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才: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家户功能及中国经验

——基于“深度中囯调查”材料的认识

提要

家户是中国社会的细胞,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社会具有家户底色,家户的底色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治理。具有家户底色的中国与个人主义的欧美很不相同,家户承担了很多本应由国家承担的社会功能。国家与家户在社会功能上有分工,也有合作。家户承担着最“私域部分”的社会功能,国家承担着最“公域部分”的社会功能,家户无法解决的社会功能就由国家承担。在国家不在场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主要取决于家户的规模和家户的治理能力,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户规模、家户治理能力呈正向关系。在国家在场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则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和家户治理能力,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户的治理能力呈正向关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呈反向关系。因此,国家要根据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家户的治理能力,及时调整家户和国家承担功能的份额和负担比重,合理处理家户的社会功能和国家的家户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家户功能;家户的社会功能;国家的家户功能;家户底色

传统中国只用很少的官员就能统治几亿人口,是如何做到的?传统时期“皇权不下县”,也不提供公共产品,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需求的?长期以来中国“无为而治天下安”依靠的是什么?要解开这些谜团,就得拨开重重迷雾,揭示国家治理的中国农村底色。笔者认为,中国能够长期维持一个超大型的帝国,能够以很少的官员统治庞大的疆域,能够无为而治,得益于中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家户”。中国的家户不仅具有西方社会共有的生育、生产和生活功能,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具有社会功能的中国家户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显然,家户是认识中国底色的一把钥匙,也是解开上述谜团的关键,更是治理现实中国的基石。那么,中国的家户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又如何变化?家户的国家治理功能体现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家户的深度调查和研究来考察其社会功能、演变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价值。

一、文献梳理和理论预设

(一)家户的概念与界定

很多学者都对家户有过定义。费孝通先生认为,家是农村中的基本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占有共同的财产,有共同的收支预算,他们通过劳动的分工过着共同的生活”。林耀华则认为,家庭是指共同生活,共同经济,而合饮于一灶的父系亲属。家是经济单位,户是指同一住户之内的若干家。家以灶计,户以屋算。前者是一个经济单位,后者是一个政治社交单位。

王跃生在讨论家庭概念的基础上对家户进行定义,“家户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家庭及其成员实施管理的产物,以民众相对独立的居住和生活单位为基础而形成”。徐勇教授没有对家户进行定义,但他最早提出了“家户制”。他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有别于欧洲的庄园制度,也有别于印度和俄罗斯的村社制度以及亚非的部落制,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是“家户制”。

笔者认为,家户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由家和户共同构成。所谓“家”,就是“共居”“共财”“共灶”的经济单元;所谓“户”,是传统中国为了方便人口统计和征收赋税而设置的一个行政单元。“户”主要以屋来进行统计,原则上一屋或者一个院子为一户。如果同一院子或者一屋的人提出分户,也可以分成多户。但是分户就得承担以户为单元的徭役、兵役、费用摊派等国家义务。

概言之,家户是由家和户的共性所构成的单元,主要有四个特点:“共居”“共财”“共灶”,共同承担国家和社会义务。家户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生物性家庭,还可能是几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生物家庭组合,但不是以共同祖先为纽带的家族、宗族和氏族组织。根据这个定义,一家是一个家户,几兄弟共住一屋是一个家户,但以共同祖先为纽带的宗族、家族不是家户。家户是一个对内有权利、对外有义务的责任性组织;对内是一个经济单元,对外是一个责任单元。本文就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家户的功能及演化。

(二)家户功能的文献研究

家户是一个永恒研究的课题,家户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成果。从研究路径来看,家户功能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进路:

1.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家庭功能研究

米特罗尔和西德尔将西方社会的家庭归纳为七种职能:宗教职能、司法职能、保护性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化职能、生育职能和文化职能。罗吉斯和伯德格则将家庭的功能分为四类:生育、指点生活方向、在不同性别之间进行劳动分工、确立子女的社会地位。但是这些功能正在消失,如警察可以提供保护,公立学校可以提供教育,教堂可以进行祷告等,而且家庭的生产功能大大减弱。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家庭的功能不断向外转移,数量在不断减少。

