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H1创新医疗器械篇:见微知著,思未来NewCore.Insight医疗器械机器人IPO

作为2022年底交易的延续,2023年上半年的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资本对于器械未来的“态度”,毫无疑问,在历经了过去3年资本“疯狂”热浪后,随着二级市场的回归,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也进入新一轮的理性调整,无论从交易数、交易额、单笔交易均值、融资节奏,甚至细分交易赛道,都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回顾2023年上半年交易情况,于微处见著,思未来。

01、私募融资

趋势一:交易遇冷,量和均值受双重冲击

自2021Q3始,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私募融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呈下降趋势。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国内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私募融资164起(vs2022年H1,177起),下降7.34%。从有明确交易金额的数据来看,2023Q2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再创新低,且单笔平均交易规模持续下跌至0.73亿元,创近三年新低。

趋势二:继续投早且投小,长三角是主要战场

从交易轮次看,资本延续投早投小的风格,交易依然活跃在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具体地,2023年H1A轮及以前完成融资的交易数达83起(vs2022年H1,96起),占总交易数量的78%(vs2022年H1,70%),B轮融资交易量降至15起(vs2022年H1,26起),占总交易数量的14%(vs2022年H1,19%),这意味着投资B轮(含)及以前轮次的总占比合计为92%,较2022年H1的89%进一步提升,投早风格进一步得到验证。此外,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和浙江等五地合计完成了132起,占全国器械领域的80.48%。

趋势三:重磅交易明显下降,融资节奏放缓

重磅交易数量及金额均明显下降。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仅手术机器人研发商康诺思腾和人工心脏龙头永仁心分别完成了8亿元、近亿美元的融资。对比之下,2022年超5亿元的融资有7起,而2021年则有25起;十亿元以上级别的重磅交易2022年有2起,2021年有9起,而2023年H1再无该级别交易。

融资节奏方面,2023年H1融资节奏明显放缓,过去12个月以内融资2轮及以上的企业数量下降明显。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2家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在过去12个月内完成2轮融资,主要涉及心血管介入、眼科、影像、机器人、脑科学,分别为6家、4家、3家、2家、2家。此外,国产超声内镜研发商英美达和造出全球最小“人工心脏”的核心医疗在12个月内完成了3轮融资。

本期导读目录

医疗机器人:产品获批上市加速,IPO上市浪潮或至

影像:资本持续加持上游,AI诊断依然活跃

眼科:眼科需求持续放量,中高端设备受追捧

医美:“+合成生物学”概念风靡至极

心血管介入:或将再迎上市热潮,但基本面改善是市值反转的“根本”

医疗机器人

产品获批上市加速,IPO上市浪潮或至

2023年上半年,医疗机器人领域私募融资交易活跃,共发生22起,其中软组织和硬组织分别发生11起、3起。软组织方面,康诺思腾(CornerstoneRobotics)在6月30日宣布完成新一轮8亿元融资,这家成立不足4年的公司,至此累计融资超13亿元,根据资料,目前,康诺思腾第一代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人体临床阶段,并将在全球范围申请医疗器械认证,后续将陆续获批上市。

IPO方面,除思哲睿在6月初科创板过会,精锋医疗于2023年1月向港交所二次发出冲击,键嘉机器人于4月向科创板递交申请,而术锐医疗在4月完成数亿元融资的同时也进入A股IPO辅导阶段。

硬组织手术机器人:骨科类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神外领域机器人产业层面再迎突破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硬组织(骨科、口腔和神外)手术机器人完成3起融资(vs2022年,10起),且均在骨科领域。IPO方面,仅成立5年的键嘉机器人提交IPO上市申请,作为硬组织手术机器人平台型企业,键嘉机器人成立3年完成4轮累计超5亿元融资,其产品覆盖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种植牙手术机器人4条产品线。

骨科:获批上市产品加速,商业化进程快速推动

2023年上半年,骨科手术研发商嘉奥科技和“人机结合”AR脊柱手术导航公司霖晏医疗分别完成数千万元A+轮及1000万元A+轮融资,此外,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688277.SH)定增融资3.7亿元。

