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和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审计第一门户

计算公式:税负率差异幅度=(某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100%。

企业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2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属于异常。

二、销售额变动率

计算公式:(1)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2)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3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可能存在少计收入,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分析目的:以防伪税控报税信息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此指标应结合专用发票用量和限额进行筛选)

计算公式:

(1)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得出的数值与企业最大开具发票限额相比≥9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2)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2)企业“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均取自防伪税控报税信息。

结果分析:同时符合(1)、(2)公式的有虚开专用发票嫌疑。

结果分析: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

五、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异常

分析目的:以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进项信息发现虚抵进项税额嫌疑。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4栏“税额”/12栏“税额”≥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上述分子可以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5栏“税额”、6栏“税额”、7栏“税额”或8栏“税额”分别代替。

分析目的:以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发现纳税人销售未计收入嫌疑。

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结果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等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本企业历史数据或者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要结合其他指标一并使用。

计算公式: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结果分析:销售毛利率变动20%以上的为异常,但要结合纳税人的销售规模来判断。

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下降的为异常,纳税人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或多抵进项的问题。

八、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

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结果分析:如应收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

九、投入产出评估

分析目的: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

结果分析: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

十、工(商)业增加值指标

(一)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

分析目的:对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二)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分析目的: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

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十一、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

分析目的: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

(2)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十二、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

(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

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本期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测算最低销售收入=测算期的费用支出总额/行业毛利率

结果分析:以测算的纳税人最低销售收入与其增值税申报表中的应税销售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则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收入的问题。

除上述评估指标外,在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疑点及生产经营特点,参照总局、省局此前下发的其他纳税评估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分析。

(一)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二)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100%;

(三)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低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或者多转成本。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五)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

(六)成本费用率

计算方法:成本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成本×100%

(七)主营业务毛利率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八)期间费用增长率

计算方法:期间费用增长率=(本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100%

(九)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本期销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平均销售(营业)利润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少列收入、多列支出;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平均销售(营业)利润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本期销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营业成本×100%

分析方法:本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或者多转成本。

计算方法:营业外支出增长率=(本期营业外支出—基期营业外支出)÷基期营业外支出×100%

分析方法:本期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大于基期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乘(1+20%)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多提折旧。

计算方法: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本期无形资产摊销÷本期无形资产平均原值×100%

分析方法:本期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大于基期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乘(1+20%)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多摊无形资产。

(十四)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的问题。(2)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十五)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应基本同步增长,且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十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等问题。此项分析可以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情况进行。

二、申报指标及分析方法

(一)纳税申报资料

(二)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100%。

(三)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

计税工资标准:

分析方法: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从成本费用中多提取工资总额,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计算方法: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职工福利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14%—职工福利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职工福利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五)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职工教育经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2.5%—职工教育经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六)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工会经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2%—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

分析方法: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工会经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七)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业务招待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规定比例—业务招待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列业务招待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九)业务宣传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业务宣传费费纳税调整额=业务宣传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规定比例—业务宣传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业务宣传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列业务宣传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十)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额—纳税调整后所得×规定比例—捐赠支出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扣除捐赠支出,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十一)审批项目

分析方法:需要审批的税前扣除项目或者减免税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是实际的扣除或减免数额大于审批数额,应判断为异常。

三、税收指标及分析方法

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

(二)主营业务利润所得税负担率

计算方法: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警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

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或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预警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润等问题。

(四)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计算方法: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分析方法: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此项分析可结合收入变动率、成本变动率、费用变动率等指标进行。

(五)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计算方法: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分析方法: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润等问题。此项分析可结合收入变动率、税负变动率进行。

3.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如发生大幅下降应分析:

核销的应收账款是否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应收账款如发生大幅上升应分析:

企业是否在税收优惠期结束之前集中开票销售;

是否存在借方发生额直接对应存货类账户,故意隐瞒收入。

(3)利用其他应收款隐匿收入。

6.存货

在正常情况下,存货发生额与税负率呈反向变动。存货发生大额下降,当期税负率应提高;存货发生大额上升,当期税负率应下降。如企业税负与存货呈同向变动时,则企业可能存在虚抵进项或销售未申报行为。

(1)原材料

用企业发出材料汇总表上的数据与成本计算单上的数据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原材料除了用于生产外,还可能对内用于在建工程和职工福利,对外用于投资、抵债、换货、捐赠等。

(3)存货是否有合法扣除凭证。

7.长期股权投资

(2)持有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损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转让成本是否正确。

A:增值税方面

(1)在建工程(不动产)领用了本企业产品,如果是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是否按视同销售确认了销项税金;如果是外购的,是否作进项转出。

(2)属于应征增值税范围对外出售的固定资产,是否未按相应办法计缴税金;

B:所得税方面

(2)对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将运杂费、安装费等资本化支出计入了当期损益。

(3)固定资产建造发生的利息是否正确的资本化。

(4)固定资产折旧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5)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的损失是否擅自在税前扣除。

(6)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账。

(1)工程试运行收入,是否申报所得。

(3)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正确。

(4)长期待摊费用是否正确摊销。

10.开发支出

(2)是否将应当资本化的开发支出费用化列入研究支出。

(1)三年以上未支付的应付账款,是否并入所得征税。

(2)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是否确认为所得。

(4)是否利用往来账隐瞒收入。

(5)计入其他应付款的价外费用是否计算了增值税。

(二)资产负债表的指标分析

主要涉税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周转的次数,它是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销售收入或周转额的指标。

4.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5.存货变动率:存货变动率=(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初存货×100%

6.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7.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表示每百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利润的多少,用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8.应收(付)账款变动率: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的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二、利润表分析

(一)利润表的项目分析

1.营业收入

结合营业收入的变动比例进行分析,正常情况应同向等比例变动。否则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多转成本的问题,重点抓住营业成本的形成。具体的现象包括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单位成本的虚高、结转数量不配比等。

3.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如果波动较大,需要分析:

——是否有账外经营?

