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课程,教授给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体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原理和概念来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分析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对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加以预测,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加以评估。
本课程按照“双一流”大学财经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标准制作,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年级平台课程的在线版,课程每周四上午更新一章。
参加三次单元测验和一次期末测验,成绩在70-89分之间,可以申请合格证书;在90-100分之间,可以申请优秀证书。
三次单元测验分别在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八章之后进行;课程结束两周后进行期末考试。
(1)具有基本的逻辑思维,不过,没有的话,我们帮你训练;
(2)会看懂坐标系,看懂曲线的含义,理解函数关系;
(3)知道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不是现实,但是是对现实的最好理解。
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
1.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2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角度
1.1.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模型
1.1.4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章课件
第一章随堂测验
第二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活动
2.1.1收入、支出与宏观经济循环流转:宏观经济表现的衡量
2.1.2收入、支出与宏观经济循环流转:收入、产出与支出
2.1.3收入、支出与宏观经济循环流转:存量和流量
2.2.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测度
2.2.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和核算原则
2.2.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特殊项目的处理
2.2.4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寓言三则
2.4.1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从支出角度看
2.4.2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从收入角度看
2.5GDP核算存在的问题
2.6实际GDP与名义GDP
2.7.1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编制
2.7.2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分类
2.7.3价格指数:CPI及其编制
2.8失业率
第二章课件
第二章随堂测验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与使用
3.1.1总产出的生产、分配与使用:总产出的供给方面
3.1.2总产出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产出的分配和总产出的需求方面
3.1.3总产出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产品市场均衡
3.2.1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GDP核算恒等式--从收入角度
3.2.2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GDP核算恒等式--从支出角度
3.2.3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储蓄的含义及其构成
3.2.4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投资的分类及其与储蓄的关系
3.2.5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从产品市场均衡到金融体系均衡
3.2.6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均衡的变化
第三章课件
第三章随堂测验
单元测验(一)
第四章货币与物价
4.1.1货币体系:货币的功能、种类和测度
4.1.2货币体系: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4.1.3货币体系:货币供给的过程--通货存款比率为零时
4.1.4货币体系:货币供给的过程--通货存款比率大于零时
4.2.1货币与物价:货币数量方程和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4.2.2货币与物价:货币市场均衡
4.2.3货币与物价:货币数量论
4.2.4货币与物价:古典二分法
4.2.5货币与物价: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2.6货币与物价: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第四章课件
第四章随堂测验
第五章短期经济波动理论:AS-AD模型
5.1.1总需求分析:短期经济波动概述
5.1.3总需求分析: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5.1.4总需求分析: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5.2.1总供给分析:长期总供给曲线
5.2.2总供给分析:短期总供给曲线
5.2.3总供给分析:总供给曲线--从短期到长期
5.3.1总供给分析及其应用:长期均衡的实现--从短期到长期
5.3.2总供给分析及其应用:AS-AD模型的应用
5.3.3总供给分析及其应用:石油危机--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第五章课件
第五章随堂测验
单元测验(二)
第六章短期经济波动的总需求分析I:乘数原理
6.1.1总需求(总支出)与均衡总产量:总需求对经济的作用
6.1.2总需求(总支出)与均衡总产量:总需求与均衡总产量
6.2消费与总需求
6.3均衡总产量的决定
6.4.1均衡产量的变动:乘数原理--代数法分析
6.4.2均衡产量的变动:乘数原理--表格法分析
6.5.1政府部门(财政部门)的作用:政府与总需求
6.5.2政府部门(财政部门)的作用:财政政策变化的效果
6.5.3政府部门(财政部门)的作用:财政政策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课件
第六章随堂测验
第七章短期经济波动的总需求分析II:IS-LM模型
7.1.1商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商品市场上利率对总需求的影响
7.1.2商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与商品市场均衡
7.1.3商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性质--斜率与位置
7.2.1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流动性偏好理论
7.2.2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7.2.3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7.3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7.4均衡的变化与经济的波动
7.5从IS-LM模型到AS-AD模型
第七章课件
第七章随堂测验
第八章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
8.1.1短期经济波动-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8.1.2短期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和惯性通货膨胀
8.1.3短期经济波动-通货膨胀:AS-AD模型与货币数量论的比较--不考虑LM的变化
8.1.4短期经济波动-通货膨胀:AS-AD模型与货币数量论的比较--考虑LM随价格的变化
8.2.1失业与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的影响因素
8.2.2失业与失业率:政府与工会对结构性失业的影响
8.2.3失业与失业率:企业对结构性失业的影响
8.2.4失业与失业率:周期性失业
8.3变化与产出变化的关系:奥肯定律
8.4.1短期经济波动-菲利普斯曲线: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8.4.2短期经济波动-菲利普斯曲线:从AS曲线到菲利普斯曲线
8.4.3短期经济波动-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决定通货膨胀的因素
8.4.4短期经济波动-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决定失业率的因素
8.4.5短期经济波动-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8.5菲利普斯曲线与稳定性经济政策
8.6小结
第八章课件
第八章随堂测验
单元测验(三)
第九章长期经济增长
9.1.1关于经济增长的事实: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事实
9.2什么是经济增长
9.3经济增长的源泉
9.4经济增长的核算
9.5.1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产出的供给与需求
9.5.2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资本的动态演进变化
9.5.3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过程
9.6.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下经济增长稳态的变化: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9.6.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下经济增长稳态的变化: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9.6.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下经济增长稳态的变化:经济增长的黄金律稳态
9.7经济增长模型与现实世界
第九章课件
第九章随堂测验
第十章开放经济理论
10.1.1国际经济联系:进口、出口与净出口
10.1.2国际经济联系:净资本的流入或流出
10.1.3国际经济联系:国际收支差
10.1.4国际经济联系:名义汇率的决定
10.2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10.3国内储蓄投资状况与国际资本流动商品贸易
10.4.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或产出决定:小型开放经济与完全资本流动
10.4.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或产出决定:蒙代尔-弗莱明模型Ⅰ--模型引入
10.4.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或产出决定:蒙代尔-弗莱明模型Ⅰ--国际收支平衡
10.4.4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或产出决定:蒙代尔-弗莱明模型Ⅱ--模型引入
10.4.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收入或产出决定: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国际收支平衡
10.5.1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10.5.2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
10.5.3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10.5.4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
10.6不可能的三位一体
第十章课件
第十章随堂测验
曼昆:《宏观经济学》(最新版)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建东、尚晓晔和欧阳伟如:《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