产业层面,键嘉机器人、和华瑞博、微创畅行、骨圣元等企业产品分别在2023年H1获批上市。截至最新,关节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的厂商包括微创畅行、和华瑞博、键嘉机器人、骨圣元化、壹点灵动(爱康医疗旗下)等,此外柳叶刀推出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进入创新通道;脊椎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的厂商包括天智航、鑫君特、铸正、佗道、普爱医疗、美亚光电等,而罗森博特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进入创新通道。

与国内尚且开始进入商业化进程不同,作为手术机器人最早进入的领域之一,海外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产业整合阶段。2023年2月,全球十大骨科NuVasive和GlobusMedical宣布合并,即骨科机器人公司GlobusMedical(2022年营收10.23亿美元)(纽交所代码:GMED)以31亿美元(约210亿人民币)并购骨科耗材公司NuVasive(2022年营收12.02亿美元)(纳斯达克代码:NUVA)。

神经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再迎突破,国内产品再获FDA批准上市

2023年H1,尽管神经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在资本层面几无表现,但在产业层面却迎来持续突破。

2023年6月,由华科精准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3D结构光手术机器人(ThesinobotxD)获美国FDA认证批准上市,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且获FDA批准的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

软组织手术机器人:交易依然活跃,上市浪潮或将至

2023年H1,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私募融资交易数量11起,其中(泛)血管介入融资涉及4起,腔镜手术机器人涉及3起。

IPO方面,继微创机器人(02252.HK)上市后,成立于2013年的思哲睿医疗也于6月完成IPO过会,根据资料,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数亿元融资,最新一轮估值超83亿元,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是行业内首个在泌尿外科领域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于2022年6月获得NMPA批准;同时也是首个在单家医院开展手术达到100台(临床试验手术)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且于2023年2月实现首台商业化装机,次月完成首台国内社会办医院装机,此次IPO拟募资20.29亿元。此外,2023年1月,国内首家完成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精锋医疗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2023年3月,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术锐医疗启动上市辅导,开启A股IPO进程。显然,软组织手术机器人上市浪潮或将至。

腔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继续领跑,国产机器人持续放量

私募融资方面,2023年H1,康诺思腾和术锐医疗分别完成8亿元、数亿元的融资,为上半年单笔融资规模最大的两笔交易。

从2023年H1招投标来看,医院腔镜手术机器人预算普遍在1000-3000万元,其中达芬奇中标14台,继续在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此外图迈中标2台、精锋和康多各自中标1台,已打破曾经国内仅能依靠进口达芬奇机器人的僵局。未来,随着国产政策扶持,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望迎来快速放量。

泛血管介入机器人:国内产品开始获批上市

2023年H1,包括爱博医疗和万思医疗等在内的4家企业获得亿元及以下融资。

产品进展方面,今年3月,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万思医疗的控股子公司)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批NMPA(国械注准20233010311),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同时也是全球首款获批的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6月,CorindusInc.生产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CorPathGRX)及“一次性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附件”创新产品获得NMPA注册申请。这款CorPathGRX是继万思医疗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以来,国内二款批准上市的血管介入机器人。此外,唯迈医疗也是国内进入创新通道但尚未获批注册证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厂商。

2023年5月,微创机器人与新加坡BiobotSurgicalPte.Ltd.联合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介航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介航机器人”),所属产品Mona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以下简称“MonaLisa”)获得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款在泌尿外科领域获证的前列腺穿刺机器人,该产品改变了传统人工穿刺模式,通过智能导航定位系统,进一步推动临床精准穿刺,标志着国内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革新与进步,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为前列腺活检穿刺患者提供更多医疗选择、创造更优条件。

6月,真健康生产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得NMPA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将导航配准、机械臂定位、呼吸追踪集成为胸腹部穿刺导航定位系统,为国内首创。与常规CT引导方式相比,该产品可以提高成人肺及腹部实体器官穿刺手术的一次到位率,减少进针次数和CT扫描次数,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医疗机器人二级市场表现:底部徘徊前行

