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糗事(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头条的NBA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又快到春节了,很多企业可能又要办年会了吧?我的故事也发生在一次年会上。
好多年前了吧,那时候我还英俊潇洒小少年,唉,现在就不行了,现在的我除了依然英俊潇洒,居然还有气质了。
公司年会的流程是这样子的,首先兼任主持人的办公室主任大姐祝贺大家新年好,向全体员工无遗漏的拜年,然后在小舞台上表演了各种各样的小节目,节目都特别特别新颖-我姥姥少女年代的时候看着肯定新颖。
节目丰富精彩,像是考验听力的三句半啦,我就从来没听清过前三句,考验体力的耳朵拔河啦,获胜的都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个,考验速度的抢椅子啦,都是屁股最大的那个成功,还有最后证明和领导亲疏关系的抽奖环节,看的人和参加的人一样的尴尬,都盼着快点结束。
然后就是老板总结讲话简单说两句,然后这简单两句就延伸成几百上千句,核心其实就一个思想画个大饼,弟兄们好好干,明年我在我赚点钱。
然后就是我们最喜欢的项目,开吃开喝。然后我的故事开始了,那次我特别嗨,喝了很多,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就无法理解我接下来的行为。
喝着喝着,首先我断片了,然后我认为是在同事的怂恿下,一向腼腆内向的我竟然登上了舞台要表演节目。
在同事的热情掌声鼓励声中,我居然先把上衣脱掉了,光着个膀子,开始大家肯定以为我要表演气功,等我解皮带的时候,他们肯定又以为我要跳脱衣舞。
后来经过我反复的观察,理智的分析,我应该是要表演当时比较火的一个电影《蒙面摔跤手》上的蒙面摔跤手,那哥们造型就是全身赤裸只穿条短裤,戴了个黑丝面罩,当时特别火,我肯定就是想模仿他,不然我就无法解释我接下来的行为。
在我脱完上衣解皮带的时候,场下居然鸦雀无声,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还好,当时兼任主持人的办公室主任大姐临危不乱,雷厉风行,行事果断,冲上台去,一把按住我解皮带的手。
然后失去理智的我,居然搂着大姐先亲了一口,大姐慌忙躲闪,然后的然后我居然顺势抓住大姐的丝袜,死死不松开,想要扯下来-后来我冷静的分析,我是要把大姐的丝袜脱下来,当做蒙面摔跤手的面罩。
还好,这时有几个同事终于醒悟过来,冲了上去,将我阻拦住,大姐也满脸绯红,带着笑意跑下台去,请大家注意这个带着笑意哈。
你以为这就够尴尬了吗?我说过我们公司是个私企吗?我们的老板就是刚才画大饼的那位,也正是办公室大姐的老公,他当时就坐在第一排的正中央,尴尬的看着我,眼里好像有火光闪过……
幸运的是,当时很多手机还不具备拍照功能。
不幸的是,我们公司为了这次年会,特意准备了专业的录像设备。
幸运的是,当时录像的是我的哥们,最好的哥们。
不幸的是,我最好的哥们把这段全录了下来。
幸运的是,他还负责剪辑,所以他把所有的片段都剪辑了。
不幸的是,他把剪辑的片段当做精华,每年都在年会的大屏幕上播放。
幸运的是,我可以在播放的时候知道自己那天到底做了什么,不然你以为断片的我是怎么记得这些细节的……
文丨董金鹏
【亿邦原创】新冠爆发两周年,疫情笼罩下的第三个春节,一切都在快速奔向陈旧。又一个充满历史纪念的年份里,太多人卷入太多事发生,太多种子改变萌芽方向,太多故事值得被记录。
野草书店,搬出北大后一度跌倒,后因私域运营获得新生,春节过后再次面临搬家。一家叫木鼓坊的民宿住进越来越多年轻人,老板娘计划新一年扩大经营。一家奢侈品店供员工热便当的微波炉,从1台增加到5台仍供不应求。
在北京,新发地商户的销量表明,同城物流和线上线下多渠道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即时消费成为主流。而上海,零售行业的激烈竞争正在杀死远道而来的短期主义者。
这些发生在隐秘角落的故事,即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它们是过往的幽灵,也是指引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星星之火。
