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郑振铎文章小猫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视频讲解

知识点

第16课《猫》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8.“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9.“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1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1.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4.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六、课文主题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16猫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红绫()怂恿()怅然()

蜷伏()惩戒()诅骂()虐待()

(鲜艳)(相称)

鲜(鲜为人知)称(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怅然:。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三只猫,第三只

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活泼,“在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过来又扑过去”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受喜爱。

病死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更有趣,更活泼。

浑身黄色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丢失

第三只猫

流浪猫

不活泼,忧郁,“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毛色花白,不好看。“钻到火炉底下,毛被烧脱更觉难看了”

不为大家所喜爱,若有若无。

冤死

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1.朗读并勾画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死它,它是被我打上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与懊悔.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结构上收束全文与前文照应。

二、写法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三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例: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THE END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优质教案+阅读训练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 重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https://m.360docs.net/doc/6014848041.html
2.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二、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反复语气:疑问、猜测、无可奈何表现的思想感情: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 三、1、翻开断砖找蜈蚣;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2、乐园:快乐的园地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在文中,这两个词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童趣、好奇的童心 1、一个...https://www.51test.net/show/5669376.html
3.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5f58615b-09e8-478c-b301-652d8e77a77f
1.关于猫教案12篇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https://mip.wenshubang.com/jiaoan/2514410.html
2.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案1.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这只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作者喜爱猫的感情,为什么? (“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说它贪玩吧……又是多么尽职”,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叙述自己的孩子。又如讲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说...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106203158_2054110.html
3.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通用8篇)师:一只猫,老舍先生用如此富有深情的语句把它描述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来自于老舍先生对于猫真挚的感情。无论是淘气可爱的小猫还是古怪的大猫,都是老舍先生的最爱。 五、作业:小练笔 课下,就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种写作方法,练习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https://www.yuwenmi.com/jiaoxuesheji/2044177.html
4.猫教案范文集合9篇( )结局:猫一家 。 二、整体感知 1、小组内阅读,小组推荐同学复述故事。 点拨: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②准确传达原作的风格和神韵;③语言简洁,恰当的引用原文,突出作品情节的主要线索;④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2、作者对猫的感情态度有时明确说明,有时蕴涵在叙述描写中,请你找出有关的关...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621076.html
5.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https://teacher.ruiwen.com/jiaoxueziliao/jiaoan/354167.html
6.《猫》教学反思(通用24篇)《猫》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的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xuefansi/20190423193751_1990073.html
7.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猫》教案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https://www.cnfla.com/jiaoan/336833.html
8.描写在小巷里的猫唯美句子五十条关于猫的经典语句网络文章描写在小巷里的猫唯美句子五十条_关于猫的经典语句:在生活中许多的场合中,应该经常能见到一些小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需要写关于猫的作文而没有灵感时,可以看一些描写猫的句子。有 ...公开课https://bbs.openke.cn/thread-429156-1-1.html
9.甜言蜜语表白的话简短情话结语: 甜蜜又浪漫的情话总是让人无法自拔,情侣之间多用一些甜话,不仅可以增加情侣生活的乐趣,更加可以促进两人的感情。相信上面这些甜话和小语句,可以帮助到正在恋爱的情侣们。 最后,修成正果的时候,不要忘了用花嫁电子请帖分享喜悦,传递幸福哦。模板多样,全部免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 查看...https://www.wed114.cn/wiki/sentry_6825.html
10.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专题13散文阅读有什么作用?.文章是如何表现母猫找寻不到小猫时的焦急无助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某文学刊物设有“人与动物母爰无边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这篇文章?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推荐理由五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开深山中刘从进 ①九月,农忙既歇,水车犁耙的声音没...https://www.yxfsz.com/view/1691148821432733697
11.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课件新人教版.ppt,郑振铎,人与自然,”,“,目标导学:,1.反复默读1534段,勾画出重要语句和段落,学会概括文章内容。 2.边读边思考,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着重体会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感情变化。 3. 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学着平等公正地对待人和物。,自主学习:默读课文1534段,默读要求:动眼不动嘴,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和段落。https://m.renrendoc.com/paper/107176013.html
12.猫教案(通用12篇)(2)谁能上来把这个动作表演一下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爷爷,你来演猫?(学生上台表演) (3)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吗? (4)师小结: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来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把这种...https://www.jy135.com/jiaoan/699365.html
13.《猫》郑振铎“我”情感的变化本题让学生体会关键语句含蓄的意味,引导学生运用想像去填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很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7134.htm
14.专题24:《朝花夕拾》感悟:尖锐而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对弱小者要同情,对暴虐者要憎恨并要抗争。 2.《阿长与〈山海经〉》 t回忆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及称呼的由来,“长妈妈”的称号原来是顶替了“我家”先前一个女工的绰号而来,长妈妈连自己姓什么也不为人知。 https://www.0516ds.com/56833.html
15.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7篇)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作者在写猫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介绍老舍的生平:“老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热爱写作,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他也热爱养花,他家里有几百盆花,每天除了写作就是摆弄花草,家...https://www.yjbys.com/jiaoxuefansi/xiaoxue/288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