二级市场方面,自天智航(688277.SH)和微创机器人-B(02252.HK)上市以来,市场不断回调,从最新市值来看,两家公司依然在底部徘徊,随着医疗机器人赛道商业化进程加速,以及医疗机器人IPO浪潮或将至,基本面的改善将是医疗机器人市值分化的根本。

影像

资本持续加持上游,AI诊断依然活跃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数据显示,私募融资数量19起,其中影像上游共发生8起。披露金额的交易中,仅国内领先的X光高压发生器制造商博思得完成数亿元融资,重磅交易较前两年明显下降。从融资效率看,12个月内有4家完成2轮及以上融资,分别为英美达(3起)、博思得、柏视医疗和启慧生物。

上游:关键元器件继续受资本加持

2023年H1,探测器、球管等细分领域继续受到资本的追捧。除博思得外,智束科技、国科仪器、迪泰克、核芯光电、电科睿视、丽恒光微等厂商先后获得数千万元不等的融资。其中,东软医疗投资入股电科睿视,医用CT球管国产化再进一程。

中游:超声、核磁和AI影像齐活跃,但交易金额均不过亿元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影像各细分赛道均有项目完成融资,其中超声、核磁等完成了4起,AI诊断4起。

值得一提的是,由峰瑞资本(FreeSFund)领投的清湃科技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这家由清华大学孵化的公司,其光声成像技术平台兼具了光学和超声成像两项技术的优势,不仅具有高对比度和光谱的多功能成像的优点,还具有高穿透性、无创性,以及多尺度、多模态的成像优势。

影像AI方面,影诺医疗、中慧医学、德尚韵兴和医智影均得到了资本的支持。只是,曾作为医疗“影像AI第一股”的鹰瞳科技-B(2251.HK)于2021年11月登陆港股后,市值一度超过70亿港元,至今仅剩约11亿港元,医疗AI的商业化曙光仍需历经长坡厚雪。

影像二级市场表现:依然是相对高估值定价赛道,PE几乎都在40X以上

眼科

眼科需求持续放量,中高端设备受追捧

由于具备高增长性、高技术性两大属性,眼科赛道成为近年来当之无愧的“明星赛道”。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眼科赛道完成私募融资18起(vs2022年,25起),其中眼视光有6起,眼外科7起,眼科诊断3起。

眼视光方面,中高端设备收追捧

2023年H1,包括美目美佳、仙微视觉、阿基米德光学、中景纬视、觉华医疗、菲特兰医疗等6家眼视光企业完成融资,多家中高端设备厂商实现了天使轮融资,覆盖镜片、全飞秒激光设备等细分领域。其中,致力于打造中国眼视光高端消费医疗领域“旗舰”公司的菲特兰医疗获得博远资本的4次加注;立足于眼科消费类医疗级专业领域的中景纬视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打造更加符合国人的高端专业光学镜片品牌研发商阿基米德光学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仙微视觉完成由深圳鼎心资本领投的近五千万天使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镜片市场目前只有少数的高端视光/配镜门店可以提供专业定制验配服务,行业集中度由包括卡尔蔡司、依视路、万新(依视路集团收购)、豪雅等四家企业垄断,占国内总市场份额85%,阿基米德光学旨在打破国外垄断,满足市场需求。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设备市场方面,目前蔡司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其旗下产品visualmax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够实施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的设备,仙微视觉目前正在商业化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技术转化的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

产业进展方面,强生全视于2023年4月新推出并获得FDA批准的Elita飞秒激光器属于人工晶体领域产品,主要用于LASIK角膜瓣制作。

人工晶体方面,国产高端人工晶体待突围。自2019年至今,安徽、江苏、上海等多省份,及“3+N”省联盟等都开展了人工晶状体的带量采购,为新获批上市的国产品牌创造了规模化入院的可能性。目前,人工晶体头部厂商主要有爱尔康、强生、博士伦和蔡司等,国内企业的获批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根据2023年上海新一轮集采中公布的人工晶体约定采购量情况显示,排名前八的产品均为进口,有约定采购量的国内企业屈指可数。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我国人工晶体有效注册数为125件,其中,国产产品21件,占比16.8%;进口产品104件,占比83.2%。

