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问题多么复杂,如果能以正确的方法去看待,它都会变得简单起来。——美国科幻作家波尔·安德森
当我们能看懂身边的各种系统,及相互如何作用与运转时,那么它们在我们眼里将变得简单起来。
这节课我们学习系统思维的基础知识——系统3要素,弄懂系统3大要素,是我们掌握系统思维的基础。
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它是一个由相互连接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能够实现特定目标的结构。每个系统都由三种关键要素构成:要素、连接和功能或目标。
比如,足球队作为一个系统,包含着多个要素,如球员、教练、场地和足球等组成部分。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游戏规则、教练的指导、球员的技能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以及遵循物理法则等方式产生着紧密的连接。而足球队的目标则可能是赢球、提供娱乐、促进球员锻炼或实现经济利益等。
同样地,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家工厂、一个公司,以及国家等,都可以被视为系统。动物构成一个系统,树也是一个系统,而森林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涵盖了许多树木和动物等这些子系统。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太阳系和银河系也都是系统,其中包含了地球和其他许多子系统。
一个系统内部往往存在多个子系统,并且该系统本身可能嵌套在更大的系统中,成为那个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既有外在的整体性,也有一套内在的机制来保持其整体性。
系统不断经历着各种变化,并对不同事件做出反应。它们会积极修补、改善和调整自身的错误或不足,以实现既定目标,并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有趣的是,即便许多系统本身是由各种无生命的要素构成的,但它们仍能以活跃的姿态生存下去。
系统拥有自组织的能力,而且通常还能够通过局部的瓦解来进行自我修复。它们具备出色的适应性,其中许多系统还能够自我进化、演变,并产生全新的系统。
二、构成系统的要素
系统的要素可以是有形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些无形的事物。
比如:一所大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含着建筑物、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图书馆、图书、计算机等多个实体要素。然而,该大学系统中最关键的无形要素是学校的声誉和学术能力。这两者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试图罗列一个系统中的所有要素时,会发现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我们可以将一些主要要素拆分为若干子要素,再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子子要素,但随着深入,我们很容易陷入细枝末节中,就像俗话所说的“见树不见林”。
因此,我们对系统要素研究转向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会更重要。
三、系统的内在连接
系统中的连接可以是信息流,也可以是物质流,系统通过连接进行运作,将系统各要素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系统中的某些连接比较难被发现,需要我们用心,才会看到它们。
比如在一个大学系统中,内在连接包括入学标准、学位要求、考试和分数、预算和现金流、人们的闲谈等。当然,对大学这个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知识的交流。这些连接比较容易发现。再比如,在大学系统中,学生们可能会通过一些非正式的信息渠道,去了解每门课获得高分的概率,从而决定选修哪些课;在商品供销系统中,消费者可能会参考其收入、储蓄、贷款额度、家中的存货量、商品价格和数量等信息,来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这些连接就不是很明显,很容易在分析系统框架时被我们所忽略。
在树木系统中,连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流,内在的连接关系是那些影响着树木新陈代谢过程的物质流动和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