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便利店借用实体平台加快了信息平台建设,渐进式发展预购、代沟、快递收发等业务。另一方面,快递业近年来也对零售便利店业务情有独钟,先有中国邮政EMS在2007年开始与广州的7-Eleven开展代理业务,而后国内最大民营快递顺丰也打算自己建设便利店,并在深圳开始试点。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家油品企业也以加油站为平台开发了非油品业务,并且试图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便利店业务。
目前,我国便利店已经进入转型期,需注意四个基本特点:
1.年轻消费者日益成为便利店的主顾
调查显示,便利店约有七成顾客是青年人。这一状况改变了以往便利店无差异的营销格局。
2.便利店选址紧跟着顾客的行踪
便利店从家门口开始到地铁站再到商务楼、大型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选址区域大大扩展,新店不断涌现。所以,很多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大有超越超市与大卖场的态势。
7-Eleven还把便利店开进了商务楼,取代了商务楼食堂的功能。居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还提供送餐服务,现在不仅年轻人早上吃便利店的饭团、三角包、三明治、豆浆等,单身在家的中年人也成了便利店的常客。对中餐,消费者的评价是十二个字:价格适中,送餐到家,口味尚可。
3.部分外资品牌便利店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张
以上海为例,好德、可的、快客、光明、良友、罗森、喜士多、全家、7-11等便利店品牌,截止2013年10月份,市内门店总数为4917家,其中,海外品牌便利店1256家,占市内门店总数的25.54%,本土便利店的地盘优势也岌岌可危。
4.规模化与区域化同步发展
数据显示:30家便利公司,门店总数2.4万个,每家公司的门店数平均已接近800个,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便利店的市场覆盖面正在日益扩大,包括广东、上海、南京、青岛、湖北、天津、北京、河北、哈尔滨、太原、四川、成都、武汉、广州、深圳等地。
二、便利店作为线上线下枢纽的优势所在
便利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线上与线下的枢纽,主要有三个优势:
(1)
面广量大,就近便利
(2)
有大集团的支撑,有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经验。如在线订货,到店付款,送货到店,到店取货,还可以发展代理预购等新的业务,使便利店变成无所不包的服务站点,从而实现“跨界营销”
(3)
便利店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依靠健全的信息平台,可以与各类服务项目对接,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但要发挥这些优势,还需要便利店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良、升级与转型,如引进“微店系统”
便利店与其他业态不同,过去十几年一直是本土企业占有“地盘优势”,在网点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最近五年来,海外军团通过急速发展,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
本土企业的地盘优势受到很大冲击,新进入的便利店不仅在成熟地区围剿本土便利店,而且开发新的商圈,如地铁、商务楼、经济开发区、高端住宅区、大型专卖店、城市综合体等
消费者开始分流,新进入的便利店的目标顾客群比较清晰,商品与服务也比较时尚化、即食化,所以,这些便利店已在上海等城市中成为年轻一族的首选
市场规模做大,目标顾客群锁定,仅仅是开展新一轮竞争的基础。有了这两个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嫁接更多的服务项目,做一系列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以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的提高,把更多的服务项目提供给消费者。接下来就可以通过特许加盟实现无须投资的更快速的扩张
三、便利店O2O模式分析
互联网企业忙着在O2O领域跑马圈地,拓展线下盟友。不过,与以往B2C企业投靠电商大平台纷纷“站队”局面不同的是,如今线下企业,无论是品牌商还是零售商的策略是不拒绝与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便利店也是如此。
1.线上社交模式
(2)第三方支付模式
阿里与便利店的合作中主要是通过支付手段来实现,在诸如7-11、美宜家等便利店,用户购买商品后,收银员计算商品总额,然后用扫码枪扫描用户手机上的条形码即可完成付款。在支付宝手机钱包里,美宜家、友宝都已经上线了公众账号,用户可能通过添加公众账号来寻找离自己最近便利店或者是查看便利店促销活动。
目前,每家便利店所使用的系统服务商都不同,支付宝与便利店达成合作之后,由便利店的IT系统服务商完成与支付宝的系统对接打通,实现上述手机支付功能
(3)APP模式
A
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可以快速定位找到附近的店铺,也可以按照省市区车站等信息检索店铺
B
C
发布优惠券,试用券。消费者可以直接拿手机上的优惠券或试用券到实体店享受折扣消费和产品试用
D
便民服务状况可以实时通知消费者,消费者注册成为某便利店会员后(拥有唯一ID),就可以实时跟踪自己依赖给便利店服务的实施状态。比如包裹收发状态,网购新鲜菜蔬配送情况等。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用户对便利店的依赖粘度
2.线上订单模式
(1)便利店+网上超市
便利店满足便利购物需求,大型超市满足集中购物需求。可在便利店基础上满足集中购物需求,建立商品齐全的网上超市,顾客订货后,集中配送到便利店,顾客自提或者便利店统筹送货上门,这就能用“便利店+网上超市”满足家庭集中购物需求。
送到便利店而不是送到用户家中的原因是干线配送成本远低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只要单个便利店能聚众订单,则成本比传统电商低很多(仓库到便利店直接配送也没有包装成本了),低价丰富的网上超市业态有可能聚众足够订单。
(2)生鲜业务
便利店陈列销售部分生鲜商品,消费者也能网上预订生鲜商品,每天集中送货到便利店,就能让消费者购买到齐全新鲜的生鲜商品。订购商品如能在门店按重量收费,就能解决生鲜商品标准化问题,集中配送,则配送成本低,如拒收可直接在门店打折处理销售。
此模式也可改为“生鲜店+网上超市”模式,网购毕竟不能解决生鲜商品体验问题,生鲜类商品门店陈列销售,其它商品(包含生鲜)网购的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网购解决门店商品不够齐全的问题,门店解决网购配送成本高问题,两种业态融合能相互解决问题。
(3)垂直人群
(4)大单采购
中小型企业单位福利礼品采购是一个较大市场,团购也是连锁超市重要的市场之一,连锁超市可考虑推出单位福利团购网站,推出各种商品组合,以透明价格,透明采购环节,多种可选套餐,方便简单,为卖点经营。
3.线下物流配送模式
(1)便利店送货上门
便利店满足便利购物需求,所以客单价不高,对应每单绝对毛利也不高,如果配送范围过大,则毛利很难支撑配送成本。
(2)便利店包裹代收
连锁便利店可推出快递包裹代收服务,免费代收包裹,能增加门店客流,增加销售额。如果向用户收服务费代收包裹,还能增加收益。
例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吃早餐,把早餐钱用于其它地方,那么便利店可考虑推出早餐预定服务,学生每天早上到便利店提取当天的早餐。总之能解决用户问题的商业模式才是有价值的,要多观察用户的痛点在什么地方。
(3)便利店整合配送和服务
便利店推出了送货上门的APP或者PC端,可把此社区其他商家商品纳入APP服务体系,在APP中展示水果、餐饮等商品,有订单后,由便利店人员到商家取货送到用户家中。
(本文选自《商业地产决策参考》)
订阅《商业地产决策参考》或加入“决策参考商业地产服务系统会员”请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