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舆论质疑瑞海公司背后的大老板或仍未浮出水面
不管背后有没有“老虎”,或者“老虎”有多大,“苍蝇群”有多大,瑞海公司的“神秘背景”都必须去掉。这关系到事故调查和案件办理结果能否取信于民,能否给遇难者家属、天津市民、全国人民和历史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8·12”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上百人遇难的严重后果。瑞海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其高管层是否有所谓“神秘背景”?各路媒体深入采访、接触瑞海公司多名核心人物——大股东李亮、董事长于学伟、副董事长董社轩、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只峰等人,瑞海公司及其管理层的真实面目在抽丝剥茧中逐渐清晰。
两个重要的事故责任人,一个是离了职的国企干部,一个是原公安局长的儿子,但其父已经去世。这两个人或许只能算是“苍蝇”,仅凭几只“苍蝇”就能犯下如此大恶?瑞海公司的危险品仓储业务在天津港区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地位,该公司是港区内唯一一家拥有7种危险品仓储资格的民企,可以从央企的旗下公司抢夺市场份额。瑞海的“能量”之大令人侧目,也难怪有舆论怀疑,瑞海公司背后的大老板或仍未浮出水面。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近日在天津“落马”,正在接受调查。尽管昨天的发布会并没有证实,杨栋梁被查是否和此次爆炸事故有关,但不少人还是倾向于相信,瑞海公司背后或有大老板、“大老虎”。其实,从目前不断涌出的信息看,在政企难分、管理混乱的天津港区,即使没有“老虎”带头,一群“苍蝇”也有可能搞出大乱子。天津港改制于十几年前,从政企合一的交通部直管模式,到目前政企分开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改制后的现状是,作为业务指导者的交通运输部门,对海事监察等业务仍有领导权,一些重要部门,如天津港公安局也不隶属于天津市公安系统。其他还有安监、港口管理等领域也存在管理职能重叠、职责不清等情况。在港区存在种种乱象的情况下,“苍蝇”们互相勾连、回避监管,最终翻起大浪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