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论文(实用8篇)

当我听到小悦悦因伤重离世消息的时候,心疼万分,不仅仅是小悦悦的离开而悲痛,更多的是因为“冷漠”而悲痛。

为什么会这样?其根本原因是,很多人可能是会担心被栽赃,以为这是设了一个局,因为这个之前确实在20xx、20xx年南京彭宇案件,一个路人去救一个前面的老太太,反过来被老太太所栽赃,最后打到法院,法院不但是没有维护这个人,反而是维护了这个老太太的利益。所有这些就等于是法律为社会道德,大家互相不信任树立了一个坏的例子。这类例子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例子举不胜数,在我身边就曾发生过,说句实话,当今社会让谁看见一个老人倒在路边,谁都会三思而行的,而思过之后又会有怎样的行动?扪心自问,是党给我们授的教育错了?还是这社会变了?不,绝不是。中央政府早已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和谐不是空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回放整个事件,让人们从中读到的似乎除了冷漠还是冷漠,冷漠的司机,冷漠的路人,冷漠的心灵。由此,我们不禁感慨,现在的人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冷血和没有人性?而导致这种人心冷漠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使然,因为人们之间的各种误会和观念,导致彼此不那么信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便也滋生。就像现在大街上跌倒了老人没人敢扶,是因为扶人者害怕自己遭讹诈,做了好事不讨好。好人难做或许成了每个人在面对突发危难事件时的一种纠结和犹豫的自我保护符,在面对他人遭遇生死的关头,也不敢再轻易出手相助,选择了冷漠,选择了漠视。

冷漠的司机为什么如此冷漠?我想,他天性不是这样的,他选择冷漠是他害怕受害人家属更冷漠。一旦孩子落下什么终身不可治愈的后遗症,他想到的是身后更可怕责任――终日守在医院,再不能养家糊口,家庭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甚至会妻离子散,老人忧郁而终,亲朋好友会因为害怕借贷而远离,其结果生不如死。一旦事情发生,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反正你也这样了,就给你一个痛快,于是二次碾压,悲剧发生。我访问过很多司机,他们大多会有如此想法:他们会说,我宁愿害死一个人,也不愿意害死我一家人,也就是说,二次碾压,是在救我及我全家人。正是这种本位思想导致此类事件频频发生。

可悲的现实主义思想,让人想想就不寒而栗,这社会是怎么了?

再说说冷漠的过路人,第一个人看到这个悲剧时,他会想,真惨,我要不要救他?会不会被误会?会不会被讹诈?又不是我的错,被讹诈的事天天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心人一定会有,他会得救的。我虽不能做好人,但我决不是坏人。就这样想着,就这样走过。第二个人也是如此,如此如此……走过18个人时,事情就令人发指了。

如果车轮下躺着的是你,你会不会希望有人救你?当你数过十八双脚在你身边绝情而去时,你远去的灵魂会不会原谅他们?再问一声肇事司机,要是你的亲人如此在车轮下,你会不会再次碾压吗?或者下车再捅上几刀?难倒你不是父母所生?你的心是铁打的?我愤怒,愤怒之极!

二、社会冷漠的根源——道德信仰的缺失。

一个民族如果总是很难达到一个核心的价值共识,那就很难不发生问题了。老人倒地了,没有人上前救助;小孩子被汽车碾过了,路人扬长而去。也许我们该谴责这些冷漠的人,可是,我们本身就是冷漠的人。

康德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这就是典型的道德信仰。一旦有了这种道德信仰,就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能按照道德信念坚定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和是非善恶的判断。在建国初期,全国人民为了共同的富强愿望,对集体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坚定不移,有了共同信仰基础,自然人们就能团结起来,这种信仰当然也包括道德信仰,这种信仰成为团结和凝聚,使人们积极投身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然而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冲击下,教育式的道德说教难以激起人们内心的强烈认同,无法形成坚定的道德信仰。

旧的道德信念已经瓦解,而新的道德信念在人们心中还没有真正建立。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人们怎么能不冷漠呢?什么是冷漠?冷漠就是一种罪恶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就是一种没有是非的状态;就是一种什么都不信,只信谣言的愚昧;就是生活政治化,然后政治商业化;就是把教育政治化,同时把教育“去人性化”;就是把礼仪礼貌当成是弱者的示弱表现;就是用炫富来抵御世俗的鄙视;就是用极权来饮鸩止渴;就是把腐败当成胜利;就是把正义当成无能;就是把正直当成失败;就是怀疑一切的同时鄙视一切。

