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利与弊汇总十篇

在这起娱乐事件中,朱莉是策划者,并以出色的理念和诚实的态度决定了舆论的走向,在为全球提供一项娱乐谈资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普及了一种健康常识。

【中图分类号】G640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类别、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入侵有利有弊,要想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首先应掌握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一)虚拟性特征

网络平台实际上是一个更倾向于虚拟模式的生活空间,属于一种新型空间形态,其介质为虚拟状态下的电子信息,让网络使用者在这种虚拟环境中交流、互动与实践。通常而言,用户不会轻易将自己真实信息告知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在可以隐藏某种信息情况下,网络文化同样处于虚拟状态。

(二)互动性特征

网络文化在传播方式方面与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并不相同。传统传播媒体通常掌握在特定人群手中,由上至下的对民众灌输文化(例如金字塔模型,从顶端向下接受范围逐渐扩大)。在网络环境中,用户的交流、信息获取渠道基本上处于平等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文化、信息的者或接受者。在无论身份地位、贫富贵贱环境中,每个人都有交流信息的权利。

(三)包容性特征

网络是没有民族、语言、国界等因素隔阂的世界性文化传播环境,由于每个人都可以信息并将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网络文化逐渐出现了低俗、反面的一面,影响了文化的健康性。但由于其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对于这些反面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容,实现了言论自由。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响

(一)提升思想道德主体性

由于网络世界中文化交流存在正面与负面两种,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过程中会逐渐掌握信息筛选方式。调查发现,约有86%的大学生认为对于网络文化的利与弊可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的看待,自主将不良信息屏蔽。在这一点上,证明了思想道德主体性能力的有效提升,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文化的优劣并选择性接受。

(二)社会道德关系的扩充

现如今大学生接受知识讯息多数通过网络实现,对于一些在没有网络条件下无法有效参与的事件也能够逐渐了解并参与。例如参政议政方面,网络文化不乏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民意调研,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程度以及知识涵盖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效率更高。

(三)促进了大学生实践性的发展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认知世界的途径,在这个新环境中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多方面能力上均有所提升,例如其超越性、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等。可以说,优秀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带来的正面能量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道德的认识程度与实践比重。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响

(一)意识失范的缺失

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意识与品德的重要阶段,在网络文化渗透下,部分大学生可能由于自我控制力度的不足比较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对于这部分大学生而言,传统道德规范对其的导向能力与约束能力呈明显成下滑趋势。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他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朋友,隐藏真实信息的说出想要表达的思想,自由度更为灵活。在现实束缚力下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同样可能下滑,继而出现网络犯罪现象。网络犯罪隐蔽性强,一旦其尝到甜头可能一发不可收拾,自我管理意识也持续下降,造成意识失范的缺失。

(二)文化复杂性的意识腐蚀影响

四、网络文化在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网络监管

目前大学生在校上网多数使用的是校园网,校方在此方面可从源头抓起,将防火墙软件安装至校网络服务器上,实现对迷信、黄色、诽谤、暴力等不良文化的过滤。同时注重对校园网站、BBS的监管,避免出现夸大言论、煽动情绪之类的言语,需及时清除。

(二)丰富学校生活

鉴于网络文化对学生实际生活圈子的禁锢,学校可多举办一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各项积极、正能量的活动优化“三观”状态。

(三)校园网侧面影响

校方可将学生上网页面设置得更具学术氛围,春风化雨般的将学生思想道德引导至正确轨迹。可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鉴别、利用网络文化,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渗透性。

结束语

网络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媒介,告别了文化局限性,无论用户处于何处都能够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便是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环境下,思想道德难免受到正负两面影响。校方应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各项措施优化网络文化的传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程度。

参考文献:

[1]兰岚.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2).

[DOI]10.13939/ki.zgsc.2017.12.275

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避免各类资源的重复建设,使信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和浪费。

(3)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传播的信息形形、错综复杂,有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论被广泛传播,很多消极、不健康的信息传播负能量的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相应的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课程,据调查,在大学生存在很多上当受骗的事件,学校应给学生普及一定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的警惕性,给学生讲解一些上当受骗的案例,增加学生经验,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犯罪分子的手段,不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学生上当受骗的重要途径。

5结论

[2]厉进,信息时代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思路与未来[J].科技资讯,2009(17).

