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拴绳”入法!你遛狗拴绳了吗?记者走访海口情况→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刘宁玥实习生史若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动物防疫法》明确,携带犬只出门,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

然而,5月11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海口街头走访一个多小时,据不完全统计,市民不牵绳遛狗的现象占64%左右。市民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若触及法律将会受到何种处罚?

养狗人士:给狗牵绳太可怜

当日,记者在美兰区人民路街道观察到,尽管已经实施新《动物防疫法》,却依然存在个别市民遛狗不牵绳的现象,以及一些养狗人士未清理狗粪便。

黄先生的狗是花了3000多块钱从外省的朋友那里买来的,每天一大早,他都会带狗到英才公园散步。为了展示狗的聪明,黄先生发出的指令后,狗狗做出了趴下、握手等动作。

“很乖巧,只要不扯它的尾巴就不会咬人。”黄先生表示,他不给狗拴绳,有时还向感兴趣的孩子们展示狗狗的技能。

市民:担心被攻击

担心,是部分市民对遛狗不牵绳的态度。

今年六十三岁的黄女士,家住白龙路,她常在英才公园锻炼身体、和姐妹一起聊天,这些都是她很乐意的事情。让黄女士烦心的是,总有一些人在公园遛狗时不牵绳,这会让她感到害怕。

“有些狗很凶猛,会咬人。”黄女士说,她年纪大了,也跑不快,若是遇到凶猛的狗,她怕受到攻击。黄女士说她在网上看到恶狗袭击人的事件,幼童、女性、老人因为无法和恶犬抗衡,常常受伤。轻则,打狂犬疫苗了事;重则,伤筋动骨,留下残疾。

不只是黄女士,在朝霞公园,一位母亲也反对遛狗不牵绳,“我的小孩子两岁半了,很喜欢小动物,一看到有狗就想凑上去。”可这位母亲十分担心遛狗不牵绳会对孩子造成危险。

家住海甸岛的徐先生每次带孩子出门时都万分警惕。“我们楼就有住户遛狗不拴绳,平时不敢让孩子和狗同乘一部电梯。”徐先生说,他的小孩对体型大的狗比较畏惧,路上遇到狗,他都不得不抱起孩子。

环卫工人:犬类排泄物难清理

说到狗狗,环卫工人表示,部分养狗人士的清洁只留给了他们自己,肮脏给了公众和环卫工人。

英才公园环卫工人麦先生说,他见过有一名养狗人士,在公园公共厕所的大桶里给狗洗澡,结果桶里全是毛,弄脏了水桶,还浪费了整整一大桶水。麦先生表示,也有人在厕所的洗手台上给狗狗洗澡,将洗手台弄得脏兮兮的,给狗狗洗过澡后,洗手池的水也不放。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朝霞公园环卫工人林女士,她表示,有人一次牵两三只狗,到公园来玩,狗在公厕墙角处、草丛里尿尿,太阳一晒,发出臭味。更让林女士难以接受的是,狗狗会在草丛、厕所门口大小便,许多养狗人士不去清理就走了,很不好清理。

被遗弃的宠物:成流浪狗攻击性大

除了家狗,在城市各角落里,会有一些流浪狗,相比家狗,它们更凶猛、攻击性更强、对居民健康安全威胁更大。

“我们收养了三百多只流浪狗。”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王冰说,不是所有流浪狗都得到了收养,他们收养的只是市民、12345、派出所发现并联系协会的流浪狗。

王冰告诉记者,流浪狗大多是被主人遗弃的宠物,每年春节前,不少市民因回家过年狗狗无人看管、主人家里要生宝宝养不了狗、学生放假不愿意带狗回外省、工作调动等原因,让一只只宠物狗成为流浪狗。

这些流浪在外的狗,常常带有寄生虫和传染病,对居民的健康安全产生威胁。

很多人怕狗,更怕流浪狗,那些被流浪生活重新激发出野性的狗,可能是市民生活中能遭遇到的较为凶猛、杀伤力很强的动物了。

危害影响:咬人事件频繁发生

随着海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狗人士日益增多,全市犬只数量已突破10万只。

随着犬只数量的增加,犬只伤人、扰民以及污染环境等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据了解,从2017年至今,海口市检测报告犬只伤人事件年均两万多起,且呈整体上升趋势。

