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三)团队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团队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仅有团队领军人物的“人治”是不足以推动团队的长远高效发展的,唯有通过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将岗位职责划分清晰,从而达到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积极配合团队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稳固的组织结构,构建共同的目标愿景,保证沟通的流畅一是招贤纳士,招募有共同决心目标和价值观的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制定符合团队发展的组织结构,根据各成员的特长与性格特点将团队成员合理安排在各岗位上。二是建设符合本团队的团队文化,制定团队发展愿景和团队价值观与创业理念,并将团队文化书面化,融入到团队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中去,以此对团队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创建团队;建设;特征;人员构成
1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七期)研究项目
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已屡见不鲜,但成功率较低,失败原因繁多。创业团队的组建是整个创业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组建高效的创业团队并对其进行指导,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
创业初期,创业团队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奋斗目标走到一起,并会在团队中自发生成斗志和对美好前景的憧憬。这在创业伊始的大学生中是非常普遍和值得肯定的表现。然而,随着创业进程的发展,团队内部矛盾、行业竞争、资金链断裂、缺乏专业指导等困难频发,多重困难直接威胁到创业团队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会选择解散团队、放弃创业项目。如果创业团队在组建时能充分考虑创业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良性、有效的配备团队成员对创业项目的成功大有裨益。
2优秀创业团队的特征
1、具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团队
2、具有良好管理建制的团队
选定了合格的领导者,团队其他成员也应具备各自的特点并符合本团队的管理机制。成员们应对本团队的长期经营发展具备充足的信心,愿意为之付出,不能因一时利益损失或困难退出团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将会面临挑战和遇到困难。团队领导者负责制定团队的发展规划后,成员们应根据具体业务发展进行明细分工,对其义务和权限做出具体的规定,保证团队成员可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向共同目标前进。
3、优势互补的团队
任何人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有优点、有不足。创业者可能在专业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财务管理等方面能力很差,因此应当建立一个优劣势互补,囊括管理、技术、财务、市场、法律等创业涉及领域行家的优秀创业团队。只有在创业所需的各个层面拥有不同类型的人才,组成团队,才能在创业活动中优势互补,强化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从而发挥团队的整体功能。
当然,优秀的创业团队并不一定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创业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最终打造出良好的创业团队。
4、气氛和谐融洽的团队
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一个沟通有效、相处和谐的创业团队有助于推动创业活动稳健持续发展。打造这样的团队需要每名成员坦诚相待、明辨是非、具备大局观。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和维护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团队的主要成员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会给整个团队带来严重后果。同时应考虑到在团队组建时考查合作成员的品质,观察成员的诚信度等,将风险排除在团队组建之前。
5、学习型团队
3优秀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
创业团队在成立伊始可能只有2、3个成员,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团队规模逐渐扩大,要形成优秀的创业团队,人才构成就必须科学合理,一般应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
1、团队领导者
团队领导者关系到了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有智慧的领导者可以引领团队成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如果缺乏了这样的人物,团队成员无法有效聚集,有可能变成一盘散沙;这样的团队缺乏竞争力,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2、专业技术人才
创业活动的生命力源自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这样的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能评估行业趋势,有充足的从业经验。
3、专业经营人才
经营人才包括了生产经营人才和市场经营人才两类。具备了专业技术,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产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这是生产经营人才优势所在,也关系到创业活动规模和管理等方面。生产经营人才关系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效率,同时也关系到调动生产者的工作积极性。
创业产品能否输出到市场并被接受关系到了创业成败,这一过程需要专门的市场经营人才做出努力。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市场经营实现,市场经营人才需要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而仅仅懂得市场经营并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市场经营人才,还需要具备众多知识或技能,如了解产品、了解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了解客户等等。
4、金融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应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规范的财务制度,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现代企业对金融人员要求很高,不仅应具备相应金融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关系协调能力。
5、法律人才
大学生创业团队会忽略法律知识在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不违法就不需要配备专业的法律人才;而众多小型团队在扩大化进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如股权变更、业务转向等法律纠纷,最终导致创业活动的失败。如果在创业活动伊始能对这一领域引起重视,可以避免一定的风险和困难。
6、行政人员
