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题目答案解析,拟南芥题目答案解析1

实验组的植株处理是______,依据实验结果推测蓝光抑制赤霉素作用的机理是______。

检测部位

正常灌水

干旱处理

干旱后恢复正常供水

幼叶和茎尖

50%

20%

40%

幼根

80%

60%

处理

根是否具有向重力性生长

ABA合成缺失突变体

ABA合成缺失突变体+去除根冠

生长素运输缺陷突变体

A.根向重力性生长与根冠有关B.生长素的运输影响了根向重力性生长C.若对生长素运输缺陷突变体施用ABA,结果不变D.根应垂直放置而非水平放置便于准确观察实验结果

97拟南芥∶鼠耳芥∶草本植物

A.碗公花∶牵牛花∶喇叭花

B.光棍树∶绿玉树∶木本植物

C.紫罗兰∶石竹∶菊花

D.益母草∶药用植物∶夏枯草

17拟南芥是倍休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如没有性染色体,拟南芥基因租测呼需要测定拟南芥的染色体数目是()。

A.4

B.5

C.6

D.10

73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植物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由此可推出:()

A.茉莉花中含有的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B.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

C.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

D.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

42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6拟南芥、果蝇、秀丽杆线虫、马蛔虫等是常用的实验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易获得突变株

B.果蝇有三对足、两对翅,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C.拟南芥、果蝇等因为基因组小,因此经常作为遗传学的常模实验生物

D.秀丽杆线虫和马蛔虫是线形动物,由结构相似的体节构成。

98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

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

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

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95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物质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由此可以推出:

21.(单选题)12月5日凌晨,随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返回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经历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A、100天

B、180天

C、110天

D、120天

组1长日照

组2低温

组3短日照

组4短日照+GA

组5常温+GA

野生型植株

开花

不开花

GA合成突变体

注:“GA”为赤霉素;“GA合成突变体”指不能合成内源赤霉素但对外源赤霉素反应正常的植株;“+GA”表示对植株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赤霉素A.组1、组3和组4的环境温度是常温B.组2和组5的日照条件为长日照C.长日照处理可能促进拟南芥合成赤霉素D.低温或长日照后才能开花体现了生物的适应性

P

F1

F2

母本(♀)

父本(♂)

早花

早花。

91

0

62

19

90

61

18

该过程做了正反交实验,首先可以排除_____遗传,进而还可证明该突变性状为隐性性状。(3)查阅资料发现拟南芥2号染色体上基因N(Nat3)突变为n可导致早花。为确定上述(题干中)早花突变体的突变基因(a)和Nat3基因的关系,现将该早花突变体与基因型为nn的早花突变体相互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1和F2的表现型和比例。①若F1全为野生型,且F2野生型:突变型=9:7,则突变基因a和n分布在_____上。②若_____,则上述突变基因a和n可能是相同基因或复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③若_____,则突变基因a和n分布在2号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我国在空间站中实现了哪些植物的种植()

A.玉米B.生菜C.拟南芥D.棉花E.番茄F.水稻G.马铃薯

嫦娥四号飞船登陆月球后,开展了什么植物的科学实验()

A.番茄B.棉花C.生菜D.拟南芥E.水稻

RNAi的现象最先在哪种植物中发现?()

A.水稻B.拟南芥C.矮牵牛D.烟草

A.GA缺陷是纯合子,回复突变株是杂合子

B.有GA则种子萌发,无GA则种子不能萌发

C.GA与ABA的比例是决定种子休眠或者萌发的重要因素

D.GA与ABA互为拮抗

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物质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由此可以推出A、茉莉花中含有的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B、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

C、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

D、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

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

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

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

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拟南芥蔗糖转运蛋白AtSWEET11位于韧皮部薄壁细胞的质膜上,参与了蔗糖的运输过程

A.正确B.错误

拟南芥和以下哪些植物同属于十字花科_。()

(2019昆明卷28题1.5分)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着拟南芥等6种生物,在月球背面进行生物生长培育实验。在月球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内,一定发生明显变化但不会导致变异的是()

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己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物质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由此可以推出

