锁,不受各种垄断的限制,实现自由流动。

至此,我们可以对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尽管不同的产业部门有着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利润率也各不相同,但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会使所有产业部门的利润率大体上趋于均衡化、平均化。于是,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本都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以平均利润率为标准来分割社会总利润,从而获得平均利润,而商品则按照生产价格去出售。

二、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是以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也是在剖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发现的,所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也存在平均利润,或者说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否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争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及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后,人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利润率平均化是价值规律和资本逐利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恐怕也不能例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那么,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呢?首先,要有动力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一股力量去激发资源流动的活力。这股力量就是资本逐利规律,也就是说,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总是由利润较低的部门流向利润较高的部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次,要有调节机制,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信号为资本流动指示方向。这个信号就是价值规律,它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资本的流向,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最后,要有平衡机制,也就是说,不能放任资本盲目流动,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投在社会各个部门的资本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个平衡点就是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它通过“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方式,使得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都能获得大体相同的利润,没有哪个部门能长期无限制地获取高利润,也没有哪个部门会长期处于低利润率状态。这个时候,社会资源的配置才会相对最优,各个产业部门才会相对协调,整个经济体系才会显得健康有序。

可见,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资本逐利规律、价值规律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相互补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持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方面,作用尤为突出,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需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备利润率平均化的基本经济条件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现代市场经济,不同部门之间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因而利润率也各不相同;同时各个经济主体也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强烈冲动,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要求也很迫切,利润率平均化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其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生活的绝大多数领域都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信息的传播、获取也更加透明、便捷,撬动利润率平均化的支点―竞争,已经取代计划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开始展现威力。最后,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正在发育完善、形成体系,资本的快速自由流动、各种生产资料在部门间的自由转移,除了极个别领域,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利润率平均化的前提条件也基本成熟。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发挥作用的空间

(1)资源优化功能。通过利润率平均化引导资本和各种资源均衡地、积极地进入各个领域,能够尽量减少由于部门之间利润悬殊而引起的资本和资源的大规模流动和转移,避免由此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其他损失,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结构调整功能。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产业利润的不均衡:利润低的产业,资本不愿进入;利润高的产业,资本蜂拥而至,从而导致衰者愈衰,兴者愈兴,长期以往,失衡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被固化下来。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种深层次的调整,它通过竞争、通过资源的流动转移,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的供求状况,把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用市场的手段对失衡的产业结构予以纠正。

(3)利益均衡功能。经济问题,归根结蒂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可谓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如何协调?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利益分配功能,用市场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使大家的利益均衡化。

三、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机制

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社会各部门之间应该存在着一个平均利润率,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最终都会按照这个平均利润率,获得基本相等的利润。但在现实中,部门、行业之间的利润率仍有较大差距,人们看到的似乎不是平均利润率,而是利润率不平均,甚至有些时候是极不平均。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又该如何看待呢?

可见,社会平均利润率,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利润,相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所形成的社会总利润的均衡程度。它是部门竞争的结果,也是资本逐利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各部门利润相对平均的一种状态;它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竞争能力与竞争水平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各部门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和主要标志之一。

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方面的制约,我国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并没有客观地反映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真实水平,也没有准确地反映整个社会的竞争能力、竞争水平与竞争状况,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其形成机制。

1、扭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冷”、“热”不均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即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投资回报率低,发展遇冷;而虚拟经济则趁势而起,火热异常,利润率节节攀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处境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提供的数据显示,实体经济的利润率确实很低:工业为6.4%,其中纺织业仅为4.7%;而资本利润率为22%,房地产更是高达28%。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2005年至2010年,我国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均在6%~7%徘徊,而证券行业2007年至2011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40%,最低的一年也有28.9%。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利润率如此失衡,其实是对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严重扭曲,不仅使平均利润率规律难以发挥作用,而且还会发出错误的信号,导致资本和资源的错配。一方面,虚拟经济的高利润,加大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恶化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而进入虚拟经济,不但会放大虚拟经济的泡沫,加大经济运行的风险,而且也会严重侵蚀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导致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2、治理垄断行业普遍存在的垄断暴利