荣获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韦塞尔于1999年为冷漠下过定义。他说,冷漠的社会中只有三种人,即凶手,死者,旁观者(thekillers,thevictims,andthebystanders);冷漠是一种奇怪而不自然的状态,人们分不清黑暗和光明,分不清早晨和黄昏,分不清罪与罚,分不清残酷与同情,分不清好与坏。这位出生于罗马尼亚,受尽纳粹折磨的犹太人把冷漠看得通通透透。的确,道德信仰的缺失使社会公德缺失,诚信缺失,直逼我们走上了冷漠的道路。社会冷漠的根源就是道德信仰缺失造成的。

三、对策。

社会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关键,应积极提倡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宣传党中央政府的先进思想理念,监督公民的行为,督促政府加快社会和谐建设进程,对不良行为加以批评。

总之,对于社会公德心的缺失,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去找到它并完善它。希望类似于“小悦悦”、“彭宇案”的事件不再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被金钱迷失了双眼,更不能让冷漠蒙蔽了我们的公德心。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网络的身影。人们利用网络工作、学习、娱乐、购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交流,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了。虽然网络词汇是在虚拟的空间中使用的,但作为一种新的语言交际方式,它仍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证,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语言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称代形式、语言变体、语言与性别、语用学等等都是它研究的对象。而网络语言正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英文、符号、数字等为辅助手段,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网络聊天室和bbs上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网络语言的形成、特点及发展前景。

二、网络语言的形成。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前提条件。

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全新崛起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聊天、购物、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方式自由地发表意见,而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虚拟空间中产生了一种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时不同的语言环境。“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由此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语言。”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社会发展是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本原因。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并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人们已经从最初对基本生活资料的追求发展到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追求。计算机的产生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工作、娱乐的各种追求。

(三)网民心理需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利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一些平常说不出来的话,在网上却能脱口而出。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给了人们一些遮挡,在这里,交流虽然是即时的,但却不是面对面的,甚至是匿名的。因此,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中的很多诸如身份地位、人际关系之类的束缚,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不满或是痛苦。

三、从实例中看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具有多样性、简约性、随意性、不稳定性和非语言符号化倾向的特点。其多样性表现为英语原词、拼音、汉英混合、数字等多种形式并存。为了适应现代的快速生活而出现的大量的词语的缩略形式则是网络语言简约性的体现。人们在利用网络交流时出于调侃或是其他一些目的而对固有的词语进行改动的行为使网络语言具备了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当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意思时,符号便出现了。这些符号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是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手段。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看看网络语言构成的特点。

(一)缩略词。

缩略语是网络语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为了交流方便,网络语言常常取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或是其他一些发音相同的单个字母来代替单词或是短语,或是以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来代替汉语词句。

1.英语单词的缩略形式。

英语单词的缩略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单词内部的几个字母或是短语的首字母来代替整个单词或是短语。如:gf(girlfriend),bf(boyfriend),www(worldwideweb),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diy(doityourself),pk(playerkilling或penaltykick),bb,vr(virtualreality)。而另一种缩略形式则是利用一些本身发音接近某些单词的单个英文字母来代替整个词句,如“u”代替“you”,“r”代替“are”,“ic”代替“isee”,“btw”是“bytheway”,“cul是seeyoulater”等等。

2.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

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是指以汉语拼音的声母来代替整个词句。比如dd(弟弟),gg(哥哥),mm(妹妹或美眉),jj(姐姐),pp(屁屁),plmm(漂亮美眉),bt(变态)等等。

(二)谐音词。

谐音词的产生往往是为了输入的方便,但却往往具有风趣、幽默或是亲昵的效果。所谓谐音,就是指用相同或是相似的音来代替原来的字词。网络语言中的谐音有三种主要类型,既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英文谐音。

1.汉字谐音主要是用一些近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字词,并由此而产生一些幽默的效果。比如油饼(有病),斑竹、斑猪(版主),大虾(大侠―网络高手),菌男霉女(俊男美女)等等。

2.数字谐音则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含义。比如886(拜拜了),520(我爱你),7456(气死我了),555555(呜呜呜呜呜呜),74974(气死就气死),1314(一生一世),584(我发誓)等等。

生造和转义是指网民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借用一些修辞手段,或是旧词翻新,或是生造出一些新词来。生造和转义的方式多种多样,往往是一些单词、字母或是数字的组合。如:3q(thankyou),帅g(帅哥),e心(恶心),东东(东西,泛指各种事物),坛子(论坛),灌水(在论坛上发表无聊或是无实际内容的帖子),拍砖(发对某贴),顶(支持某贴),楼上楼下(表示两个帖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青蛙(长相难看的男生),恐龙(长相难看的女生),沙发(第一个回帖的人),椅子(第二个回帖的人),路过(看完帖子不留言)等等。而一些网络词汇则是生造出来的,它们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含义,如大虾(网络高手),菜鸟(网络新手),网虫(痴迷于网络的人),小黑(黑名单),等等。

