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个非常特殊的一年,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疫情防控居家隔离的特殊春节和春季,全社会也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从2020年1月28日-2020年4月1日,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9个版本的《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给予全国的中医药工作人员一个参考,在疫情防控中加强中西医结合,共同为消除疫情,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出力,该部分政策文件内容,在此就不予以一一列出,读者可以访问华柄数据官网,在中医药大数据网络下面找到新冠肺炎频道,诊疗方案的全部数据方剂都可以在这里查询到,还有全国各省市发布的诊疗方案一并收录。
本文经过精心整理,对2020年至今发布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相信能够对行业人员有一定帮助。
《中医病案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20年5月20日,中医药管理发布了《中医病案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是对各省建立省级中医病案质控中心的指导,也是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省级中医病案质控中心是指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建或指定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病案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负责对省内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下同)、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中医病案的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省级中医病案质控中心接受国家中医病案质控中心的业务指导。
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中医病案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将其作为中医质控工作的核心内容,逐步建立中医病案质控网络,实现辖区内中医病案质控管理全覆盖,持续提升中医病案质量。
《中医药服务监督工作指南(试行)》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
2020年8月17日,为落实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规范提供,现就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改进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引导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2020年12月11日,中医药管理局针对目前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着眼未来5-10年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建设要求。
一是为全面规范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
二是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的管理与决策。
三是促进医防融合,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
四是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妇幼健康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在妇女儿童常见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造福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守护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妇幼健康工作实际,就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制定本方案。(2021年4月29日)
方案提出的工作措施有:
一是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以妇幼保健机构评审为抓手,引导规范建设发展中医临床科室;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将“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列为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二是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加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专科,筛选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带动妇幼中医药特色专科发展。
三是强化中医药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治未病与妇幼保健服务深度融合,组织开展中药熏蒸、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
四是创新完善妇幼中医药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健康教育等,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优化中医临床科室的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
五是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将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人才纳入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加强骨干人才培训培养。鼓励中医妇科、儿科领域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在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传承工作室,开展传承带教和示范指导。
六是积极推动妇幼中医药服务“沉下去”“走出去”,鼓励成立妇幼中医药专科联盟,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依托援外医疗队和中医药海外中心等,广泛开展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21年6月15日,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管理指南》,指南所指的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是指由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共同建设管理、统一指挥,参与重大及其他需要响应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救治的专业中医医疗队伍,是国家卫生应急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分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2021年7月1日,为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二是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二级学科或专业组,支持三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推动中西医协同有关工作,强化综合医院对中医药服务的信息化支持;
三是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深化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中西医协同攻关,开展综合医院科室间中西医协同攻关;
四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要求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规范中医医疗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覆盖中西医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
五是强化综合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
六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推广有关经验做法,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
七是发挥行业学会协会作用,要求中医药学会和协会组织,大力发展综合医院成员,形成中西医结构合理的成员体系;
八是加强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