2023年4月,全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材料研发商眼得乐医疗完成亿元B轮融资,加快产品商业化布局。根据资料,眼得乐医疗利用“交联聚烯烃”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的全球最新一代新材料人工晶状体,已于2021年11月启动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眼科行业近30年来首个进入临床的新材料人工晶状体。

青光眼术方面,2023年上半年,朗目医疗宣布完成由启明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公司结合原创的青光眼治疗创新术式,自主研发了中国原创青光眼治疗创新支架产品AqueFish;聚焦眼科微创式治疗和监测创新器械研发商明澈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目前公司已搭建MIGS、传感器、微针给药系统及近场控制等技术平台。

眼科诊断方面,国产OCT快速崛起

2023年3月,视微影像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全面布局包括OCT、超广角眼底相机、全飞秒屈光手术系统等眼科器械产品,加速打造世界级高端眼科器械平台型公司。根据公开资料,视微影像自2019年推出首款自研OCT产品以来,2022年销售业绩实现超3倍增长,全年终端销售额近2亿元,为国产眼科OCT销售额第一,并已成功开拓高端眼科设备核心市场。

毫无疑问,在过去3年资本的力挽狂澜下,考虑眼科领域的刚性消费需求,国产眼科的各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并不断取得突破,在资本整体收紧情况下,眼科依然是资本重点下注的细分之一。

医美

“+合成生物学”概念风靡至极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H1医美赛道完成私募融资8起。其中,普立蒙完成近两亿元B轮融资,加速可降解高分子医疗器械产业链布局,为今年上半年单笔最大规模的交易;化妆品CRO企业麻尚会斩获千万元融资;玮沐医疗也推出了自己的“童颜针”微球产品,并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IPO方面,敷尔佳于2023年6月获创业板注册批准,奇致激光(832861.OC)于6月进入上市辅导期。

二级市场方面,历经了2012年资本对医疗的疯狂追逐后,医美类上市公司市值大幅回调,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明星医美概念股奥园美谷则在2023年5月由于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ST化。

医美类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认可的高估值定价赛道,PE间于44X~70X

从几家医美类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爱美客和华熙生物上市后一度市值在1500亿元以上,尽管自2021年中开始市值回调,但时至2023年6月30日,爱美客依然有近千亿元市值,爱美客和昊海生科被市场给予了70X左右的PE定价,而港股的巨子生物也被市场给予了44X的最新定价。

口腔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上半年口腔赛道完成私募融资8起,其中种植赛道发生3起,牙科数字化赛道发生3起,正畸发生2起。国产牙科器械平台商赛乐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这是2021年以来的第三轮融资。根据资料,该公司于2021年7月完成了数亿元的A轮融资,这轮融资得到弘晖资本、毅达资本、红杉中国、承树投资等知名机构共同投资,2021年10月,该公司完成了超亿元的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此外,提供一站式齿科3D打印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铖联科技完成2.36亿元融资,由三正健康领投。毫无疑问,集采之下,数字化口腔是趋势,登特菲在2023年H1连续完成A轮、A+轮。

心血管介入

或将再迎上市热潮,但基本面改善是市值反转的“根本”

尽管2023年上半年心血管介入交易数量在整个创新医疗器械中仍为重点细分赛道,共完成私募融资16起,但交易量和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均下降,仅为2022年全年1/3。其中,TOP3均发生在心衰领域,永仁心完成近亿美元的A轮融资,无双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核心医疗完成2亿元C+轮融资。

IPO方面,心血管介入或将再迎上市热潮。捍宇医疗在2021年9月通过港股上市聆讯后,基于市场流动性、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放弃港股上市计划,于今年3月向科创板递交IPO材料。此外,国产电生理龙头锦江电子也于今年6月向科创板递交IPO材料,拟募资约27亿元;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龙头企业汇禾医疗于2023年4月进入IPO辅导备案。

