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逆社会时钟生活的勇气吗?

在盛行于青年群体的“内卷”与“躺平”的群体性反应之外,还有一部分青年选择逆社会时钟而行。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作为人生经历的重要阶段,既是年轻富力、朝气蓬勃的表征,同时又是充满焦虑迷茫,面临重大人生选择与角色转型的关键阶段。升学、就业、结婚、生育等重要人生事项被集中排放于这一年龄阶段,由此引发的青年群体压力与群体性焦虑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状况。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1]。近年来出现的以“内卷”与“躺平”为中心的公共话语也成为抵抗焦虑的两个极端性群体反应:要么投入更多的个人努力争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要么干脆退出社会竞争的游戏,放弃努力。

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走第三条道路:变更人生赛道,逆社会时钟而行。例如,一些人在40岁的时候重新参加高考,又或者在本该结婚成家的年纪选择独身。诸如此类现象的人群聚集于一个名为“逆社会时钟”的豆瓣小组,截至2022年6月4日,该小组已加入了68576人,他们主张对抗社会时钟,生活在自己的时区。

二、文献回顾

中国古语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5],则精准表达了社会时钟对个体的社会定时(SocialTiming)作用。社会定时对于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转换起着重要的社会制约作用,个体常常对照社会时钟来衡量生活轨迹的正确性[6]。

发展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时钟具有强烈的文化心理色彩,而社会学家则偏重从社会结构、功能的层面来理解社会时钟。

三、分析视角与方法

自主性是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它构建了个人对社会身份的期望,甚至被写入法律和政策中,成为无数福利项目和制度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自主性指的是根据自我意愿作出选择并采取行动的能力,用康德的话来说,即“为自己立法”。

2.研究方法

四、逆社会时钟的类型学划分

1.重返:社会时钟的倒拨

社会时钟嘀嗒作响,出生、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育、衰老、死亡等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命事件,而是以社会规定的速度前进。社会发展也因这种高度的同步性而显得井然有序,一旦这种同步性被打破,就会出现罗萨所说的一种“去同步化”危机,即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世界的运作因为各自的速率不同而造成彼此的去同步化[21]。

由于二阶自我反思是人们针对自己行动的结构条件来思考的,而社会时钟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年龄规范,因而成为个体反思的对象。个体的生命历程是从过去走出并迈向未来的连续性存在,生命历程的重返则是基于现在向过去的回溯,因此有两个需要反思的锚点,即现在与过去。由此可以进一步将社会时钟的倒拨划分为两种类型:

2.中止:社会时钟的暂停

除了社会时钟的倒拨,逆社会时钟者还可以选择中止“现在”,即被社会定时的个人自主按下社会时钟的暂停键。这里的逆社会时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即在社会时钟嘀嗒前进的过程中,暂停的个体仿佛在后退,表现为逆社会时钟而行。

3.延时:社会时钟的滞缓

五、何以可能:逆社会时钟的实现路径

1.自我节奏的锚定与调适

受访者LX,41岁,女,单身未婚,自雇经营一家茶社,收入可观,衣食无忧。面容姣好,外形条件绝佳,给人的初步印象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身边不乏追求者,在谈过多次恋爱后选择单身不婚。兴趣广泛,喜欢烹饪、手工、旅游。在问及为什么选择单身生活时,她的回复是:

单身多好啊,又没啥压力,虽说身边的亲戚们一个比一个急,但是我爸妈不慌啊,他们说只要我自己开心就行。想想结婚后的一地鸡毛,咦(摇头)算了算了......现在这样就挺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饥,还特别自由。(访谈编号:LX20220526)

受访者ZYT也有类似的表述。该受访者27岁,男,独生子,两次考研失利后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之前,他尝试做各种以前没有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如唱歌、学法语、旅游。在问及为什么不选择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时,他说:

受访者HG,女,29岁,是一位银行职员,工作几年后辞职选择重返学校学习。

想过自己的生活不容易,尤其是被父母像催命鬼一样催婚时就更是难受。以前我妈总觉得我嫁不出去,后来我考上研究生之后,她觉得我能遇上更好的就不再催了。我也经常在她耳边吹风儿,我就跟她说,优秀的人都不着急结婚的,你不是怕我被剩下么这么多人你还怕啥?再说了,你总不希望我随便找个人以后过得不幸福吧?(访谈编号:HG20220527)