六个故事,记录下被疫情改变的工作和生活,也揭秘变革时代大逆转的生存逻辑。以下是根据谈话整理的口述内容:
01
野草书店,节后搬走
赵亮北京野草书店主理人
去年,离过年还有四五天,我就已经坐在老家了。今年情况特殊,书店门面租约节前到期,卖到一月底才回家过年;过完年回来,得从现在的地方搬出去。
我叫赵亮,老家在河南,现在是野草书店主理人,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2002年,十八岁那年,我跟着姐夫来北京做书店。刚入行那会儿,我们在北京海淀图书城有两家店,整个楼里100多家书店;那时候多热闹啊,海淀图书城整天像过年赶集似的。
一转眼的功夫,我在这行干了整整二十年。现在不像以前了,实体书店能活下去就不错。
北京野草书店一角
2017年夏天,野草书店从北大搬出来,以后几乎每年搬一次家,都搬麻木了。书店每搬一次家都是伤筋动骨,跟开个新店是一回事儿。不是熟客,人根本找不到你去哪儿了。
疫情爆发的第一年,人都被困在老家,三月底书店才开门,但一直没什么客人,等于白忙活了一年。去年出现好转,现在刚刚有些起色,一些客户慢慢又找回来了。
野草书店能活下来,主要还是靠老顾客,有些老顾客一次就能采购几千块的书。刚送走的这位,认识十五六年了,他和爱人都在大学当老师,家里两个房间都是我给装满的,这次又挑了2000多块的书。
平素日子,野草书店的线上销量占比超过七成,而到店销售不到三成。
有三四个顾客,啥都问一遍,忙活半小时,书都给配齐了,照片发过去,他没动静了。一次两次没关系,三次四次还这样,我怀疑是不是其他地方的书店,不想留就给删了。
有人说,你年前搞一波大促吧,全部卖掉算了,省得节后搬来搬去。我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啊。我们主要卖五折左右的人文社科图书,一本书摊掉房租、水电、暖气、空调等费用,也就挣一块多钱,如果再搞促销,基本上就不挣钱了。
2017年夏天,野草书店从北大搬出来,当时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先搬到西苑的库房,后来才搬进成府路113号的金泰超市。这次估计也一样,先找个临时库房猫着,啥时候有合适的店面,能出来了再出来卖,反正搬家也搬习惯了。
我还想留在北大清华附近开店,野草书店的顾客都在这一带。如果走得再远,就没必要开实体书店,谁会为几本书跑过去啊。从北大搬出来以后,有的顾客都觉得远,买书不想出来。在附近找了一个多月,最远跑到北航、北外和人大,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现在库房也没着落呢,不知道在北京弄,还是放到河北。如果还在北京,可能要跑到六环外。最理想的是放河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进货的地方,就在河北;我和我姐负责卖(赵亮姐姐在清华大学里头开了一家类似的书店),我姐夫进货。
02
孤独是短暂的,喜欢就会走下去
珊珊上海儿童康复治疗师
今年单位要求,医护人员响应“非必要不离沪”,我第一次留在外地过年。
上海外来人口多,过年总归有点空,小区外卖菜的、便利店和饭店等都关门,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点儿想家的感觉。
我父母在南京做烟酒生意,爸爸搞批发,妈妈做零售。现在是烟酒生意最忙的时候,他们不大可能来上海陪我。农历腊月二十四,我爱人从厦门来上海陪我,我们一直异地,元旦才刚订婚。按照福建的习俗,除夕肯定得回家,他在上海只待到除夕的前一天。
我叫珊珊,90后沪漂女孩儿,现在是一名儿童康复治疗师。医院里有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康复治疗师。儿童康复治疗师主要为患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或因车祸等后天致残的儿童或青少年提供服务。