瓣膜领域,基本面改善是市值“反转”的根本

根据牛氪资本统计,已上市的健世科技、启明医疗、心通医疗和沛嘉医疗均处于连连亏损阶段,上市后市值也接连走低,曾催生的“千亿空间,百亿估值”投资逻辑眼下正在接受现实的残酷考验;从市场表现来看,前述4家港股已上市瓣膜领域企业自上市以来均已跌落谷底,截至2023年6月30日,心通医疗、启明医疗、沛嘉医疗等对比最高点市值缩水超80%。

电生理类企业或将进入盈利阶段,国产电生理企业开始崛起

微电生理自2022年8月作为第一家通过“标准五”上市的未盈利医疗器械企业,在2022年度财报中披露扭亏为盈,全年营业收入2.60亿元,净利润297万元。2023年6月,锦江电子也以针对未盈利医药公司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向科创板递交IPO材料,拟募集资金26.91亿元,上市前AB轮融资累计超7亿元,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33.9万元、6061.59万元、5915.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04.39万元、-360.10万元和-346.69万元。随着国产电生理厂商的商业化推进,以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心诺普、锦江电子为代表的国产电生理企业开始崛起。

作为又一个待国产企业突围的细分赛道,永仁心、无双医疗和核心医疗在2023年上半年的大笔融资推进,也意味着后续IPO进展的加速。2023年3月,永仁心完成了A轮近亿美元融资,这家由VivoCapital(维梧资本)控股的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获批短期治疗、长期治疗双适应症的人工心脏。次月,核心医疗再获近2亿元C+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领投、景林投资跟投。

在人工心脏赛道,国内市场自2017年以来已有三款人工心脏先后获批上市:永仁心、同心医疗和航天泰心,其中只有永仁心医疗的人工心脏---EVAHEART可用于长期辅助。2023年6月,核心医疗Corheart6获NMPA批准上市,标志着全球人工心脏的市场格局将被改写,人工心脏小型化时代正式开启,根据资料,核心医疗的Corheart6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作为国内罕见的一款可应用于儿童心衰治疗的人工心脏产品,将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02、IPO冷冷清清

历经前两年的上市热浪后,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类新增上市企业在2023年大幅收窄。根据牛氪资本统计,2023年上半年IPO新增上市(含北交所)公司4家(vs2022年全年,21家),较2022年下降超60%,募资总额约为44.8亿元(vs2022年全年,267.11亿元),仅为2022年全年的17%。截止2023年6月底,尚有21家企业正排队等待上市,其中4家已过会(润本生物、思哲睿、汕头超声、康盛科技),2家已提交注册(敷尔佳、国科恒泰)。

2023年上半年IPO企业中,西山科技和安杰思募资金额相当,均为16亿元左右;定价方面,西山科技收获了109.28x倍的发行PE,而登康口腔获得了首日最大涨幅,为173.89%;不过,4家上市企业最新市值都未超过70亿元。

结合最新市值来看,目前国内超千亿市值的创新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仅两家,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其次是爱美客,市值近千亿元。除此之外,国内尚无一家市值超500亿元。