(四)符号和图形。

早期流行的网络语言侧重于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些表情,用来传达一些单纯的文字无法传递的意义。符号和图形可以分为:

1.标点符号组形。如:-)表示笑脸,:-(表示哭脸,^@^表示小猪,:-o表示惊讶,(:&表示正在生气,:-!表示不屑的笑,:-&表示张口结舌等等。

2.标点符号+数字组形。如:8-)表示睁大眼睛,:-9表示舔着嘴唇笑,:-1表示平淡无味的笑,:-7表示火冒三丈等等。

3.标点符号+字母组形。如:-p表示吐舌头,:-s表示语无伦次,:-i表示吸烟族,::-d表示仰天大笑。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现在许多网站为网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动画表情,这些表情更加生动有趣,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符号和图形的作用,在网络交流时被广泛运用。

(五)古字新义。

新一代的网络词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其实,它们当中有许多字都是一些曾经在文字史上出现过的生僻字,被今天的网民借来表达一些特殊的含义。

四、结语。

对于网络语言中的种种现象,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应该被予以重视和认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网络文字是对传统文字的挑战,甚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恶搞,是不能接受和纵容的。其实,任何一种语言形式的兴起都有着它的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语言变体,它是一种言语现象,它本身是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网络语言出色地完成了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任务,而它们的出现和消失都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做出的自我调整。

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贵州贫困山区外出劳动力基本特征。

将外出劳动力的个体做分析,能了解其构成、文化层次、规模等基本情况。数据结果显示基本特征是外出人员性别男性化、转移年轻化、家庭主劳动力转移化、文化程度较低化。

1.从外出的人员数来看,在50户的村户调查中有21个劳动力外出,为23人,07年为28人,增长了30%。在有限的调查户数里,两年增长了三分之一的外出人数,说明外出的人群在增加。

2.从性别构成来看,男劳动力人数在三年内分别是18、20、26人次,分别占总外出人员的85.6%、86.9%、92.8%。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外出劳动力中以男性为主,且男性外出人员的增长幅度大于总的外出人员增长数。

3.从外出劳动力与户主的关系中,户主与子女两类是外出的主要类型,在05与06年外出的人员全部由这两类关系构成,07年新增加了兄弟姐妹关系占的比重仅为7.1%。从人员的构成来看,外出的基本是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

4.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16岁到50岁都有外出的人员,三年平均外出人员的年纪结构比重分别是:16-20阶段占12.28%,21-25岁阶段占24.03%、26—30岁范围占18.50%、31-35岁比例为9.39%、36-40岁为20.34%、41-45岁为14.27%。但更多的集中在21-25与36-40岁两个阶段,这与外出劳动力与户主关系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5.从受教育程度来看,80%以上集中在小学和初中程度,而初中程度占52%,是外出人员的主要受教育水平。其次是高中水平(8.57%)不识字或很少(8.45%)以及中专(4.77%)。可以看出,贵州山区外出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还是很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也决定了外出人员就业的环境及收益水平。

(二)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外出的基本形式及方向。

劳动力外出的基本形式及方向能揭示贵州劳动力外出的流向问题,也能从中看出外出劳动力的竞争力程度。数据分析显示如下的现状:

1.劳动力的外出方式中,三年内所有的转移劳动力全部靠亲戚朋友介绍外出。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山区人际网络关系决定了村民外出就业的强度,一方面说明政府及其他组织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村民对外界的信任度很低。

2.在外出地区及类型项目中,东部地区是转移的主要输入地05年占76.2%,06、07两年占100%;西部地区在05年占23.8%的比重,其他年份没有转移于此;至于中部及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劳动力的流往。可以看出,贵州劳动力仍然聚集在发达地区,追逐最高的劳动力报酬。

在外出地区类型中,93.93%的劳动力外出到地区级城市,6.73%集中在县级市,4.76%流动在省会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在07年所有的劳动力都集中在了地区级城市,这说明农户的转移还是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只是选择略高出流出地一级的城市转移。

3.外出就业结构中,转移劳动力全部从事的是非农产业就业,其中又以第二产业为主要工作部门,二产业中制造业与建筑业是其从事的两个重点行业,三年来平均分别所占的比重为55.1%、43.3%。而第三产业中仅有4.76%的外出人员从事,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业。

