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之媒介技术于社会发展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传播媒介的两种含义:

1、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2、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第一节媒介技术于社会发展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一)、技术与传播技术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内涵:1)我们使用的符号体系、文本形式、制作工具、物理载体、采集手段、保存手段、传输手段、接收手段及其知识和操作技艺等,都在媒介技术的范畴之内;

2)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来自人类社会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基本需求和不懈努力,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或时代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3)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实践应用层面上的效率问题,从媒介技术的角度而言,就是解决如何以方便、灵活、快捷、经济、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信息生产与传播效率问题,它的内在逻辑是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

(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1、技术“善”论:其核心观点是认为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能够保证把人来带向一个理想的社会;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是决定社会形态和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

2、技术“恶”论:这是一种从本质上否定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是万恶之源,技术夺走人的职业和饭碗、夺走人的隐私、剥夺人的政治民主权利、导致官僚制国家;技术助长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降低人的自律、埋没个人和个性终甚至夺走的人的尊严;终技术将污染自然资源,将人类和地球引向毁灭。

3、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提供新的可能,但也使得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梅塞尼技术中性论观点:1.技术本身是工具盒手段不承载特殊的伦理和道义问题;2.使技术成为“善”和“恶”的,是创造时使用技术的人;3.技术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但技术也在解决社会问题,而人类拥有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能力。

(三)、技术于社会的相互关系

1、技术决定论: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立力量,它虽产生于人的需求,但它一旦成为气候,便很容易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脱缰的野马,因而,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

2、社会决定论:技术起源于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没有人的社会需求,就不会有技术,这表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人是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又紧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是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地球村》

三个著名观点:1、媒介即信息;2、媒介:人的延伸;3、热媒介和冷媒介

(一)、媒介即讯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二)、媒介: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史前人: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这种观点不是严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

(三)、热媒介和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四)、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①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②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③理论的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部行为也是片面的。人具有理性(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制约作用。)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

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比较在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明确提出了“电视人”概念。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行为方式上“跟着感觉走”。收看电视在狭小空间中进行,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养成孤、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

“容器人”:日本,中野收《现代人的信息行为》。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一定距离成了人际关系的佳选择。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不认同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很容易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媒介依存症: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4.孤、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网虫问题。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佐藤毅日本《人的自律》

电视作为一种商品,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对象;电视唤起人们新的欲望,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响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使得出现追求奢侈华倾向,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价值。“他律性欲望主义”,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私化。

(三)、网络时代的网虫和网瘾症

五种类型:1.色情成瘾;2.网络交际成瘾;3.信息超载成瘾;4.网络游戏成瘾;5.网络视听成瘾

产生原因:1.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空间和媒介接触条件是网瘾症产生的前提,没有互联网,也就不会有网瘾症;2.网络是一种新技术,人类社会对它的认识还不到位,相应的控制机制还未成形;3.网瘾症的发生也有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原因。

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

(一)、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特点及社会意义

新媒介:主要指伴随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

四大领域:

1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2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3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4实时传输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球化

美国鲁塞尔·纽曼的“4C”趋势:

1)cont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程度越来越;

2)2)conver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

3)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

4)cos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

新媒体发展的社会意义: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将改善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2、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提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3、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4、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二)、防止幼稚的乌托邦思想

“电子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传播过程更加平等带来社会关系平等;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力和机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或政治选举的可能,普遍民主的社会。

历史渊源:布莱士对报纸在舆论的合理化、理性化及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库利“印刷意味着民主”;麦克卢汉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一种“媒介神化学”基础上;认为文字和印刷媒介与“人的堕落”对应。

评价:媒介技术或工具是中性的,本身并不然导致某种“社会善”或“社会恶”;媒介工具是人的创造物,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形式特性,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它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