康复治疗起源于美国,自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中国的康复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起步,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身体各处进行截肢、急需康复治疗的伤员超过7000人。一个人遭遇车祸,医生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后续如何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手脚的灵活等,就需要康复治疗师。
我常常在想,一个小孩子维系着三个家庭,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姥爷姥姥,所以小孩子对家庭的影响挺大。
小朋友跟大人不一样,有些残障儿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大哭大闹、打人。他们看着已经五六岁了,但能力跟几个月的小宝宝差不多。如果没有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遇到这些可能会非常痛苦。我有一些同行,工作几年就放弃了。
2014年,我接诊了一个小女孩子,至今治疗七年多。有一天,我跟人开玩笑说,人生四分之一都是跟她一起走过来的。当然,作为医护人员,我希望孩子们早日康复,离开医院,回归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
我性格外向,喜欢小朋友,也喜欢干这行,这或许跟我们家开店有一定关系。我父母早年在山东开加油站,1999年到南京经营烟酒生意。我从小就在外面跑,帮着父母看店,那会儿店里没有收银机,我帮着找钱,接触的人多,心算口算特别快。
我有两个姐姐,她们已经出嫁,各自都有了孩子,今年在公婆家过年。我还有一个弟弟,人在厦门,做淘宝电商。治疗师春节不用值班,没有医生和护士辛苦;不过空下来的时候,不免想起在上海实习那一年,春节只放了三天假,除夕下班回家,地铁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印象很深刻。
孤独是短暂的,只要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一直走下去。
03
深圳青旅,年轻人挣钱与省钱
王玥深圳木鼓坊青旅老板娘
2021年,我店里的入住率挺高;2022年,计划扩充一下,增加空间和床位。
现在客人可少了,只住了6个人,有的过年还在上班。有时候,青旅也需要人少一点儿。这几天特别爽,我基本属于放假状态,天天搁沙发上坐着追剧玩游戏。剩下的几个人也挺好,相互买点东西,放到一块大家吃。
我叫王玥,90后女生,湖北人,现在深圳南山区经营一家青年旅舍,叫木鼓坊。木鼓坊成立于2016年,离世界之窗地铁口两百多米,住进来的多数是年轻人,有长期居住的上班族、实习生和打工仔,也有短暂过路歇脚的旅客。
几年前,我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于是拿出所有积蓄,从几个玩音乐的年轻人手里盘下木鼓坊青旅。透过这里的窗户,可以清楚看到南边的世界之窗、深圳湾和南山科技园,它们有时罩着一层熹微晨光,有时是灿烂夕阳,偶尔也有沥沥细雨。
远眺深圳科技园
青旅是一个蛮有人情味儿的地方,也是一个流动的社交平台。2020年春天,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很多人没法回家,店里住进来不少年轻人,有男生,也有女生。一个河南的男孩子和一个广西的女孩子发展成了情侣,后来他们一块搬出去租房去了。不久前,我收到他们邮寄来的喜糖,有情人终成眷属。听说,两人结婚以后,一块辞职回河南了;现在,女孩子已经怀孕,很快就要做妈妈了。
后面几天,原计划大家一块去看看电影,或者在深圳玩玩。有些人还要去上班,单位安排了春节值班,深圳年轻人多,要挣钱啊。结果只出去打了一次球,看到深圳新增3例病例,后面几天没再出门。
今年元旦前后,木鼓坊房屋租约到期,我们搬到同一栋楼里另一套房子。青旅是小本生意,一张床一天才几十块钱,必须得想办法控制成本。之前的房子一年一签,新的房子三年一签,虽然花了些装修费,但从长远看更稳定,也更有安全感。
