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三大主要场所和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既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共同为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家庭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形态,具有自己独立价值、独到使命和独特规律。在培养人才的宏大工程中,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发挥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是孩子的特殊学校
二、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特殊老师
三、家教是孩子成长的特殊课程
孩子自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良好的家教能培养出一个栋梁之才;错误的家教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父母给的。父母作为孩子成长最直接、最亲密的第一责任人,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说孩子学说的第一句话、学会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家长教的。婴幼儿出生后看得最多的是父母的活动,听得最多的是父母的语言,父母的言行印刻在他们的大脑里,他们在模仿大人的言行中逐渐长大,影响着将来的发展。小孩很多行为,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孩子最早的习惯是父母养成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帮助人健康成长,坏的习惯妨碍人的发展。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优秀的父母,给小孩终身享用的东西之一,就是良好的习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上发生的事、邻里之间发生的事、单位中发生的事,父母天天在处理,天天在议论。父母的分析、判断、处世方式时刻影响着小孩,从婴幼开始耳濡目染,长大后,或模仿、或借鉴、或发展,从小孩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当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你是家长,也是老师;家庭是小孩生活的地方,也是受教育的场所。
家庭教育随时随地进行,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方法上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不拘一格;内容上涉用面广,大到做人的道理,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都可成为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不仅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更是孩子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养育子女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是夫妻满足自身需要、体现生命意义的行为选择和态度倾向,也是家庭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把子女教育好了,也就是把社会成员教育好了,也是对社会作贡献。
四、家风是孩子成长的特殊文化
家风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是家庭的价值观。
家风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育人功能,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和家族成员,又能促使家庭和家族成员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家风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种特殊文化,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性格特点、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是一个人生的良好起点,是孩子的成长的优良环境,它可以让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家风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家风”的形成,不仅对当代的家庭成员有深刻影响,也会影响下一代人,往往世代相传,成为一种顽强的稳定的习惯势力。
家风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反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家风是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家风建设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融合时代精神,努力要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的积极的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家庭构建良好的家风,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里茁壮成长,良好的社会风气才有坚实的基础。
撰稿:刘传铁(湖北省关工委副主任,省委高校工委原书记,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原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