[作者简介]杨静(1979―),女,汉族,内蒙古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阅读方式的时代变革

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从青铜石碑到竹木简帛,直至造纸术及印刷术普及,先后兴起的新媒体诸如报刊、广播、电视,而今却都已成了传统媒体。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的读书观念和阅读习惯进一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国民(18-70周岁)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的人群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增幅达13.0%。在我国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90.6%的读者表示阅读过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同类纸质版。由此可见,阅读方式正在从实到虚,从纸质阅读转到屏幕阅读。一个以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为标志的快速、浅表性的“碎片化”阅读方式正在加速影响着广大读者。

二、“碎片化”阅读定义及特点

1.“碎片化”阅读定义

三、“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1.“碎片化”阅读的利

首先,知识、信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如今的网络用户在世界人口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也就说明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逐渐加深。网上用户的增加,伴随着的是网上信息的多元化加剧。每个人对于网络信息的不同见解使得网络信息的更新换代加速,也让读者可以接受更多不同的信息,了解以前未曾获得的知识。

其次,知识、信息共享。网络用户们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相互传阅各类信息,使“碎片化”阅读拥有了极高的受众率,也让阅读不再是某个群体的特权,人人都享有阅读的权利。这不仅是网络普及化的象征,也体现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不仅仅是大学生,只要是懂得网络的人,都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第四,读者可以相互交流,参与人际交往。传统阅读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的信息无法与人交流,很难产生共鸣。而“碎片化”阅读则恰恰相反。它鼓励人们阅读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人交流意见,并且在这种平等独立的对话中,会让人有新的启发,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更能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碎片化”阅读的主动性为读者阅读后进行交流,参与人际交往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第三,容易使读者形成惰性化依赖。“碎片化”阅读却让读者的思考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在阅读后费心去思考而是依赖于网上的见解。以微博为例,很多人喜欢刷微博,感觉这样刷了微博之后接收了许多信息,了解很多知识,然而一觉起来之后所有的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这并不是阅读,更称不上学习,这不过是走马观花,于我们并没有任何的益处。

最后,使读者沉迷网络交流,忽视真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手机的普及使低头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明明家人、朋友就在身边,却非要在网络上对话,不论是一起聊天还是一起吃饭,人与人之间永远隔着手机,这样下去,人类的语言功能会不会就此丧失,只剩下手指还能继续活动?网络上的交流毕竟是虚拟的,不可捉摸,根本无法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不是手机与手机之间的交往,我们不能沉浸在网络的猎奇世界中,还是应该回到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人际关系。

四、如何理性应对“碎片化”阅读

首先,我们需要在“碎片化”阅读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而不是依赖于网络上的知识见解,错把这些信息都当作是自己思考所得,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只会使阅读毫无意义,我们自身则毫无进步。

最后,我们需要不懈地追求阅读品质。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我们都应该看重阅读品质。经典著作的生机活力源源不断,甚至历久弥新,即使已经越过千年,依然可以从中发现新的魅力,也唯有这样的书籍才能真正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开始自发的思考,从而获得启发。阅读品质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读者的精神滋养居于这些经典书籍之中,读者的反复咀嚼使这些经典焕发新的活力。对于阅读品质的追求不仅仅是对古著经典的继承发扬,更是心灵智慧与精神境界的传承。

五、结语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的多元化与复杂化让人难以判断其正确性与可靠性。“碎片化”阅读在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阅读习惯。唯有正视“碎片化”阅读在如今社会中的地位,懂得在“碎片化”阅读的同时,结合传统的纸质阅读,细细品味经典名著,再加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

[1]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M].上海:南海出版社,2009.

[2]陈奕,凌梦.微博“碎片化阅读”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编辑之友,2014(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ofMobileMediaon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Life

――Take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asanexample

LITao,CUICan,LILi

(SchoolofHumanities&SocialSciences,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Beijing102206)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networktechnologyandelectronicinformationtechnology,themobilephonehasbecomecollegestudentslearningandlifeindispensabletool.However,frequentuseofmobilephonesoverthemedia,sothatstudentsproducepsychologicaldependence.Inthispaper,take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forexample,collegestudentsusemobilemediatoconductfieldinterviewsandquestionnairestoanalyzethedescriptionofmobilemediaonstudents'learning,prosandconsofvariousaspectsoflife.Finally,proposecountermeasuresdesignedtoguidestudentstousethephonecorrectly.

