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父母不太亲近的孩子,后来怎样了?答案可能跟我们想的不同童年婚姻幸福人生亲子关系

实验人员选取了十几对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

可我在看到后续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那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始终保持紧密羁绊的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大多都陷入一地鸡毛的琐屑与烦恼中。

而反观那些后来与父母不太亲近的孩子,反而过得很幸福。

尽管这个实验的基数很小,但却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和父母不太亲近的孩子,后来反而过得平顺和幸福呢?

01.那些和父母不太亲近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在传统观念里,父母与孩子属于命运共同体,荣损与共,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但这几年,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此起彼伏。

有不少人开始反思因为童年的不幸,而对后续人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于是一股脱离“原生家庭”的浪潮席卷开来。

那么为什么说,和父母以及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或者说不太亲近,成为了不少人通往幸福的密钥呢?

著名心理学家阿勒泰发表过这样一句话:

99%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因为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而产生的。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懂得“课题分离”,就会减少许多麻烦。

对应到亲子关系,或者说孩子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时,也是如此。

遗憾的是,有不少孩子从小到大,都无法全盘操控自己的人生,或是限于父母的掌控之中,或是承载着父母的期待,亦或是背负着家庭的未来……

总之,在血脉亲情的牵绊下,大多数孩子都无法主观性的把自己和父母分离开来。

而传统文化又给了父母介入孩子生活的权利。

一旦双方意见不合,就可能让事件复杂化,也会对孩子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哪怕已经成年了,但只要有父母缺乏边界感的妄加干涉,就会扰乱生活的原因所在。

但反观和父母不太亲近的孩子,往往有着安排自己人生的决策权。

他们的父母通常也明白孩子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去经营,为人父母只能以辅助为主,不能全盘操控孩子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如此一来,孩子不用托举和背负任何人的“因果”,全身心的经营自己,幸福感也会大大增加。

02.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之前跟一个心理学方面的老师聊天,她跟我讲过一个事情。

她说,大多数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从小都特别懂事乖巧,他们承担着大人的责任,习惯于把问题归咎于自己身上,并用尽一切去拯救满目疮痍的家庭。

说起这个,想起前几年的热播剧《欢乐颂》,其中演员蒋欣饰演的樊胜美,其实充当的就是一个“家庭拯救者”的责任。

她用功读书、考入大学,进入大城市工作,哪怕远离了原生家庭,但却不得不背负着家庭的一切。

也正因为她的家庭问题,也导致她的生活一地鸡毛。

其实,对于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化解沉疴和顽疾,几乎是痴人说梦。

那么他们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呢?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改变。

其一,放弃“拯救者心态”。

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描述过大人与孩子的错位关系。

也就是说,大人制造问题,孩子试图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有一种无力感。

伴随着这种无力感,孩子会错误的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家庭问题的诞生,从而产生愧疚感。

也正因愧疚感的萌生,才让不少孩子哪怕在成年以后,也试图充当“拯救者”的角色,挽狂澜于既倒。

但事实上,只要抱着拯救的心态,就必将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白白损耗自己的心力之外,还会将自己拉入到漩涡。

所以,对于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来说,一定要看清这个既定事实,千万不要想着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要明白,只有先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才不至于让同样的错误循环。

其二,要有出走的勇气。

大家也许或多或少都听过苏敏的故事。

她曾在婚姻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压抑和束缚,并因为丈夫的虐待和财务上的苛待,让这个不幸的女人,在56岁那年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

她带上有限的积蓄,开启了自己的自驾旅程。

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当具备这种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己人生的勇气。

因为改变别人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改变自己,只要有心,就能实现。

所以那些在原生家庭中不幸的孩子,也应当具备这种出走的勇气,和父母划清界限。

这里的界限不是说不去尽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在最大程度上,摆脱阴影,让自己先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其实,幸福二字,很多时候都全由自己去定义。

但无论怎样,父母和孩子都该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往往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对方成为对方。