另外,犬吠扰民、犬只随地便溺等,在110平台涉犬类警情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逐年递增,年投诉量达9000多件。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危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影响了文明城市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还增加了涉犬疫病防疫压力和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公安监管:养狗应取得犬证犬牌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登记,携带犬只的,应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

有了犬证,是给狗狗一个安全保障,身份认证,如果狗狗一旦走失,还可以求助于派出所帮忙查看监控;另外,办理犬证也是对养狗人士的监管,若有遗弃或者狗咬人事件发生,也能有效地追责。

律师普法:狗伤人或致人死亡,狗主负刑责

丁香是一名律师,她表示,如果狗的主人没有尽到看护狗的责任,导致狗将他人咬伤咬死,狗的主人都必须承担过失致人重伤或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去年6月中旬,丁香就受理了一个狗伤人的案件:王女士携6岁女儿在小区内玩耍,其女儿看到有一只小狗在草坪上奔跑,于是跑过去蹲下看小狗玩耍。没想到小狗突然跑向女儿,将其眼睛抓伤。王女士随后携女儿前往医院诊治。通过检查,医生回复称,由于孩子年纪尚小,需要长大后随时复诊才能确定是否会对孩子视力造成影响。王女士与养狗人士进行了协商,对方向其赔偿前期诊治费用共计2万元,后期再复诊或进行手术产生的费用可另行赔偿。

丁香介绍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将进行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除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进行处罚外,还应按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赔偿伤者因受伤治疗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家属陪同、护理所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丁香表示,依照规定,还应按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赔偿死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住宿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丁香介绍说,关于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爱狗就要管理好狗,管理好狗就是对自己和狗负责。在此呼吁,养狗的人士,请给爱犬加颈圈和绳子、戴嘴套,携犬出户应当束犬链、挂犬牌,最好由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人牵领,并主动避让他人,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出门遛狗没有带牵引绳或者是脱绳而伤害到无辜人员。

THE END
1.猫狗打架伤人怎么判3、对于那些造成他人轻伤的责任人来说,他们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惩罚; 4、而对于那些对他人造成重伤的责任人而言,他们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以上是关于猫狗打架伤人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https://www.66law.cn/laws/3078816.aspx
2.狗咬人刑事责任怎么处理专家导读 狗咬人刑事责任处理是先明确责任,如果是因为狗的主人对狗没有防护好造成随意咬人的,那么狗咬死人的情况下,需要按照过失犯罪进行处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是受害人由于挑逗狗造成的伤害,那么狗主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狗咬人刑事责任怎么处理 一、狗咬人刑事责任怎么处理 如果狗的主人没有尽到...https://mip.64365.com/zs/1497814.aspx
3.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动物主人要承担什么责任?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董某赔偿潘大爷因被其饲养的宠物狗咬伤而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合计1.7万余元。判决后,双方均服判息诉,目前该案件已生效。 法官提示 从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等规定来看,饲养动物致害责任即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应当承担的是特殊侵权责任。在此提醒广大群众,饲养动物要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文明养犬...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0/id/8142482.shtml
4.涉事黑狗主人已到案!狗闯祸,人怎么定罪?02.“宠物狗伤人,狗主人要负刑事责任”,你是否赞同? 赞同,健全法律法规可更好规范养宠人行为 96% (25.8万人) 不赞同,惩罚不能无限拔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 (1.2万人) 有网友在对受伤女童表示痛惜的同时,建议对涉事犬只主人“判刑”“判赔”。狗闯祸“作恶”,主人的罪怎么定? https://i.ifeng.com/c/8TxtuBZRlOy
5.杨立新韩旭劳东燕李宏勃:“狗咬人”事件责任如何承担?我自己没有养过狗,也不养其他宠物。看到狗伤人的新闻,很为被害人感到难过,同时也认为如果饲养方或相关责任方有过错,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与此同时,只要某类犬有伤人的事件发生,就呼吁禁养这类犬或其他犬种,甚至要求一律做捕杀处理,这类呼吁也是偏于情绪化的。禁养与否,有必要考察特定犬种整体上对...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58801760747640
6.老人遛狗途中遭大狗咬狗主人赔3万多——中国青年网律师表示,一般情况下,宠物伤人后主人承担的是民事赔偿责任,但也不乏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 2010年4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院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狗饲养人康某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例因“狗咬人”而给予饲养人刑罚的案件。案发时,康某饲养的3只恶狗挣脱狗链在村中游荡...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602/t20160218_7648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