生长在乙烯环境中的拟南芥黄化苗,表现出下胚轴变短、变粗、根变短和顶端弯钩加剧,称为()。

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蛇纹岩土干燥、营养成分低,通常含有对大多数物种来说有毒的镍、铬等重金属元素。研究人员发现拟南芥属植物的一个种群生长在蛇纹岩土中,这对它们而言是非常极端的环境。有研究人员分析了这种拟南芥属植物的基因,认为它们是从生长于附近的亲缘属群中“借”了一些有利的基因,以帮助它们应对极端环境的。但是,有反对者认为这种拟南芥属植物是通过原有基因变异的方式获得遗传变异来适应环境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A.生长于蛇纹岩土中的其他植物都是完全独立地通过自然选择进行适应性进化的B.并未见到生长于非蛇纹岩土中的该种拟南芥属植物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获得遗传变异以适应环境C.生长于蛇纹岩土中的拟南芥属植物中检测出附近亲缘属植物的特征性基因片段,该基因片段增强了对重金属的耐受力D.未在生长于附近非蛇纹岩土中的植物中发现改变基因的现象

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植物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由此可推出

A.茉莉花中含有的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B.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C.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D.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

拟南芥是二倍体十字花科植物(2n=10),没有性染色体,拟南芥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拟南芥的染色体数目是()。

A.4B.5C.6D.10

拟南芥、果蝇、秀丽隐杆线虫、马蛔虫等是常用的实验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易获得突变株B.果蝇有三对足、两对翅,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C.拟南芥、果蝇等因为基因组小,因此经常作为遗传学的常模实验生物D.秀丽隐杆线虫和马蛔虫是线形动物,由结构相似的体节构成

拟南芥中B类基因突变体,会得到()个萼片。A.4B.2C.8D.16

A拟南芥

B小麦

C油菜

D高粱

拟南芥属于什么科?该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平安归来,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和拟南芥种子,也一起搭乘飞船返回舱从太空归来。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A、油菜油菜

B、绿豆绿豆

C、甜菜甜菜

D、水稻水稻

根据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当拟南芥A类基因突变后,突变体的花器官结构为()。

在拟南芥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中,FD-FT复合物的功能是()。

20世纪末完成的模式植物()基因组的测序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划时代的事件。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对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B.正常植株和突变植株不同在于光合作用周期不一样C.科学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D.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已被鉴定出

A水稻

B芦苇

C胡萝卜

D拟南芥

拟南芥∶鼠耳芥∶草本植物

科学家通过大肠杆菌、酵母菌、果蝇、拟南芥、老鼠等模式生物来探究生命是如何运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除了大肠杆菌,其他都是真核生物

B、这些模式生物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C、果蝇能作为模式生物的原因包括染色体少、相对性状多等

D、若温度由25℃降到15℃,这些模式生物的代谢都会减弱,因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神州十一号飞船搭载的拟南芥种子,播种后长成植株并编号,单株收获各植株种子,标志着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历时48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将各编号植株性状与野生型对比,可以发现全部突变基因的表现

C、PCR技术扩增突变基因所用一对引物的碱基序列不同

D、通过测交实验可以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的有高等植物拟南芥和水稻,通过太空实验,将研究植物种子在太空中萌发、生长、开花、结籽的全过程,从而了解和掌握未来太空农业发展的可能。航天员将回收部分植物样品供地面进一步分析研究。下列哪种遗传物质的改变不会出现在这些太空植物中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水稻细胞中出现胡萝卜的基因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是()

A、将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成“太空椒”

B、将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

C、将白菜的细胞与甘蓝的细胞融合,并将融合细胞培育成蔬菜新品种白菜-甘蓝

D、将转入抗棉铃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抗虫棉植株

将拟南芥的种子放置在()内储藏,就会有许多种子发芽

A、离子水

B、盐水

C、实验台

D、冰箱

拟南芥中C类基因发生突变体,则存在很多雄蕊

拟南芥属于单子叶植物

拟南芥中单独表达C基因将会形成()

A、雄蕊

B、萼片

D、分生组织

拟南芥外面绿色部分的器官叫做()

A、花瓣

B、雄蕊

C、心皮

D、萼片

如果把拟南芥种子放在暗环境下,使其在乙烯浓度增加的环境下发芽,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不会发生的是以下哪一项

A、停止生长

B、变胖

C、变色

D、开始弯曲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三种植物激素依次单独处理矮化豌豆植株、拟南芥叶片和菠萝植株,发现矮化豌豆植株明显增高,拟南芥叶片衰老变黄,菠萝植株提早开花结果。则这三种植物激素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