从定价角度,目前医美、影像等增长率高的细分赛道,市场给予的较高的定价PE。

03、兼并重组,海外重磅不断,国内资本频频出手

海外方面,围绕内窥镜、糖尿病等领域的重磅案例不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深证创投(399696)股票行情中直股份作为我国直升机产业的专业化上市公司,研发制造多型不同吨位、满足各类用途的各领域直升机,以及运12和运12F系列通用飞机。 [点击查看全文] 18:53:07|11月20日晚间,恒力石化(600346)发布关于中期票据注册申请获准的公告。公司于2024年8月22日和9月10日召开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申请注册...http://quote.eastmoney.com/zs399696.html
2.那麻烦告诉我上海创投下面有哪几家上市公司那麻烦告诉我上海创投下面有哪几家上市公司 引用:2024-11-14 19:31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A股开户|雪球基金|投资者教育|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其他建议反馈欢迎点击 #我给雪球提建议# 如受到欺诈信息骚扰请至 #防诈骗举报专区# 互联网违法...https://xueqiu.com/5395200728/312807307
3.创投类上市公司有哪些理想股票技术论坛这是一个关于创业投资领域中已经上市的公司的列表。这些公司主要从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资源和战略指导。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和风险性,是投资者追逐高收益的理想选择。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2897663.html
4.深圳市政府成立的千亿级创投公司对应的上市公司深度挖掘深圳市政府成立的千亿级创业投资公司主要包括以下两家: 1.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集团) 2.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天使母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 所以要从这两家里面挖掘上市公司 深圳市政府成立的创业投资公司主要包括以下两家: ...https://www.jiuyangongshe.com/a/bbv6nx5sv3
5.读创【原创】本土创投最高纪录!深创投今收获第200家上市公司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邱清月 11月12日,随着安路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意味着深圳本土创投龙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投资并助推上市的企业增至200家,这也是我国本土创投单一机构投资企业上市数首次达到200家。http://duchuang.sznews.com/content/mb/2021-11/12/content_24732496.html
6....深圳创投概念名单出炉,及深圳国资委控股公司名单上市公司...大胆资本来袭,深圳创投概念名单出炉(30家),以及深圳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名单。本次深圳市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大胆资本”概念,代表人气龙头:深康佳A、怡亚通、深纺织、深振业等等。 深康佳A:深圳央企+存储芯片+鸿蒙概念+AR眼镜概念等等,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主营消费类电子、存储芯片贸易及半导体业务等,央企...https://m.163.com/dy/article/JFGL9ALT05561DJY.html
7....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修订稿发行事项如因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上市公司或者 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本次交易因涉嫌所提供或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在案件调查结论明 确之前,将暂停转让在上市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 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60100000095
8.创投概念创投概念股创投概念股票一览正点财经目前国内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信息产业与生命产创投概念股票。在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中,中小科技企业将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在目前直接投资这些企业存在一定障碍的情况下,创投概念股自然受到市场的关注。部分上市创投概念股票公司持有创投公司的大比例股权,这些创投公司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在创业板推出的预期下,该类股票后市还有比较...http://www.zdcj.net/gainian-3133.html
1.关于深圳创投板块上市公司龙头,相关上市公司名单快收藏(2024/11/...深圳创投板块上市公司龙头有哪些?南方财富网为您整理的2024年深圳创投板块上市公司龙头,供大家参考。 1、大众公用:龙头股,公司2023年营收为64.05亿元,净利润为2.13亿元,过去三年平均ROE为0.71%。 公司参股创投平台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在近7个交易日中,大众公用有5天上涨,期间整体上涨6.4%,最高价为4.87元,...https://m.southmoney.com/gupiao/zxbb/202411/55159036.html
2.2024年十大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有哪些国内十大风投公司,VC投资机构-创投公司排行,风险投资公司有哪些<2024> 入选《 2024年CNPP风险投资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红杉、IDG、高瓴创投、经纬创投、纪源、深创投、五源、启明、达晨财智、同创伟业等,该名录是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客观真实公正统计计算为基础,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汇编全球权威资料,综合多...https://www.cnpp.cn/china/list_4532.html
3.十大风险投资公司排行榜创投公司有哪些2024年风投公司十大排行榜最新发布,风投排行榜前十名有红杉、IDG Capital、高瓴、深创投、纪源、经纬创投、五源、启明、达晨财智、同创伟业。十大风投公司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风险投资机构有哪些。https://m.maigoo.com/maigoo/332cf_index.html