(一)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外出就业风险高。

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外出风险高首先表现在外出方式自发、盲目、不均衡性,外出保障力度很低。从实现外出的方式来看,依靠个人社会资本自发实现的流动一直是主要的方式,而政府及中介结构发挥作用甚微。这种自发、盲目、不均衡的流动会带来许多的问题,同时自身的利益保障度也很低,一旦外出务工遇到欺诈等厂商恶意行为,不成体系的农民工不具有与厂商谈判的足够资本,其利益的受损在所难免。其次,外出人员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相对机会成本较高。大量主要劳动力外出,滞留在家乡土地上的多为年迈的老人、幼小的孩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年过80岁的老人仍然在土地上辛勤的为生存而耕种,对于贵州贫困山区来说“386199”问题就更加的凸出。最后贵州外出劳动力在外从事的大多是简单的重复工种,低附加值的从业导致劳动力的竞争力很差。一旦面临国内市场、国际经济环境变动时,外出劳动力就会立刻成为“失业”一族,此时在回到家乡土地上工作时已经变成了“不具有经验的非熟练”农民了。

(二)贵州贫困山区外出劳动力对城市体系的适应能力较低但略有增强的趋势。

(三)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外出结构在优化。

从外出的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呈现均衡化。年纪结构的优化对后期返乡创业、增加农户收入等农村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从外出文化程度上也能看出结构的逐步优化,在整体农村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情况下,外出人员主要集中在初中,且外出总体程度随时序的增加而提高,受教育结构的优化是外出务工人员竞争力加强的一个主要构成。从外出的就业行业我们也可以看到,最初外出务工基本都从事第二产业的低附加值行业,而现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在增加,工种在多样化,这些都是外出人员择业的优化调整,是外出资源调整的一个可喜转变。

三.优化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几点启示。

根据贫困山区劳动力转移及区域特点,结合国外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几点启示以供参考。

(一)营造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低风险转移的有利环境。

贵州贫困山区劳动力由于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对外界有较强的戒备性,对城市的适应能力较弱,如何有效的转移劳动力同时又避免产生相应的“农村病”,多方营造一个信任度高的“低风险”转移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1.国家营造劳动力转移的稳定制度环境。

制度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英国1846年的《贫民迁移法》颁布、二战后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专门的劳动力动员计划实施、印度政府的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吸纳劳动力的政策都积极有效的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我国对劳动力转移问题,经历了国家“限制—有条件开放流通”到现在的国家有序引导的过程,但是专门成文的制度并没有,只是在“三农”政策中有所提及。国家制度的强制性能有效保障外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能给外出劳动力强有力的指导,特别是对于贵州贫困山区的弱势劳动力,国家的制度保障显得更加的必要。因此,国家应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劳动力转移制度,如破除城乡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设立外出劳动力的维权制度等。

2.以市场为主导各级政府及其他机构创造完善的服务环境。

资源的市场自由调配是获取最大效用的前提,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方向。政府与其他社会机构定位于完善劳动力转移市场服务,提供市场经济所需的必要保障。如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市场有效信息的筛选、提供与及时传递;为提高转移的有效性,政府所进行的必要技术培训与就业前景指导;政府有意识的引导“精英”劳动力的外出和返乡创业行为,为后续劳动力的外出起示范作用,扩大其良性效用;政府根据主要输入地就业政策调整相应的输出地的劳动力政策,设立区域劳动力外出维权机构,保障区域外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等。其他机构的服务体系主要为滞留在土地上的劳动力提供便利的劳作环境,以解决外出劳动力的后顾之忧,也能有效减少“农村病”的产生。如保险公司对农田灾害的承保;农协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统一透明购买、田间管理服务、农业技术指导、农机具的租用修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供给等。

(二)根据区域特点调整劳动力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2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李昌平: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薄膜结构一经问世便以其新颖的造型、巧妙的构思、经济的造价得到青睐,并成功地应用于体育场馆;娱乐商业中心、展览馆、候机大厅等大跨度建筑物中,被誉称为“21世纪的建筑”。薄膜结构以建筑织物——膜材为张拉主体,由于材料自身性能的改善,现代的薄膜材料已具有防水、透光、阻燃、化学和机械性能稳定等优点。

1.薄膜材料的材料性能。

薄膜材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基布(编织物)和涂层。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性能主要取决于基布,而进一步的性能如防火、防水、抗紫外线侵蚀以及对机械、化学等因素的不敏感性都必须依靠涂层来加强。

1.1基布材料。

大部分基布的编织方向呈直角,亦可有所偏移,属于各向异性材料。在编织过程中,经线拉得较紧,柔性较纬线差。基布材料主要有聚酰胺、聚酯纤维、玻璃纤维、芳酰胺纤维。

1.1.1聚酰胺。

聚酰胺一般称为尼龙,其耐磨性、强度较高,能耐低浓度酸,耐强碱,但易吸湿,其电性质和机械性能会受到吸湿的影响而降低。如果温度较高,可能发生氧化而变黄、变脆。此外,聚酰胺抗紫外线能力较弱,强烈的阳光照射会降低它的强度。

