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困境,现状不容乐观。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广东省的高校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能最大程度地影响大众。广东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省会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仅广州市就有高等院校80余所。将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高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目标和精神的需要,还能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通过两者的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方针。
(一)理论研究方面
关于“非遗”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具体涉及到音乐类“非遗”的类别划分、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未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教学方面
(三)传承方面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今天,传统文化极易丧失其保存、传承的生态环境。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对传统表演艺术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理解和发掘,在此基础上,对其传承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有可能为广东艺术文化的保存、延续、发展提供一种校园形态的场所、方法与思路,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通过营造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在高校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大家进一步认识非遗的地位、价值、作用,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利于深入探索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体系。
二、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路
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旨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高校的、具有广东特色的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路。通过研究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方法,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为广东省音乐类“非遗”保护做出教育传承的努力。
(一)广东省音乐类“非遗”现状的调研
(二)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研究
筹备构建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不仅对广东省的非遗工作保护和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发挥高等院校资源充沛的优势,和其他学科建立共同研究的关系。重视“非遗”音乐传承的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广东省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究,从多角度探讨非遗音乐的传承模式。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贯彻构建广东省文化强省的总方针,广东省的高校有责任与义务承担保护与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全省的文化软实力及对外文化影响力。
基金项目:
争当环保小卫士
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有一只小鱼在水里举着一把“伞”在游泳,河里漂浮着塑料袋,啤酒瓶之类的一大堆危害环境的东西。看着这些东西我的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下来。把这些垃圾乱扔在小河里,草地上,大街上......的人们是多麽可耻啊!我们人类朋友们啊,你们怎么忍心把这清可见底的小河,干干净净的环境,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弄得脏兮兮,乱七八糟的呢?
我在此向全世界的人类朋友们呼吁:朋友们啊,快点停下来吧,醒醒吧,请不要在这样任意破坏我们的家园了,再这样下去,明天将会是那可怕的世界末日!人类朋友们,快快住手吧!还给小鱼儿一个整洁舒适的家,让他们继续欢快的生活吧;还给小鸟儿一片自由的蓝天,让它们只自由自在的飞翔;给所有的动物们美丽干净的家园!那是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啊!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当环保小卫士吧!手拉手,团结一致大家一起来精心的保护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但又太容易破坏的家圆吧!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幸福!所有的环保小卫士们快快行动起来吧!来保护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家园吧!比一比,看谁最称职!争一争,看谁最有资格!
绝对不是最好的感觉——不上不下
牙医牙痛——不能自拔
竖蜻蜓——本末倒置
黑洞——苍天有眼
扭着秧歌打腰鼓——旁侧敲击
地狱失窃——疑神疑鬼
广场看电影——有目共睹
油漆工人——好色之徒
广东人唱京剧——南腔北调
夜半钟声——一鸣惊人
迷路了回不了家——来路不明
最近有流行性感冒——百感交集
名航公司开业——有机可乘
十五个人吃饭——七嘴八舌
厨师的拿手好戏——添油加醋
晕倒——五体投地
烙饼——翻来覆去
马儿跑的实在太快——鞭长莫及
烤红薯——辗转反侧
边吃芝麻糊边聊天——含糊其辞
走迷宫——拐弯抹角
一年级的孩子做数学题——屈指可数
穷朋友登门拜访——赤手空拳
打假——去伪存真
拔河——东拉西扯
站在北极说话——冷言冷语
节省介绍费的最佳方法——毛遂自荐
一出门就碰见岳父大人——开门见山
去超市购物——各取所需
园艺师的工作——沾花惹草
环境污染——沉鱼落雁
越狱——不辞而别
卖桃子的和卖李子的打架——投桃报李
古代主要的交通事故——人仰马翻
坐飞机后搭地铁——上天入地
拉二胡——左右开弓
七除以二——不三不四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开天辟地
墓碑——名存实亡
邮递员汇报工作——言必有信
国家保护动物——珍禽异兽
世界上最差的鞭炮——一声不响
气球这玩意儿——有气无力
对理发师的手艺不满意——岂有此理
跌打医生替人治病——扭扭捏捏
剁肉馅太用力了——入木三分
兔子不吃窝边草——舍近求远
阎王回家——视死如归
输液——细水长流
上帝的玩具——星罗棋布
刚学会走路就跳霹雳舞——手忙脚乱
收破烂的吆喝——废话连篇
独身——自成一家
喊口号——异口同声
互送秋波——以眼还眼
刺猬——芒刺在背
刚出生就死了——出生入死
悲剧电影散场——不欢而散
红烧猪头——焦头烂额
2.广泛性
(一)提倡人与人的和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提倡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文明的社会环境
(三)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健康的生存环境
(四)提倡国与国的和谐,建立和平自由的国际秩序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力度
(二)媒体积极响应,承担社会责任
(三)鼓励企业参与,力争达到双赢
语文练习应矫正“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练习观,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练习目标,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1.练习目标求多元
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同时又是培养其分析、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如学完苏教版第七册《天安门广场》一课,笔者让学生观看《天安门》这部影片,请他们给天安门广场画一张示意图,并配上解说词,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标出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其他重要建筑物。这项练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练习目标求再发展
