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进入新世纪,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其中也确立了《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价值,并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第一,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要求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第二,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要求培养中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的这两大目标从宏观上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微观上明确了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1.焦虑和忧郁的缓解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焦虑和忧郁常常使学生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对此,在音乐治疗中,可选用欢快活泼、起伏明显、节奏明快清晰、风格明朗秀丽的乐曲。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浪漫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乐曲对于缓解焦虑忧郁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音乐疗效。

2.身心疲劳的缓解

节奏缓慢而韵律安详的音乐能够减低人体内具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从而使精神疲劳得到消除。这样的音乐可以选择的很多,如《夏日圣地》《蓝色多瑙河》《献给爱丽斯》等。教师适时做出语言引导,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逐步得到放松,闭上双眼平静地聆听音乐,以获得身心的全然释放。

3.失眠的缓解

学校开展以音乐理疗方式为媒介,以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对于缓解学生压力,抚慰学生情绪,完善学生性格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音乐心理辅导又可以使学校音乐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延伸,使音乐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深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积极探讨和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开展音乐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包括: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果要很好地发挥音乐心理辅导的功能作用,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和其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通过以下途径共同构建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教程。

1.教师应首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并系统地做出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学习有关音乐治疗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案例分析和理疗实践知识;进而结合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建立与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紧密关联而又有实质性意义的音乐心理辅导结构体系。

2.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音乐心理辅导工作需求,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有关学者、专家到学校传授知识、指导实践;适时组织音乐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进行有关方面的考察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音乐心理辅导相结合、互辅佐、融会贯通、教学相长的最优化音乐教育效果,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音乐心理辅导之家,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护航。

3.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音乐心理辅导为主题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时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音乐可以给予他们的帮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积极作用就会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心理辅导,使音乐心理辅导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学校音乐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遵循理论到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积极探索音乐心理辅导知识,着力提升音乐心理辅导技能和辅导实践水平,完善音乐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防止将音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成为有其名、无其实的口号性的一阵风。

总之,“音乐治疗”这一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已经广泛运用,但运用于中学生的音乐心理辅导还比较少见。而把它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就更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来讲,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之中是可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1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关键词:军校本科新生硕士新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整群取样法抽取某军校本科新生97名和硕士新生60名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样本为:本科生91名,硕士生58名。

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测评对象进行集体测试。项目采用0~4分5级记分,任一因子分≥2分为异常[2]。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本科新生SCL

90测评结果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高,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均分都在1以下(躯体化=0.49,强迫=0.83,人际=0.85,忧郁=0.64,焦虑=0.58,敌对=0.59,恐怖=0.34,偏执=0.73,精神病性=0.72)。对每个因子呈阳性症状(因子分≥2)的学生进行频次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者占比重最大(强迫、忧郁、敌对和偏执均为3.3%;焦虑和恐怖均为1.1%;人际关系为6.6%)。表明本科新生主要存在着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

2、硕士新生SCL

90测评结果硕士新生所有因子均分都在1以下(躯体化=0.34,强迫=0.79,人际=0.69,忧郁=0.52,焦虑=0.52,敌对=0.45,恐怖=0.26,偏执=0.55,精神病性=0.50)。对每个因子呈阳性症状的学生进行频次分析显示,强迫占比重最大(强迫为5.1%;人际关系和忧郁均为1.7%)。表明硕士新生主要存在着强迫症状的困扰。

3、两个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本科新生与硕士新生的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t=2.57,2.17,3.01,P<0.05)。

三、讨论

【关键词】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护理干预;焦躁忧郁;影响因素

高危妊娠生因为某些并发症因素影响产妇和体内胎儿生命安全。高危妊娠产妇由于高危影响因素,造成焦躁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从而影响产妇自身和体内胎儿的安全。笔者结合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的实际情况,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43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在23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4.6岁。其中30例是初产妇,10例是经产妇。孕期在29到43周之间。这些患者中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1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5例其他类型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1]。

