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魏铭纬徐明锋柯育超文/图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自我立志革命,参加实际工作以来,这二句以(已)成誓词……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革命目的达到了……惟是对你很是不住……我苟牺牲了后,你应紧记着我的遗嘱……觉权设法教育他,引导他继续我的革命事业,勿致他堕落,跑反革命那条路上去……慧根呀!我不忍说了,继我志呵!继我志呵!”
1927年,在广东江门的国民党反动派监狱中,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在奋笔疾书,写下一封留给妻子的遗书。这封遗书,字里行间饱含着他矢志不渝的豪情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限深情。
在潮湿阴暗的狱中,国民党反动派不停折磨他,对他严刑拷打,威胁要杀死他。但他都不为所动,始终坚贞不屈。
他的眼里闪烁着革命者的坚定神采。他是王器民,著名的琼崖革命烈士。
弃职回国立志改造社会
王器民的一生,都致力于革命宣传事业。1892年6月,他生于琼东县(今琼海市)塔洋区美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时双亲便去世了,由姨母抚养长大。
王器民先入私塾就读,后考上当地的小学,小学毕业时已十五岁。他曾有志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份日报,“以为开通琼崖的利器”。后因赞成者甚少,所以未能如愿。不久,他便随同乡里华侨去新加坡谋生,曾积极在华侨中开办工人夜校,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在侨居南洋的数年当中,王器民的生活虽然比较安定,但总觉得自己的事业不在异国他乡,于是毅然弃职回国,考上了上海水产专科学校。在学校里,他勤学好问,追求真理,积极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并立下了改造社会的志向。
五四运动中,海南籍学生郭钦光在北京因遭反动军警毒打,激愤致死。消息传到上海,王器民十分气愤,决定回家乡发动声讨反动派的斗争。他回到海口后,与王文明、杨善集等人一起,在五公祠召开了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的郭钦光追悼大会,并组织示威游行,掀起了海南青年运动的高潮。
王器民等人还组织纠察队、宣传队、抵制日货检查队等,四处活动,一面宣传,一面到各商号劝止采购日货,发动群众把日货拿出来烧毁,驱逐了以经商为名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人胜间田,取得了抵制日货运动的胜利。
书报为器促进琼崖人民思想觉醒
1920年夏,徐成章从云南讲武堂毕业返琼,王器民便与其商量在海口创办报纸,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这个建议得到了徐成章的赞同,王器民因此被推为筹办员,发动群众入股为报纸筹资。经多方努力,报纸于1921年4月7日在海口出版,定名为《琼崖旬报》。
王器民既是报纸的编辑,又要负责杂务。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报纸得以顺利发行。《琼崖旬报》以改造琼崖为宗旨,提倡民主和科学,宣传爱国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1921年冬,留法学生罗汉、吴明(即陈公培)等应徐天柄(即徐坚)之邀到琼崖开展工作。王器民闻知后,便邀请他们担任《琼崖旬报》编辑,请他们“介绍欧洲最近社会主义学说”,宣传马克思主义。
此外,王器民和徐成章还组织琼崖土剧改良社,王器民当编辑,请名伶吴发凤执笔,编写出《大义灭亲》《灭种婚姻》《恋爱自由》《蔡锷出京》等剧本。这些剧目对琼崖人民的思想觉醒起到促进作用。
1922年1月,王器民和罗汉等应琼东县长王大鹏之邀,到琼东兴办教育事业。王器民协助王大鹏在全县范围兴办新型的中小学,又在嘉积创办文化书局等。他在学校中提倡新文化,开展体育运动,并举行全县范围的每年一度的学业考试,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这—切对于培养人才、开发民智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王器民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此期间,王器民勤奋工作,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进步很快。之后,王器民被党组织派往新加坡等地,对当地华侨开展工作。他在当地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动员华侨青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直至1925年才回国。
狱中绝笔慷慨陈词抒壮志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成立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派王器民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三师政治部工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王器民所在的第十三师被留在广东担负保卫北伐大后方的任务,驻在广东的江门市和西江一带。第十三师政治部在王器民的领导下,健全了各级政治机构,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发动人民群众支援北伐战争。
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广东地区的反动派势力,在“一切为了北伐胜利”的幌子下,限制工农活动,禁止工人罢工,在农村则强派公债,加收捐税。对此,王器民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江门市及西江一带的工农运动给予有力支持。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的反动派也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工农革命群众。因为叛徒出卖,王器民不幸被反动派逮捕,被关进江门市监狱。虽身陷囹圄,但他仍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严词痛斥反动派。
在狱中,他写有两本书简,一本叫《冤墨》,一本叫《磨筋录》。王器民在书中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预感到自己将要遭遇不测,王器民饱含着对妻子高慧根和革命的无限深情,在狱中写下了遗书,以抒发他为实现共产主义真理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壮志。
1927年7月初,王器民被敌人杀害于江门市,牺牲时年仅三十五岁。而他留给妻子的遗书如今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英雄绝笔,字字壮烈。
这封遗书,在九十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十分动容。遗书中闪耀着信仰的光芒,映照着琼崖英烈不屈的气节,激励着每一个革命者和后来人。
红色遗书
我最念的爱妻慧根: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自我立志革命,参加实际工作以来,这二句以(已)成誓词。这回谋害我者不断出于三十九团周曾辈,虽然未免有遗憾!但是革命分子既抱定以上二句誓词,即牺牲又有甚么紧要。况且佛家有说过,“自己无入地狱,叫谁入地狱”。革命分子如无肯牺牲,革命是没有成功的日子。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革命目的达到了。惟是对你很是不住,因为数年与你艰艰苦苦,我用全副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我们夫妻可谓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啊!你虽然体量(谅),而我终是觉得对不住呢。
亲爱的慧根!我和你做夫妻是生生世世的,在精神,不在形体。我苟牺牲了后,你应紧记着我的遗嘱,那我就瞑目了:(一)不要悲伤损害你的身体,打起精神来继续我的遗志!(二)打破旧礼教,用锐利眼光细心考察,找有良心、富于革命性的男性,和你共同生活,就是我的好朋(友)也不妨,但是总要靠得住,能继续我的遗志,就好了。(三)觉权设法教育他,引导他继续我的革命事业,勿致他堕落,跑反革命那条路上去,这是你要负责任的啊!(四)所有的书籍以及各像(相)片要保存着,给与觉权,做革命遗教。(五)我狱中抄二本简,一是《冤墨》,一是《磨筋录》,我所经过的事略及入狱的原委均书明。慧根呀!我不忍说了,继我志呵!继我志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