1.1.2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一般称为涤纶,与聚酰胺相比,其抗拉强度较低,抗紫外线能力稍强,不易吸湿,因此尺度稳定性好,价格较便宜,应用较广泛,可用于一般性的膜结构建筑物中。

1.1.3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由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硅酸盐类经熔融后抽丝制成。玻璃纤维拉伸强度高,耐水,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但一般玻璃纤维耐酸性好,耐碱性却较差。依据玻璃成分的改变可以制得有各种特殊性能的玻璃纤维,如耐高温、优良电性能、耐酸碱、抗拉强度高和刚性大以及吸收有害射线耐老化等。玻璃纤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易脆裂,在荷载条件下伸缩性很小,裁剪精确度要求很高,其强度因表面缺陷而削弱,因此在加工使用过程中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由玻璃纤维制成的膜材通常用于永久性建筑中。

1.1.4芳酰胺纤维。

芳酰胺纤维是一种优良的有机纤维,比玻璃纤维质量更轻、刚性更大、强度更高,密度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绝热性能,更能吸收机械振动和声音的振动。具有低的蠕变性和高的抗冲击性,极低的缺口敏感性和优良的抗蠕变断裂性。

1.2涂层材料。

1.2.1有机硅树脂。

有机硅树脂是高分子量的半有机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憎水、防潮、电绝缘、耐辐射、氧化稳定等特性,常用作玻璃纤维的涂层,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高,具有很好的透光性。

1.2.2聚氨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是一种较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粘合性,涂层光泽度高,耐磨、耐候性好。有良好的耐化学性、电绝缘性质,弹性好,透气性低。但是由于其耐水解、蒸汽和高温性不良且价格较贵,所以采用不多。

1.2.3合成橡胶涂层。

合成橡胶(如丁腈橡胶、氯丁橡胶)韧性好,对阳光、臭氧、热老化稳定,且具有突出的耐磨损性、耐化学性和阻燃性,可达到半透明状态,但由于容易发黄,故一般用于深色涂层。

1.2.4聚氯乙烯(pvc)。

由于原料丰富、价格便宜,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好,加工方便,颜色多样化且透明度高,所以在欧洲90%以上的合成织物(聚酰胺、聚酯纤维)均采用聚氯乙烯(pvc)作涂层。

1.2.5聚四氟乙烯(teflon)。

聚四氟乙烯触摸起来像蜡一样光滑,一般采用粉末冶金的加工技术,依据加工条件通常呈白色或带蓝灰花纹琏点。由于其使用温度范围很宽(-100~300oc)而且耐老化、耐化学侵蚀性能优于现在的任何其他有机聚合物,再加上优良的电绝缘性能以及低的摩擦系数,使其成为各工业部门都十分感兴趣的'材料。

1.3常用建筑膜材。

1.3.1涂聚氯乙烯(pvc)的织物。

尼龙织物、聚酯织物通常以聚氯乙烯(pvc)为涂层,这种pvc涂层织物的造价相对较低,抗折性能好,运输方便,颜色多样化,但抗腐蚀能力较差,易老化,使用寿命短,自洁能力差,可用于一次性投资不高的建筑,当薄膜污染破坏后可修补或重新更换。也有以pvc为涂层的玻璃纤维织物,1970年日本大阪国际博览会美国馆首次采用该膜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常规定pvc涂层在织物经纬线交点上的厚度不能少于0.2mm,但若涂层太厚,在价格及膜材重量上都是不经济的。若pvc色淡透明,则宜加0.5%紫外线吸收剂(如tinuvin或uvinul晶牌的紫外线吸收剂);若涂层的颜色较深(可加碳黑),那么可提高膜材的抗老化能力和耐久性。如果需要,还可在涂层上面加一层极薄的金属薄膜或喷射铝雾,用云母或石英来防止表面发粘和污染,防止pvc涂层褪色,这种表面平滑有光泽,可减少污染,有利于排水。

1.3.2涂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纤维膜材。

由于聚四氟乙烯涂层和玻璃纤维基布的优良性能,其膜材是目前建筑薄膜材料中综合性能最优的膜材。它的优点是抗拉强度很高,抗化学侵蚀性能好,耐温差,抗老化,自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但抗折能力较差,运输安装要格外注意,裁剪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困难,价格昂贵。这种膜材适用于永久性建筑物。