1.3心理护理干预

1.3.1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和照顾每一位高危妊娠产妇。在问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认真仔细询问产妇的具体情况,体检时要认真仔细,不可马虎了事。针对需要进行的辅检查,护理人员必须要对高危妊娠产妇详细说明检查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流程,护理工作人员要合理解释检查的最终结果,使高危妊娠产妇能准确了解自身的高危影响因素,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人员接受治疗[3]。

1.3.2患者住院以后,医院的医护人员需要给高危妊娠产妇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在病房内可以合理采购有关分娩基础知识书籍等,适当摆放颜色鲜艳的花束,从而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最大限度得消除病房内的环境陌生感[4]。

1.3.3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因为高危妊娠产妇自身心理和生理出现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在实际的交流中明确产妇的心理特征,利用不同措施,耐心、仔细和高危妊娠产妇进行沟通,分析研究产妇出现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沟通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科学有效地心理辅导,使产妇能积极配合、并接受治疗[5]。

1.3.4家人需要强化监督工作因为高危妊娠产妇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在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护理的基础上,也需要强化家人的监护配合。例如: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培养产妇的家人学会记录胎动的次数等。在实际的监护过程中,一旦出现不正常性胎动,可以及时安排住院治疗[6]。

1.3.5积极发挥家人心理支持的作用高危妊娠对产妇和胎儿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家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最终效果[7]。所以家人要积极配合,正确调整心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呵护产妇;在日常检查中,主动陪伴产妇左右,认真记录医护人员的嘱咐,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人员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指导活动,从而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8]。

2结果

这43例高危妊娠产妇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35例患者的高危影响因素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高危影响因素依然存在的10例患者都能住院待产,没有出现死亡情况[9]。

3结语

[1]孙艳新,常红芳,卜国铉.高危孕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0,17(05):2863-2871.

[2]何燕嫦,葛文彤,马培奇.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转归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05(10):851-861.

[3]李毅萍,黄梦璇,李王尚.1106例高危妊娠孕产妇心理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1,17(08):560-571.

[4]王庆军,张银帆,李云王.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服务模式[J].护理学报,2011,15(03):1001-1012.

[5]李珊珊,易元万,庄莹莹.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80例护理影响分析[J].护理学报,2012,13(04):893-1003.

[6]张长珍,王林森,伊夏沫.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132例护理影响[J].现代医院2011,02(08):1111-1121.

[7]齐默模,穆弦媛,金思坦.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13例护理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09(06):453-700.

在过去一个学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来着手:

一、工作篇

(1)在班级管理上: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级,需要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中,班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正式这种角色的最好演绎,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也尤为重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候,对班干部,班主任要采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要理清“具体的指导和放手工作”的关系,在班级管理和班委成员共同分析和讨论班上的具体情况下,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放手在他们独立开展工作,把为同学们服务的理念植入他们的工作中。

(3)在心理辅导上:一个健康的学生,除了在生理上的成熟结合健康外,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同样重要。对于有心理问题障碍的学生,心理辅导尤为需要。高中一年级,在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反抗心理,缺乏自信心、也回产生忧郁、甚至自卑,所以根据学生成长的过程,深入学生宿舍,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近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在三个月内,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并争取与他们每一位学生都谈过心。

二、成绩与问题篇

(1)班级管理上:班干队伍素质加强,责任心意识浓厚,班级体荣誉感强,团结作风好。特别是班干部等,他们在班级管理意识上十分负责。

(2)在宿舍管理:7--223和7--224宿舍取得了星级宿舍,在宿舍学生基本形成了一种兄弟姐妹的和谐。学生独立生活和自主解决的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反思篇正所谓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尽管在这一阶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但是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在吸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上,也有一些方法和管理的漏洞有待改善和加强,甚至是值得反思的。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以下方面,是需要进一步完善:

1、班主任批评的艺术性。

2、管理工作的跟踪、反馈的及时性。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内容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也称合理情绪疗法(或称情绪ABC理论)。此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Ellis)所创。由艾利斯创建的理性情绪法(RET理论)科学地解释了人对客观事件的看法和其行为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由此提出了解决心理困惑的关键是改变看法,即把不合理的、造成心理困惑的看法,通过反诘教育――心理学上的“诘难”而改变成为合理的、健康的看法。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在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中十分实用。