2.自我时区的变轨与建构

受访者LMF,男,自由撰稿人,不喜欢打卡上班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自由职业生涯。在大多数人受疫情影响丢掉工作、改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他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在大多数人需要经常做核酸检测才能出行时,他因长期在家闭关写作无须因外出做核酸。他似乎生活在只有自己的时空里,外界的一切对他影响甚微。

其实说来挺不好意思,整个疫情期间我都没做过核酸,因为我不需要出门......漏网之鱼说的应该就是我这样的人吧。(访谈编号:LMF20220528)

受访者XH,女,23岁,父母离异,从小因缺少父母的关爱而比较独立,初中还没毕业就独自北漂,经过几年的闯荡,决定回老家发展。2018年开始在老家的一家舞蹈室边打工边学习舞蹈,如今是一名出色的舞蹈老师。

在北京打工的时候条件不好,住地下二层,不能洗澡,想吃水果零食的话就只敢买超市打折区的,想想那会儿其实也挺苦......后来意外接触了舞蹈,因为学舞蹈要交一万多块钱的学费,我没钱,就在一家舞蹈室里边帮人家招生边学习,中间也自费去了外地集训。刚学舞蹈的时候,平板支撑一分钟也做不了,还有那些舞蹈基本功,每天压腿压到哭,就每天练啊练啊,膝盖经常是黑紫黑紫的。(访谈编号:XH20220529)

当问及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时,她给出的答案是:

没学历没文化啊,我不想像我父母那样吃没文化的亏,但上学的路已经走不通了,幸好还可以走舞蹈这条路......这就跟减肥一样,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我能吃苦,也不怕苦,每天带学生跳舞其实也挺开心的。(访谈编号:XH20220529)

Hitlin与Elder提出生命历程的能动性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长时段的生命历程中的自我能动性何以可能,他们认为未来的“可能的自我”既作为动机目标,又作为趋向目标的自我反思性信念,影响了身处逆境中的行动者的毅力[31]。

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生命意义的赋予呢?

受访者ZX,男,25岁,自称多栖青年,也叫“斜杠青年”。上小学的时候,其他同龄人在学校接受集体教育,他却在家接受了几年的“量身定制”的家庭教育,后因考大学而逐渐融入学校教育。他喜欢读书和音乐,父母尽其所能支持他广泛阅读、学习器乐,他擅长近十种乐器,凭借这一特长在大学时举办了很多演出。对于自己的逆社会时钟行为,他认为:

别人会觉得不去学校上学很奇怪,甚至觉得我上大学走的也不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路。但其实读书、学习甚至发展自己的爱好都不是啥奇怪的行为,这只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访谈编号:ZX20220530)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逆社会时钟行为的基本动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一种“自己的活法”。阎云翔认为,“自己的活法”(AlifeofOne’sOwn)是个体自己选择如何度过人生的权利的一种生活方式[34]。换言之,它似乎与社会时钟并不冲突,也不为了对抗社会时钟的暴政,而仅仅是个体顺遂本心自然而然的事情。又或者,突破社会时钟加诸自身的禁锢已经内化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六、进一步的讨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ZD15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2]Marini,MM.Ageandsequencingnormsinthetransitiontoadulthood[J].SocialForces,1984(63):229-244.

[3]NeugartenBL,MooreJW,LoweJC.Agenorms,ageconstraints,andadultsocialization[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65,70(6):710-717.

[5]刘胜利.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6]ElderGH.Agedifferentiationandthelifecourse[J].Annualreviewofsociology,1975:165-190.

[7]SchlossbergN.HappinessRelatestoWhetherYouareOff-Time,On-Time,OutofTime[J].PsychologyToday,2011(4):18.

[8][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

[9]转引自PowerandTime:TemporalitiesinConflictandtheMakingofHistory[M].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20:34.

[10]ZerubavelE.Timetablesandscheduling:Onthesocialorganizationoftime[J].SociologicalInquiry,1976,46(2):87-94.

[11]GlaserBG,AnselmL,Strauss.AL:StatusPassage[J].Chicago:Al-dine.GlaserStatusPassage,1971.