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教师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反复抄写;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教师会让学生把字典上的解释抄写几遍。这样机械、简单、重复的练习,已完全失去了练习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在理解词语时,可以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选词填空,效果更理想。经过分析比较后,学生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理解了词语运用的范围和场合,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拒绝枯燥——开放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练习内容要“集大成”,练习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创造热情。
1.操作型练习
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学过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比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动口、动手、动脑,他们用身体去经历、心灵去感悟,浸沉在表演活动中。
2.观察型练习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根源。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学过《庐山的云雾》、《九寨沟》、《黄山奇松》等课文后,举办“童眼看世界”图片展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专题型练习
三、拒绝枯燥——重视练习过程
1.让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学习程度不一,若以大多数中等生为目标对象设计练习,一刀切地统一练习要求,置优差两头学生于不顾,优等生受束缚,学困生更会“举步维艰”。所以,练习设计须全面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2.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方法
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方法相配合,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应用并掌握方法、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创新
练习在依据教材传知识、育能力的同时,还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等几篇课文之后,笔者留下一个问题:生活中,你有过或听说过、见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还没有,赶紧向“生活”这位特殊老师请教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小眼睛顿时充满了探究的欲望,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留心观察,更仔细探究。
四、拒绝枯燥——讲究评价艺术
1.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创析意识。
2.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
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捕捉学生练习中的亮点,并且利用不同的亮点,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风。
3.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五、结论
参考文献:
东营黄河大桥
处于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中心,是沟通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南北两部和连接胜利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区之间的交通枢纽,是黄河最下游的一座公路桥。大桥全长2817.46米,宽19.5米,主桥5孔,长682米,是中国跨径最大、桥面最宽、载重量最大的新型的钢斜拉公路大桥。站在大桥桥头远眺,南部县城群楼林立,周围畦田广阔,碧绿葱茏。在黄河大桥的左侧,大桥公园将神化传说和现代游乐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公园风格。地址:垦利县可泊车
东营港拦海长堤
渤海岸边,有一道人工从海里筑起的拦海大堤,这就是人称“海上长城”的孤东海堤。其全长57公里,底宽38米,顶宽10米,高5米,一色的大青石护坡,柏油灌顶,气势雄伟,坚固异常,多次挡住风暴海潮的冲击,称为滨海地区人民生活和孤东大油田建设牢不可破的保护神。大堤北侧,是气势浩大的东营港。夜晚,灯光照耀、星光万点,如同一座富丽堂皇的水上宫殿。南侧不远,就是黄河入海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黄河水体纪念碑
黄河水体纪念碑是一座东西长790米,高25米,宽1米的墙体。从黄河源头向下每隔5公里取水0.5立方米,直到黄河入海口处,共取1093个水样,进行防止泥沙沉淀的重水处理后,分别注入方形玻璃罐中,并分别用中、英、法、德、日5种文字注明各水样提取的经纬度以及黄河到此点的长度,按自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排列筑入白墙之中。这1093罐黄河水包含了黄河在整个流程中的色彩变化,代表了黄河从起源到入海的全过程。地址:清风湖畔可泊车
天鹅湖旅游度假区
总面积63平方公里,是一所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水上游乐园,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湖区。
天鹅湖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主体部分,水域辽阔,景点繁多,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鸟类资源,尤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著名。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大批天鹅相约而至,景色美丽壮观。
天鹅湖有栈道直通湖中心的太阳岛,岛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假山花圃锦绣迷人,遇到雾多的早晨或黄昏,远远望去,犹如苍苍茫茫的水面上骤然浮起一座空中楼阁,若隐若现。天鹅湖内还有4座生物岛,布列在中心岛的四方,面积有1800平方米。岛上百乌云集,每到繁殖季节,这里便是鸟的产床。区内还有温泉浴场,浴场温水取自地下1000余米处,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位于东营市东北部,地处黄河入海口与黄河故道之间,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面积15.3万公顷,是东营市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黄河三角洲是融广袤、新奇、野趣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区,旅游资源以奇、特、旷、野、新为特色。这里是百鸟的乐园,目前已发现鸟类269种,数量1000万只以上,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项鹤、白头鹤、大鸨、大天鹅等共41种。区内草木丛生,狐兔出没,仍保留着原生代的特色。这里是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槐林,共有11300公顷,还有数万公顷芦苇及其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内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被誉为“地球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年轻、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有著名的五大帚观黄龙入海、长河落日、草原秋色、芦花飞雪、镇海锁浪。