艾利斯认为,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不断地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这种心理失调的原理和机制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其ABC理论中。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BC这三个字母来自三个英文单词的字头。A是指某一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RET不这样看。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起因。如对课堂上举手未被老师提问这一客观事实(A),一类学生会这样想:“老师可能没有看见我举手。”“只要我经常举手,他一定会叫到我的。”“可能他觉得某某同学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他相信我已经能回答了,所以就不必再提问。”而另一类学生却可能这样想:“老师看不起我,对我有偏见。”“欺人太甚!我不能容忍他对我视而不见。”“反正你不叫我,我以后再不举手了。”很明显,前一种观点是理性的思考(B1),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当事者能用客观的态度解释这一事件,始终保持积极、豁达的处事态度(C1);而第二种看法(B2)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看法的最大特点是要求的绝对化、推理的概括化和结果的可怕化,往往使学生产生压抑、自卑、激愤等强烈情绪和对老师抵触和不信任等行为反应(C2)。如果坚持这种非理性信念习惯,个体就会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产生失眠、忧郁、易怒、偏激等情绪障碍以及自闭、暴力等行为倾向。

在RET疗法中,主要治疗技术是教导当事人对B进行质疑问难即“诘难”,故用争论(Disputing)一词的第一个字母D代表治疗。治疗的本意就是通过D来影响B。认知问题解决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最后达到一种新的情绪和行为后效,用E(effect)来表示。即RET的治疗模式是ABCDE。

二、理论应用

把该理论运用到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中,可以按下列步骤实施:

(一)了解事件,观察当事人的情绪状态

耐心引导和鼓励当事人大胆陈述事件,特别是对胆怯、自卑的学生更应慢言细语,要善于运用柔和的面部表情、亲切的语调语速、温情的动作使其放松紧张心理,激起当事人的信任感和倾诉欲。与此同时,积极捕捉对方神态表情和情绪变化,以便及时感知对方心理活动,调整自己的辅导方法。

(二)找出当事人的非理性想法

陈述结束,辅导教师通过渐进式放松、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等情绪安慰方式,使当事人的激动情绪得到释放。在此期间,辅导教师整理当事人陈述,待其平静后,用中肯的语气指出其非理性想法。

(三)对非理性想法进行诘难

这是辅导成败的关键所在。“诘难”为该理论专用词,意思是运用合理的论据驳斥不合理陈述,以引起对方对合理论证的共鸣。诘难不等于说理,学生听惯了教师说理,教师一说道理,学生心理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排斥。而诘难不同,其最重要的,在于论据是否有力,是否能真正打动对方。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同理心,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承认其想法中的事实和合理部分,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如:“其他同学也举手,老师并没有都提问到,老师对他们也都有偏见吗”

“就算老师有偏见,你是不是应该先弄清楚偏见的根源在哪里”

“就算这位老师有偏见,难道你就因此而放弃学习,自毁一生吗”

(四)实证分析

列举一系列其他人处理类似情况的实例,对比不同处理方法的利弊,进一步驳斥非理性想法,指出其危害性。如某某学生是班里成绩最好的,他几乎每次提问都举手,但老师也不请他回答问题,有时甚至整节课一次都没提问到,但他照样每次都举手,照样认真学习等。与此同时进一步向该学生说明,按照他这样的绝对化、过分化、糟糕化等非理性推理,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长此以往,将导致自闭、狭隘、偏激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五)引导理性的自我叙述

通过诘难和分析,学生应对自己的非理性想法及其错误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应及时引导其理性想法的自我叙述,充分运用“即使……,也……”“就算……还是……”“虽然……但我仍然……”等予以疏导,如“虽然老师未提问到我,但我还是要举手。”“即使老师真的对我有偏见,我也不应该用这种方法对抗老师,而应该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换意见”等。通过这些自我叙述,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从而变情绪上的自卑、压抑、激愤为开朗、舒畅的积极状态。

我们可以把辅导教师的诘难用D(disputing)来表示,而最终的效果用E(effect)表示,那么对“举手事件”的治疗过程就如上图所示。

在校园里,类似的非理性想法造成情绪困扰的案例俯首可拾:同学之间因为一句话的冲撞而剑拔弩张;因为朋友的一次失约而变成陌生人;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从此不听老师的课;因为父母不和而厌世;因为爱的萌动而出走……在他们迷失的时候,在他们的心灵发生错位的时候,他们多么需要一位慈爱的师长走进他们的心灵,能成为他们的挚友,陪伴他们走过烦恼,走过迷惘,走过成长的季节,走向心灵的阳光地带!

