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生理学的问题,需要借助实验科学,并且是活体实验。生理学往往利用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来寻求答案。当然,除了动物实验外,生理学也有人体实验,但人体实验由于受到伦理学的限制,目前主要是进行人群资料调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绪论需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绪论需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是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活动
●2.1细胞膜的组成和物质的转运
●2.2细胞的电活动
●2.3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三章血液
●3.1红细胞生理
●3.2生理性止血
●3.3血型和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4.1心动周期
●4.2心脏的泵血过程
●4.3心肌细胞的兴奋周期
●4.4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4.5压力感受性反射
第五章呼吸
●5.1肺通气的原理
●5.2肺通气阻力
●5.3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5.4气体运输
●5.5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六章消化吸收
●6.1胃的运动
●6.2最酸的消化液-胃液
●6.3最强的消化液-胰液
●6.4最苦的消化液-胆汁
●6.5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能量代谢与体温:包括体温及其波动、体热平衡维持和矛盾运动。
●7.1体温及其波动
从生物学角度看,恒温动物和人体相对恒定的温度是维持正常生存的重要保证。因此,体温是人体的基本生命特征之一,也是判断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那么,体温的概念是什么?波动范围是什么?体温异常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体温及其波动”。下面,主要讨论三个问题。(PPT-2)第一个问题是,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值.第二个问题二是,体温的正常值。第二个问题是,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7.2体热平衡维持的矛盾运动
从能量代谢的过程看,营养物质代谢所释放的化学能,除做外功外,最终转化为热能。体内的热能(简称体热),主要用于维持体温。在维持体温的过程中,体热不断经血液循环,从机体深部送到体表而散发丢失,又因机体代谢活动产热而不断补充。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这些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体热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8.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具体介绍了肾小球滤过的概念,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两大重要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以及决定肾小球滤过过程的有效滤过压的组成和特点。
●8.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NaCl和水)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机制,分三段,包括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集合管分别进行了介绍,大家课下可以结合课件中相应的重吸收机制示意图来学习巩固。
●8.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HCO3-、H+、NH3和NH4+)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学习,第一是碳酸氢根的重吸收与氢离子的分泌机制,第二是氨的分泌机制,以及氨分泌与氢离子、碳酸氢根转运的关系。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碳酸氢根的重吸收,以及氢离子和氨的分泌,这几个环节是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在正常的饮食情况下,机体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要多于碱性代谢产物,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分泌氢离子,以及重吸收碳酸氢根,来实现肾脏的排酸保碱的作用,氨的分泌也是与肾脏排酸保碱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接下我们来详细介绍。
●8.4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影响肾髓质高渗形成的因素,主要源于氯化钠和尿素两方面的影响;第二个因素是影响肾髓质高渗维持的因素,也就是直小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的影响;第三个则是血液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影响。
●8.5尿生成的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