黄龙入海:在黄河入海口处,平时宽阔坦荡而又平静,河岸边茫茫的荒原与河水融合在一起,在蓝色的天空下闪着金黄色的色泽。河海交汇之处,是一条黄蓝分明的水位线,恰似两匹绚丽的绸缎,在此打上个同心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颈项上。一旦进入汛期,入海口则别有一番气势,河水涌浪滚滚,涛声阵阵,天水一色,如一条黄色巨龙冲向大海,河洪与海潮相碰响声震天动地,使人惊心动魄,终生难忘。长河落日:站在黄河岸边观日落,能会体验到李清照所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景色。广漠的黄河呈橙红色,天上一个太阳,水里一个太阳,两者交相辉映,黄河如茫茫沙漠,西不见首,东不现尾,有一种大自然的威严。草原秋色:秋天,丰茂的牧草一片金黄,秋风吹至,似海浪起伏,牛羊徜徉其中,天鹅、仙鹤在水泽草丛间嬉戏,野兔膘肥体壮。秋天的草原殷实丰铙,是黄河口旅游黄金季节。
芦花飞雪:黄河口每一处凹地和水泽边,都是一片片的芦苇。这里的芦苇植株高大,万片的芦苇像荒原上天然的屏障。冬天芦苇成熟时,苇穗由淡紫色转为粉白,成絮状物,像蒲公英一样在空中、荒野上随风飘扬,似云如雪,为茫茫三角洲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
镇海锁浪:在河海交汇处的北侧,有一条宛若长城的堤坝,这就是镇海锁浪保护油田开发建设的孤东围海大堤。大堤始建于1986年春,南起黄河入海口孤东南环路东段,北止桩西北端滩头,底宽10米,高5米,青石护坡柏油铺顶,全长57公里。堤外是烟波浩淼的大海,黄河之水注入渤海,似一条黄龙扑向大海,蔚为壮观。
配套设施:在东营港附近有金岛宾馆,是二星级宾馆,离自然保护区只有4公里,于东营港内的海员俱乐部,可以吃到各种海鲜。离自然保护区10公里处有规划完善、建设规范的现代化小镇――仙河镇,为游客提供吃、住、娱、购一体化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近几年来,“合作学习”的理念被老师们逐渐接受,也逐渐的走进了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但有许多语文老师追赶潮流,滥用合作学习,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安排合作学习。前不久,就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有一位五年级语文老师执教《鲸》一课,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特点。然而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学生无须讨论,经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就能够回答上来。当前,在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不管内容合适与否、问题难易如何滥用小组合作的现象非常多,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呢?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狼和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人们的印象中狼是凶狠、狡诈的,鹿是善良、温顺的,可是课文中居然有这样两句话: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课件出示句子。)狼那么坏,怎么成了功臣,鹿那么善良可爱,怎么会是“祸首”呢?你们心中是不是很困惑?让我们走进课文,从文中去解开心中的困惑吧!现在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共同探讨,找一找证据,看看狼是不是“功臣”、鹿是不是“祸首”?
(学生先自己读书,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l:我们组找到了狼是“功臣”的证据,――在狼捕杀前,卡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狼被捕杀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小组代表2:我们组找到了鹿是“祸首”的证据,――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小组代表3:我们组也找到了狼是“功臣”的证据,――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的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的这么残,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小组代表4:
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是具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学生明白了“功臣”、“祸首”的特定内涵,最后从思想认识上升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取得个人独立学习所难以取得的学习效果。
2.部分学生理解或学习有困难的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某些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具有合作学习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师可把内容分解为若干具体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协作努力共同完成,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如《桂花雨》一课,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四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理解这句话尚有难度,一位执教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还有什么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分小组讨论。大部分学生在倾听别人的看法后,然后得到一些启发,根据讨论基本上能明白: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母亲的思乡之情,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
3.问题的结果或答案容易出现歧义的内容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忆江南》一课时,学生对“江花”的理解产生了分歧,有些学生认为是“江边的红花”,有些学生认为是江面上的浪花。老师这样来安排合作学习: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现在我们来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通过读书、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江花”到底指什么?。
(学生四人一小组找证据并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1: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小组代表2: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小组代表3: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小组代表4: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为了弄清楚“江花”到底指什么?同学们合作协商,先后通过读书、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弄清楚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意见达成一致。
4.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教学内容
课堂上,很多时候,老师提出某个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这时,做老师的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但是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的倾诉愿望。如一位老师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新课快要结束时,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什么呢?学生纷纷把手举起来。老师顺势引导,现在我们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是否一致,然后咱们一起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极高,纷纷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之时,小组代表的发言概括性强,而且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