三、结论

(1)在班级管理上:

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级,需要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中,班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正式这种角色的最好演绎,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也尤为重要。因此在班干部的培养上,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军训期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与新生的日常交往中,分析和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办事效率等各个方面作出一个整体的评价,对积极认真、埋头肯干、热情奔放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威信度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确立班级负责人的形式,把他们锻炼为首届的班委成员。在坚持民主推选与自荐的原则之下,挑选出一批积极上进,具有班级管理能力的班干队伍;

2、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候,对班干部,班主任要采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要理清“具体的指导和放手工作”的关系,在班级管理和班委成员共同分析和讨论班上的具体情况下,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放手在他们独立开展工作,把为同学们服务的理念植入他们的工作中。从取的效果来看,一支团结的班干队伍,在协助班主任开展日常的工作,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方面,其作用是很大的。同时,对班干部进行责任心的教育,班干队伍要树立起表率的先锋带头作用教育等问题上,也是紧抓不放。

(2)在学风建设上: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风建设上,也必须具有学习氛围浓厚,在成绩上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因此在学风建设上,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3、发动学生成立各科学习兴趣小组,实行互助式的学习。

(3)在心理辅导上:

一个健康的学生,除了在生理上的成熟结合健康外,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同样重要。对于有心理问题障碍的学生,心理辅导尤为需要。高中一年级,在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反抗心理,缺乏自信心、也回产生忧郁、甚至自卑,所以根据学生成长的过程,在心理辅导上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深入学生宿舍,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近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在三个月内,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并争取与他们每一位学生都谈过心;

2、加强与心理学老师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学生,以防范于未然;

3、在家校方面,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情境危机;作用

作者单位:473083河南省南阳市精神病院

情境危机是指发生了个体无法预知或控制的不寻常或意外事件,使个体惯用的问题解决方式运用失败,扰乱了其内心的平衡状态,导致个体混乱、绝望、沮丧、迷惑与痛苦[1]。近年来,高校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身亡或自杀未遂、伤人、杀人事件,使许多学生由此而遭遇情境性心理危机,导致出现敌对、忧郁、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消极情绪会感染更多的学生,如不及时有效地干预,会使更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但在大学中一旦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多数只能限于做好当事人的善后工作,忽略了受其影响,身陷情境危机中的学生。作为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的兼职老师在一女生跳楼自杀未遂事件发生后,及时对受该事件影响的学生实施了主动介入式团体心理辅导,观察危机干预的效果,尝试把该方案列入大学危机干预处理预案中。具体实施效果如下。

1.1一般资料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受学生跳楼事件影响的学生61人。随机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人,男生6人,女生25人,平均(20±1.4)岁,对照组30人,男生6人,女生24人,平均(20±1.7)岁。

1.2.3成立干预组织(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组成),确定每个人在团体辅导中要承担的任务。首先由在场的全体老师做自我介绍,营造缓和信任的氛围。坦诚公布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主持人引导同学谈论各自所经历的这个事件并允许一些人保持沉默。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反应,采用婉转的形式把与会同学分成震惊、恐惧、伤心3个小组。老师分别加入不同小组帮助同学们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老师介绍这些情绪反应是怎么回事,让大家尽情表述他们的情感。在同学们情绪平复后,向大家介绍导致一个人自杀的多种原因:如人际关系障碍、适应障碍、精神障碍等,请同学们理解自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帮助大家处理各自的内疚、不平、遗憾等心理,并鼓励大家讲出来。然后发放阅读材料(珍爱生命、求助他人等内容),告诉大家如果感觉材料上的某些内容对自己有帮助请记在心里。告知大家如有特殊要求,还可以留下来和老师详谈。