(2)下图中甲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测光照下的生长情况,乙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丙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___________。

(3)激素调节是转录水平的调节。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研究者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2,4—D的培养液中,并如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2,4—D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选用拟南芥的幼苗而不是成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能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为了探究生长素促进拟南芥幼苗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可以在_________浓度范围内设置更细致的浓度梯度,继续进行实验。

研究表明,拟南芥中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与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代谢途径相互作用。phyB突变体水稻无法合成光敏色素,利用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体水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对ABA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另有实验表明,外源ABA明显抑制和光照下生长的水稻种子的萌发,且外源ABA对phyB突变体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据此推测,在野生型水稻体内光敏色素通过感受光信号_____________(填“削弱”或“增强”)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3)ABA的生理作用除了抑制种子萌发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相应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基因表达过程包括___________(填数字),能发生基因突变的过程是___________(填数字)。

(2)图乙所示的过程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_(填数字)对应,图中核糖体在RNA上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

科学家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送至天宫二号,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进行育种,这些变异()

A.是定向的B.对人类都有益

C.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D.不能遗传给后代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某科学小组以拟南芥主根为实验材料,探讨外施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2,4-D两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其结果如图所示。

29.拟南芥主根自身也可合成内源性生长素,合成部位位于根尖的___________。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30.设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样本数为每组20株,实施实验,对拟南芥主根长度进行测量并统计。实验过程重复3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1.由图分析可知,外施的IAA和2,4-D对主根的生长均有________作用。写出IAA和2,4-D作用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组成生长区,决定了主根的生长。为进一步探明上述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拟南芥主根各分区生长的影响,用0.03μmol·L-1的IAA和2,4-D培养种子8天,对主根分生区和伸长区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表1。

表1拟南芥主根各分区长度

32.通过表1分析可知IAA对拟南芥主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4-D对拟南芥主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①促进分生区的生长

②抑制分生区的生长

③促进伸长区的生长

④抑制伸长区的生长

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16分)科研人员初步探究红光对拟南芥代谢过程中B蛋白和P蛋白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可以作为信号对种子萌发、开花等多种生理过程起作用.

(3)利用突变体b与P蛋白缺失的突变体p进行杂交,后代经筛选获得双突变体bp,在持续红光照射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红光对突变体b和p的影响分别为胚轴生长,且B蛋白缺失(增强/减弱/未改变)红光对突变体p的影响,说明B蛋白和P蛋白在红光调控时存在关联.

(4)已知P蛋白是感受红光刺激的受体.科研人员首先探究B蛋白对P蛋白的合成是否有影响,检测野生型及三种突变体中P蛋白含量如图3.微管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可作为对照以排除对实验的干扰.由图3说明B蛋白(是/不是)通过影响P蛋白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科研人员发现,在暗处蔗糖会影响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而赤霉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拟南芥种子萌发后连续光照培养4天,再随机均分成四份,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继续培养,结果如图1所示:

①为避免污染,拟南芥种子萌发前需进行处理,然后接种到上进行培养.

②结果发现,在暗处拟南芥幼苗的下胚轴明显比,更明显的是在暗处蔗糖极大地促进了拟南芥下胚轴的伸长.

(2)为研究赤霉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对暗处培养的拟南芥使用不同浓度的PA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①该实验需要作为对照.

②由图2可知,使用PAC处理后,蔗糖在暗处的作用,当PAC浓度达到时,蔗糖的作用基本消失.

(3)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科学家将拟南芥的抗寒基因(CBFl),转入香蕉以获得抗寒的香蕉品种。下图是某质粒载体上的AacI、XbaI、EcoRI、HindIII四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实验中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SacI、XbaI切下CBFl基因后,对质粒载体进行切割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连接CBFl基因到该质粒载体后,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还必须有_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导入香蕉细胞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CBFl基因,可用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4)科学家将生长健壮、苗龄一次的转基因香蕉(实验组)与非转基因香蕉(对照组)进行___________处理,鉴定两组之间的抗寒性差异,如果___________,则说明获得了抗寒的香蕉优质品种。

拟南芥主根是研究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理想材料,生长素参与调节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为探讨外施IAA、NA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影响,开展了以下研究.

(1)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

(2)取拟南芥的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后,种在含有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天后用直尺测量主根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1.统计时每组样本数为30株,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由图分析可知,三种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3)为进一步探明此三种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影响的具体区域,用适宜浓度的三种生长素培养种子8天,对主根分生区和伸长区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图2.