最近,我又从同一栋楼里租了另外一套房子,准备春节过后装修布置,扩大经营木古坊。新房间弄好以后,总共就会有50个左右的床位。
开业之初,我们还在一些社区推广引流,后来客源稳定以后就慢慢停了。现在进入木鼓坊的客人,主要通过携程、去哪儿、美团等在线平台预定,还有一些由老客和朋友推荐。2022年,扩充经营以后,到时候或许会再做一些推广吧。
04
几个被疫情改变的小趋势
Noble上海福建商人
上海越往外环,“新上海人”越多,这些人春节会回老家,所以这些地方过年就像空城。一个1000户的小区,留下来过年的不到100户,一般小店都会关闭。今年上海提倡就地过年,可能比往年好一些。
我们的足浴店除夕休息,其他像酒店、饭店、金店等都正常营业,今年效益比往年差一些。除了旅游业,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这几个行业,它正在改变消费习惯,也在改变行业竞争。
黄金珠宝是奢侈消费品。在过去,一个女孩子每年会买一两个钻戒,一两年换一次,小变大,大变小,或者换个新款式。但现在,很多人不换了,这笔钱你赚不到。这两年黄金价格高居不下,除婚嫁必备,买黄金保值的人少了,金店很难再赚到差价。
据我所知,同行这两年都在收缩。我们的三家金店,也已经抛掉一家,可能还会考虑再抛掉一家。把金店抛掉,就相当于扔掉了。留下来的店,我过去一个金店10个员工,现在缩减到3人。
我在大型商场开过店,那儿租金贵,除了大品牌,其他人很难扛过去;我们第一批进去的店,除了星巴克和汉堡王,其他换了一茬。疫情扫过以后,活下来的反而是那种独立的门店。
上海南京东路某商场
上海零售行业的客流比2020年大。多出来的流量,一是因为疫情得到控制,人们流动起来了,二是跟两类人涌入上海有关。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人来上海找工作,也有不少人跑到上海投资,结果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
2020年,听说我的足疗店还能挣钱,有人就在附近开了一家。2021年,附近一下子又多出5家足疗店。一条街,一下子开出7家店,谁也挣不到钱了。不久前,有一家撑不住倒掉了。
客流增加,但是消费并没起来。我妻子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班,一家100多人的外企,也是卖奢侈品的。她们公司以前只有一台微波炉,给大家中午热便当,现在五台微波炉供不应求。2021年,大部分同事上班开始带便当了。
变化和趋势,其实不需要讲太多大道理,只要看看周围人的生活就好了。大环境摆在那里,你说你再有能力运气再好也没用。我们闽商会开会,大家讨论的不是一年赚了多少钱,我们都问这一年你正常营业亏了多少钱。
05
入行五年,期望年薪二三十万
深程深圳跨境电商从业者
2022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我春节前最后一天上班。受疫情影响,身边有将近一半的朋友,今年留在深圳过年。
我叫深程,90后男生,老家在安徽省桐城市(清代文坛桐城派起源地),毕业于武汉的一所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现在深圳的一家跨境电商SaaS(SoftwareasaService,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企业上班,岗位是BD,也就是商务拓展。
在很多人印象里,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大量资本和创业者涌入,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风口。我入行比较早,2016年就在武汉接触到跨境电商,其实早在2018年和2019年的时候,就感觉这个行业已经火了。
如果想做跨境电商,深圳的环境还是好一些。深圳这个城市,包容性很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人与人之间相处更随和,没有太多土著文化和本土化的做事套路。不过相比于武汉,深圳的节奏要快很多。