1.3统计分析统计工具为王建中心理测验统计软件(WJZ2000),SPSS10.0软件包。主要评定指标有因子均分和总均分,对数据进行组间对比t检验和实验前后自身对比t检验。

2.1两组学生实验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团体辅导形式心理危机干预前,两组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1个月后实验组的SCL-90总分除强迫因子外的其他所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其他5项因子均分和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1个月后SCL-90得分的自身比较实验组实施主动团体辅导形式心理危机干预后,SCL-90总分除强迫因子外各因子分均比干预前减少,其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他6项因子均分和总均分(**P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1个月前、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x±s)

项目

1个月前1个月后

实验组n=31(1)对照组n=30(2)实验组n=31(3)对照组n=30(4)

t1t2t3t4

躯体化1.68±0.601.65±0.681.32±0.54**1.61±0.220.182.732.480.31

强迫1.98±0.472.09±0.521.88±0.491.91±0.570.870.220.821.28

人际1.89±0.401.93+0.511.52±0.46**1.89±0.430.343.243.380.33

抑郁1.89±0.491.76±0.621.44±0.53*1.69±0.250.912.343.470.57

焦虑1.74±0.721.60±0.751.18±0.36*1.49±0.620.742.403.870.62

敌对1.95±0.891.81±0.821.45±0.25**1.93±0.690.643.643.010.61

恐怖1.75±0.931.58±0.811.06±0.18*1.41±0.900.762.124.060.77

偏执1.67±0.511.81±0.571.30±0.69**1.77±0.321.013.402.400.34

精神病1.59±0.411.45±0.541.38±0.351.49±0.611.140.862.120.27

其他1.81±0.902.02±0.841.24±0.35**1.89±0.760.944.313.290.63

总分144.51±37.62142.67±32.25101.63±21.03131.58±27.330.204.815.541.44

注:t1:(1)与(2)比;t2:(3)与(4)比;t3:(1)与(3)比;t4:(2)与(4)比;其中*P

3讨论

[1]Barbara.Weienruibo,IreneBlock.黄惠美,李巧双,译.危机干预与创伤反应理论与实务.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0.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7.

一、班级工作

(一)在班级管理上:

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级,需要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中,班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正式这种角色的最好演绎,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也尤为重要。因此在班干部、小组长的培养上,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分析和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办事效率等各个方面作出一个整体的评价,对积极认真、埋头肯干、热情奔放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威信度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确立班级负责人的形式,把他们锻炼为班委成员。在坚持民主推选与自荐的原则之下,挑选出一批积极上进,具有班级管理能力的班干队伍;

2、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候,对班干部、小组长,采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要理清“具体的指导和放手工作”的关系,在班级管理和班委成员共同分析和讨论班上的具体情况下,鼓励他们发挥能动性,放手在他们独立开展工作,把为同学们服务的理念植入他们的工作中。

(二)在学风建设上: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风建设上,也必须具有学习氛围浓厚,在成绩上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因此在学风建设上,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

2、与各学科老师沟通联系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学生的各科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上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另外,发动学生成立各科学习兴趣小组,实行互助式的学习。

(三)在心理辅导上:

一个健康的学生,除了在生理上的成熟结合健康外,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同样重要。对于有心理问题障碍的学生,心理辅导尤为需要。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会产生忧郁、甚至自卑,所以根据学生成长的过程,在心理辅导上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深入学生生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近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

4、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惜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

二、取得的成绩与问题

学风建设上:在小组学习的影响下,我们班上的学生改变了学习方法、端正了学习态度,信心十足、精神饱满、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几次考试,不难发现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

学习小组管理上:小组长素质加强,责任心意识浓厚,班级体荣誉感强,团结作风好。

在生活管理上: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改善等。全班学生基本形成了一种兄弟姐妹的和谐。学生独立生活和自主解决的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女生;特殊家庭;各种表现;教育方法

一、农村种种特殊家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不少特殊家庭:

1.单亲家庭

父母一方发生意外或因疾病死亡,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

2.父母离异

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而造成家庭的不完整,有的跟父亲生活,有的跟母亲生活,虽然父母都在,但却不能共同生活,自家的月亮就是不如人家的圆。