业之初团队规模较小,团队成员身兼数职,但根据发展的需求,可以在团队中设立专门的行政人员,如人力资源专员、公关人员等。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创业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自身的长足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特点加以研究分析,指导其发展,有利于帮助他们良好成长,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著.现代企业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团队设计理论;策略
2008年的金融海啸,已然过去4年之久,虽然当时的中国受到损伤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最严重,但金融海啸对我国就业岗位造成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国家不断出台就业政策的情况下,大学生也自寻出路,不少人投身另一种解决自身前途的方式――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党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在此号召下,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目前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并不看好,常见报端的多数是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本次研究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情况,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设计了问题,并进行了调研。
本研究自行编制问卷,内容涉及已创业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已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已创业大学生对大学生团队设计考虑的因素;以及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所持的态度(包括教师认为的团队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教师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情况)。
一、团队设计理论概述
目前,学术界就本文中所提到的“团队设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团队效能评价模型研究》[1]的作者在该篇论文中给出团队设计理论的定义为“团队设计主要是指团队为了明确自身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定位(生态位)而规划的一些团队静态的可设计的特质。”并运用严谨的数学方法对“团队设计”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该论文中所提到的团队设计变量是一些能够显著影响团队效能的因子,分别是目标、规模、成员的技能组合、成员的异质性、成员间的熟悉度、工作规范和权力结构。该论文中所用的量表信度系数α=0914,具备很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创业团队设计视角的创业团队建设
一个新创业企业战略的选择和执行,与其说依赖于其创办者个人的特质、背景和行为,倒不如说更决定于整个高管团队的特质、行为和经验以及团队成员一起合作的程度和质量。[2]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创业活动越来越多的是基于一个创业团队而非单个创业者,并且创业团队的绩效明显要优于单个创业者。[3]但创业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是存在的,如何在创业的各个阶段,保证创业团队的高绩效,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创业团队构成多元化或多样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团队设计理论对创业团队建设进行探讨。
(一)创业团队设计的七大指标
1目标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管理大师德鲁克如是说。为团队设立一个目标,不难理解,这是团队设计时首要的任务。笔者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在团队不稳定原因中,“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理念不合,导致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占了224%,为最大的问题。
2规模
规模是指团队成员个数,团队成员的个数直接影响到了信息的交流。假设一个成员数为N的团队,团队内部就包含了N*(N-1)/2种沟通关系,不难发现,N的数值越大,沟通关系就越复杂,沟通就越难以达到有效。
3技能组合
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拥有创业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因此团队成员中一些基本技能的互补是创业企业能够发展的重要条件。分析调研结果可以知道,创业团队对成员选择考虑的方面对于“拥有的技术具有互补性”(667%)相对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为最少。
4异质性
本文说的异质性指的是团队成员的性别、个性、背景、态度或经验因素的总体差异,着重强调的是不同性格的差异。同样,在导致团队不稳定的因素中,“创业成员之间性格、理念的不合”(224%)也可以看出,成员之间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稳定。
5熟悉度
熟悉度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在选择团队成员时有382%的人倾向于选择同学,327%的人倾向于选择社会朋友,可以看出,多数创业大学生希望和熟悉的人一起创业。
6工作规范
工作规范是指具体工作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说“没有不可抗拒原因,上班不准迟到早退”等等。
7权力结构
这里的权力结构说的是汇报流程和决策流程,是对团队组织结构的一种描述。该因素和团队规模有关,在创业团队多采用扁平结构的情况下,规模越大权力结构就越复杂。
1设计创业团队时应力求成员目标一致
为团队设计一个目标,上文已经说过,这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五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自我所期望成为的人物。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而团队的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的自我实现的目标,应该是最能团结团队成员的因素。但是就实际调研结果来看,已创业的大学生表示因为“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224%)导致团队不稳定,是创业团队最大的问题。
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设计创业团队的目标时,一方面,在选择成员时应考察影响成员目标的性别、个性、背景、态度或经验等因素,评估成员目前目标以及未来可能变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创业过程中考察团队成员目标变化,及时提出激励或者退出策略。
2设计创业团队时应尽量保证团队成员技能的互补性
创业团队建立之初,在选择成员时往往看重的是“经验”(249%)以及“资金”(153%),对于“不同专业的人”(116%)考虑较少,这就导致了技能组合不完整,会存在重叠和缺失的现象。技能重叠,一方面,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增加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技能重叠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多头领导,多头领导是因为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一个下属同时接受多个上级领导的现象。这时候整个组织的信息传导机制就会打乱,下属在执行命令或者再往下一级传递信息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命令。技能缺失,可想而知,必然将会导致企业平稳运营出现极大的缺陷。