首先是向社会转移。“家庭作为基本社会机构的职能正在丧失,人们开始强调人际关系中个人的需要。”而且韦伯早就预料到,“对于个人来说,越来越没有理由要屈从一个共产制度式的大家庭。”罗吉斯和伯德格说得更直接,“过去家庭的主要职能有生产、保护、教育、娱乐以及信仰,现在这些职能大多已转移到其他制度和组织中”,“个人主义正在取代家庭主义”。米特罗尔和西德尔认定,“家庭将其职能交给超常的社会体制的长期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其次是向市场转移。在这个方面,经济学家贝克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个人主义之所以取代了家庭主义,是因为传统社会中许多家庭功能已被现代社会中市场和其他组织所取代了,而且效率更高。例如,传统社会的市场保险、家庭供给和家庭训练的资格证书已远不如现代社会的市场保险和市场训练更有效率。”贝克尔的结论是,传统家庭无法保护现代社会中的个人,需要借助市场和外部组织。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大部分的社会性功能已经转移到市场,目前只有生育、生活等简单的功能。

2.以家庭主义为基础的家户功能研究

如果说西方是个人主义取向的家庭制度,那么中国恰好相反,长期以来则是一种非个人主义取向的家户制度。当然这种非个人主义家户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小群体”为核心的家户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底色。

韦伯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氏族,在西方的中世纪时实际上已销声匿迹了,在中国则完整地被保存于地方行政的最小单位,以及经济团体的运作中。并且,氏族发展的程度是世界其他各地,甚至是印度,所不能及的。”钱穆将中国称为“平铺社会”,刘创楚、杨庆堃称之为“小人群社会”。这些都表明,欧美很早就已从氏族、家族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演变成个体社会,而中国却依然有着深厚的家庭主义氛围,正是这种中西差异铸就了中国社会的独特底色。学者对中国以家庭主义为基础的家户功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

第一,学者对于家户底色进行了研究。对于中国的家户底色,很多学者有着卓越的研究。费正清认为,“中国家庭是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个微型的邦国。从前,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才是当地政治生活中负责的成分。”“中国历史悠久的家庭制度力量牢固,已经使这种制度成为现代革命的对象。”韦伯不仅强调中国氏族、家庭底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而且将整个国家称为“家产制政府”“家产制统治”。葛学溥将这种底色称为“家族主义”,“家族主义有着自身的防御机制,对于那些来自外部世界的伟大的社会制度有着顽强的抵抗力。”费正清认为,“中国是家庭制度的坚强堡垒,并由此汲取了力量和染上了惰性。”魏特夫更是将中国的家户底色称为“氏族家庭主义”,而且认为这一现象令人费解。可见学者均认为,家庭主义根深蒂固,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底色。

第二,学者对家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邓伟志、徐榕认为,家庭有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唐绍洪也将家庭功能分为七类:生产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情感交往功能、抚养赡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两种分类大同小异,其研究均是对中外家庭的综合分类,但是后者比较了中西家庭之间的区别。沉石、米有录则认为,国外家庭有的功能在中国家庭都有,而且“这些功能几乎全由家庭承担”。也就是说,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前,国内外家户的功能大体差不多,区别在于发展之后。

第三,学者对家户社会功能的研究。虽然社会学家发现中外家庭的功能大体差不多,但是专门致力于中国研究的专家却发现了两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一些细微的、本质的差异。首先是教化功能。费正清认为,中国“在家庭生活中灌输的孝道和顺从,是培养一个人以后忠于统治者并顺从国家现政权的训练基地。”费孝通也认为,中国乡土社会通行“连坐”,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罚,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因为家长没有承担起教化孩子的功能。其次是保护功能。费正清认为,在家庭中,“他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履行了指定给他的那部分职责,他可指望这个体系内的其他成员反过来也对他履行应尽的职责”。另外,中国家户也有保险功能,“家族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安全保险的制度。社会经济生活没有了家庭,这在中国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可见,中国家户有着西方所没有的特殊社会功能。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在西方“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

