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漫谈: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古语说:“公而忘私。”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自己的私事,形容大公无私的精神。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这句话表达了先贤们为了国家可以忘记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事可以舍弃自己的私事,不因利害而趋避,哪里有大义就往哪里去的爱国精神。公而忘私有时候也可以写为“公尔忘私”、“公耳忘私”,常跟“国而忘家”连用。古往今来的爱国者,在面对家国与个人的选择时,无不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指引。

晋国大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名誉的前面;南宋名臣文天祥誓死不投降,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勇于牺牲小我,他们都是“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典型案例。

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一直缺少一个地方官,当时的国君晋平公就想让别人给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一天,晋平公就问他的大臣祁黄羊:“南阳现在缺少一个县官,你觉得,我应该派谁去填补这个空缺比较合适呢?”祁黄羊听了后,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大王应该派解狐去,他为人公正,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职务的。”晋平公听后,非常吃惊地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会推荐你的仇人呢?”祁黄羊微笑着回答:“大王,您只是问臣有什么人可以胜任南阳的地方官,您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呀,解狐是我的仇人,但我和他只是私人恩怨,您问的是公事,论公事,我确实觉得解狐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啊。”晋平公听了祁黄羊一席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觉得解狐的确很有才华,于是,就派解狐到南阳去上任了。解狐到南阳以后,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他为那里的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人们都称颂他。

孔子听说这个故事后,对祁黄羊的做法非常推崇。他说:“祁黄羊做得太好了,他推荐贤才,完全是以人的才能为标准,不因为别人是自己的仇人,而故意不推荐他;也不因为那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而不推荐他。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啊!”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像这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行为还有许多,它不仅仅体现在举贤任能上,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宋中后期,奸臣当道,朝政糜烂不堪,国力日渐衰弱,而此时草原上的蒙古人却悄悄崛起。在灭亡金国,占领了金国的都城之后,蒙古部落便开始大举入侵南宋。由于军事上的敌强我弱,加之多年来朝中上下腐败盛行,使得蒙古军队一路势如破竹,锐利不可阻挡,很快,他们就占领了南宋大部分的国土。面对国土的沦丧,南宋名臣文天祥常常忍不住掩面哭泣,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领土的完整。他捐出自己的家产充当军费,积极地组织军队,并亲自领兵抗击蒙古的入侵,然而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必然不如蒙古的精兵强将,很快,军队被打散,文天祥也不幸被俘。元朝的皇帝忽必烈早就闻知文天祥才识过人、气宇轩昂,对其非常敬重。得知文天祥被自己的军队俘虏,他异常高兴,他早就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人才来帮他治理天下,于是就派人去向文天祥劝降。面对元朝许以丰厚的金钱和官职,文天祥义正词严地对说客说:“国家灭亡了,为人臣子就是以死相报,都不足以报答国家,怎么能够苟且偷生呢?常言道,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如果还想在新朝谋得一官半职,就此背弃我坚持一生的忠义,那用这样的无德之人,又有什么意义呢!”面对文天祥的严词拒绝,来劝降的使者都拿他没有办法。

有一天,身为囚徒的文天祥,在狱中收到了女儿柳娘的书信,他这才得知,在兵荒马乱之中,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已经成为元军的俘虏,并且被送到元朝宫中做奴隶,一直过着屈辱的非人生活。得知妻女的下落,文天祥早已泪流满面,心里百感交集,但他也明白,这是敌人对他进行劝降所使出的又一招。他们之所以让女儿给他写信,就是想借夫妻之情和父女之义来打动他,以家庭团圆的名义来引诱他投降。他后来给自己的妹妹回信说道:“看到女儿柳娘的书信,作为父亲的我怎能不心如刀绞、肝肠寸断?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谁会不顾及夫妻之情骨肉之义啊?但是如今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别无选择,为报答国家,我只能牺牲自我,牺牲妻儿,这是我的命运,也是柳娘、环娘的命运呀。”后来,文天祥英勇就义,临刑前,他还不忘记向南方故国跪拜,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点评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正是由于做起来难,它才被奉为中华家风中的精华而世代受到人们的推崇。生活中,普通人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私心,如果让人们推荐人才,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也许还能够做到,推荐自己的仇人可就难度很大了。祁黄羊在向国家推荐人才时,既能够推荐自己的仇人,又敢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说明他的心中始终存着“唯才是举”的想法,只要这个人是个人才,对国家有用,就推荐他,至于他与自己是什么关系,根本不去考虑。如果说祁黄羊为国家举贤是遵循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原则,那么文天祥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妻儿的幸福和自己的生命的行为,则向我们传达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准则。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爱国家风的传承。