显然,我国垄断行业的暴利,主要不是通过竞争,而是依靠行政垄断或者说行政权力的保护而获得的,并且有进一步固化的趋势。这不仅是对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严重扭曲,更是对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机制的破坏,因为促使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竞争与资本的自由流动,在它面前都失去了作用。于是,垄断企业的高利润,员工的高工资、高福利,其实并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实际上是在激化、加剧目前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3、警惕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市场失灵,范围应该限定在民间资本不愿投资的非盈利领域,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通常情况下,不应过多投资于盈利性领域,否则,就会使民间资本投资获利的机会和空间部分丧失,进而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以市场为导向,是一种全方位的投资,可以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而政府投资即使进入盈利性领域,也是结构性的、局部性的投资,结果也只是让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受益,反而会加大行业、部门间的利润率差别,破坏原有的利润平衡机制,加剧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扭曲程度。比如,2008年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受益的主要是房地产、水泥、钢铁、能源等极少数行业,其利润率也明显偏高;而其他行业,鲜有受益,利润率则明显偏低。

总之,平均利润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则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能例外。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机制和特点,创造条件使其功能得以充分释放,对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社会各部门均衡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邱春高: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与现实资本流动障碍[J].福建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6(2).

[5]郭丽君:实体经济不能“空心化”[N].光明日报,2012-03-09.

一、充分理解教材,领会教材意图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实质,即学习数学化的思考。为此,教师要精通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把握数学的本质与特征、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理解数学教学的价值,将它们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再现基本结论的发现过程,把知识灵活地、顺其自然地教给学生,而不是把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生硬地抛给学生。要让学生以“再创造”的方式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置情境,有效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就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所以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然课堂效果也很好。

三、精心设计例题,展示思维过程

例如“销售中的盈亏”中,我对例题作出如下的设计:

问题1:一件商品进价是80元,售价是100元,利润是多少?如何得出结果的?

问题2:若进价是80元,售价是60元,利润又是多少呢?

于是,我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得出关系式①:利润=售价-进价,再进一步提出这件商品的利润率是多少呢?

再进一步得出关系式②:利润=利润率×进价,于是关系式①可以演变为③:利润率×进价=售价-进价

问题3:一件商品进价是80元,利润率是20%,则利润是多少?如何计算的?

学生1:16元,80×20%=16(巩固了关系式②利润=利润率×进价,同时也把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了)。

问题4:一件商品售价是80元,利润率是25%,则进价是多少?

学生2:20元。

学生3:不对,应该是64元。

教师:怎么思考的?

学生3:设进价为x元,由关系式③得:25%x=80-x,解方程得x=64.

关键词:

背景:

我局的预算执行指标评比体系是基于集团公司的预算通报所选用的经济指标,即盈利能力指标收入和利润指标,5项资金指标即外部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3项费用指标即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再加上我局管理上所需求的特有指标,如成本费用利润率、收现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结算率指标。

我局每月度在各单位完成会计报表后,通过自编系统提取相应的基础数据后,把每项指标与预算指标比对后计算完成情况,按照完成预算的相对比例进行排列名次,并在盈利能力指标上插红黄绿小旗,在资金指标和和费用指标等其他指标插红黄绿灯,与集团公司“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精神一致。在执行中,各项指标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呈现各项指标此起彼伏的现象,即这个指标好,那个指标差,未能反映出各单位综合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劣。

因此,如何建立统一的评比标准,把所有的单位纳入同一个管理平台,值得进一步的探讨,笔者认为,引入沃尔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修正,最终得出唯一的评价标准。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评分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一个能够分类分项评价和全面综合评价的有机整体,必须合理地设置和选择指标,以便科学地组成指标体系。

(一)指标设置要有多种形式。在指标配置上。既要有比率数表示的质量指标,又要有绝对数表示的数量指标(数量可以是货币量,也可以是实物量);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有动态指标;既要有综合性指标,又要有具体指标;既要有微观指标,又要有宏观指标。

