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月25日讯这几天,平时最为稳重的福世强笑意一直挂在脸上,像个等待去游乐场的小孩;而一旁的福蒙,更是激动地推着助步车转来转去;小姑娘福世孟表情平静,她说自己心里是真得高兴。
年根儿底下,期盼团聚的心情日益浓烈。昨天,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将几个曾在社会家庭寄养生活过的孩子送回唐王镇纸坊村。终于和多年未见的“家人”重聚,他们要和“爸爸妈妈”过一个特别的团圆年。
好久不见孩子,李京平流下了泪水。
1福世孟和家人李延平、颜廷芹及侄女合影
2福世强和家人刘振和、韩作芳等人合影
3福双意和家人刘振民、李京香及侄女合影
4福小超和家人刘麦田、周俊英等人合影
5福世帅和家人李京平、刘延芹及奶奶合影
6福蒙和家人韩双、奶奶合影
“今天太高兴了”
升温后的省城济南,阳光照下来格外温暖。济南市社会福利院五楼活动室里,六个孩子的行李和他们准备的礼物已经码放整齐,准备“回家”的他们或正襟危坐或喜笑颜开,满是期待。
其实,这几个从济南儿童福利院转过来没多久的“大孩子”都已成年,最大的22岁,最小的19岁,都曾因脑瘫被遗弃,“跟这里供养的老人相比,他们还是孩子。”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潘燕说。
2004年,济南推行家庭寄养政策,一群孤残儿童陆续来到唐王镇纸坊村的寄养基地,开始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对这些孩子来说,有一个家是最幸福的事。2012年根据国家政策,儿童福利院将寄养儿童全部接回,这些孩子此后再没回到过原来生活过的家。
如今,终于能“回家”看看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天太高兴了!”福世强说,他激动的一晚都没睡好,昨天五点多就起床等着回家。2000年4月,小世强被家人遗弃在济南火车站附近,后被福利院收养。2004年10月,他作为第二批被寄养人员,成了韩作芳的“儿子”;2007年,因要接受治疗转回院内生活,此后,“韩妈妈”就成了世强梦中时常出现的形象。
12年不见,一眼认出儿子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在“福娃”们看来仿佛比一个世纪还长。9点半,中巴车到达纸坊村寄养基地的大院,“都没怎么变样呢。”福世孟兴奋地说。
没等车停稳,焦急等待的人群就围了上来。“长大了,真是大小伙子了!”“还认得我不,我是谁呀?”“哎呀,我的宝贝闺女!”……下车后,孩子们被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把抱住,言语中,带着笑也有泪。
因为要接儿子,经营豆腐生意的韩作芳特意停了一天工。昨天,她一眼就认出了福世强,“12年,12年没见了……”拽着儿子的手,她的眼泪奔涌而出,小伙子本来要安慰妈妈,结果自己也忍不住掉了泪。
“大帅呢?”到车上找了一圈没看到,直到下了车,妈妈才被福世帅拉住了手。福双意的爸妈还带来了双胞胎小侄女,如今回来,她已经当了姑姑。人群中,福蒙站在原地不说话,不一会等来了83岁的奶奶,福蒙立马迎上去,老远就叫奶奶。
感动落泪
“平常他们经常念叨,什么时候回唐王的家啊,说想爸爸妈妈,有的寄养家长也很关心孩子在院里生活得好不好。”潘燕说,这几个孩子对家庭的概念已经从寄养生活中建立起来。而福利院也愿意满足这些孩子“回家”的愿望。“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毕竟在寄养家庭生活了这么多年,感情都很深。”经过前期的联系,双方一拍即合,都希望让孩子回家过年,“也是对家长有一个交代,孩子成长得很健康,学了不少手艺,也是一种感恩。”
靠近堂屋的房间,韩作芳还给儿子留着。得知儿子要回来的消息,她特意换上了新床单和厚被褥,“家里不比福利院暖和,就让他的床靠着一大排暖气片,别冻着孩子。”床边,细心的韩妈妈还做了一片布帘,“孩子大了,住在一起总归不方便。”韩作芳说,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这间小屋里照顾小世强时的情景。
福双意的爸爸刘振民,特意找出了当年和女儿的合照,家里也早就备下了双意喜欢吃的小点心,“回到家,闺女就问有没有全家福,她拿着看了又看。”都说父亲疼闺女,刘振民拉着双意的手,满是慈祥的眼神。“当年她走后好几天我都睡不着觉,后来曾到社会福利院,但到了门口没进去,怕影响孩子心情,就在那默默看了一会儿,想象她此刻正在干啥。”如今真正见到女儿,这个淳朴父亲的眼泪再也忍不住。
掉色的红手绳
被接回家团圆的,还有福蒙。2001年4月,在官扎营中广场垃圾楼处,小福蒙被发现送到了福利院,也是一个脑瘫儿。2004年转入唐王基地的他,不仅得到了母爱,还有一个疼他的姐姐。
韩双没有想到的是,这条姐姐送的红手绳,被福蒙珍藏了十多年,如今已经褪了色。“拉他手的时候觉得有东西,以为孩子戴了块手表,一看竟然是姐姐给的红手绳,我当时一把抱住了儿子,感动得不行。”
福蒙的姐姐现在在外做生意,一直记挂着弟弟回来的事,“姐弟俩感情好,她再三确认是不是真的回来,说实在不行就去福利院看弟弟。”在外人面前有些腼腆的福蒙,回到家显得格外踏实,道别时,他突然摆摆手,像个小主人似地轻声说了句“再见”。
还是妈妈的味道
回到家,妈妈拿出早就买好的明黄色棉服让女儿换上,怕女儿冷让她多喝水,“衣服还有点小呢,这么多年没见没想到长这么高了。”中午,颜廷芹亲自下厨炒了菜,“小时候她最喜欢吃炸鱼,今天给她炸一盘。”小世孟兴奋地吃着鱼,她说这还是原来妈妈的味道。
记者手记
爱心的冬天
2019年的冬天,比想象中暖一些。在日月更迭、生活变迁中,偶尔,将视线转向他们,在这群“特殊”孩子的身上多停留片刻。
从小不幸被遗弃,还要战胜身体上的病痛;但又何其幸运,父母家庭的爱并没有短缺。
于是,他们倍加珍惜,又充满感恩。
在济南,第一个出嫁的福家女儿福群,自己开办爱心超市,又捐钱给福利院;去年出嫁泰安的福训刚,则是在社会爱心的聚集下有了丰厚的嫁妆。如今,还在福利院里的“福娃”,在爱心社工的帮助下开办烘焙坊、学习手工编织和电脑;取得盲人按摩资格证书的福世强,已经可以给“妈妈”按摩了。
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里,期盼着春天;带着“爸妈”的牵挂,这些福家的孩子将走进社会,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