图1

1

图2

由图可知,IAA和NAA通过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2,4﹣D通过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

(4)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研究人员将用三种激素培养的拟南芥幼苗根尖部分剪下,对分生区细胞数目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4﹣D处理后的分生区细胞数目减少,推断由分生区向伸长区转化的细胞数目,最终影响到主根的生长.

以乙基磺酸甲酯(EMS)处理拟南芥,分离获得一株黄化突变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突变体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叶色正常型

B.若突变体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叶色正常型

C.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黄化基因为隐性基因

D.若黄化基因为叶色正常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黄化基因不能编码肽链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科学家将拟南芥的抗寒基因(CBFl),转入香蕉以获得抗寒的香蕉品种.如图是某质粒载体上的AacI、XbaI、EcoRI、HindIII四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示意图.

(1)在该实验中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SacI、XbaI切下CBFl基因后,对质粒载体进行切割的限制酶是,理由是.

(2)连接CBFl基因到该质粒载体后,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还必须有.将重组质粒导入香蕉细胞最用的方法是.

(3)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CBFl基因,可用含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4)科学家将生长健壮、苗龄一次的转基因香蕉(实验组)与非转基因香蕉(对照组)进行处理,鉴定两组之间的抗寒性差异,如果,则说明获得了抗寒的香蕉优质品种.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范围)μmol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于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研究.

(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14分)雌雄同株植物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褐色(AA),突变型的种皮为黄色(aa)。某科研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萝卜体内的一个A0基因(控制红色种皮)定向插入野生型拟南芥的M基因中(M基因与种皮颜色无关,A基因和M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右图),通过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X。

(1)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萝卜A0基因与运载体DNA用同种________________酶切割后,黏性末端可以相互黏合,这种黏合只能使__________________连接起来。

(2)转基因植株X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四分体时期含有_________个A0基因,A0基因与正常M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3)研究发现a基因是A基因发生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后形成的,这种变异称____________。基因表达时,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若A基因形成的mRNA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CUAA-”,且A比a多编码2个氨基酸,由此可知,突变后替换位置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起始密码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

(4)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A0基因插入M基因中会导致M基因功能丧失。为了推测M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植株X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亲本

子代种皮颜色及比例

植株X(♀)×野生型(♂)

红色:褐色≈1:1

植株X(♂)×野生型(♀)

全为褐色

由实验结果推测,植株X产生的雄配子所含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是__________,进而推测基因M的功能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A0基因相对于A基因为__________性,若植株X自交,子代中红色种皮植株所占的比例__________。

(5)拟南芥的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叶形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转基因植株X叶片卷曲,用它做母本与纯合叶片正常的突变型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中红色种皮植株自交得到F2,F2中表现型为红色种皮正常叶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7分)以野生型、细胞分裂素缺乏型、脱落酸缺乏型拟南芥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高盐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者首先配制了添加不同浓度脱落酸的MS培养基和NaCl浓度为120mmol/L的MS培养基,灭菌后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对上述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再分别点播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环境下培养,观察并测定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外源脱落酸对野生型种子萌发的影响图2NaCl对不同基因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1)点播种子之前消毒的目的是。

(2)图1结果说明,脱落酸具有的作用,且这种作用的强弱。

(3)图2结果显示,在用NaCl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率下降,脱落酸缺乏型种子萌发率,这表明NaC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与细胞分裂素缺乏型拟南芥种子比较,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率下降程度

,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可以脱落酸,缓解NaC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用同一种▲处理油菜Tn基因和质粒能够使两者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过程A形成①需要的重要酶是▲。

(2)培养基中添加▲可用于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DNA的农杆菌。

(3)若转基因拟南芥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4)右表为Tn基因和t基因的mRNA末端序列。与t基因相比,T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目▲。(填多、少或者一样,其中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5)Tn基因能够在油菜和拟南芥中表达出相同蛋白质的原因是▲。

(6)经检测,图示得到的转基因拟南芥有部分细胞并没有Tn基因。为了得到所有细胞都含有Tn基因的拟南芥,可以用含重组DNA的农杆菌感染拟南芥的▲。

拟南芥P基因的某种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一种特殊的主动转运)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P基因突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收敛(liǎn)奇葩(bā)原核(hé)拟南芥(jiè)