第四,学者对家户政治功能的研究。中国很早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齐家”是“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同等重要。许多学者也探讨过家户的政治功能。孟德斯鸠认为,“与其说这是一个管理公民事务的政府,毋宁说这是一个管理家政的政府”。刘创楚、杨庆堃认为,“在政治上,社会若没有了家庭的纪律,不会有以往传统的政治秩序。……没有家庭,中国的政治系统没法维持”。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家户与国家治理的关系。邓小平认为,“家庭是个好东西。”习近平表示,“家和万事兴”,家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点”。可见,中国的学者和政治家都充分地认识到,家与国紧密相连,要将治家作为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一是家户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它的性质和结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结构;二是中国家户从古至今都是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会存在;三是中西方的家庭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中国家户有着西方社会所不具有的社会职能。虽然上述研究和结论对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家户制度有很大启迪和帮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第一,中国家户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这些特殊功能对中国社会、中国底色有何意义?第二,家户的社会功能由哪些因素决定?第三,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国家治理的联结机制是什么?上述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答,需要学者从历史与学术层面做出科学的研究。

(三)理论预设

通过上述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对于“中国家户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这一观点,学界还缺乏充分认知,尤其是从国家治理角度做出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等概念缺乏实地材料的支撑。所以,本文将展开三个方面的研究:

1.家户的社会功能及决定因素。中国的家户具有多种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始终都稳定存在。家户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家户的性质,家户的性质决定中国社会的底色。在传统社会,家户的社会功能由家户的规模和家户治理能力(土地、财富)共同决定。在现代社会,家户的社会功能由国家治理能力和家户治理能力共同决定。

2.家户的社会功能具有外部效应。家户的社会功能,如教化、赡养、救助等,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将有正的外部效应,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成效;如果实施不当,将会有负的外部效应,直接影响社会建设,降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成效。因此,确保家户有效履行社会功能可以促进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

二、国家不在场:家户社会功能及类型

传统时期,“皇权不下县”,国家如何解决收税、教化、治安问题,家户如何解决教育、养老、救济、抚恤等问题呢?笔者拟根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农村的深度历史调查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次调查涉及到全国21个省(自治区)168个家户,这些家户涵盖了不同规模人口、土地的家户(见表1、表2)。本文先从168个家户中选择一些样本进行类型化的个案分析,然后再对所有样本进行总体分析。

(一)大家户的社会功能

大家户的人口多,土地和财产多,规模大,力量较雄厚。因此大家户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更丰富,社会功能的成效也更好,是考察家户社会功能的“理想类型”。

河北定县庞家,24口人,家中无自有土地,靠租佃40亩地和卖菜维持生计。家中孩子的教育由家户整体负担,家长出钱供家中所有男孩在村庄的学堂上学。孩子们的日常规矩和德行,由父母和当家人教育,在孩子犯错时,家中所有长辈都可批评教育。儿媳“坐月子”由丈夫和婆婆照顾,有时妯娌之间也会相互照应。天灾人祸面前,全家人一起度过,外出逃荒时,老人看家,年轻人逃荒,路上相互照应。分家时所有家产平分给四个儿子,由四个儿子轮班养老。

河南邓州丁家,20口人,200亩地。丁家自办私塾教导子孙。丁家孩子的礼节、举止、品德由各自父母教导,行为办事准则由当家人教导。丁家小孩子犯事,由当家人出面解决,同时当家人会要求小孩的父母严管孩子不再犯错。分家前,老人由全家供养,分家后老人带着养老地与自己喜欢的儿子一起生活。妇女只负责家中的家务活,不下地干活,生育孩子后休息几天,吃点营养的食物,家务暂由其他妯娌负责。为防土匪,丁家加高了围墙。在一次土匪威胁交出钱财时,全家人共同筹钱应对土匪。纳粮时由当家人用车送至县粮房。家人去世后葬在祖坟中。