[12]RothJA.Timetables:Structuringthepassageoftimeinhospitaltreatmentandothercareers[J].1963.

[13]NeustadterR.BeattheClock:TheProtestagainstTemporalRigidityinModernSocialThought[J].Humanity&Society,1989,13(3):292-308.

[14]Mead,GH.ThePhilosophyofthePresent[M].Chicago,London:OpenCourtPublishing,1932.

[15]EmirbayerM,MischeA.Whatisagency?[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98,103(4):962-1023.

[16]Cassirer,E.Rousseau,Kant,Goethe[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45:56.

[17]GoodinRE,RiceJM,ParpoA,etal.DiscretionaryTime:ANewMeasureofFreedom[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29.

[18]ClancyCA.Thepoliticsoftemporality:Autonomy,temporalspacesandresoluteness[J].Time&Society,2014,23(1):28-48.

[19]GanaultJ.OccupationalInequalitiesinTemporalAutonomy:AMultidimensionalPerspective[J].2020.

[20]转引自NowotnyH.Timeandsocialtheory:Towardsasocialtheoryoftime[J].Time&Society,1992,1(3):421-454。

[21]HartmutRosa.Resonanz:EineSoziologiederWeltbeziehung[M].Berlin:Suhrkamp,2016.

[23]ElderJrGH.Time,humanagency,andsocialchange:Perspectivesonthelifecourse[J].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1994:4-15.

[24]张钟月.英国青年的“间隔年”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15(3):94-99.

[25]周碧蕾,谭良敏,刘俊.“我是谁”:零零后青年环球背包旅行中对话性自我的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1(3):13-20+37.

[27]LymanSM,ScottMB.ASociologyoftheAbsurd[M].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70:204.

[28][法]布尔迪厄.帕斯卡尔式的沉思[M].刘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269.

[29]时广军.“过度教育”与“过度单身”—当代青年社会流动的代价[J].中国青年研究,2018(4):34-39.

[31]HitlinS,ElderJrGH.Time,self,andthecuriouslyabstractconceptofagency[J].Sociologicaltheory,2007,25(2):170-191.

[32]Swidler,Ann.Cultureinaction:Symbolsandstrategies[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86:273-286.

[34]阎云翔.“为自己而活”抑或“自己的活法”—中国个体化命题本土化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21(10):46-59+177-178.

[35]TadaM.Timeassociology’sbasicconcept:AperspectivefromAlfredSchutz’sphenomenologicalsociologyandNiklasLuhmann’ssocialsystemstheory[J].Time&Society,2019,28(3):995-1012.

[36]费多益.个人同一性:融贯的经验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21(8):98-116+206.

[37]RovelliC.TheOrderofTime[M].NewYork:Riverhead,2018:14–15.

[38]Adam,B.Timewatch:TheSocialAnalysisofTime[M].Cambridge,UK:PolityPress,1995:6.