在SaaS服务企业,BD的工作是开拓跨境电商卖家。2021年,我出差去过广州、上海、武汉和厦门,参加本地的展会和线下活动,不同城市跨境电商差异巨大,感受非常明显。比如厦门,你能明显感受到当地卖家比较封闭,不太愿意交流。
我来深圳四年,手头有上百家客户。经常接触的一些卖家,今年也都按照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休息,有的放7天,有的放9天。每年到这个时候,跨境电商的订单也会降下来。但不少卖家还是会留一部分人在这里,比如客服等。
经过前面五年多的积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收入有明显的增长。如果要说对薪酬的期待,希望能拿到20万-30万元的年薪。
06
初一上班卖货,即时消费成主流
毛勇习北京新发地商户
卖蔬菜水果,春节前是最忙的时候,就像打仗一样。今年腊月没有三十,我们上班上到除夕,也就是腊月二十九,上午卖货,下午才开始休息。
忙碌一整年,到了大年初一,我本想休息一天,跟姐妹儿去趟香山;去年也在北京过的年,初一去爬了香山。可到了初一,一个唐山的客户过来拉水果,我就开始正式上班了。我们一共23个人,干活儿的工人几乎都回家过年了,就剩下我们自己家里人在北京,有搬运送货的活儿,也是自己家人上。
我叫毛勇习,1980年出生在河南商水县,只有小学文化,跟爱人白手起家,在北京新发地做了二十多年生意。疫情期间被困在家里,我学会了做账,也学会了电脑打字。孩子今年21岁,在北京工业大学上大学,这个寒假没有回老家,留在北京做冬奥会志愿者。
我们从经营大葱起家,中间经历过各种辛酸苦辣,赚钱又赔掉,还被人骗,到后面才渐渐转入正轨。现在,我们有不仅有专门的种植基地,也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勇习大葱”。近三年,我们又发展了柑橘类水果。
待售的柑橘类水果
春节前后,卖最好的柑橘类水果是沃柑(以色列研发的柑橘新品,低酸高糖,脆嫩多汁,2012年被广西引入试种,2021年广西沃柑年产值近百亿)。沃柑是晚熟的杂交柑橘,属于春桔,采摘季集中在每年一二月份,也有一些持续到四五月份。
在沃柑上市之前,卖最好的柑橘类水果是爱媛38号果冻橙和枇杷柑(两者均为日本研发的柑橘新品,后引入中国四川种植)。爱媛38号果冻橙和枇杷柑的口感细嫩化渣,清香爽口,属于早熟杂柑品种,现在销售旺季已经结束。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水果店、连锁超市、连锁生鲜店、便民服务店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都签了合同,固定供货。这些客户,有的需要配送,多数是送到他们的分拣中心,也有些会自己跑到新发地来拉。
每年春节前,我们都有一波订货和送货的高峰(节前半个月,日销开始上涨,从2车增加到5-6车)。往年,除夕下午和初一休息,初二正式上班,开始配送一些春节前订的货,新的订单也会陆续增加。而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得等到元宵节前后。
今年正月初一,就陆续有客户过来拉货。(同城物流和线上线下多渠道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消费决策大大延迟,不再提前储备,即时消费成为主流。)另外,一旦出现疫情,我们的订单波动就非常明显,人们都不敢出门,饭店食堂关门,消费也下来了。
年末将至,职场人即将收工回家,欢度春节。这是收获的时刻,也是揪心的时刻。因为,写完年终总结后,还有最后一项任务等待着职场人——年会。独舞、集体秀、诗朗诵……
以庆祝为目的的年会,早已变成职场杂技大会。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成为别人嘴里的笑料,令人终生难忘。对于不少职场人来说,年会开始的时候,一场囧途也启动了。
大家看我像看猴
2015年,我就着动物世界的配乐,给全体员工跳了段赵四街舞。我感觉,自己像鸡爪子吃多了一样魔性。
Dancer
八年前,我为同事和领导贡献了人生中的首次热舞。就近原则,我们选在一家公司附近的朝鲜餐厅庆祝,入座的时候我本不想离舞台太近,结果没人愿意坐在那里,我和另一个男同事去晚了,就坐在了前排的饭桌。