山东滕县龙家,18口人,1个姨奶奶当保姆,1位长工,家里有60亩地,还有几间药铺。二儿子外出读书后当律师,混得不好,回家后要求分家。经协商,三兄弟每人分一个药铺,其中一个药铺是为了分家,从全家的收人中拿出一部分置办的。分家只分药铺没有分地,地依然由长工耕种,供老人养老和各家生活。在龙家,妇女不下地干活,生育孩子后会有几天休息,并吃得好点,小孩子与母亲一起吃,妇幼总体没有男劳力、老人吃得好,老人吃得最好。龙家有林地,家人去世后,可以安葬在此。小孩子们在镇上读书,家里没有自办私塾。纳粮时,由家主安排长工送到县粮房。

从三个家户案例来看,传统中国家户承担了三大类功能,一是国家统治方面的功能,即家户协助国家进行统治,主要包括家人的教化、家户防卫及钱粮的征纳功能。二是社会建设方面的功能,即家户承担着应该由国家或者社会承担的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养老、扶弱、医疗、妇幼保护功能。三是社会治理方面的功能,包括家户内部及家户之间纠纷的自我调解、相互抱团应对困难和灾难的功能(简称应灾功能)。综合起来,家户的社会功能分为三大类十小类。

(二)中等家户的社会功能

大家户是一种理想类型,但是数量有限,实际调查时中等家户的数量可观。所谓中等家户是指人口在8~12人左右的家庭。这一类家庭也有较多的社会功能。

四川巴州何家,12口人,家中仅有2.2亩土地和4间破架子房。何家人均没有受过教育,劳动技能由父母传授,孩子犯错父母担责,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妇女只做旱地活,孕期的妇女在饮食上会有适当的照顾,活儿也相对轻松。何家没有祖坟地,家人去世后在自家土地上选择墓地。分家后老人由儿子们供养。当地天灾人祸很多,遇到灾祸,全家人守望相助,大人尽力护着孩子。

广东南雄陈家,家里11口人,早年租种别人的土地,1949年以前购买了6亩田。分家后,父母由两个儿子分别赡养,不分家则共同赡养。当家的父亲一般不会管教孩子,由母亲和奶奶训斥做了坏事的孩子。若儿子犯错情节较为严重,家族族长会训骂家长,令其痛打儿子以记住教训;若是损毁财物,由家长负责赔偿。陈家孩子在私塾上学。在当地,一般由家中有小孩的几个家庭共同出钱请教书先生到村中授课,场地由发起者解决。女人怀孕、分娩与平常一样,没有特别对待。分娩三天后喝一碗驱风药后就要下厨洗衣服,一个月后要干农活。家人们去世后葬在村庄的山上。租地向地主交租,纳粮则由当家的送到乡镇政府。

陕西伍家堡史家,9口人,30亩地,分家时由当家人将所有土地平均分给儿子。父母年长后由子女商量去家里条件最好的子女处居住,子女轮番照顾。家人生病时吃的会好点,除了卧床不起的重病都得干活。史家没有祖坟,家人去世就葬在自家田地里。纳粮时,主要由当家的负责交给村里。妇女在怀孕时也得干家务活,没有特别的照顾,只有坐月子时可以休息一个月,吃得比较好。子女在村里读书。土匪将史家的财物洗劫一空后,家里人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从以上案例可见,中等家户具有类似大家户的三大类功能,只是因为实力有限,导致对妇女、小孩子的保护功能较弱。在养老方面既有养老田养老,也有兄弟轮流养老,后者更为普遍。大家户一般都有祖坟,中等家户大部分有祖坟,但是也有少数没有祖坟,只能安葬在村庄公有墓地。

(三)小家户的社会功能

小家户是中国农村的主体。根据有关研究,清宣统年间中国家庭平均人口为5.11人。[41]因此通过小家户的窗口,能够窥见中国多数家户社会功能的基本情况。

河南邓县张家,两间土坯房,家中7口人:母亲、三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孙子和一个同族养子。张家原本有2亩地,同时租佃远亲土地,1948年养子带过来10亩地。两个孩子在镇上念书,在家无人教育。三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儿媳去世时,埋进两里地外的张家祖坟,待丈夫去世再行合葬。民国32年(1943年)大灾荒,家里仅有一些红薯干,先让孙子吃,因为成年人身体稍强,挨饿能力强。纳粮要去县里,借同村农户的牛车送往邓县“美国医院”粮库;租金交给地主。