——是否有虚报费用?

——是否将应计成本的计入期间费用。

4.投资收益

(1)结合资产负债中“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

5.营业外收入

6.营业外支出

(二)利润表的指标分析

主要涉税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2.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3.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4.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6.成本费用率。

7.成本费用利润率。

8.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9.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

10.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主要项目的分析:

(1)如果“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相当,则说明企业经营正常;如果出现大额正差,则存在收入不入账的可能;

(2)“支付的职工薪酬”和“支付的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相比,如果出现较大反差,表明存在账外销售的可能;

THE END
1.利润率计算公式有几种利润率计算公式有3种。利润÷成本×100%=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100%。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https://m.yyk.iask.sina.com.cn/q/OnkXVsmyrat.html
2.产品利润率计算公式表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想要计算产品的利润率吗?使用我们的产品利润率计算公式表,准确快捷地计算出产品的利润率。通过利润率计算公式,您可以确定产品的盈利能力,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让您的企业财务分析更加简单高效!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7139761.html
3.资中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一览表 项目名称 备注 项目编号 项目资本金利润率 小写: % 大写:百分之 ≤0%或者>8%为无效报价 运营维护利润率 小写: % 大写:百分之 ≤0%或者>8%为无效报价 融资利率 上浮或下浮比例 按照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5年期及以上长期贷款利率4.9%计算的融资利率 1、最近一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http://zz.njztb.cn/TPFront/infodetail/?infoid=a64e7433-1b35-4b5e-8223-56565b452080&categoryNum=009001001
4.利润率计算公式有哪些利润率是利润与成本之间的比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个:利润÷成本×100%=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100%。了解更多信息,请搜索东奥会计在线熊掌号。 关于利润率计算公式,大家还可以点击了解利润率是什么。责任https://m.dongao.com/qwd/yp/20190117963193.shtml
5.投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投资利润率计算公式:总投资利润率(ROI)=息税前利润(EBIT)/总投资(TI)*100%;式中:年利润总额通常为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能力的息税前利润,也可以是生产期平均年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年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净利润/(...https://www.kaoyaya.com/info/shicao/60220.html
6.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利润率的计算公式由河北公务员考试网考试资讯问答栏目提供,更多关于会计,河北公务员考试考试资讯问答的内容,请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利润率计算公式为: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也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该指标既可考核企...https://he.huatu.com/2022/0530/1311178.html
7.房地产估价成本法案例专题.doc(3)确定年净收益计算公式:估价对象年净收益=年有效毛收入-年运营费用。则估价对象年净收益见表3。表1-7估价对象年净收益计算一览表(单位:元/平方米) (4)确定报酬率、综合考虑,确定报酬率为7%(计算过程略)。 (5)确定估价对象收益价格估价对象收益价格为: 2.比较法比较法是估价对象与近期发生交易的类似实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04/5100121110004144.shtm
1.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一览表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一览表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一览表1. 资本充足率=100%2. 一级资本充足率=100%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0%4. 杠杆率=100%5. 不良资产率=100%6. 不良贷款率=100%7. 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100%8.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00%=100%9. 拨备覆盖率=100%10. 拨贷比=100%11. 单一集团...https://m.renrendoc.com/paper/137083500.html
2.Chweqla财务分析常用公式一览表经典.doc、.~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财务分析常用公式一览表附表一、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含义类型NO财务指标公式指标含义盈利能力1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表示每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指标越高,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越强。2营业利润率https://m.taodocs.com/p-281115515.html
3.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计算公式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及附加和三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57173.html
4.进价100卖160利润是多少?销售净利润和毛利润利润率计算公式销售净利润和毛利润利润率计算公式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也是很多管理者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 进价100卖160利润是多少? 利润:160-100=60 元 利润率:60/160=37.5%...https://www.yuangongfuli.net/baike/1974.html
5.?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初级会计职称利润率是企业核心的财务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同时也可以用于比较分析。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除了基本的利润率计算公式之外,还有其他几种主要形式的利润率,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https://m.educity.cn/cjkj/5317656.html
6.?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利润率计算公式: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学员刚刚提问 外币银行账户可以长久不结汇吧?等用的时候再结汇。做账时每一笔外汇收入按月初或月底汇率折算人民币入帐,每个月调整一次人民币金额,波动计入财务费用? 去看看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100% 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https://www.kuaizhang.com/news/detail_68235.html
7.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其他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还有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已占用资产回报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那么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下面华律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https://mip.66law.cn/laws/32853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