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族,夹在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中间的中年一代,在享受“三代同堂”幸福感的同时,也负担着三代人的生活。本期主人公——刘先生就是一名典型的”夹心族”,虽属演艺人士,但收入水平中等,三代人的生活重担扛在肩上。
理财目标的分析及建议
一、家庭境况分析
刘先生家庭处于生命周期的稳定期,加上夫妇所从事的行业属于稳定型,家庭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虽然家庭无负债,现有积累资金也足够赡养老人和供养孩子上大学,但要筹划夫妇二人的养老计划和医疗保险,为老年生活经济独立打基础,那么,这一些积累就远远不够了。
刘先生和夫人目前均处于人生壮年,为家庭奔波劳碌,为赡养老人、供养子女筹备资金,考虑医疗保障的同时,也要降低意外对家庭境况的影响,同时更应注意到自身生活的品质,并从现在起,安排相应经费以使晚年生活自给有余、轻松快乐。
二、家庭投资风险偏好
以目前刘先生的投资方向及意愿分析,风险承受力属于中等水平,风险偏好属于中低范围,是风险厌恶型的保守投资者。
三、家庭财务比率分析
1、净资产偿付比例=净资产/总资产=2960000/2960000=1
刘先生家庭无负债压力,同时也说明他没有充分利用起自己的信用额度。
2、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70000/11800=5.93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可以满足三个月的开支即被认为流动性较好,虽然刘先生家中有老人、孩子,但收入稳定,此流动性比例为3即可。
3、储蓄比例=结余/税后收入=223400/375000=59.57%
从储蓄比例可以看出,刘先生的家庭在满足当年支出以外,还可将59.57%的收入用于增加储蓄或者投资。
4、投资与净资产比例=投资资产/净资产=360000/2960000=12.16%
5、净资产成长率=净储蓄/净资产=(毛储蓄+理财收入-理财支出)/净资产=(223400+6000-0)/2960000=7.75%
刘先生家庭的净资产成长率过低,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资产所占净资产比例过低,另一方面,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回报率也较低,这将使得家庭财富的增长过慢。并且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工薪、演出收入,无法达到财务自由(日常固定开支主要依赖理财收入)。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刘先生家庭财务情况稳健有余,回报不足:家庭财富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工资等固定收入,投资性资产占有比例过低,月结余、年结余有大量资金仅是作为回报率低的存款,良好的信用额度没有充分利用等等。因此,运用好月度和年度的结余、适当的提高投资性资产以及回报率,是刘先生家庭财富积累的关键。
四、家庭理财目标建议
分析了刘先生的理财目标,并基于对其家庭境况、财务境况、投资承受力的风险偏好等的了解,结合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初步估计,从专业的角度上,我们找到其中考虑不周、存在风险之处,进行了调整:
实现理财目标的规划及策略
说明:
注[1]以2007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增长率为9.9%为基数估计得出。
二、老人医疗费用、教育费用规划
1、老人医疗费用:预计8.25万元
2、此处规划仅指大学教育费用,至于较久远、难以预料的深造费用,可以其他方式准备。
2007年,北京地区大学平均学费为5000元/年/人,住宿费为1200元/年/人,加上平时生活费用,需要15000元/年/人。以预期教育费用增长率5%计算,孩子大学期间费用预算如下:
3、依上分析,刘先生需要为母亲准备医疗费用和儿子大学教育储备最少约16.5万元,筹集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现有定期存款中的其中10万元,分为4.5万、2.5万、3万元分别存2年、3年、5年定期,增值取用两不误。
2.现在(2009年2月)购买2份三年期的教育储蓄产品,每份2万元,年收益率约为3.24%且不须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月存款1110元,三年后(2012年2月)共有本金39960元和利息1996元,共41956元。
三、家庭保障规划
1、2009年至2015年夫妻双方
刘先生的家庭收入严重依赖其和夫人的工薪收入,两位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要重点保障。目前,两位正值壮年,所从事的又均为安全系数较高的行业,并缴纳“社会医疗保险金”,因此,在儿子大学毕业前,其购买的险种为意外伤害保险,再补充适量重大疾病保险,防止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对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依据夫妇收入比例(300000元:60000元),并根据目前生活状况,刘先生需要购买保额150万的意外伤害险及5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刘夫人需要购买30万意外伤害险和10万重大疾病险。
2、2016年至2023年夫妻双方
这个时段,保费为9766~10603元/年。
3、2011年至2023年儿子
大学阶段:入校时,购买学校提倡参加的大学生系列保险。此学生险费用低,弥补了大学不同程度的公费医疗的漏缺,同时涵盖意外伤害赔偿。一般,学生保险费用按学制一次性收取,如S大学学生平安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住院补贴保险三险,每年保费仅为105(35+50+20)元/人,四年共420元/人,在报名时候就可一次性付清。
五、轿车购置规划(子女深造计划)
刘先生和夫人在孩子大学毕业后,生活重心将渐渐从关心培养子女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这时,一辆中档家庭轿车会给生活带来便利,增添了家庭生活的乐趣。
从家庭财务的角度分析,财富积累完全能够支持价值15万元的私人轿车,同时分析现金流分布及家庭开支的情况得出,刘先生有能力支付每年2.5万元左右的养车费用。
当然,如果刘先生有其他方面的资金需要,譬如儿子有继续深造的想法等,也可以挪用该笔资金。
六、赡养老人、辅助子女规划
作为儿子同时也作为父亲,为母亲和孩子筹划一部分费用,作为老人养老、儿子创业基金或是婚嫁费用等等,是人之常情。刘先生需要累积40~60万元的资金,同样,此项计划,刘先生可以作为其他方面投资的资金储备。
七、专用养老金规划
退休后,若要维持生活水平不变的话,生活费用应保持退休前费用的50%以上。按照目前家庭基本生活开销130000元,未来15年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4%计算:
妻子退休第一年夫妇年生活开销=130000×50%×(1+4%)15=117061元
那么,以妻子退休后25年(夫妇80岁),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4%计算:
退休25年夫妇俩总生活开销=117061[(1+4%)25-1]/4%=4875111.67元
需要设立专用养老金,分为自备部分和固定部分,以期筹备到上述金额:
1、自备部分
从购买房产收取租金(2013年)开始,每月初拿出7000元,定期定额的投资基金。由于该项投资周期长,淡化了市场的风险性,故建议选择投资收益和风险适中的混合型基金(年平均增长率8%左右,免税)。那么,到2023年底:
自备养老金共积累资金=7500(1+8%/12)[(1+8%/12)132-1]/(8%/12)=1589881.95元
2、固定部分
主要为退休后发放的社会统筹养老金
社会统筹养老金:根据当前的养老金情况,刘先生和夫人退休后,每年分别可从社会保障体系获得约140000元和24300元的养老金。
因此,妻子退休25年间(丈夫退休20年),家庭养老专用金有499万元,完全可以满足夫妇俩人退休25年以内的养老需要。另外,刘先生比刘夫人多工作5年,若再加上这部分收入,更是绰绰有余了。
八、月结、年结资金规划
结余规划是家庭财富积累的第一步,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常常要通过支用历年积累的盈余及其投资收益应对。因此,除去紧急备用金后,需要打理结余资金,使之既有活期的灵活度,又有高于活期的回报率。同时,提高了刘先生的投资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及回报率。
亲爱的中年朋友,特别是“夹心一族”,在忙于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别忘了多替自己着想,做好理财规划,才能做到“赡养老人、培养子女、浪漫人生、财务自由”。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