B.调侃(kǎn)撰写(zhuàn)奠定(jiàn)脑溢血(yì)

C.悲怆(càng)婉拒(wǎn)担当(dāng)毛坯房(pēi)

D.跌宕(dàng)戛然(jiá)屋脊(jǐ)超负荷(hè)

(2分)拟南芥HPR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孔结构,功能是协助mRNA转移。与野生型相比,推测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胞中,有更多mRNA分布于()

A.细胞核B.细胞质C.高尔基体D.细胞膜

赤霉素和光敏色素能协调调节拟南芥主根的生长。某小组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WT)、光敏色素A(phyA)缺失突变体和光敏色素B(phyB)缺失突变体为材料,研究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对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光敏色素可能不参与黑暗条件下PAC调控主根生长的过程

B.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PAC调控主根生长的效果存在差异

C.phyA介导的光信号对PAC调控主根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D.phyB介导的光信号能增强PAC对主根生长的抑制效果

油菜素内酯存在于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有促进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的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做了如下实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组

B组

处理方法

5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

5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再用0.1μmol/LBL处理

检测指标

两天后检测BL合成基因CPD和BL分解基因BASI的mRNA水平

A.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丰富的植物激素

B.Brz处理促进基因BASI的表达,抑制基因CPD的表达

C.BL是CPD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D.在促进植物的营养体生长时,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存在协同关系

(1)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____________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根据题干信息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组幼苗水平放置,分别为野生型、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

②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三组幼苗,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1)上述实验均应在_______(有光/黑暗)的条件下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其中对照组为______幼苗。

图为探究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芽利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到达主根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极性运输

C.正常植株在实验中作为对照组

D.实验结果说明促进主根生长的因素只有顶芽产生的生长素

Y除草剂敏感型拟南芥经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其子代出现了一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突变体.下列有关该突变体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某基因突变所致,则该抗性突变体自交后代一定发生性状分离

B.若为某基因内部缺失部分碱基对所致,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长度一定变短

C.若为某基因内部C//G碱基对重复所致,则该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一定不变

D.若为某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变异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GR24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GR24对侧枝生长情况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科研人员选择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实验,请结合题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对野生型侧枝的产生具有________作用,GR24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GR24________(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的缺陷。

①进行实验处理时,I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________(填“A”或“B”)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实验结果解释植株正常生长过程中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实验结果分析,GR24单独处理对侧枝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或“几乎无影响”),推测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

确的是()

(12分)探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去顶对植物的损伤)

(1)完善以下实验思路:

①取长势相同的正常植株若干均分若干组,分组处理如下:

____

(2)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得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相应的实验结果用柱状图应表示如下。

拟南芥是路边常见的一种小草(右图所示),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大约需要40天,自花传粉,其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用理化因素处理后突变率高,容易获得代谢功能缺陷型。拟南芥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A.染色体数目少,有利于基因克隆和突变体库的建立

B.植株个体较小,便于杂交实验的操作

C.生命周期很短,子代数量多

D.自花传粉,野生型基因高度纯合

右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图1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据《科学日报》报道,在经典植物模型拟南芥中对植物根发育所作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微RNA与细胞间的通信有关,并且是决定根细胞命运的一个重要因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拟南芥根毛细胞,下列结构中均不能观察到的是()

A.液泡和中心体B.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C.叶绿体和中心体D.液泡和内质网

右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一种植物)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去顶芽后抑制主根生长

B.去顶芽后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极性运输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_________________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③的种皮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的一个t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例最小的个体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个物种。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学技术】(15分)

(1)图中①应为。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若③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2)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③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

为了探究三种物质IAA、ACC和SNP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为了探究三种物质IAA、ACC和SNP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右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下面哪些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

A.拟南芥B.水稻C.酵母

D.小鼠E.人

春化作用在低温下通过逐步抑制()核心基因的表达,促进冬季一年生拟南芥开花。

A.PIN

B.LEA

C.FLC

D.Co

TAIR(AtDB)数据库是()。

A.线虫基因组

B.果蝇基因组

C.拟南芥数据库

D.大肠杆菌基因组

细胞分裂时期

间期

细胞总数

W

A

B

C

D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母本

MDMD

MRMR

MDm

父本

F1种子育性

可育

1/2可育1/2败育

表中的实验三与实验四互为____实验。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MD和MR不影响_____。依据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推测,来自______(选填“母本”或“父本”)的M基因不表达。(3)为进一步用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将实验三的F1植株全部进行自交,若推测成立,F1植株所结种子中能发育成植株的占____。(4)为从分子水平再次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结种子的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鉴定,结果如图1。鉴定杂交结果时,分别提取种子中胚和胚乳的总RNA,通过____获得cDNA,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表明M基因在____细胞中均可转录,来自____的M基因在__细胞中不转录。