江苏新坝顾家,家里5口人:父亲、母亲和三个儿子。家里虽有祖传的七八亩地,但都是碱滩地不长庄稼,家里主要靠草编和织蒲包换点钱粮。小孩子还要帮地主家放牛、割草换些粮食,荒年没有吃的就只能挨饿。家里平时父亲和母亲都会管教孩子,孩子稍大些就送去私塾读一两年书。女性怀孕时期没有特殊照顾,除去分娩前后,依旧要干活。家人去世后都葬在村子里的坟地里。纳粮要自己肩挑背扛,送往海州城交纳。

从以上案例可见,小家户与大、中等家户一样,仍然承担了多种社会功能,可以说“麻雀虽小,功能俱全”。只是与前两类家户相比,小家户承担社会功能的能力更弱,保障程度更低:如妇女怀孕分娩的照顾更少;养老只能是“养儿防老”;基本没有祖坟,但是可以葬到家族老家的祖坟。

(四)非完整家户

非完整家户是指父母双亡或者某方不健在,且家里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以乞讨为生的家户。这些家户一般没有后代,所以中国农村研究院无法对这类家户开展调查。在此以日本满铁调查的家户予以说明。

河北顺义县沙井村有一户乞丐,带2个孙子,家里无地,乞讨为生。河北栾城县寺北柴村,有20人乞讨,其中一家6人均为乞丐。山东历城县冷水沟庄,有4户要饭:其中一家3口人,包括妻子和儿子,家里二三亩地卖了,无以为生,春天和冬天外出乞讨,夏秋做短工;有一家因为吸鸦片,家产没了,身体也垮了,与儿子一起要饭;再有一人只有一亩地,无法生活所以乞讨;还有一外乡女人,住在地窖里,以乞讨为生。

河北昌黎县侯家营村,1942年侯家营有12人要饭,在当年因为发生了灾害,又有3人开始要饭,全村总共有15人要饭,其中只有一位男人,其他都是女人。因为男人可以扛活,女人无法劳动只能乞讨。主要是如下几类人:一是没有儿女的老人;二是人多、地少的家庭;三是家里原来是普通人家,因为丧葬将土地卖了,变成了无地家庭。对于乞讨者,村民们会给一碗、半碗的施舍,不会每次都给,也不会一次都不给。

从以上案例可见,非完整家户基本没有社会功能,加上国家不在场,缺乏社会组织和救助,只能以乞讨为生。虽然这类非完整的家户数量不多,但它也是传统时期家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1949年以前21省168个家户的实地调查与统计发现,几乎所有的家户都具有10个社会功能。结合样本家户的个案描述,可以发现如下的规律:一是完整的家户基本都有社会功能(概括起来大约为三大类十小类),否则家户难以生存和延续。因为国家不在场,社会组织不发达,因此完全依靠家户自身的力量解决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二是家户社会功能的实际效应由家户的规模和能力所决定,家户的土地和财产越多、规模越大,家户承担社会功能的能力就越强,家户社会功能就履行得越好。如果家户没有财产,就没有承担和履行社会功能的能力,可见土地和财产是家户社会功能的基础。三是虽然家户承担了方方面面的社会功能,但是不同规模的家户、不同区域的家户在社会功能方面会有所选择,如在妇女、儿童的保护功能上,长江流域普遍要强于北方和南方;而在教育方面,东南沿海又优于中西部地区。

三、国家建构下的家户社会功能演变

在传统时期,国家对乡村社会和家户实施“无为而治”,家户必须承担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社会功能。在民族国家的建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成一体”的家户及社会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家户社会功能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国家建构初期、国家深度建构期、国家建构调整期及国家再建构期。