(二)指标选择要具有客观性、综合性

选择哪些指标根据评分的客观要求合理选择,指标要能从多侧面、多角度体现其综合性。如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要选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等指标以体现出综合评价的客观要求。

(三)指标体系中的项目要适量、适用、清晰、直观,具有代表性指标项目多少,要因地制宜,指标项目可以全面些、系统些。

二、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比重

按其重要程度可分为三类:最为重要的、较为重要的和其他重要的指标。这三类指标之间可按4.5:3.5:2的比率(当然也可以调整)分配比重。

第一类最为重要的是收益性指标,其评分值应占45分左右(随权重比例调整)。收益性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基本素质的标志。主要指标有各种利润率。如收入、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利润率、利润额等。

第二类较为重要的是稳定性指标,其评分值应占35分左右(随权重比例调整)。稳定性也称安全性,是指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必备的素质。偿债能力是一个单位安全程度和财务风险大小的标志。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流动(或速动)比率等。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强弱、说明资产周转的快慢,是对节约资金、增强获利能力有直接影响的指标。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各种周转率指标有相互包容关系,选用时要避免重叠,评分值不宜太高。

第三类其他重要的是指增长性指标和其他指标。其评分值应占2O分左右(随权重比例调整)。增长性是指企业的发展能力。它是保持企业活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指标有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或产值、产量)增长率、劳动效率、附加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其他重要的指标,是指根据评价需要设置的。如: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各项指标比重的合理性是相对而言的。比重的合理性要能起到导向作用,通过比重大小的合理确定,引导企业和员工努力完成最为重要和较为重要的指标,并兼顾完成其他有关指标。

各类指标中应选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主要指标未能完全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时,应设计辅助指标对主要指标加以修正,以便能真实反映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每类指标的辅助指标也应采用总分百分制在各项辅助指标中设置权重,以达到对主要指标的修正作用。

三、正确确定标准比率的可比性

标准比率是用于与实际比率对比的标尺,或称标准基数,不论是用比率数或是用绝对数,都必须具备可比性。一是标准比率(基数)要体现平均先进,比如局下达的预算指标、中石化系统内的行业指标。客观合理,确确可比;二是标准比率(基数)要能连续可比。反映的内容、期间、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三是标准比率(基数)可以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多方面的对比,如以计划(定额)数、某一历史时期数或同类型系统内先进单位数为基础进行对比,并以此作为标准比率(基数)。指标的评分比重和标准比率的可比性,都是综合评分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通过长期连续实践,不断修正各项指标,相信能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四、评分的技术方法要易懂易行

为了减少个别指标异常对实得总分造成不合理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进行调整。

(一)遇有异常情况进行调整的技术方法

1.亏损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金收益率和资本保值率的实际比率是负数时,该项指标得分为零。

2.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增长性指标为负增长时,则得分为负。

3.资产负债率应改用产权比率指标计算实际得分。如产权比率为零。则得分为零;

如产权比率为负,则得分为负。

4.如产权比率过高。并不都是好现象,为使得分较为合理,则应适当规定上限。

5.计算实际得分的基本公式可简化为:实际得分=Σ(实际比率÷标准比率)x评分比重

(二)使用技术方法的几点认识

1.分析评价经济问题。不能单单依靠纯数学的方法。或依靠统一不变的数学模式来处理,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灵活变通的方法处理特殊的分析计算问题。

2.确定行业最高比率和规定给分上限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计算调整分。但缺乏客观依据。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果这两项指标确定不当。将会影响实际得分。因而,确定这两项指标时,应该特别强调准确、合理。

3.行业最高比率和行业平均比率无法确定。或不需要这些标准比率时。就不一定再计算调整分。在通常情况下,企业是以实际比率与自身的计划目标或定额对比、与某一历史时期对比或与某一先进企业对比。利用上述基本公式计算评分就变得简便易行,给推广应用沃尔评分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纵向横向多方面、多层面对比企业实际比率与企业其它方面进行多方面、多层面的对比。