在创业团队建立之初也许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技能组合互补性的人选,这时候与其苦苦寻找,不如选择具有可塑性的人才进行培养,这种情况也能以较小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利益。
3设计创业团队时应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和准则
创业的具体事务还是要人去做的,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出于各种原因的值得鼓励的行为和不值得鼓励的行为。其中有一些是经常性的,有一些是偶然性的,那么对于经常出现的行为应该规定明确的准则,也就是所说的行为规范,以达到提高团队运作效率的目的。
除了一些基本的工作规范例如每个人都要各尽所能,承担实质性工作以外,成功与不成功的团队对于类似以下问题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回答,并采取相应不同的行为方式。[4]各个职位的绩效如何评估?使用什么方式的激励措施才能保证公平?招聘与提拔的手段有哪些?还包括公司其他事务,如会议制度,与外部沟通的渠道,物资的管理等如何确定?
另外,根据调研数据,有173%的人认为“创业期初无明确利润分配方案”是导致团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仅次于“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理念不合,导致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224%)居于第二的位置,因此,笔者认为在创业初期应该确定的规范和准则还应包括详细的利润分配方案,这可以有效的解决创业中可能发生的利润分配矛盾。
三、总结
符合团队设计理论的技能互补性的企业,基本职能要包括营销、研发、生产、财务、人力五大部分。需要设置的岗位要有总经理、营销主管、研发主管、生产主管、人力资源主管和财务主管。因此,在设计团队时则应考虑五大职能的人员配置,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参考文献:
[1]赵枫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团队效能评价模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
[2]刘燕,吴道友创业团队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8(01):6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创业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文化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1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1.2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1.3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整合不完整
2.2资金管理不周全
2.3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3.1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口号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企业文化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3.2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3.3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
要完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将学科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使课程价值和功能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二,实践课程。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去除只学于校的弊端,积极走出去,搞校企联合的模式,开设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以天下为师,广泛涉猎,惟其如此,才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室友关系团队建设
大学生团队的创建有为同一兴趣的,如摄影协会;有为学术追求的,如数学建模;有为创新公益活动的,如杭电创行团队等,而以寝室室友为基础的大学生团队,也普遍存在。大学室友之间有一份超出商业利益的友情,这种友情对于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的爱好、兴趣、探索目标,对于以后的成长有很多的益处。
1.团队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大意义
在许多国外名校里,大学生的创新灵感不是来自课堂的知识传授,而是由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社团、聚会等自发性地组织在一起,对各种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和沟通,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每个学生除了获得知识的累积外,还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各自的知识结构。
“尺有所短,存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个人和团队融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团队的发展,兴趣是这群年轻人撬动梦想的最好支点。闲暇之时,成员之间彼此讲讲开心的事,说说开心的话,充分调动情绪,营造欢乐气氛,保持乐观和谐的局面,有助于高效工作,又助于身心健康。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以使团队工作高效、气氛活跃,充满勃勃生机,创造出1+1>2的效能。
2.室友关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作用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近年来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如数学建模、创行团队、电子设计、杭电迪喜之光团队等团队建设已取得不小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团队协助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自2011年开始基于寝室室友关系的大学生团队建设实践,已经取得了国家和省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奖项,取得过国家和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2011年他们又自主成立了创业公司,在短短的2个月内目前该企业已拿到20万元的订单,销售额超过10万元。随着2008级本科生的毕业,目前该团队又自发地扩充了5名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同学,扩充了2名研二的研究生。在团队成员组成方面,由于团队成员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组团的,其中不同学院的同学由同学自己寻找与老师介绍相结合。从运行的情况来看,团队同学之间没有发现矛盾和隔阂,同学关系非常融洽。
3.室友关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消极作用及解决方法
从2013年开始学工和公寓老师联合开展了如下的调查,对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心理状态与非团队成员心理发展状态的分析、邻近寝室的团队成员与非团队成员关系状况。数据显示,在调查中有部分团队成员与其室友关系不是很融洽,往往因为生活习惯、性格原因、利益关系等各种因素导致出现矛盾,有如下特点:
寝室产生矛盾时,单单靠同学内部之间很难协调,需要外界的干预,如思政辅导员和公寓生活指导老师等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如下:
3.1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团队意识和信念,把寝室作为一个团队。更好地融入寝室集体生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3.2遵守寝室公约制定寝室规章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室规是寝室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在这里,“室规”是一种包括寝室清洁卫生、寝室精神、成员考核、自主学习、值日分工、应急预防与处理等制度以体现寝室成员核心团队价值观念的总细则。寝室内成员应自觉遵守室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选好寝室的带头人
寝室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寝室长的作用和能力。因此选好寝室长很有必要,要选择学习成绩较好、能力突出、性格较为外向并且喜欢与人沟通和合作的人。
3.4多开展同学喜闻乐见的团体活动
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寝室内务评比、寝室设计大赛、公寓趣味运动会等,要求寝室所有的成员均要积极参加。寓教育于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对室友团队的主动引导
公寓文化是公寓中全部活动的精神表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化对学生的室友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引导和教育同学培养积极健康的面貌。对教育学生的成才有两种作用:一是无意识调节,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对个性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二是有意识调节,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引导和规范化管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公寓文化建设中,首先是要搞好楼宇的环境卫生,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最直接的,良好的住宿环境对学生是一种享受,这种良好的感受会促进有良好的行为。我校通过文明寝室和标准化公寓建设,硬件设施和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为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利用宣传工具,充分发挥楼宇宣传栏、板报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对各类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彰,对不好的现象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起指导作用。第三是开展同学喜闻乐见的公寓活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公寓文化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三届,每届公寓文化节历时一个月多,开展近十项文体、娱乐、知识竞赛、才艺展示等方面的活动,吸引近万名同学的积极参与。先后获得“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策划案”等荣誉。2014年组织的楼宇拔河对抗赛,在丰富同学们的公寓生活、培养拼搏精神的同时,更培养了同学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团队成员任用与选拔局限性大、缺乏目标、角色不清晰及创业团队制度管理不完善等,提出应在完善团队成员结构、明确团队目标、保证团队沟通的畅通和激发员工激情等方面进行努力,并以团队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作为团队运行的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员工激情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09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校级课题“结构性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意识唤醒与就业能力提升”(项目编号:slgky13-23)
收稿日期:2014-12-25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但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统计,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中有70%因各种原因在5年后解散,团队成员发生变化的超过50%,仅有8%的创业团队保持稳定。
1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任用与选拔局限性大
要搞好一个团队的建设,团队成员的任用与选拔至关重要。大学生创业团队人际关系网络处于欠发达状态,故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由一些私交很好的伙伴组成,在发展之初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创业团队很快会进入疲乏困顿期,亦或是内耗期,限制企业的发展,甚至因此使企业走向衰败。
1.2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过程中对目标行业的判断力不足
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立及发展仅凭一股年轻气盛的激情,或者被某个事件刺激之后一时头脑发热,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进入一行业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而这种强烈的进入盲目也导致了其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盲目。实则是大学生没有准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与整个行业的形势,对目标行业的判断力不足,这也是导致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夭折的重要原因。
1.3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过程中成员角色定位不清晰
要促进团队积极向上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团队成员如果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团队运作过程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就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干好什么工作,以配合其他成员工作,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学生创业团队也不例外,更应该积极的做好这一点。然而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角色定位不清晰,甚至显得混乱,导致团队成员不能各司其职,不能及时地完成任务,且不断出现工作相互扯皮等,团队忙碌却无明显效果。
1.4大学生创业团队基础制度难以订立
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有序发展需要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的支持。而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对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知之尚浅。初出茅庐的他们年轻气盛,装满激情,没有意识到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而是靠着人情关系来维持,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团队运行效率低下,部门与部门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等。