Keywordsmobilemedia;collegestudents;dependon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逐渐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之一。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是集通讯、聊天、上网冲浪、阅读、游戏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①随着人们新的媒体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建立,手机将有可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是当之无愧的第五媒体。②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便于交际,开拓视野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它的过度使用也带来诸多不利。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展开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的调查分析,并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大学生手机媒体应用调查

1.1调查对象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进行,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达到95.7%,同时在网上发起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反馈动态。

1.2基础数据概述

1.2.1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发现,手机在大学生中普及率已高达99.31%,部分大学生甚至拥有两部手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手机费用开支主要集中在30~100元,占据调查对象的69%,有20%的同学手机开销在100以上,约11%的同学每月手机开销在30元以下。

手机上网使用数据流量在10M以下的人数仅占4.87%,10M至50M之间占25.4%,50M至100M占38.3%,100M至300M之间占22.3%,300M以上占9.1%。

1.2.2大学生使用手机目的性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购买或更新手机的主要目的,主要分为四大类。为与家人朋友联系方便的占50%,上网娱乐占21%,学习及查阅资料和方便工作及社交分别占8%和21%。

在受访者中,手机主要用于社交及娱乐的分别占40%及32%,看新闻和学习分别占14%和11%。

调查数据显示,不会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的仅有13名学生,仅占5%。能够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的学生有274名学生,约占95%。

1.2.3手机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生活影响

根据回收有效调查表的反馈信息,综合整理得到各影响的重要性排序。将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分为生活影响,学习影响,思想影响与健康影响。并通过社交方面,消费方面,行为方面,心态方面,动力方面,社会责任,个人道德,心理方面与身体方面九方面诠释四大影响。

2调查结果分析

2.1造成大学生经济问题

2.2导致人际关系弱化

2.3学习质量降低

2.4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应对措施

3.1构建手机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3.3把手机媒体拓展成学院主办活动的新载体,拉动学生走入现实社交

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对于通过手机媒体传递信息会有一种不信任感。虽然手机媒体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但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是很难完全复制到虚拟的社交手段中去的。

现实的社交除了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之外,也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走进社会。学院应举办有趣有益的活动,拉动学生现实社交,减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以手机媒体为载体,搭建学院老师与学生互动新平台,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联系。同时为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活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积极的主流文化。④

注释

①马斌,马潇萌,朱记伟.手机过度使用危害及影响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实证[J].中国电力教育,2011.

在专家的预言中,2014年是个自媒体爆发的高峰期,连微淘、易信、微博都推出了公众平台,四大门户的手机客户端也出了,甚至连搜索引擎百度、360都有自媒体平台。那么,为什么如此多平台都在争着做自媒体平台呢

自媒体,自电商,自明星有什么联系

如何做一个自电商

根据罗胖做自媒体的定义,做自媒体需要三个要素:不靠谱+真牛逼+合理运营,套用至自电商中便是,不靠谱的是观点,真牛逼的是质量,合理运营的是用户积累及开拓。打造一个自媒体就是在塑造一个人格品牌,成为一个自电商亦是同理,亦可理解为一个放任四海而皆准的运营策略,当然说的比做的容易,看官自辨之。

1、合理的自我定位

2、锁定目标用户

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之后也大致能够了解目标用户是哪些群体,通过你最目标用户的分析可以分为现有目标用户,潜在用户,及可能转化用户。

通过对森女系的分析可以剖析为“森女群体,大学生比较普遍,”,“想变成森女的群体,例如女汉子,绿茶婊,或者森女的朋友圈,包括闺蜜、男朋友等”,可能转化为森女的用户有“女屌丝,女汉子等”,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类别,寻找到他们的聚合场所进行营销,不局限与线上。

3、把握用户痛点需求,内容产出

内容产出需要根据个人特长,鉴于女性对于图片比较敏感,特别是美丽的图片加合适的文案,一个长相甜美的少女穿着一套X牌森女服装,坐在洒满阳光的咖啡桌前抠脚,显然是一个失败的场景,如果你有冠希哥一样的摄像技术,张小娴般扣人心弦的写作能力,那么两者结合起来所描绘出来的场景应该会比我所描绘的深入与生动,而如果你不擅长摄像,文笔能力也不是很高的话,便可以去整理用户喜欢的,适当借鉴,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推送,回归本质,还是需要给你的产品赋予生命与活力,而非呆板的复制粘贴。