刚坐下不一会儿,跳朝鲜舞的服务员就来了,把我俩硬拉上去。我脑子嗡嗡的,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喝多了,其实当时还没开始喝,已经看不清台下,索性解放天性,跟着服务员手舞足蹈,旋转跳跃,跳起了朝鲜舞。
这场年会开完,以至于给我产生了某种心理影响,因为下班时就会路过那家朝鲜餐厅,我仿佛总能看到舞台上跳舞的我,台下,同事们傻笑着。
Ryan
在单位干了将近十年,记忆中,年会总是急匆匆的。我要担任主持人,还要给别人弹伴奏,参加集体舞蹈。为此,我得换三套衣服,变三种发型。单位重视年会,每次都做得和电视台晚会一样豪华。我总奔波在换衣服和做发型的路上,还要随时准备救场。
但有一年,事故还是出现了。开场亮相时,我刚说出第一句话,就发现话筒没声音。我悄悄用大拇指拨了一下话筒的开关,又摸了摸开关,确定问题出在后台。听见我提高了嗓门但没有扩音,第一排就座的七八个领导比我还急。他们都用一只手卷成话筒的样子,另一只手狂拍“话筒”,向我示意没声儿。
云朵
2017年在总部的年会上,我还是个新人。领导指派我男扮女装,恶搞新闻联播主持人,领导发话了,我不得不从,于是我的胸前被塞上两个气球。表演开始的时候,站在我旁边的主持人突然抓了个气球捏炸。我听见气球炸了的声音,一下子懵了。下一秒,主持人把手摸向我胸前的两个气球,台下的观众立刻炸了。
小雨
你们有过被临时叫上台表演的尴尬吗?我有的!那是2017年年末,我素颜参加了公司的年会。没有我的节目,我只喷了一点自己喜欢的迪奥花漾小姐香水,图个高兴过新年。没想到,我被叫上台临时出个节目。可是,我五音不全,没有任何才艺,也不幽默,心里还压着被安排的怒气。最后,我给大家背诵了首诗。
花生米
我和一位同事都是东北人,但其实,我们都不怎么会讲东北话,也不会搞笑,更不能喝酒。但领导不认这套。他认为东北人就应该搞笑,就应该能喝酒。
2015年,我任职的学校在大礼堂里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领导要求我们像春晚那样,必须出个东北味的节目。我俩模仿着《小崔说事》里宋丹丹的口音,编了新台词,赞美新校长提升教育质量,成绩逆风翻盘,家长满意学校。舞台底下的观众分不清硬凹的东北味和正宗的东北味有什么不同,但他们都笑得给力。对了,演完小品,我俩还来了段二人转《青纱帐》。
末了是喝酒环节,领导说东北人能喝酒,非要让我展现出东北人的酒量。我喝酒不多,但也没醉过,就又扮演了一把豪爽的东北人。喝了几个回合,我就自己骑着小电驴回家了。后来,听同事说,那天领导被我给喝断片了。
小八
集体上工
去年年会在办公楼里召开。我和其他程序员们离开座位,就着《小苹果》的音乐蹦迪给老板看。老板心不在焉地抿了口茶,抬起眼皮看了看群魔乱舞的我们。一曲结束,她象征性地拍了拍手。
Appella
2018年年底,老板提议公司全体成员上舞台蹦迪。这是年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我没想到领导带头发疯。到了那个关头,没什么好推脱的,我就跟着大队伍上了。结果我们被酒店里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客人围观了。
ALL
我所在的部门,每年都会拿到年会最佳节目头衔。每次,为了保住第一,部门领导都会大开脑洞。有一年,我在一个讲述科学家登月的节目里演了一次桂花树,穿着毛茸茸的绿色卡通服,是儿童款超大号。我举着两根树枝,化浓妆,在台上站了十五分钟。
悦悦
五年前,我在一个酒店里的会议厅跳团队舞蹈。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16年12月31日,是在北京十里河。我在一家公司的销售团队里工作,团队的经理在准备节目时心血来潮,非要挑选团队里身材胖的同事上台跳舞。
我被选中了,心里一阵抵触,但想着自己初入职场,终究没敢说个“不”字,硬着头皮就上了。我们几个人跳了三分钟大张伟的《人间精品起来嗨》成功地博得了众人的眼球,我听见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叫好。我满脑子是自己和同事舞动的大粗腿,观众都在笑,只有我想哭!