3.重组家庭

有些孩子父母离异后又重组家庭,父母的一方往往偏爱自己的亲生孩子而疏远或刁难另一方的孩子,造成孩子孤僻抵触等性格的产生。

4.留守儿童

由于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年只能在过大年时回家一次,有些好几年也不能够回家,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这种隔代管教只能管得温饱,大多由于过于溺爱而造成孩子成长期教育的缺失。

5.寄养儿童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父母无力抚养,从小寄养在亲戚朋友那里,这样的成长环境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寄人篱下等自卑心理的形成。

二、农村特殊家庭女孩的种种表现

由于以上种种特殊家庭的存在,导致这些家庭的女孩在初中阶段出现以下许多不良表现:

1.性格异常

农村特殊家庭的女孩,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正常的爱护和管教,心理素质差,往往存在许多消极特征。

(1)性格孤僻

家庭的特殊,让这些十四、五岁的女生自感不如人,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现状,自卑性强,对他人的关心也常抱有戒心。

(2)孤独冷淡

特殊家庭的女孩,往往不愿与人交往,总觉得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戒备心理。

(3)逆反心理

由于心理的戒备,发展为对家长的不信任和消极对抗情绪,往往“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在学校故意违反校纪校规。

(4)报复心理

有些离异家庭的女生在经历了家庭的挫折后,心理成熟较早,看到别的同学有父母呵护,便产生失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等心理,就有可能通过滋事斗殴,或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宣泄不满,以求得内心的平衡。

2.学习成绩较差

由于家庭的特殊性,这些女孩往往对家庭、学校失去信心,不遵守纪律,厌恶学习,上课经常走神,不听讲,不交作业,自暴自弃,成绩滑坡。

3.思想行为不合规范

特殊家庭的女生在受到种种身心打击或其他刺激与伤害之后,逆反心理逐日渐增,说谎,不思进取,参与打架,恣意闹事,行为习惯逐渐走“下坡路”。

三、对农村初殊家庭女生的教育方法

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对她们的教育也要以人为本,因情而异。

1.家长参与管理

2.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学校要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发挥集体力量,在生活上照顾她们,思想上关心她们,学习上多给她们一些帮助,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女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会主动与同学相处,真正融入集体中。

3.成立心理辅导室

目前,许多农村女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其思想个性也往往不可捉摸,所以,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室,用心药医心病,让她们有问题能够大胆走进心理辅导室咨询。然后针对女生的各种心结,通过多种途径,对症下药。要让这些农村女生学会达观,学会自我放松,逐渐变得阳光,回归她们天真烂漫的天性。