1.3.3涂橡胶的聚酰胺织物。

涂橡胶的聚酰胺膜材造价低,耐磨损,韧性好,但重量大,且橡胶容易发黄,影响美观,一般可以在深色的膜结构中使用。

2.薄膜材料的强度性能。

2.1膜材的抗拉强度。

膜材抗拉试验有单轴抗拉试验和双轴抗拉试验。在实际结构中膜材处于双向受拉应力状态,所以应对薄膜的双轴张拉试验进行充分的研究。

由于膜材织物的织线没有明显的可测截面,最好的测定方法是对材料进行重量和断裂试验。编织物的拉力通常按kp/5cm计。膜材的断裂强度一般是指膜的单轴应力状态下的极限拉断强度,这不符合膜双向受拉的实际情况。一般编织物的受拉强度取决于每厘米中织线的数目、织线的登尼尔(900cm长度的线的重量)以及编织方式。高压结构中对几毫米厚的膜材强度需要超过1000kp/5cm;而低压结构对强度及延伸性能要求较低,通常0.7—1.2mm的膜材达到200-600kp/5cm的强度即可。也可通过爆破试验测定材料的强度和伸长,对周边夹住的试件用气压或液压充胀至爆破点,爆破压力通常以kp/cm2表示。例如,某种经纬向都具有400kp/5cm拉力的聚酯织物其爆破压力为20kp/cm2。

建筑膜材在双向受拉时,其应力一应变关系呈明、显的非线性性质,且随两轴之间应力比的变化而变化。复杂的非线性材料规律很不实用,应用近似线性化的材料应力一应变关系导致的误差很小。因为模型制作的误差、裁剪式样的变形、接缝处刚度的增大以及产生的皱折,常会进一步改变应力的分布,加之老化和永久荷载所引起的强度降低等,这种种因素都是很难测定的。所以在对膜结构进行设计时,通常仅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性质,认为膜材是弹性材料或正交各向异性的材料进行设计计算。

2.2膜材的抗撕裂强度与粘结强度。

可以用中间有小洞或一边有缺口的试件对膜材进行撕裂试验,以取得抗撕裂一延伸性能。粘结强度(kp/cm)是指由于材料受拉时涂层与编织物之间的粘结力。将两块5cm宽的试件用较小的压力叠合,再将其脱开,这种试验被称为“剥皮试验”。与粗纤维织物比较,光洁纤维织物的涂层机械附着能力较差。

膜材的撕裂破坏是由初始的小洞、裂缝及缺陷引发的,应保证建筑膜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微小的裂缝或缺陷,但不会迅速扩展导致更大面积的撕裂破坏。膜的抗撕裂能力与其粘结强度有关。粘结强度增加时,抗撕裂一延伸性能会减小。因为膜材的抗撕裂破坏能力主要取决于初始裂缝形状的改变,应调整布丝的受力,而不应限制它的滑移,所以粘结强度不宜过大。此外,抗撕裂一延伸性能还会受到基布材料、编织方法及涂层的影响。

2.3膜材的强度性能关系。

膜材的疲劳强度比抗拉强度小得多,接缝的强度通常比材料强度小,且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会老化、变质,因此需对膜材在外部气候条件下进行性能试验,进行长期的观测。从经济的角度看,膜材的耐久性还是令人满意的。微小的损伤可以修补,除稍加清洗改善透光度外,不需其他的养护和维修。

3.薄膜材料的裁剪和连接技术。

薄膜材料像服装一样需裁剪,再缝合、胶接或焊接。在欧洲市场上制成的商业半成品薄膜或涂层薄膜材料的门幅宽度通常是150cm,也有120cm、140cm、160cm或200cm的膜材。目前对标准形体的膜结构的裁剪式样,已可以用程序控制标绘器来完成,用计算机操纵自动样片切割机进行裁剪,节省了制图步骤。但是,对于多种多样的膜结构,要根据具体的几何形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裁剪式样,尽可能地简单、经济。有时几何形状不同的单片膜材接合在一起,出现多向薄膜拉力,很容易出现皱折,这时需制作尺寸精确的模型来估计薄膜拉力并确定裁剪方案。根据所采用的连接方式,膜材两边需重叠2-4cm。裁剪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规则:

(1)单片形状规则、面积大的裁剪式样比小而不规则的裁剪式样好,接缝清晰、美观;

(2)接缝长度要尽量短,以减少浪费;

(3)对于无法避免的重叠接缝,应尽量使最少的接缝集中于一个地方;