THE END
1.《传播学是什么》——我们是传播的动物传播学与人类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自然和社会现象。但是,它们的主题却不相同,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总之,我们既要了解传播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又要设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样才能科学解释和揭示人类传播的现象和规律。https://www.jianshu.com/p/9e1595b360d6
2.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3.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引出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指出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 动物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语言的特性 指出人类语言的特点 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不外乎是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0807/7110135062001142.shtm
3.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心理支持 能够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能够识别服务对象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能够针对各种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护理 沟通协调 群体、个体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能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能与医生、护士及职能部门、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健康 保险 健康管理服务 能够进行访视及心理疏导 健康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4.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传播,信号:,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47905656.html
1.联宠学动物互助行为在自然生态中的应用与研究在自然界中,动物间的合作和互助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联宠”,它不仅仅局限于亲缘关系,而是一种跨越物种边界的协同效应。在此,我们将探讨动物互助行为如何影响生态系统,以及如何借鉴这些原理来解决人类社会中的问题。 二、动物互助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https://www.lynecx.cn/chong-wu-zi-xun/482115.html
2.探索犬类社会结构狗群的合作与互助在自然界中,狗群是犬类社会的一种典型形式,它们以高度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生活在一起。这种集体行为不仅能够提高生存机会,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动物社会结构的窗口。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狗群中的合作与互助现象。 首先,狗群中的食物分配是合作的一大表现。它们会根据个体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饥饿程度来决定每个成...https://www.gkklenewvt.cn/chong-wu-gou/230015.html
3.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583 上海封城一个月中的媒体与舆论现象 2022/4/25 电话录音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接力转发与情绪的联结; 更多人的日记,更多双眼睛; 封城之后会留下什么? 582 知网、Sci-Hub与学术出版业的暴利 2022/4/21 “学者都是出版商的奴隶”; 学术出版行业背后的英国大亨;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4.科学知识社会学(精选十篇)默顿认为,科学论文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它是科学知识的物质载体,具有承载、传播和存储科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它是科学家独创性贡献的标志形式,具有标志、显示和衡量社会承认(科学财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默顿及其追随者主要是从科学论文的评审体制,以及学科、专业、机构、文化、政治等社会因素对科学论文产出数量、速度...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6i6d36.html
5.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学》考试题及答案C.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D.宿主、环境、病原物 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6.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队列研究 D.抽样调查 E.实验研究 7.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要条件是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 ...https://www.yjbys.com/edu/gongweizhiyeyishi/248136.html
6.传播技术的影响.ppt传播技术的影响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三页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以下几种 :(1)气味(2)发光(3)超声波(4)动作(5)声音蜜蜂“8字舞”灰雁动作信号本讲稿第二页,共四十三,电子https://m.taodocs.com/p-654835700.html
7.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答: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meaning)。它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时间的产物。从社会传播的角度对意义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意义活动是...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588.html
8.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杂志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主办2019年第11期随着宗教活动在农村地区的迅速传播,"宗教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它挑战着党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破坏着农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危害着农村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农村"宗教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组织的治理不力,非法宗教组织的诱导以及农民精神生活的匮乏。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农村必须通过提升基层...https://www.youfabiao.com/sdnygcxyxb/201911/
9.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5篇1、这则寓言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胜利后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这则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https://www.ruiwen.com/wenxue/yuyan/977572.html
10.动物检疫工作总结一年来,xx市动物检疫站全体干部职工在市畜牧局党委的领导下,在茅箭区、二堰街办、垭子居委会等属地部门指导下,牢固树立“创建平安单位,构建和谐动检”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抓好“放心肉工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心,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044977.html
11.四川方言版动物配音,搞笑四川话配音配音动物园四川方言版动物配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成为了网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融合了四川方言和动物形象,展现了四川人的独特魅力和幽默风格。通过方言的传播和发展,四川方言版动物配音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四川方言版动物配音将继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欢笑和愉悦。 http://guanggao.cmpy.cn/article/17609960.html
12.影像中国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报告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上,三类中国纪录片题材普遍受到海外观众青睐,分别为自然动物类、人文历史类以及社会热点现实类。中国自然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一直受到西方媒体青睐。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也是中国纪录片创作及国际传播的优势题材,这与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传承的连贯性有关。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也聚焦中国社会的热点现实...https://www.yicai.com/news/10178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