4、社交媒体平台的选用

二、经济学的课程性质与特点

三、知识碎片化

四、经济学微课教改的可行性

作者:徐勇单位:大连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泽.微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1(15):95~96

一、基本信息

2.“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的使用情况。对于“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93%的人从未使用过,7%的人偶尔会使用,没有人会频繁使用。绝大部分人对于陌生人还不太能接受,几乎不会选择用这些方式去结交陌生人。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自行创造的词组或短语,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并延伸至现实生活,表达特定的生活价值取向或社会价值取向,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短暂流行性等特征的一种语言。

网络流行语归根结底是来自于社会,它可以使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也可以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事件的一种看法与观点。诸如“富二代”、“我爸是李刚”“我妈喊我回家偷菜”等网络流行语都是网民大众们对社会热点事件及社会现象的看法与反应。一些网络流行语代表的是网民们对这些社会事件或赞扬,或调侃,或嘲讽,或愤慨的看法与心态,它们引起了社会现实的共鸣,从而其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起来。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备受网民们青睐,一种形式多样的新兴语言,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与特点。

(一)形式简洁,使用方便

(二)非独立存在

(三)想象奇特,富含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可以看做是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可以将其与成语或歇后语做类比。成语及歇后语是通过四个字或一句话来表现一类事物或一种寓意,网络流行语可以同样看待。一句简单的网络流行语表达了丰富的含义,这便是网络流行语创新性的特点。我们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天才”、“偶像”等词R,在这里它们表达的不是原有的意义,前者应理解为“天生的蠢材”,后者理解为“呕吐的对象”。这些网络流行语看似普通,实则蕴含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又譬如,“youcanyouup”表达的是“你有能力你就上”;“你这么腻害,你家长造吗”表达的是“你这么厉害,你的家长知道吗”;在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洪荒之力”俨然已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些语言极具创新性,想象奇特。

(四)时效性

三、网络流行语传播特性

(一)传播范围广,群体基数大

(二)传播方式渠道多样化

(三)传播目的多元化

四、网络流行语带来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从产生到被人们广泛引用都有其意义,它在各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包含积极影响同时包含消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没有特定的规则与规定,它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违背语言的规则,存在不规范之处。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也是非常随意的,这会使得人们在使用它时产生一种惯性,可能会不顾场合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不知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流行语。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我们青少年而言,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对我们学习母语时造成不良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6.18亿网民,在校大学生上网普及率达95%以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更加自由的交流环境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网络中法律机制的缺乏使网络中的不良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行为造成严重误导。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还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其违法犯罪。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要想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必须要探索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网络教育水平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量,拥有较强的网络协助、指导能力是必须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使得我们居住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高校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所掌握的网络技术甚至已经超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就使得教育者有时会无所适从。高校要通过培训加强对教师网络知识的培养,让他们深入学习国家各种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同时应给教师配备必要的工作电脑,以此来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熟悉和认识,提高其运用网络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使其在网络环境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使其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第一,要重视家庭网络教育。在信息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趋于多样化,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容易接触到一些新奇的东西,如果是不健康的诱惑就会使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失去自我,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在家长的关爱中接受并正确认识网络,清楚网络的利与弊,从自身做到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辨别力。家长还应该申请自己的社交账号,通过经常性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