(5)沿薄膜表面最陡方向的接缝使雨、雪易于滑落,保持表面的干燥,防止出现由于大的雪载引起陷落。

单片的薄膜需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为保证膜结构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接缝的强度应与主要膜材的强度接近,接缝处平整,韧性好,弹性尽可能大,保证几何曲面的美观。此外,接缝处无破损,在安装使用过程中无硬褶,表面不能渗水,对于充气薄膜要保证不漏,接缝要能具有一定的耐化学侵蚀能力。主要的接缝形式有缝制、粘合、焊接、铆接和夹钳。其中前三种是最经常使用的接缝形式。缝制和粘合接缝的强度可能因受紫外线和高温作用而降低,有效的保护办法是在接缝处涂一层保护性的上光涂层或在薄膜上喷铝雾。焊接是最佳的接合技术之一,焊接处的强度比膜材的强度还要高,焊接方法有热气、热烙以及高频热压。铆接是很少采用的方法,而夹钳一般用于临时结构。所有这些接缝都属于不可分接缝。有时膜建筑比较庞大,对此可制造分段标准构件,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组合。建筑物扩建需增加或减少构件时,使用可分接缝来连接。可分接缝形式有拉链搭接、加压搭扣、套环连接、栓接和联系带连接等。可分接缝也可具有很好的气密性,但与不可分接缝相比,其造价昂贵,应尽量减少使用。

4.结论。

薄膜材料属于柔性极大的高分子化学建材,它的材料性能、强度性能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建筑材料,并需通过特别的裁剪和连接技术才能应用于膜结构。薄膜材料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系统及部门的共同努力。几十年来,全世界膜结构发展迅速,建筑膜材的销售额每年已达到30多亿美元,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0万m2的膜结构工程,基数很小,发展前景广阔。但在膜材的开发制作方面我国同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市场上尚没有合乎标准可作为永久性材料的建筑织物,很多膜结构建筑要依靠国外进口膜材,造成建筑造价进一步提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并深入研究。

论文摘要:道德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有主导地位。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道德教育带来较大冲击。对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准备不足、学校教育滞后、家庭教育单一、社会道德教育偏弱等是导致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呼吁全社会重视德育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1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繁荣”的局面,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接受,而不是主动“拿来”

2学校德育教育滞后是导致“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3家庭德育教育的单一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5经济发展对德育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与此同时,许多社会现象在学生思想中形成的不可更改的事实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观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展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社会表象上看,在学生的眼里,看到更多的是人们头脑中利益多了,理想少了;见利忘义的人多了,见义勇为的人少了;骗子多了,老实人少了;奸商多了,标兵少了;假的多了,真的少了;索取的多了,奉献的少了;贪官多了,公仆少了。而且,一些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面对如此缤纷的社会现象,那些理想的、理论的、书本的德育很难改变学生眼中的信息,这种大于任何一种教育作用的“事实”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国道德调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2]丁丁。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苗相甫,杨浩文。道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世杰。道德与人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都存在着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总规模很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中西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率远远高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的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及收入水平,大量自发的流入东部地区,生产要素在各地之间流动,改变了生产要素占有水平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地区性的劳动力流动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但同时也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是造成地区之间的工资收入增长呈收敛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利用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1.优化产业结构。

劳动力归根结底是趋向于流动到收入较高、发展较快的部门或地区,所以,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核心,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劳动力流动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强调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劳动力、注重农业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对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大量的流动人口受教育的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体系,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劳动者具有自主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挥社区在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强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社会保障制度是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快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合法性,保障劳动力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和良好的供应体系,探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和分配,建立形成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安抚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流动劳动人口的后顾之忧,保证劳动力平等地进入市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劳动力资源获得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2劲性钢筋混凝土柱施工。

2.2.1模板施工。

模板工程是劲性混凝土施工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柱模和底模底模的树立是模板施工工程需要首先进行的,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来进行,模板的大小要经过控制。由于模板的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采用脚手架结构。这种方式主要是提升底部的承受能力,同时对侧模进行加固。

2.2.2加工和绑扎钢筋。

2.2.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也是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而且这一施工环节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施工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原材料筛选: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碎石的粒径尺寸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可以接受的范围就是0-20mm,无论是水泥还是粗砂都要经过检验之后才能够投入到施工工程。第二,原材料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碎石、砂、水泥等等,做好准备工作是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为一次性浇筑做好准备;第三,准备好备用电源并调试好;第四,根据实际工程量的多少准备好相应的小型振动棒,并有备用;第五,由于钢骨上翼缘板较宽,为了在浇注混凝土时能使其中气泡释放出来,不致出现空洞,在上翼缘板上左右两侧每隔600mm各打一个适宜的气孔,应注意避开对结构和施工有影响的部位,如加劲肋和次梁处。

2.3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

根据劲性钢筋混凝土柱高度,为安装及运输方便,将钢骨加工时分为相应段。由厂家预制成型后运输至工地进行安装。由于为保证钢柱的材质,设计要求梁钢筋穿孔不得在现场烧孔。所以在加工钢柱前,要对所有穿柱的梁通长钢筋的位置和标高关系仔细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深化图纸,保证钢柱上钢筋孔在工厂内能加工准确。现场拼装时,用垫板将连接耳板用高强螺栓固定并校正轴线及垂直后,将上下柱之间进行焊接,待焊接完毕后可将耳板切割去除。

3结语。

[2]吕波.建筑工程中劲性钢筋混凝土柱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7).

