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成立“党团之家”,通过党员结对各班团支部、联合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联合开展教育学习,联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党员发展、团员发展、学生教育、学生管理质量同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引导党团之家成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并成立“红心向党”先锋志愿队。要求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专职组织员协同负责先锋志愿队的总体建设,每个志愿入党的学生都要加入,优秀团员可志愿申请并择优加入,并在先锋志愿队中接受教育和管理,参加实践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同步提升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和学生党员成长效率,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模式
创建“115”先锋志愿队工作模式,即一个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一个志愿服务平台,构建党团先锋志愿服务“五进”机制——“进课堂、进公寓、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
图1“红心向党”先锋志愿队“115”工作模式
三、组织架构
先锋志愿队由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专职组织员协同管理。成员由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组成,每一届成员30余人,设有大队长1名,负责志愿队工作的统筹运行,下设5个小队,分别负责“进课堂、进公寓、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五进”活动实施。
总负责人:旅游党支部书记吕林欣
协助人:旅游党支部组织委员张鹤
旅游党支部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吕盾
专职组织员李宋丹
大队长:1名。
小队长:5名。
四、实施举措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先锋志愿队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管理,形成线下线上联动协调机制。线下,设计并开展微班会、微团课、微党课、学习沙龙,打造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线下党团活动,形成一套完整的党员团员教育思想引领课程。线上,通过文化旅游系党团公众号线上宣传文化旅游系先锋典型、宣传党团活动、转载政治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二)打造一个志愿服务平台,用实干奉献彰显担当
(三)构建五进机制,推动先锋志愿服务项目化
1、志愿服务进“班级”,助力学风养成
“进班级”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成员争当辅导员助理或新生助导,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班风学风建设、文明修身、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推优入党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和监督指导作用。
图2志愿服务进班级:作为新生班助开展迎新工作
2、志愿服务“进公寓”,助力公寓管理
将先锋志愿队工作室建在宿舍,扎根基层。一是设置便民服务箱,为同学们提供常用物品借用服务。二是通过定期开展“党员联系宿舍”“党员义务劳动日”“宿舍安全隐患大排查”等活动,做到寝室管理有党员、困难任务有党员、突发事件处理有党员。三是开展“党员示范床位或示范寝室”等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先锋典型。
图3志愿服务进公寓:为学生送安全脚垫
3、志愿服务“进校园”,助力校风建设
通过办公室清洁、校园除草、文化墙讲解、校史馆讲解等义务服务,丰富党团活动形式,增强“党团之家”先锋志愿服务的校园影响力。引导成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技能大赛,提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带动作用。
图4志愿服务进校园:为学院1500余名新生提供校史馆义务讲解
4、志愿服务“进社区”,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敬老活动、驻村实践、招生宣传等方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5、志愿服务“进景点”,助力行业成长
紧密结合专业建设,持续开展“游一个红色景点、讲一段红色故事”将党恩永记心间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形式,提升学生地域文化传播的使命意识,培育红色工匠。
图6志愿服务进景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志愿讲解
五、制度保障
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先锋队骨干,负责先锋队的日常管理,保证工作室运营效率。
落实登记注册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队员信息管理,指定专人记录志愿服务者服务项目、时长及效果。
探索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将服务时长与党员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形成“奉献—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