(一)国家建构初期:国家开始承担社会功能

(二)国家深度建构期:人民公社承担所有社会功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几乎重构了乡村和家户。土地改革结朿后国家实施合作化政策,“在初级社转为高级社的时候,社员的土地转为合作社公有,取消土地报酬”,“社会私有的耕畜和大农具等生产资料应合理作价,归社公有,价款由合作社付给本人”。1958年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公社“实施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办好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园;要办好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妇女在月经期“不干重活、不下冷水、不熬夜”等;还要建设“新型的居民点”;废除家长制,建立民主团结的家庭生活,房屋适合家庭男女老幼团聚。国家试图通过公社制度使农民得到“最重要、最可靠的社会保险”。这一政策使年来由家户承担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功能全部转交给了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54]。这样办了三年多的农村人民公社食堂根据群众的意愿取消了,恢复了家户的生活功能。1962年以后,农村人民公社的制度大体稳定下来,在改革开放前,家户有了生活、生育功能,但是其他的生产、妇幼保护、教化、养老、医疗、教育、弱者扶持、应灾、纠纷调解等功能全部由生产队或者生产大队所承担(见表3)。农村人民公社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家户功能最弱的时期,社会功能几乎全部由国家主导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所承担,国家期望通过“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解决乡村的发展问题和家户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三)国家建构调整期:国家退出部分社会功能

1977年底,各地开始尝试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经过几年的实践,包产到户逐渐显示出制度优势。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了家户的生产功能,加上之前恢复的生活、生育功能,家户的基础功能得到恢复。生产功能的恢复使家户开始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养老、医疗、妇幼保护等社会功能。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明确规定“政社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乡政府“行使职权,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村民委员会“要积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样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正式废除。虽然文件规定乡、村负责民政和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但是由于乡村能力有限,家户依然承担了教育、教化、养老、医疗、妇幼保护、应灾、弱者扶持等八项社会功能。不过教育、教化、应灾、弱者扶持(如五保户)、税赋征纳由国家与家户共同分担。从中可以发现,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户的生产功能紧紧结合在一起,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家户只要有了生产功能,就会自动行使社会功能,不需要指挥,也不需要命令。家户有一种内生的、自动实施社会功能的机制和动力。

(四)国家再建构时期:国家全面分担社会功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进人城市、进人企业,传统家户的一些社会功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变化,无法满足个人和家户的需求。2005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政策,重新开始以公共服务的角色进人家户,分担家户的社会功能。一是国家取消农业税,两千多年以来由家户承担税赋征纳的功能全面取消。二是国家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推进农民的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社会和家户共同承担。三是国家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60岁以上的老人可直接享受,60岁以下的人先缴纳后享受,这样国家与家户共担养老功能。四是国家持续扩大低保政策、残疾人的救助政策及“五保户”全面供养功能。五是危房改造政策,对于贫穷家庭、受灾家庭,国家实施危房改造政策,采取全部资助或者部分资助方式,解决贫穷家庭和受灾家庭的居住难题。

通过对家户社会功能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几个规律性的现象:一是家户的社会功能逐渐减少,国家承担的社会功能逐渐增多。二是国家替代家户社会功能经历了三个阶段:民国时期解决统治方面的家户社会功能,如防卫、税赋征纳、教育等;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承担社会治理方面的家户社会功能;新世纪以来国家全面分担家户的社会功能。三是国家开始全面介人家户的社会功能,防卫、税赋征纳功能由国家全部承担,其他的社会功能由国家与家户共同承担。如果将某一项功能再细分为若干子功能可以发现,国家主要承担“基础性”“引导性”的子功能,家户承担“补充性”“质量性”“提升性”子功能,两者分工合作、协调治理。

四、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一)家户功能的基本属性与基本效应

从家户功能的类型及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家户有三大类属性。一是生物性属性,即家户作为人的再生产功能,即生育功能,此功能一直是家户的核心功能,即使在“大跃进”时期,在拆房、砸锅、分类居住条件下,家户的生育功能均存在。二是经济属性,即生产和生活的功能,除了“大跃进”时期的公共食堂和分类居住外,这些功能一直存在于家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生产和生活两大功能中的某些部分逐渐向市场转移,这些功能以市场和市场性社会组织的方式进人家户。经济功能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此不深人讨论。三是社会属性,即家户作为一个“私人空间”、私人团体所承担的本应由社会或者国家承担的功能。