THE END
1.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造句1、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用“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 2、“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3、为了江山社稷,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 https://www.chazidian.com/zj-399853/
2.清廉兰州·每日廉语:国尔忘家——悠悠爱国情(12)汉文帝时,国家的统一遭到分裂势力的威胁,贾谊提醒朝廷关注危急形势,并表明了自己在这一局势下的态度和立场。他在《治安策》中说,“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意思是为了国家而忘掉自己的家,为了公众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处不随便追求,遇到祸害不随便躲开。 http://www.lanzhou.cn/lz/system/2024/10/16/012505257.shtml
3.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解释和出处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成语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成语例句: 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http://m.ouf.cn/chengyu/%E5%85%AC%E8%80%8C%E5%BF%98%E7%A7%81%EF%BC%8C%E5%9B%BD%E8%80%8C%E5%BF%98%E5%AE%B6
4.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成语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寓意近义词...近义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反义词 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复句式 解释/意思/寓意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来源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http://tools.manmankan.com/chengyu/g/37251/
5.第4集丨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第4集丨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 原标题:第4集丨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 作者:王器民 演播者:鲍大志https://news.sina.cn/2021-04-09/detail-ikmyaawa8726649.d.html
6.第四集《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三农频道第四集《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10:12|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 手机看电视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 ? ? ? 编辑:刘登亮 【 打印】【 我要纠错】【 复制链接】 中央电视台网站|关于CCTV.com|人才招聘|网站声明|法律顾问|总台总经理室|帮助中心...https://sannong.cctv.com/2021/04/29/VIDEAnUsQY00iKYgG5CWXy1i210429.shtml
7.红色家书丨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红色家书丨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 作者:王器民 演播者:鲍大志https://www.cnr.cn/ent/ydt/20210427/t20210427_525473098.shtml
8.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例子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感情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性词。 近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https://www.chengyuall.com/cy/24499/
9.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拼音词典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 , guó ér wàng ji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为国家或公务而舍弃私人利益、亲情。《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https://m.zcdian.com/ci/cburxv.html
10.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类似词语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反义词 千篇一律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造句: 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https://m.027art.com/xiaoxue/HTML/12102756.html
11.“公私之辩”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国而忘家,公而...“公私之辩”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出自中国历史上哪一部文献: A. 《诗经》 B. 《尚书》 C. 《岳阳楼记》 D. 《治安策》https://m.ppkao.com/wangke/daan/d6aeb55ac7e9414b95dabf49e6f5708d
1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试题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优秀文化。名言警句让人感到一种崇高之美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符合题意。 标签: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英武本试题来自[gg题库]本题链接:https://www.ggtiku.com/wtk/115510/316391.htmlhttps://www.ggtiku.com/wtk/115510/316391.html
13.“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等思想...【单选题】“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A.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作者是()。 查看完整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6bd6a359d5a94cc1854d2e02dd3538d2.html?fm=bde053cfd4c4ff7e563b7818cfc0b6bb07
1.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解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出处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解释 成语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成语例句: 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https://mshici.1gow.net/chengyu/bazi/20883.html
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成语解释【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示例】:这是~的`典型之一。 徐特立《我的一家》序 【近义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https://www.ruiwen.com/chengyu/1965970.html
3.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例子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感情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性词。 近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http://tinsanrecycle.com/cy/cy/24499/
4.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谚语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谚语 为公事忘记了私事,为国家忘记了家庭。意谓大公无私,一心为公、为国。例:①今已两月不回,想有戎事羁身,不得回家。自古~。(《缀白裘·倒精忠·交印》)又作“公尔忘私,为国忘家”。例:娘子此言差矣!常言:公尔忘私,为国忘家。既... (本文共 151 字) [阅读本文] >> 开通会...https://www.zsbeike.com/hy/20810802.html
5.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造句例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造句例句,在这种崇尚道义的思想哺育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文化传统。https://m.zuowenku.net/zaoju/41420.shtml
6.廉洁颂丨徐特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他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家人,他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着家人,更深深地影响着全国人民; 本期清风故事为您讲述,徐特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来源:北京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北京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廉洁颂丨徐特立:公而忘私 国而忘家》 阅读原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94998
7.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https://www.examk.com/p/176994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