秋刀鱼
2013年12月末,在美丽的深圳,我扮成印度女郎在年会上跳了回舞。我所在的外企喜欢标榜一种开放的企业文化,那天,来自美国总部和香港的高管也都来了,作为刚入职的培训生,除了做一些反常的事情来展现自己的Open,我别无选择。我和十来个新入职的男生一起把额头点上红点,头戴纱巾,穿上露脐小背心和裙子,翘起兰花指。
整个舞蹈的动作就是身子不动,脑袋左右晃动。在聚光灯下露着肚脐的时候,我心想,幸亏这个妆比较浓,别人不知道我是谁,赶紧捱过去就完事了。但在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一串同事们的提问,问那个跳印度舞的人是不是我……
汤妮
前年一月末,我所在的实习公司组织全体几十号人吃自助餐庆祝过年。一帮人在大堂入座以后,销售部的领导来了一段年终总结。他告诉大家,今年我们已经达到了目标业绩,都是好样的。领导自己干了杯白酒,红光满面。他提议:反正我们在上海,那就让上海本地的朋友唱段沪剧助助兴吧!实在不行,就用上海话读读沪剧台词!
这家公司加上我一共四个本地人。我一听,整个人开始炸毛,觉得自己的人格尊严被践踏了。但表面上,我又不敢说点什么。我听见一位上海本地的前台同事说:“我又不是给你当戏子,你请外面的表演还得花钱呢!”顿时觉得她好帅。
好在,提出倡议的领导不是我的直系领导,最后,他手下的两位本地员工没能逃掉。这两人只能掏出手机,操着上海话对了段沪剧台词。我当时就一个想法,一拿到实习证明我就离职。
小吉利
随时内卷
年会酒席上,公司领导轮着敬酒。看见领导手里拿起啤酒给我满上,我马上习惯性把杯子往下放一点。结果,领导马上把杯子又往下放了一点,我一慌张,说了句吉利话,领导端起酒一仰起脖子,就干了一杯白酒。第一次见领导这么客气,我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葡萄蛋挞
2018年在大连,我带着牙上的菜叶敬了一圈酒。刚入座年会酒席的时候,我拿起筷子,还没吃两口,就有领导喊我去敬酒。我匆匆拿起酒杯,一圈下来,笑得脸都僵了。回到位置上,旁边同事提醒我,你牙上有菜叶呢。
那一刻,我脑子一下子就热了起来,我是带着菜叶敬了一圈酒啊!这帮高层领导是不是都看到了,难怪方才总觉得有人在笑我!
凝碧
去年,我在年会上和另外两位管理层的同事当众发言。作为初中项目组的负责人,校长提前跟我讲,要给大家谈谈自己一年以来的感想。
我以为就是随便讲讲,根本没怎么准备。结果,到了年会那晚,我看见一位管理层的同事穿上高定西装,掏出演讲稿,慷慨激昂地讲了五分钟。另一个人虽然没穿西装,但也掏出演讲稿,语气深情,听得在座的同事都有些动容。
到我了,脑子一片空白,讲了两分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最后一句是:牛年大吉!