(一)实际比率与计划(定额)对比,评价计划(定额)完成程度。

(二)实际比率与自身某一特定时期对比,评价发展程度、速度。

(三)实际比率与同类企业或先进企业对比。评价差距大小程度。

(四)内部各部门、各班组对比,评价各自完成计划(定额)程度,局又可用评分排列出先后顺序。

THE END
1.利润率计算公式有几种利润率计算公式有3种。利润÷成本×100%=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100%。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https://m.yyk.iask.sina.com.cn/q/OnkXVsmyrat.html
2.产品利润率计算公式表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想要计算产品的利润率吗?使用我们的产品利润率计算公式表,准确快捷地计算出产品的利润率。通过利润率计算公式,您可以确定产品的盈利能力,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让您的企业财务分析更加简单高效!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7139761.html
3.资中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一览表 项目名称 备注 项目编号 项目资本金利润率 小写: % 大写:百分之 ≤0%或者>8%为无效报价 运营维护利润率 小写: % 大写:百分之 ≤0%或者>8%为无效报价 融资利率 上浮或下浮比例 按照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5年期及以上长期贷款利率4.9%计算的融资利率 1、最近一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http://zz.njztb.cn/TPFront/infodetail/?infoid=a64e7433-1b35-4b5e-8223-56565b452080&categoryNum=009001001
4.利润率计算公式有哪些利润率是利润与成本之间的比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个:利润÷成本×100%=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100%。了解更多信息,请搜索东奥会计在线熊掌号。 关于利润率计算公式,大家还可以点击了解利润率是什么。责任https://m.dongao.com/qwd/yp/20190117963193.shtml
5.投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投资利润率计算公式:总投资利润率(ROI)=息税前利润(EBIT)/总投资(TI)*100%;式中:年利润总额通常为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能力的息税前利润,也可以是生产期平均年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年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净利润/(...https://www.kaoyaya.com/info/shicao/60220.html
6.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利润率的计算公式由河北公务员考试网考试资讯问答栏目提供,更多关于会计,河北公务员考试考试资讯问答的内容,请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利润率计算公式为: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也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该指标既可考核企...https://he.huatu.com/2022/0530/1311178.html
7.房地产估价成本法案例专题.doc(3)确定年净收益计算公式:估价对象年净收益=年有效毛收入-年运营费用。则估价对象年净收益见表3。表1-7估价对象年净收益计算一览表(单位:元/平方米) (4)确定报酬率、综合考虑,确定报酬率为7%(计算过程略)。 (5)确定估价对象收益价格估价对象收益价格为: 2.比较法比较法是估价对象与近期发生交易的类似实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04/5100121110004144.shtm
1.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一览表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一览表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一览表1. 资本充足率=100%2. 一级资本充足率=100%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0%4. 杠杆率=100%5. 不良资产率=100%6. 不良贷款率=100%7. 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100%8.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00%=100%9. 拨备覆盖率=100%10. 拨贷比=100%11. 单一集团...https://m.renrendoc.com/paper/137083500.html
2.Chweqla财务分析常用公式一览表经典.doc、.~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财务分析常用公式一览表附表一、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含义类型NO财务指标公式指标含义盈利能力1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表示每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指标越高,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越强。2营业利润率https://m.taodocs.com/p-281115515.html
3.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计算公式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及附加和三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57173.html
4.进价100卖160利润是多少?销售净利润和毛利润利润率计算公式销售净利润和毛利润利润率计算公式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也是很多管理者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 进价100卖160利润是多少? 利润:160-100=60 元 利润率:60/160=37.5%...https://www.yuangongfuli.net/baike/1974.html
5.?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初级会计职称利润率是企业核心的财务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同时也可以用于比较分析。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除了基本的利润率计算公式之外,还有其他几种主要形式的利润率,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https://m.educity.cn/cjkj/5317656.html
6.?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利润率计算公式: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学员刚刚提问 外币银行账户可以长久不结汇吧?等用的时候再结汇。做账时每一笔外汇收入按月初或月底汇率折算人民币入帐,每个月调整一次人民币金额,波动计入财务费用? 去看看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100% 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https://www.kuaizhang.com/news/detail_68235.html
7.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其他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还有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已占用资产回报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那么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下面华律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https://mip.66law.cn/laws/32853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