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哞……”一声声清脆的叫声从山林里传出来,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在敞亮的圈舍里十分悠闲,一畦畦碧绿的饲草蜿蜒在路两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克恭村昌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这里。
克恭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309户10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210人。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村采用“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肉牛养殖产业,投资209.4万元组建了昌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努力走出一条支部选好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合作社搭桥、共同奔小康的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新路子。
支部联动,找准穷根谋发展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心凝聚、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克恭村党总支部联合大浪坝村党支部、六合村党总支部实施支部互联,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来建社,实施“党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的团结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实干队伍,实现了党建与产业齐飞。
宣传发动,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为增强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克恭村党总支部多次召开户长会和支委会研究产业发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推广“林-草-畜”一体化种养模式,发展山地牧业,缓解林牧争地矛盾、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并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杨柳、西邑、大理等地参观学习,引导和动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党员及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形成了干群齐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项目促动,整合资金强力量
在各级的指导帮助下,克恭村积极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和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来筹建合作社。依托集体经济项目,2018年共投资92万元,入股资金85万元修建牛场540㎡。2019年,依托产业发展项目,积极筹措项目资金109.2万元,扩建牛圈建设560㎡,购买能繁母牛210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6户。同时向省工信厅申报项目协调15.2万元,用于牛场配套设施建设。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配套完善、养殖规范、体系完备的牛厂。
规范运作,推动发展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注册,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与监事会,完善合作社章程,制定合作社生产管理、收购经营、财务会计等内部制度。聘请财会人员进行账目管理,按规定开展社务公开,建立健全成员大会制度,制定分红方案;创新地开展可以投入多种生产要素的增资扩股,目前克恭村有两户村民用田地入股合作社,吸收为新社员;村党总支部积极争取免息、贴息贷款200多万元,帮扶干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200元/户入股资金,以增强群众入社的积极性,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利益带动,成效初显
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养发展产业。对领养肉牛的贫困户,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领养合同,五年内不能私自出售领养的能繁母牛,采取每头能繁母牛补助4000元/头,圈舍补助1200元/头,确保合作社与贫困户实现双赢以及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一般农户可通过寄养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按照合作社年底利润5:3:2的比例分红(50%用于合作社日常运转及发展,30%用于村壮大集体经济,20%用于社员分红)。目前,已实施克恭村壮大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今后,克恭村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技术,积极探索肉牛收购、资产入社、土地流转入股、务工增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合作社带动村集体与贫困户收入双增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