THE END
1.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曾对400名遭受家暴的妻子研究,发现了家庭暴力具有周期性: 1. 关系紧张期:丈夫会贬低妻子,有控制倾向; 2. 暴力爆发期:殴打,矛盾剧烈; 3. 平静期:丈夫认错,和好如初。 从打人,到和好,如此循环往复。 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2.注意,家长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原来,暑假里爸爸妈妈想把她寄养到邻居大婶家,她不愿意去,最后与爸妈商定的结果是给她预备好饭菜,然后把她反锁在家,直到爸妈晚上回来。没有人知道她被反锁在家的日子是怎么一天天过来的,我只知道她出了心理问题,不说话,也不吃东西,只是呆呆地坐着。 妈妈这回是真着急了。她说孩子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吃饭了,每天只是...https://www.jianshu.com/p/ee182da335ad
1.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降影响研究易教网父母离异是一种常见的家庭事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可能导致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问题。同时,离异也可能导致小学生对家庭失去安全感,产生恐惧和不安。本研究旨在探究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https://sz.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111338.htm
2.留守原因范文12篇(全文)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的孩子,很难有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悉心呵护,会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关心,在认识事物上和人生价值观上极易出现偏差,加上他们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社会不良环境很明显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3a484jr.html
3.家庭教育教案(精选13篇)为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引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充满智慧和艺术性的方式开展与孩子的教育互动,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协助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我校将邀请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九五、十五重点课题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组特约研究员刘秀华老师到我校为学生家...https://www.oh100.com/yuer/5807795.html
4.留守儿童帮扶记录(精选21篇)刚开始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身世,我就从多方面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xx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从小缺少母亲的关爱,缺少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她相处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母的年迈,思想观念落后,让她的心灵缺乏有效的、丰富...https://www.ruiwen.com/jilu/7863346.html
5.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降的影响(四)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1、案例一:大一班孩子阿毅,6周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一整天的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说话,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他,并对问题答案给予许多明显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他也一声不吭。课间,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https://www.yjbys.com/xinli/jiankang/139288.html
6.让爱回家——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手册第三单元留守的初中在线免费...在这一时期,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和父母作对,因而本阶段内亲子沟通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更加严重,不及时疏导的话就会引起更大的问题。有专家提出,父母可以用对待朋友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如果朋友去你家玩,走的时候落下了东西,你非但不会生气,还会热情地给他...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58729486730267673
7.关爱留守儿童讲座稿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滑坡、厌学逃学。你们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监护力度不够,可能导致你们的学习观念淡薄,甚至厌学逃学,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令人担扰。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9ub9hv7.html
8.躺椅上的精神分析家——拉康派在中国但霍大同并不认可这些培训班的操作模式。精神分析在1930年代之后逐渐分裂成主要的两派:一派以欧美的自我心理学为代表,认为自我是独立自主的一套系统,每个人都是自我的掌控者,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必须要重新建立自己强大的内核,抵御外部的精神创伤,而这动力,主要来自那个全能的主体——心理分析家。 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2030
9.从型是留守儿童,在外婆家寄养,被虐待,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在外婆家寄养,被虐待,辱骂,欺负。长大后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敢对朋友说出心底的话,不敢接受一段爱情,总是充满了恨和埋怨。即使是对我妈妈,也没有那种天然的亲近之情,我对家人一直都很客气,是真的客气。我爸爸的心理也不怎么健康,他的性格中有很大的封建家长的成分,而且他从小就没了爹,对亲人...https://m.xinli001.com/qa/99967840
10.离异家庭孩子寄养在别人家怎么办?综合法律在离异家庭中,假如孩子需要寄养在别人家里,有部分关键的事需要考虑和解决。本文将就离异家庭孩子寄养的疑问,主要从选择寄养家庭、核实寄养家庭身份和背景、制定寄养计划以及维持亲子关系等方面实施探讨。 一、选择寄养家庭 在为孩子选择寄养家庭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13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