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市中区教研室编语文试题
(2024.4.7)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孕育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念故里特殊的情结,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燥,这种情结就愈弥足珍贵。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无论飘落得多远,都无法摆脱大树对叶子的意义。一个人的身上总有着故乡的脉络,流着故乡的血,带着永远不可改变的基因。乡愁,是一种与日俱增的情感,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氤氲于儿时的故乡。故乡,不仅是生命出现、成熟、成长所在,更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即使身处异地,漂泊他乡,人也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来怀念自己的故乡,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故乡,才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形成带着深深故乡印痕的体质、性格、习惯,以及为人处事的准则。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孕(yùn)育浮燥B.氤氲(wēn)疲惫
C.即(jì)使抚慰D.漂泊(bó)准则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B.与日俱增C.芸芸众生D.为人处事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不仅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所在,更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
B.故乡,不是生命出现、成熟、成长所在,而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
C.故乡,不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更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所在。
D.故乡,不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而是生命出现、成熟、成长所在。
【答案】1.D2.A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浮燥——浮躁;
B.氤氲(wēn)——yūn;
C.即(jì)使——j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和传颂。“脍炙人口”通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等具体内容,而不是用来形容“文化观念”,使用不恰当;
C.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文中用以指代世间众多的人,强调个人在广大人群中因为有自己的故乡而能认清自己的身份,使用恰当;
D.为人处事:为人和处事的方法和道理。此处形容由故乡所形成的个人行为准则,使用恰当;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文中画线句语序不当。按照生命的自然过程,应该是先“出现”(即出生),然后“成长”,最后“成熟”。再者,“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一般来说,“安身立命”是更基础的需求,而“生命的出现、成长、成熟”是在此基础上的更高级的需求或结果。因此,原句应修改为:故乡,不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更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所在;
故选C。
4.阅读下面材料,仿照文中画线句续写一个句子。
100多年前,济南自开商埠,创造了近代中国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先河,并极大促进当时济南的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见证了济南百年沧桑沉浮。从自开商埠到历史重塑,济南老商埠凝聚着太多商业、文化、老字号留下的历史记号,见证了济南的城市发展和革新。历史就像一条河流,它带走了流年,也濯新了记忆。徜徉在经二路上,你常常会发现老济南的另一面。这些古老建筑、寻常巷陌就像_____________。
【答案】历史的年轮,记载了平凡淡朴的生活,展现了多姿多彩的颜色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题仿写的句子要和“一条河流,它带走了流年,也濯新了记忆”的句式一致,即“……,它……,也……”,同时,要注意与上下文内容的连贯性。文中画线句“带走了流年”与“濯新了记忆”是相对的两个方面,续写时也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