THE END
1.单亲妈妈抚养困难,可以将孩子送到某某寄养吗?子女送养需要的要求:1、送养人必须是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生父母。但父母对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332414.html
2.家庭寄养协议书范本20241113.docx家庭寄养协议书范本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乙方家庭寄养甲方孩子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寄养孩子的基本情况1.1孩子姓名:1.2性别:1.3出生日期:1.4身份证号:1.5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为甲方。二寄养期限2.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寄养期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91866.html
3.[中国新闻]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办法》1日起实施[中国新闻]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办法》1日起实施2014-12-02 05:42:02 [中国新闻]六方会谈韩方团长启程访俄2014-12-02 05:39:04 [中国新闻]美专家:美国有必要制造新的核弹头2014-12-02 05:39:03 [中国新闻]俄北极战略司令部开始运作2014-12-02 05:39:03 [中国新闻]新闻链接:美国核弹头储量或超4千枚...https://tv.cctv.com/2014/12/02/VIDE1417470121388277.shtml
1.抚养权给女方小孩寄男方养可以吗免费法律咨询不过,双方需要明确一些事项。首先,寄养期间双方关于孩子的费用承担、探视权等内容要协商好,并最好以...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353265.aspx
2.有关仔猪寄养技术要点5.寄养前仔细检查仔猪和寄养母猪(奶妈),防止传染病带入,并注意观察哺乳情况。当寄养母猪(奶妈)放奶时,仔猪不但不靠近吃奶,反而是向相反的方向跑,想冲出栏圈回到生母处吃奶,遇到这种情况可利用饥饿或实行人工强制哺乳。 6.仔猪寄养时,操作人员一定不要带进异味,尽可能地减少应激因素,做到“静、轻、快、准”。https://www.gelafhotz.cn/te-zhong-yang-zhi-ji-shu/374265.html
3.台中市儿童少年家庭寄养及机构安置办法?法律法规中华民国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台中市政府府法规字第0940222421号令修正发布名称及全文23条;并自发布日施行(原名称:台中市儿童少年家庭寄养办法) 第1条 本办法依儿童及少年福利法(以下简称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五项及第四十二条规定订定之。 第2条 台中市政府(以下简称本府)综理儿童少年寄养安置事项如下: ...http://m.110.com/fagui/16435.html
4.2024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全文对于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小编,今天律图网小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2024-02-21 20:00:05 已帮助2206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离婚协议书怎么写2024家庭暴力 双方协议书应该是这样写离婚协议书双方姓名,民族,生年月日,住址,身份证号码双方哪年登记...https://www.64365.com/special/2014jtjyglbfqw/
5.《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详细解读民政部近日发布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阐述了家庭寄养工作的目标、管理、服务、标准及责任,暂行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详细解读如下: 寄养儿童:家庭软硬件须“达标”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寄养家庭必须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要处于中等水平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3/10/id/88844.shtml
6.解读《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摘要】:<正>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家庭寄养工作的管理,维护被寄养孤儿、弃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27日,民政部发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分总则、被寄养儿童、寄养家庭、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寄养协议的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和附则八章,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IZH200312014.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第54号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1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李立国 2014年9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820cdede4fe1a938eab0e.html?q=C/N
8.寄养协议书范本(通用10篇)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优良传统,使不幸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和性格,维护被寄养儿童合法权益,促进被寄养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孤儿家庭寄养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https://www.yjbys.com/xieyishu/fanben/1985142.html
9.家庭学习生活现状5篇(全文)经过几十年的探究, 国外日渐成熟的家庭寄养模式进入了研究者的视角:家庭寄养, 即foster care, 是一种由社会儿童福利院机构, 以一定的法定手续使孤残儿童, 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提供家庭照顾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模式。 我国民政部颁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民发〔2003〕144号) , 为中国家庭寄养模式的运行提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dbpouzy.html
10.家庭协议书15篇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优良传统,使不幸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和性格,维护被寄养儿童合法权益,促进被寄养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国家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孤儿家庭寄养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https://www.oh100.com/a/202211/5600777.html
11.中国实施家庭寄养新规或带来更多挑战中国民政部最新修订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2003年颁布的“暂行办法”,旨在为孤儿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提供更多保障。 与“暂行办法”相比,新办法提高了家庭寄养标准,将原来每个家庭寄养儿童数量从不超过3人改为不超过2人,且要求该家庭无未满6周岁的儿童。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确实能够更好地...http://3g.sdchina.com/show/3142092.html
12.心理孤儿(精选十篇)家庭寄养, 就是指由政府出资, 由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选择合适的家庭, 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生活照料和服务, 使儿童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细致的照顾和关爱。 为了分析家庭寄养是否有利于孤儿的社会性发展, 崔丽娟、杨志勇 (2002年) 随机选取儿童福利院儿童和家庭寄养儿童各30名。采用了儿童社会适应量表、信任他人量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vy3dv1.html
13.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和收养办...收养前,应由儿童福利机构或单位观察待收养儿童与将来的收养父母之间的关系。立法应确保在法律上承认该儿童为收养家庭的一个成员并享有成员的一切应享权利。 第17条 如果儿童不能安置于寄养或收养家庭,或不能以任何适当的方式在原籍国加以照料,可考虑以跨国收养为向该儿童提供家庭的一个替代办法。 https://www.un.org/zh/node/181493
14.事实孤儿纳入保障!什么是事实孤儿?包括哪些人?(附保障措施...荷兰这一行之有效的寄养家庭制度,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认可。我国已经通过并实施了《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家庭寄养评估标准。据今年5月的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家庭寄养的儿童约有7000人。相对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规模,我国寄养家庭服务的供应还相对不足。https://www.mf5u.com/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