4.十大最强最弱创投概念股解析(zt)利欧股份和达晨创投哪个好投资者从上市公司中获利较多的主要有两类公司,一类是持有较强创投公司大比例股权的上市公司,一类是直投或旗下具有分拆上市资源的上市公司。 创业投资行业历来强者恒强,所以,拥有良好历史投资业绩、丰富创业投资经验、雄厚资金实力、质优量多专案储备资源的创投公司极具竞争力,最能够在创业板上市后获得持续超额回报,这是...https://blog.csdn.net/i_mimi/article/details/4577547
5.芜湖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其中上市公司通过首发、增发、发债、并购等方式融资超过560亿元;“新三板”企业定增融资超过5亿元;发行债券融资突破435亿元。在平台债、企业债方面有想法、有谋划、有创新、有突破,在全省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芜湖市率先获准发行4.1亿元“2012年芜湖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4.5亿元“2012年芜湖市第一期...https://www.yjq.gov.cn/openness/public/6605841/15441221.html
6.中国证监会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例综述获悉内幕信息的行为人买入上市公司股票之时起,即为内幕交易行为开始的起点。从这一起点到证监会最终发布行政处罚决定,这段时间即为证监会对于内幕交易行为的反应时间。该项指标可以反映出证监会查处内幕交易案件的及时性:反应时间越短,说明处罚得越为及时。 https://www.finlaw.pku.edu.cn/flyxjr/gk_hljryfl_20181025180041616718/2017_jrfy_20181029112500112638/zdeseq7y/239853.htm
7.大公司的朋友圈网易鹰角等八家公司的游戏投资版图腾讯国内的朋友圈里,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如世纪华通(盛趣+点点)、西山居(母公司金山软件)、掌趣科技、祖龙娱乐、哔哩哔哩、创梦天地等等,这些公司多数都和腾讯深度绑定了游戏代理。 除了大厂,腾讯国内也投资了众多独立游戏团队:帕斯亚、GSQ Games、胖布丁、队友游戏、宇宙罐、东极六感、Arrowiz、TiGAMES、数码土豆等等。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59850598&efid=7LLgGnUZUy7fUso4FV1eTQ
8.积极布局创投业务多家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基金原标题:积极布局创投业务 多家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基金 近年来,参与设立产业基金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拓展投资渠道的方式之一。近段时间,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参与投资私募基金的公告,拟加码主营业务或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分析人士指出,产业基金的资金量充沛,具备很好的成长性,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源...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8/09/032705860.shtml
9.江苏创投这一周:总投融资金额超60亿元,两家企业IPO上市国博电子是一家集成电路及射频微波生产研发商,专业从事集成电路、射频微波模块及子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博电子上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375,发行价格70.8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80.78倍。 4、富乐华半导体(功率半导体覆铜陶瓷载板研发商) ...https://www.xhby.net/jr/yzrd/202207/t20220725_7629491.shtml
10.盐城创投公司:基金活水润泽产业集群发展2015年,盐城创投开始产业基金探索,成功与南京平衡资本合作,成立盐城国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组建平衡基金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发挥较好示范作用。 2016年,盐城创投通过深入调研,牵头提请市政府出台《盐城市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正式成为盐城市政府投资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形成我市政府类基金管理制度体系。 http://www.ycnews.cn/p/903416.html
11.无锡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投集团组织开展“企业估值理论与实务”专题培训2024-07-31 创投集团荣登母基金周刊“2024新质生产力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市级母基金TOP20”2024-07-02 创投集团荣获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颁发的2024年度“产业发展最佳投资机构TOP20”称号2024-06-27 https://www.wxvcg.com/news.asp
12.中国创投100人世界上有比创业成功更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吗?如果说有,可能就是投资了。八年投行工作,加上创办两家上市公司的经历,让沈南鹏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投资人的最关键的经验。而且,2000年到2005年,他还曾以个人身份参与投资了分众传媒、易居中国。 对于实干家来说,所有的决策都是快速的。在携程上市18个月后,沈南鹏携手...https://labs.epubit.com/bookDetails?id=UB72639f21066ee
13.政府将牵手上市企业,创投设立两大基金记者从中山市科技局、金融局获悉,为防止上市企业资源流失,中山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孵化基金和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关于路径,中山市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领域时,开始尝试“政府+上市公司+创投”的金融创新模式,运用资本手段提高企业运作效...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01/27/c4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