[1]宋元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THE END
1."一笑随歌":快节奏社会中的心灵解药?现象情绪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一笑随歌”如同一股清流,悄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成为许多人情绪释放与心灵慰藉的象征。本文将从这一现象出发,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社会心理以及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影响。\n\n乐观主义的宣泄\n\n一部分人认为,“一笑随歌”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与欢笑来...https://cul.sohu.com/a/799852888_122006510
2.当代年轻人困境年轻人不婚不育现象 ① 原因 观念的改变: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和伴侣关系,不愿意因社会压力而随便结婚。经济压力:高房价、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就业不稳定性都使年轻人感到难以负担婚姻和子女教育的费用。个人追求:更注重事业发展、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推迟婚姻和育儿。 https://www.jianshu.com/p/a69858c24e93
1.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于深度报道和分析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消化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流动速度之所以快,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让消息传播得更迅速、范围更广。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思考那些深度报道中的内容呢?近期重大新闻事件10条,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https://www.wyppo.cn/zi-xun/463757.html
2.接电话故意加速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挑战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挑战 你是否也曾经在接电话时故意加快速度? 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时间似乎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人们总是在追求效率和速度,每一次通话、每一次交谈都像是紧张的赛跑。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快他们的话语流速,就像是在玩一个没有规则的小游戏——接电话故意做加快速度。 https://www.jueisjdkx.cn/cai-jing/747591.html
3.为什么美国人如此肥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同时也让人们的运动量大幅减少。大量久坐不动的现象导致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此外,美国的城市规划也是导致运动减少的原因之一,缺乏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让人们更倾向于开车出行。 5. 快节奏生活压力大 ...https://m.liuxueshijie.com/article/292380.html
4.低头族调查报告8篇2、认为低头族的产生原因是: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带来生活的便利和多样的娱乐手段。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308410.html
5.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精选10篇)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的发展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和象征。随着广场舞的深入开展,其健身的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原来这种锻炼不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身体和心理上的...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hua/729499.html
6.男人老想做这事99%是出轨了如果夫妻双方长时间的夫妻生活不和谐,那么婚姻生活也是不够美满和幸福的。漫长的婚姻岁月将恋爱、新婚的激情消磨干净,丈夫握着妻子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夫妻生活需要刺激和新鲜来将激情保养。 3.令人窒息的快节奏生活 这样状态下的男人很容易产生发泄的念头。快节奏的生活是导致人的判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https://m.vodjk.com/xlbj/170228/1060654.shtml
7.浅议应对老弱病残罪犯改造负性心理效应的工作对策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出现,监狱罪犯中老弱病残罪犯的人数比例也呈规律性地逐年攀升,令监狱管理教育工作压力倍增,创新老弱病残罪犯管理教育工作理念的呼声随之日益高涨,分析和应对老弱病残罪犯在集中管理、分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诸多心理问题也已刻不容缓。监狱现行的相关管理规定将“老弱病残...https://www.cnprison.cn/2016/1025/c381a144736/page.htm
8.学习地理困难范文12篇(全文)第七,要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地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家长及教师自身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方式,以“身教”方式来教育孩子,并要教孩子怎样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怎样正确地认知、适应社会,扩大孩子的学习、生活空间。 最后,对学习困难的儿童要及时咨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fuelfx0.html
9....的隐秘需求与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思考社会现象与生活质量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城市公共交通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深思。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却在动态中寻找社交和放松的方式。公交车的每一段旅程,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作用,也成为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与影响愈加明显。许多人开始关注上车...http://m.aibangzhu.vip/aigl/6537.html
10.公考面试笔记社会现象类1公考笔记整理风之之第二,不文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素质跟不上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一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同样许多学校也更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这些都导致孩子对相关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公共秩序缺乏必要的...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69357/article/details/139776197
11.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材料作文“如何看待‘文化快餐’现象”导写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材料作文“如何看待‘文化快餐’现象”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随身携带;二十四史可以...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9774249.html
12.高速堵车现场秒变SU7车展:汽车文化与社会现象的交融这场堵车现场的车展,不仅是一场汽车文化的盛宴,更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在旅途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SU7车展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同时,这也体现了汽车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531098618170672930.html
13.中国人必须警惕的“十大社会病”→MAIGOO生活榜加之网络论坛言论过于自由,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社会盲从心理和浮躁情绪被恶俗牵引被惯性推着,吹捧、谩骂、放任、配合,正能量的减损,主客观上都助推了“负理想”的泛滥。这种活在当下的心态,磨损了人们的精气神,产生鱼腥效应,形成了社会病灶。 二、快节奏病。有人曾经说过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前进的中国啊,请您停一...https://www.maigoo.com/top/307927.html
14....快餐文化”现象的文化社会学解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快餐文化”的流行必然导致文化的沙漠化。不可否认,“快餐文化”的确存在着良莠不齐、急功近利的现象,但是也要看到“快餐文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针对快餐文化的影响,我们既要加强宣传教育,又要强化制度规范。“快餐文化”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现实。因而,对“快餐文化”的态度应该是辩证的,不能一味否定...http://www.sass.cn/109003/20726.aspx
15.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精选25篇)对于大学生来说 ,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 更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 “必修课 ” , 我们大学生通过交往、 沟通、交流感情 , 建立友谊 , 切磋学问 , 探讨人生。我们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 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https://www.ruiwen.com/word/xinlixueyushenghuoxuexixinde.html
16.大学生心理降的报告范文(精选10篇)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316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