(二)家户的社会功能变化与中国底色

根据韦伯及西方学者的判断,从家户“共产制”走向个人制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西方发展也证实了这一趋势。从中国来看,家户的社会功能在逐步减少,但是这种减少,不意味着取消家户的社会功能,而是由国家和家户分工合作,共同承担。在西方,很多社会功能已被社会和国家完全替代,但是在中国如妇幼保护、弱者扶持、养老等社会功能,很大程度上仍由家户承担。总之,家户承担“最私域”的部分,即质量性的、提升性的部分,国家承担“公域”部分,即基础性、引导性的部分,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家户的社会功能。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增强,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会逐渐增多,家户承担的社会功能还会进一步减少,但是家户的社会功能并不会完全消失(见图1),家户还会在“最私域”部分承担一些社会功能。这一点正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家户主义”社会,正如刘创楚、杨庆堃先生所说的,中国是一个“小人群”社会,也如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只要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家户主义”不消失,家户的社会功能就不会消失。可见,家户、家户主义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它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及家户转型。

(三)家户社会功能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四)家户社会功能的决定因素及组合模式

家户社会功能的决定因素可以分为国家在场和国家不在场两种情况。在国家不在场下,家户的社会功能主要取决于家户的规模和家户的治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家户的财富生产功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庭的规模成正比,家户的规模越大,家户的社会功能越多,供给得也越好;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户的治理能力成正比,家户的治理能力越强,家户的社会功能就越多,家户社会功能提供得就越好。在家户规模和家户治理能力方面,家户治理能力起决定作用。

在国家在场或者国家建设条件下,家户的社会功能则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和家户治理能力。家户的社会功能则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和家户治理能力。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户的治理能力呈正向关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呈反向关系。从历史来看,家户的社会功能与家户的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之间有不同的组合(见图2),如在C处,国家治理能力弱,家户治理能力也弱;在A处,家户治理能力强(相对),国家治理能力弱,如传统帝制时期;在D处,国家治理能力强,但是家户治理能力弱,如西方社会;在B处,则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家户治理能力均比较强,当前的中国就是如此。

(五)家户社会功能对国家治理的政策价值

家户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家户的社会功能是中国社会底色的结果。两千多年以来,国家以极少的资源便能治理好广阔的疆域,关键在于顺势而为,利用好家户底色及底色所决定的家户社会功能。西方社会全面个体化后导致“福利病”的惨训值得我们警惕。鉴于此,我国要善用家户及家户的社会功能。一是顺应家户底色、家户传统,充分利用家户的社会功能,使家户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以此降低国家、社会治理成本,避免陷人或者过早地陷人“福利国家”的泥沼。二是明确家户和国家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要发挥家户社会功能的正外部性,避免家户社会功能超载,让家户承担“最私域”的社会功能,如家户养老、家户保障、家户扶持等功能;另一方面让国家承担质量性、提升性功能。三是家户与国家的分工合作必须明确国家的主体地位,家户只是承担力所能及的协作功能。国家要根据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时调整两者之间的功能承担份额和负担比重。另外,对于没有能力分担社会功能的不完整家户,国家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功能。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国共担”社会功能的发展之路。