王嘉怡
去年春节放假前的一个周末,我们公司在办公楼里开年会,早上8点开始,晚上10点半结束。一共十个人左右,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份PPT,当众演讲,总结这一年的工作内容,提出未来的计划。入职不久的新人都讲10分钟左右,我本以为这事很快就能过去。
结果,一个老同事打破了节奏,讲了30分钟,讲到自己有多辛苦的时候,还流下了眼泪,把自己感动哭了。我看了看在场人的反应,心想着到自己的时候,是否也要打感情牌呢?结果,接下来的两个同事,也是讲着讲着就哭了。轮到我时,我想努力一把,也哭一哭。但很抱歉,我没哭出来,口吻也比较冷淡,10分钟就没话可说了。
最可怕的是,老板整整讲了三个小时,我一直神游,中间午休时吃了份公司点的小碗菜外卖,此后就是等待最后的抽奖环节。晚上十点半,所有人终于发言完毕,我抽到一台吸尘器。回家一试,还不如扫把好用。我查了下它的标价,是两百元。
小田
局外人
有一次,年会已经开始了,我被策划部临时通知,要准备一个节目,安排在靠后的位置。领导告诉我说,我们部门没有任何节目,这是不礼貌的。我顶着巨大压力现场写了个脱口秀的稿子,跑去后台一面受冻一面背了起来。就要轮到我上台了,策划部的同事又找到我,前面的节目超时了,我不必上台了。整场年会持续了三小时,末了,我像个局外人那样放弃了抽奖环节,直接回家。
Carrey
2020年1月中旬,年会当天,我被临时委派当了五个半小时的门迎,主要负责在门口迎宾、指引领导们上台。裙子不太合身,我上台送证书时差点被裙子绊倒,从台阶上跌下来。
与我交接的同事没有给我年会流程表,只告诉我正在表演的节目结束时,便该请总经理上台颁奖。我去请总经理时,他正在跟客户攀谈。我心一横,打断了他们的交谈。结果,当我把总经理带到后台候场时,另一位经理也来到了这里准备登台。经过核对,我发现应当上台的是另一位经理。
我赶忙向总经理解释,对方的脸瞬间垮了下来,转身离开后台。我感觉整个后台的人都在围观我、笑我,心想,完了,我该离职了。
扇子
2020年春节放假前,领导在年会的酒席上吐槽我给人的印象很“阴沉”。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另一个领导接话说:要不我给她安排一下,从里面的办公空间搬到外面去?我还没接话,前一位领导抢着说:她要是去外面办公,那外面的人也笑不出来了。她说完这句话,酒席上的所有同事都看向了我,有人尴尬地笑了笑,有人假装没听到。其实,我根本不阴沉,只是有点内向。
自我反思了下,领导为啥会那么说我,可能是之前的一天,我在办公室里间听到外面的人在笑,我就说了句俏皮话:“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没想到,这句话被领导拿来,在年会上搞笑。那次年会,我很憋屈。
小椰
我正在设置软件时,另一轮抢红包活动又开始了。还没等我修改成功,那个软件又帮我抢到了第一位。老板立刻从领导专用的小隔间里走到了我面前,看着脸色涨红的我,他批评道:不要开外挂!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为了掩饰尴尬,我立马举起手机对老板谄媚道:您看,我这换了新手机都是为了抢老板您发的红包呀!
对了,我还对那次年会的餐食印象深刻,我和同事们到食堂吃了顿盆菜,里面的虾剥开后已经发霉,我们猜测,食堂的虾是冰冻的,而且早就坏了。
Xiaoxu
前年年末,全公司20多人挤在一间只有16把椅子的会议室里开年会。老板提前找HR做了一份PPT,是讲话提纲,从市场前景讲到我们跟甲方关系有多铁。PPT上面字不多,也没什么装饰,大部分是“留白”。
我站在会议室一角,从我的视线看去,老板顶着一个大肚子,语调高昂地宣布明年的目标是要拿下几个亿的生意。为此,他还告诉我们,有个甲方给了他200万现金,钱就放在楼下他的车的后备箱里。
讲完话,他给员工发红包,即年终奖。我接过薄薄的红包,附和着他对我的鞭策。他说,我要对项目加把劲,好好干,明年我们的年会去马尔代夫!
其实在那场年会的两三个月前,我就在计划着离职,但不太想离开同事们和手里的项目。我拆开红包,里面有800元。那一刻,我下定决心离职。我感觉,这老板变成了小丑,而死心塌地跟了他一年多的我,仿佛是另一个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