THE END
1."一笑随歌":快节奏社会中的心灵解药?现象情绪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一笑随歌”如同一股清流,悄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成为许多人情绪释放与心灵慰藉的象征。本文将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社会心理以及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影响。\n\n乐观主义的宣泄\n\n一部分人认为,“一笑随歌”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与欢笑来...https://cul.sohu.com/a/799852888_122006510
2.当代年轻人困境年轻人不婚不育现象 ① 原因 观念的改变: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和伴侣关系,不愿意因社会压力而随便结婚。经济压力:高房价、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就业不稳定性都使年轻人感到难以负担婚姻和子女教育的费用。个人追求:更注重事业发展、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推迟婚姻和育儿。 https://www.jianshu.com/p/a69858c24e93
1.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于深度报道和分析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消化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流动速度之所以快,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让消息传播得更迅速、范围更广。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思考那些深度报道中的内容呢?近期重大新闻事件10条,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https://www.wyppo.cn/zi-xun/463757.html
2.接电话故意加速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挑战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挑战 你是否也曾经在接电话时故意加快速度? 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时间似乎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人们总是在追求效率和速度,每一次通话、每一次交谈都像是紧张的赛跑。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快他们的话语流速,就像是在玩一个没有规则的小游戏——接电话故意做加快速度。 https://www.jueisjdkx.cn/cai-jing/747591.html
3.为什么美国人如此肥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同时也让人们的运动量大幅减少。大量久坐不动的现象导致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此外,美国的城市规划也是导致运动减少的原因之一,缺乏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让人们更倾向于开车出行。 5. 快节奏生活压力大 ...https://m.liuxueshijie.com/article/292380.html
4.低头族调查报告8篇2、认为低头族的产生原因是: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带来生活的便利和多样的娱乐手段。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308410.html
5.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精选10篇)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的发展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和象征。随着广场舞的深入开展,其健身的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原来这种锻炼不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身体和心理上的...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hua/729499.html
6.男人老想做这事99%是出轨了如果夫妻双方长时间的夫妻生活不和谐,那么婚姻生活也是不够美满和幸福的。漫长的婚姻岁月将恋爱、新婚的激情消磨干净,丈夫握着妻子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夫妻生活需要刺激和新鲜来将激情保养。 3.令人窒息的快节奏生活 这样状态下的男人很容易产生发泄的念头。快节奏的生活是导致人的判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https://m.vodjk.com/xlbj/170228/1060654.shtml
7.浅议应对老弱病残罪犯改造负性心理效应的工作对策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出现,监狱罪犯中老弱病残罪犯的人数比例也呈规律性地逐年攀升,令监狱管理教育工作压力倍增,创新老弱病残罪犯管理教育工作理念的呼声随之日益高涨,分析和应对老弱病残罪犯在集中管理、分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诸多心理问题也已刻不容缓。监狱现行的相关管理规定将“老弱病残...https://www.cnprison.cn/2016/1025/c381a144736/page.htm
8.学习地理困难范文12篇(全文)第七,要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地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家长及教师自身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方式,以“身教”方式来教育孩子,并要教孩子怎样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怎样正确地认知、适应社会,扩大孩子的学习、生活空间。 最后,对学习困难的儿童要及时咨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fuelfx0.html
9....的隐秘需求与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思考社会现象与生活质量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城市公共交通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深思。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却在动态中寻找社交和放松的方式。公交车的每一段旅程,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作用,也成为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与影响愈加明显。许多人开始关注上车...http://m.aibangzhu.vip/aigl/6537.html
10.公考面试笔记社会现象类1公考笔记整理风之之第二,不文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素质跟不上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一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同样许多学校也更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这些都导致孩子对相关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公共秩序缺乏必要的...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69357/article/details/139776197
11.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材料作文“如何看待‘文化快餐’现象”导写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材料作文“如何看待‘文化快餐’现象”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随身携带;二十四史可以...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9774249.html
12.高速堵车现场秒变SU7车展:汽车文化与社会现象的交融这场堵车现场的车展,不仅是一场汽车文化的盛宴,更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在旅途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SU7车展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同时,这也体现了汽车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531098618170672930.html
13.中国人必须警惕的“十大社会病”→MAIGOO生活榜加之网络论坛言论过于自由,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社会盲从心理和浮躁情绪被恶俗牵引被惯性推着,吹捧、谩骂、放任、配合,正能量的减损,主客观上都助推了“负理想”的泛滥。这种活在当下的心态,磨损了人们的精气神,产生鱼腥效应,形成了社会病灶。 二、快节奏病。有人曾经说过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前进的中国啊,请您停一...https://www.maigoo.com/top/307927.html
14....快餐文化”现象的文化社会学解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快餐文化”的流行必然导致文化的沙漠化。不可否认,“快餐文化”的确存在着良莠不齐、急功近利的现象,但是也要看到“快餐文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针对快餐文化的影响,我们既要加强宣传教育,又要强化制度规范。“快餐文化”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现实。因而,对“快餐文化”的态度应该是辩证的,不能一味否定...http://www.sass.cn/109003/20726.aspx
15.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精选25篇)对于大学生来说 ,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 更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 “必修课 ” , 我们大学生通过交往、 沟通、交流感情 , 建立友谊 , 切磋学问 , 探讨人生。我们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 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https://www.ruiwen.com/word/xinlixueyushenghuoxuexixinde.html
16.大学生心理降的报告范文(精选10篇)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316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