植物激素及处理浓度(μM)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μm)

对照

175.1

2

0.20ACC

108.1

3

0.05IAA

91.1

4

0.20ACC+0.05IAA

44.2

(注:ACC是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是生长素)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3)拟南芥幼苗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向下运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作用方式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细胞形态(放大倍数相同)

细胞长宽比

1.41

1.08

1.54

分裂指数(‰)

1.05

2.84

0.49

A.表中细胞的结构A表示细胞核B.③组中细胞内结构A的位置与①、②两组不同,被液泡挤到了细胞的一侧,可以推测③组细胞已成熟C.据表NAA有较弱的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2,4-D对此有抑制作用D.据表2,4-D能促进拟南芥细胞的分裂,而NAA对此促进作用较弱

THE END
1.素材:杂交水稻和雄性不育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这种能够恢复不育系雄性繁育能力的品种叫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 ? 3、三系杂交水稻三系就是生产这种三系杂交稻所需要的3种品系的水稻,分别是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1)雄性不育系: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的发育退化或败育,不能自花授粉结实。(2)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28/8055104061004066.shtm
2.正常性生活为什么一直不育揪出男性不育的8大原因男性不育第二个原因是男性产生了疾病,比如说男性的死精症,弱精症,肾虚,阳痿等现象都容易导致男性不能生育。但是对于正常性生活却不能生育的男性来说,可以考虑是死精症或者是弱精症的问题,这时要到医院做一下雄性激素检查就可以确定问题。 第三个原因除了是男性疾病外,女性也有可能是由于输卵管堵塞,子宫疾病,卵巢疾病而导致...https://tag.120ask.com/jibing/nxby/1377049.html
3.选择性产生雄性或雌性不育植物的方法遗传雄性不育出现时正常地与单个隐性基因相关,而为了表达雄性不育,该单个隐性基因必需是纯合的。为了实际利用这种遗传雄性不育性状,育种者通常开发表型一致的雌性株系,该雌性株系分离为雄性不育和雄性能育植物。一旦鉴定雄性能育植物,就需要去劣,这是费力的。因为雄性能育植物是种群维持所必需的,所以不能从种群中...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1/03804625.html
1.为什么野外是雄性花枝招展,而人类社会却对女性的外貌要求更苛刻野外也不都是雄性讨好雌性,猴子、猩猩、狼好像都是父权社会……谁需要花枝招展可能是这个种族中哪种性别占有资源决定的。 赞(1094) 回应 小星星想想 楼主 2022-04-26 13:18:31 野外也不都是雄性讨好雌性,猴子、猩猩、狼好像都是父权社会……谁需要花枝招展可能是这个种族中 ... 超坏的小狗 谁资源多...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5540594/
2.《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袁隆平这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袁隆平为什么要进行杂交稻研究?其意义和遗传背景是什么?”“杂交稻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 然后以袁隆平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为例,引出雄性不育相关概念。 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的雄性生殖系统不能正常发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粒,但雌性生...https://sk.xxu.edu.cn/info/1199/3939.htm
3.为什么男性性功能障碍可引起不育?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e20e7f3be464139a9a23617964fb2c0.html
4.进化的逻辑︱线粒体假说:为什么我们不是雌雄同体呢?植物与动物不同在于,植物的雄性被杀死以后,由于花粉漫天飞舞,你没有花粉,总有植株会借给你花粉。雌性反倒可以节省能量生产更多的种子,因此雄性不育株往往是高产株。我们现在吃的水稻和玉米,基本上都是雄性不育株。实在没有花粉时,还有人类替它们授粉。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881980
5.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统育性基因的定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统育性基因的定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RGMS),雄性不育基因(Bnms3),上位抑制基因(Bnrf),精细定位, 陈凤祥等(1993,1998)报道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并提出了该不育系统的遗传模式,提出不育性状由二对隐性不育重叠基因...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241412.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