THE END
1.2014年自考政治学概论各章节练习题5.最早发表关于政治社会化方面论文的历史学者是 P319 A.柏拉图 B.阿尔蒙德 C.伊斯顿 D.派伊 6.政治社会化的各种途径中最系统化、最正规的途径是 P323 A.家庭 B.学校 C.大量传媒 D.工作场所 二、多选 1.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P303 A.政治关系文化 B.政治过程文化 C.政策文化 D.顺从型...https://www.51test.net/show/3884344.html
2.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填空题】农业家庭经营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农业区域化,农业商品化以及()的发展与完善来实现的。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农学综合练习考试题目 【单选题】社会化媒体是一种()。 A. 平台主导的媒体 B. 采用多对一传播方式的媒体 C. 采用一对多传播方式的媒体 D. 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3ee27183b3d48b6ae41900f11252573.html?fm=bda8dd69a3dbed43f3d279e7246e92780e
3.政治学概论考试大纲按照不同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政治社会化可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奴隶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按照人的年龄阶段来划分,可将政治社会化划分为儿童期的政治社会化、青年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成年期的政治社会化;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划...https://www.zikao365.com/demo/xzglz/c504271-examOutline/
4.心理咨询师二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超我①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②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③起着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④遵循道德的原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自我①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②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③在本我和超我之...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1137081_943225074.html
5.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包括()A社区B组织C家庭D学校E社会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包括()A社区B组织C家庭D学校E社会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包括() A 社区 B 组织 C 家庭 D 学校 E 社会 --- 正确答案 C,D,E --- 暂无解析https://m.shenzhen.huatu.com/tiku/3706863.html
6.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财务公开1. 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2. 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3. 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七、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工具 4、社会政治组织 5、政治符号 第九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 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当代政治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现代化问题 ...https://www.jytvu.cn/Item/Show.asp?m=1&d=2543
1.综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分析家庭建设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展相关领域研究。 论坛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吉林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贾玉娇,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经济系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吉林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杨主持;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爱玉,吉林大学哲学...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49079
2.综述文化强国建设与性别平等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魏宁基于在中国西南部民族地区GB村开展的实地调查,对藏族性别身份的身体特征及其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运作模式与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她发现,藏族性别的具身实践主要通过宗教仪式中的身体训练、规范化身体习语的使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表演来实现。 https://wzhongxin.nenu.edu.cn/info/1087/1661.htm
3.构建和谐家园的关键要素,最新家庭破解策略展示会摘要:最新破解家庭和谐的关键要素在于家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与理解。家庭成员应积极倾听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增进理解与信任,共同制定家庭目标和价值观,促进共同成长。注重情感交流,尊重个体差异,解决冲突时采取开放、公正的态度。...http://www.xiaofangexpo.com/post/3885.html
4.最新破解家庭,构建和谐家园的关键要素,构建和谐家园的关键要素...借助社会资源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破解家庭难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和社会应提供多元化的家庭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难题,还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为家庭和谐提供有力支持。 最新破解家庭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夫妻间的沟通与理解、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强化家庭共同价值...http://www.newsheyi.com/post/4129.html
5.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通用9篇)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1 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应满足两方面要求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政治性,通过进一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本质属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界定为: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06000008_1383100.html
6.美国政治社会化12篇(全文)“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在1958年正式提出, 1959年另一位美国学者赫伯特·海曼在《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在这之后, 随着英美等国陆续出版了大批有影响的著作, 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纵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的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j0ujb4z.html
7.心理降的论文(二)开设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21110141118_2065362.html
8.《政治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8、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儿童阶段。第二,学校—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显然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总之,学校是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第三,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https://www.jsve.cn/zikaofuxiziliao/58474.html
9.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十二篇一、引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由各类服务主体提供的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网络。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服务体系现状 1. 农业技术服务: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主要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承担,但服务覆盖范围有限,技术更新...https://www.1566.cn/baogao/diaocha/170349537110081.html
10.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重点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4/266460_3.html
11.浅谈严父慈母教育方式的利弊(通用7篇)2-5学校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而如今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手段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多媒体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3 对当前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https://www.jy135.com/edu/360246.html
12.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二、以加强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为突破点,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 1、党建、团建工作规范化。系部系根据具体情况,于今年9月分设了两个学生支部,各支部书记参加了组织部组织的“支部书记学习班”,进一步规范了了工作流程。本期共选送70余名学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班,党总支坚持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预备党...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488315.html
13.学英语作文400字内容主要归纳为“留守儿童”的心理理由、行为理由、教育理由等 。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则是这些所有理由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由。从儿童自体的方面、家庭的健康方面乃至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诸多理由。https://www.qunzou.com/zuowen/sibaizi/187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