THE END
1.当今社会的奇怪现象,说的特别现实当今社会的奇怪现象,说的特别现实2024年11月10日 09:11 新浪网 作者任赞聊情感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Loaded: 0%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http://k.sina.com.cn/article_5930416112_m1617af7f0001019h4i.html
2.当今社会的10个奇怪现象:1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嫌太多,800多万新生儿...作者: 当今社会的10个奇怪现象: 1、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嫌太多,800多万新生儿嫌弃太少。 2、年轻人35岁以后难找工作,中老人要在考虑延迟退休。 3、父母渴望孩子早点结婚生子,但年轻人买不起房、结不起婚。 4、路边的药店越来越多,同时满街的美食、超市里的商品也五花八门,...https://xueqiu.com/7817054824/253484344
3.盘点关于日本的奇怪社会现象:有的温暖,有的遗憾,有的令人不解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日本也有着许多让外国人深感奇怪的社会现象,这里面,有的让人倍觉温暖,有的让人万分遗憾,有的让人不解困惑。如果你对日本这个国度充满了兴趣,或者十分关注日本的话,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关于日本的奇怪社会现象吧! 1.在日本,如果坐地铁遇到半路停车,一般是遇到了人身事故。导致电车停...https://www.360doc.cn/article/3611773_948106232.html
4.大实话这一辈两辈19、社会现象 现如今这社会是,穷吃菜,富吃虾,有钱有势吃王八。男想高,女想瘦,狗穿衣裳,人露肉,爱怕丢,情怕偷,身居要职怕退休。猪下骆驼牛生象,男人变成女人样,男穿裙子女光头,雌雄难辨惹人愁。富吃野菜穷吃肉,实在让人难接受。 这个时代挺奇怪,人在家里心在外,离婚速度比结婚的快,不管老少都想谈恋...https://www.meipian.cn/4xfmngws
1.不对劲揭秘生活中的异常现象生活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不对劲”,它们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也可能是深层次社会现象。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些“不对劲”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大影响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似乎最普通的事情往往会变得异常。比如,每天早上出门前,总是忘记带钥匙;或者在开车时,突然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路...https://www.xqxhybz.cn/jun-shi-yu-zhan-zheng/775391.html
2.当前典型社会低俗文化现象综述摘要:低俗现象存在于社会文化的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商业广告、商业文化、高校文化、社会文化、民间习俗等方面尤为突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文化中的低俗现象旱已不再是偶然现象,不是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某类人群的孤立事件。很多情况下,低俗甚至成为一种常态,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应当引起重视。整治文化低俗问题...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929/4406186.shtml
3.聊聊与中国历史九大定律相对应的社会现象熟悉了九大历史定律所描述的基本特征后,笔者总算弄懂了过去未曾弄懂的社会问题,原来当前所出现的各种奇怪社会现象都是由上述历史定律决定的。 比如说当代官员以权谋私搞腐败,在酒池肉林中享受奢侈生活的现象; 当代官员对部属和基层群众敲诈勒索、欺压伤害的现象; ...https://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27&id=115400
4.社会现象调查报告(精选7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现象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现象调查报告 篇1 一、引言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大学城学生,关于外卖情况的调查,本团队综合以上问卷...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863697.html
5.2024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在线模考好记公考官方网站9.下列所描述现象与相关专业术语对应正确的是: A.某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越大——价值悖论 B.工资率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迅速地变动——工资粘性 C.人们倾向于将从小样本中得到的结论错误地移植到大样本中——小数定律 D.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交易产品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是相同的—...https://haojigongkao.com/?news_27/63.html
6.农村普遍的十大怪象常见的农村怪象盘点这些奇怪现象你们村有吗...摘要:自国家提出振兴农村的发展战略以来,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潜伏的问题逐一暴露,本文盘点了农村普遍的十大怪象,如留不住年轻人、彩礼和收入令人尴尬、买车撑面子、人情味淡薄、村干部徇私舞弊、不婚的男青年越来越多、空心村、喜丧变得低俗等问题,下面来看下这些奇怪现象你们村有吗? https://www.maigoo.com/top/418847.html