2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建设问题对策研究
2.1团队成员结构要合理
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的过程中,应尽量吸纳与各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专业性人才,使团队成员在素质、能力与专业背景上互补,最大程度实现团队内部的优势互补,规避因团队成员同质带来的疲软、迟钝及相互排斥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多考察借鉴成功创业团队的组建方式,减少自身存在的不必要问题。
2.2运用五力模型增强对目标行业判断力,明确团队目标
(1)大学生创业对于即将进入的目标行业的判断十分重要,这将决定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走得长远并最终走向成功。波特的五力模型可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清楚认识这一问题。大学生创业团队在选择目标行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即将进入的行业中固有的竞争对手的威胁,是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或者其产品和服务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自己的团队进入后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受排挤的力度大小等问题。潜在竞争者同大学生创业团队一样,也即将要踏入同一行业,所以大学生创业团队必须对这方面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与敏感。
(2)明确团队未来发展目标。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目标凝聚力,应该构建团队共同的目标远景和前进的方向,并将团队整体目标沿着整体发展的大方向逐级分解,具体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一股为了完成目标,赶、帮、超的创业氛围,最终形成强劲的团队目标凝聚力。
2.3运用SWOT分析进行成员定位,理清职能,保证顺畅沟通
(1)运用SWOT分析模型帮助团队成员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在于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自己及自我工作环境有足够清晰地认识。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必须对自己在团队中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团队、同事相互之间带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2)明确组织结构,理清组织职能。除了成员对自己优劣势以及工作环境的整体分析外,为提高团队成员角色定位的准确度,大学生创业团队从发展之初就应建立的组织架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并让团队队员有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团队核心领导力及团队核心文化,围绕一个中心,各部门、各成员各司其职,这样团队中各角色定位才能更加清晰有效,运行效率才更高。
(3)保证团队内部沟通顺畅。从团队沟通的角度讲,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合理高效的上传下达及迅速反馈沟通机制,加速其成员明确角色定位的速度。团队指令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所经历的层级,以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拖延及失真,传递形式应当多种方式相结合。
2.4制度的建立可借力成功团队,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团队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初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大学生创业团队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大体上应当把握住以下内容:
(1)制度的建立可以借力于成功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建立之初,难以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局面,大学生创业团队可搜集和借鉴同行业成功的企业、团队管理制度,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学习,为自己创业团队制度建设打好基础。
(2)建立团队管理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当建立动态调节机制,针对市场、消费者及组织战略、目标等状况出现的变化,作出阶段性的调整,以保障制度的行之有效和团队队员素质的及时调整和提高。
2.5激发和维护团队成员的工作激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1)激发和维护创业团队成员的工作激情。大学生创业团队及团队成员需要适时的鼓励,使其在团队建设发展中保持团队建设之初的激情与斗志,其中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鼓励。精神上首先以文化鼓励为主,以团队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成员,使其能与团队整体同呼吸共命运。其次在团队成员的职业规划发展上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每一次小的晋升,或者集体会议上的褒奖,都是保持团队成员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的源泉。在物质方面来讲,大学生创业团队要给予团队成员金钱上的满足感,能使其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提升,并加强福利待遇。
(2)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必须建立在合理、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上,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绩效考核需要兼顾团队整体与团队成员两个层面,构建一个双重绩效考核体系,将团队整体绩效考核与团队成员个体绩效考核指标相融合,在对个人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核个人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对成员的支持等纳入到个人绩效中,多劳多得。绩效考核的方案必须取得创业团队全体会议的通过,树立其权威性,如此一来,在将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上,依据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便能基本上满足团队成员的心理预期,减少因利益问题引起的人员流失。
3结语
以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形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是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及改善产业结构的一合理路径,但大学生创业团队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及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及政策建设,以帮助大学生通过团队创业以摆脱就业难的状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张英杰,郭剑锋.基于德育创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2黄卫平.谈大学生创业[J].科技信息,2010(5)
3胡玉东,蒋琴雅.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培养策略[J].创业经济,2010(8)
4辛建中,王养森.论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